正在阅读:

余德耀美术馆搬到蟠龙天地,从首展之“家”走向世界 | 乐游上海艺术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余德耀美术馆搬到蟠龙天地,从首展之“家”走向世界 | 乐游上海艺术季

5月17日,余德耀美术馆蟠龙天地新馆落成开幕,主馆开幕首展“洄游(A Journey)”以“家”为主题,呈现余德耀基金会收藏中40余件中外艺术家的代表作品。

余德耀基金会收藏展“洄游”现场(图片来源:余德耀美术馆)

界面新闻记者 | 林子人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在第四届上海“五五购物节”期间,一批艺术展览活动也会相继推出,成为优质的文旅资源。界面文化将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部分展览进行推荐,组成“乐游上海艺术季”专题稿件,今天介绍的“洄游(A Journey)”展是该系列的第四篇。

在即将步入十周年之际,余德耀美术馆离开黄浦江畔的工业遗址,沿着上海纵横交错的河道水系溯源而上,在上海蟠龙天地重新安家。蟠龙天地的前身是位于青浦的蟠龙古镇,其历史可追溯到隋朝。余德耀美术馆的建筑设计融入江南传统民居的“山墙”和“双坡顶”元素,经由两组互承式钢桁架结构,交织承托起美术馆内外空间,将美术馆与户外的河流、稻田、池塘、竹林融为一体。

余德耀美术馆新馆(图片来源:余德耀美术馆)

5月17日,余德耀美术馆新馆落成开幕,主馆开幕首展“洄游(A Journey)”以“家”为主题,呈现了余德耀基金会收藏中40余件中外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呈现全球化和数字技术革新进程中“家”这一古老概念如何被解构,并与个体和社群的身份认同产生新的关系。

新馆正式对外开放之前,游客已经能在蟠龙天地感受到余德耀美术馆的艺术氛围。余德耀美术馆以“流动的美术馆(Yuz Flow)”为发展内核,与蟠龙天地共同打造了战略合作项目“余德耀美术馆项目空间 X 雪竹轩”和社区公共艺术项目“走街串巷(Wander)”。

漫游在传统江南水乡的街巷中,游客将与各个角落的艺术品不期而遇:历史保护建筑“雪竹轩”曾是明代文人冯淮的书斋,“余德耀美术馆项目空间 X 雪竹轩”的首个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展览是余德耀基金会藏品群展“邻居(Next Door)”,展览选取了基金会收藏的14位新兴艺术家的代表性创作;“走街串巷”的首个项目以“序章”为题,展出基金会收藏的三组创作于21世纪初的老作品,分别是中国艺术家卢昊的装置作品《建设的工具》,中国艺术家向京、瞿广慈共同合作的雕塑作品《刘静和康晓亮》,以及喀麦隆艺术家帕斯卡尔·马尔蒂那·塔尤(Pascale Marthine Tayou)的装置作品《上海树——米卡多树》,如历史切片般展现上海城市发展的往昔,与蟠龙古镇的新生形成某种对照。

向京、瞿广慈
刘静和康晓亮
2004年
两件铜雕
左:175 x 70 x 40cm;右:187 x 43 x 28cm
余德耀基金会收藏
©图片版权归向京工作室所有

新馆开幕前夕,界面文化(ID: Booksandfun)采访了余德耀美术馆馆长余至柔(Justine Alexandria Tek),她讲述了新馆落户蟠龙天地的始末及美术馆的未来规划。

余德耀美术馆馆长Justine Alexandria Tek(余至柔)

打造一座与附近居民一同成长的美术馆

余至柔告诉界面文化,余德耀基金会藏有许多大型雕塑、油画和装置作品,从很早开始就有意以能够承载常设展览为目标建设新馆。为了寻找合适的新馆址,馆方考察过长沙、广州、深圳、上海崇明岛等地,而当决定在蟠龙天地落地时,这个定位出现了调整。

调研时余至柔和她的同事们发现,蟠龙天地五公里以内分布了20多所学校,包括幼儿园、中小学和国际学校,这让美术馆发现了潜力——打造一座能够扎根上海、和居民一同成长的美术馆。“余德耀先生(生前)一直希望能让艺术融入生活,培养下一代热爱艺术的人,或至少给他们提供一个能够接触更多艺术的平台,”余至柔说,“他有一句话我们一直牢记心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我们后来就从这个理念出发再思考美术馆的定位。我们想要成为一座公众的美术馆,希望能在这里与居民一起成长、玩乐、嬉闹。”

余至柔表示,全新的余德耀美术馆将采取展览与公共教育并重的路线。新馆充裕的室外空间很适合开展公共教育项目、陈列公共雕塑作品。她注意到,美术馆还未正式对外开放,就已经有游客在美术馆室外临水区域与徐冰的一件装置作品互动了:那是一条由一块块圆石铺成的石头小径,余至柔高兴地看到周末有许多叔叔阿姨踩在石头上拍照拍视频,实现了艺术家和美术馆的初衷——让观众与艺术品亲密接触。

余德耀美术馆室外临水区域徐冰的装置作品(图片来源:余德耀美术馆)

另外,余德耀美术馆已与附近的两三所学校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开展公共艺术项目。余至柔还注意到美术馆附近有一家养老院,她回想起自己在国外生活时每月去养老院当志愿者的经历,思考余德耀美术馆是否有与养老院进行公益合作的可能。“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参与公益项目,把美术馆或者艺术对我们自身的意义散播出去。”

2022年出任余德耀美术馆馆长后,余至柔提出美术馆第二阶段的战略规划“流动的美术馆(Yuz Flow)”。这个概念萌发于新冠疫情期间,如果观众难以亲自前往美术馆观看展览,那么让美术馆主动走向观众、走进社区,是否可能?余德耀美术馆落户蟠龙天地标志着第二阶段战略规划的正式实施,通过在古镇内的两个项目,联动蟠龙天地的客流,让更多的人对当代艺术和美术馆产生兴趣。

“余德耀美术馆项目空间X雪竹轩”源自2015年正式启动的展览项目“余德耀美术馆项目空间(Yuz Project Space of Art)”,该项目旨在鼓励支持全球青年艺术家的创作于发展,通过一系列委任创作、驻地计划和本地展览,实现本土与国际的文化交流,该项目的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雪竹轩为“余德耀美术馆项目空间”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场所。这是一栋合院式木构建筑,以明代蟠龙诗人冯淮的书斋“雪竹轩”命名。冯淮和明代文人归有光交往颇深,归有光为冯淮撰写的《雪竹轩记》流传至今。余至柔表示,之后,余德耀美术馆将在雪竹轩持续推出年轻当代艺术家的个人展览,在这座古老建筑中实现历史与当下的对话。据了解,由于雪竹轩是历史保护建筑,美术馆方面还在测试人流,日后二楼空间也将对外开放。

余德耀基金会藏品群展“邻居”现场(图片来源:余德耀美术馆)

“走街串巷”也将是一个长期的社区公共艺术项目。余至柔告诉界面文化,美术馆将每年根据一个主题更换展品。

“走街串巷:序章”导览地图(图片来源:余德耀美术馆)

把世界目光引向上海,让中国当代艺术走向世界

自2014年开馆以来,余德耀美术馆一直是很多喜爱当代艺术的上海观众必去美术馆之一,举办过一系列国际级别展览,其中不乏中国乃至亚洲首展,包括“阿尔贝托·贾科梅蒂回顾展”、“雨屋亚洲首展”、“安迪·沃霍尔:影子”、“KAWS:始于终点”、“查理·卓别林:卓眼视界”、“奈良美智”等。余至柔表示,“把世界目光引向上海”是美术馆创办至今的重要目标,曾将许多国际知名但中国观众缺乏认知或直接接触的艺术家的作品以展览形式引介到上海。

接下来,余德耀美术馆将会稍许调整工作重心,在继续把优秀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带给上海观众的同时,推出更多中国和亚洲艺术家的展览。“这个变化会在未来两年左右开始显现,我们希望既有多元文化,又有能代表亚洲、代表中国的展览能够在这里呈现。”

余至柔考察发现,东南亚地区有很多优秀的美术馆和艺术家,但长期以来不受中国当代艺术界关注。在“流动的美术馆”的设想中,余德耀美术馆将有机会与东南亚当地的艺术机构合作,将藏品带到东南亚,或者双方共同策划巡回展览。

图片来源:余德耀美术馆

2019年,余德耀美术馆在展览“制作中:艺术与电影的工作场”(In Production: Art and the Studio System)开幕之际,宣布与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和卡塔尔博物馆群达成历史性的合作,三家机构将联合开发、共享展览和项目。经历了疫情三年,尽管困难不少,这一雄心勃勃的项目仍在推进当中。2021年,余德耀美术馆的展览在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开幕,今年,卡塔尔博物馆群的展览将来到余德耀美术馆与上海观众见面。

近年来,上海出现了更多类似的跨国馆际合作,包括蓬皮杜中心与西岸美术馆、泰特现代美术馆与浦东美术馆。在余至柔看来,中国当代艺术博物馆依然非常年轻,与海外大馆合作能够直接吸收经验,比如如何为一场展览做准备和策划,一些成熟海外美术馆在展览策划上花费的时间可能长达三至五年。“国外美术馆花了三五十年走的路,我们如果直接从他们的经验学习,就可以少走这段路,我认为这是很宝贵的。”

目前,余德耀美术馆与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和卡塔尔博物馆群的人员交流已经在进行当中,交流人员将直接融入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或卡塔尔博物馆群的工作环境,参与对方的展览项目,学习大型艺术机构的工作方式。另外,余德耀美术馆还在同卡塔尔博物馆群策划公共教育项目,邀请卡塔尔艺术家来到上海创作壁画作品,并把年轻的中国艺术家送到卡塔尔进行在地创作。最让余至柔感到兴奋的,是三方正在商讨共同策划一个展览,如何在这三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规模和不同体制下的美术馆之间找到切入点,将会是一段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经历。

余德耀基金会收藏展“洄游”现场(图片来源:余德耀美术馆)

余至柔观察到,上海的当代艺术氛围日益浓厚:年轻人感兴趣当代艺术,越来越多人把看展当作休闲活动;上海的美术馆、空间、画廊等艺术机构也越来越多,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展览内容;社交媒体也让艺术家、画廊、美术馆、藏家、媒体的观点被更多的人看到。她发现,疫情开放后,国际当代艺术的回流非常快,今年很多项目都在启动。“上海还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她说。

2023年5月18日-8月13日,余德耀基金会收藏展“洄游A Journey”在余德耀美术馆展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余德耀美术馆搬到蟠龙天地,从首展之“家”走向世界 | 乐游上海艺术季

5月17日,余德耀美术馆蟠龙天地新馆落成开幕,主馆开幕首展“洄游(A Journey)”以“家”为主题,呈现余德耀基金会收藏中40余件中外艺术家的代表作品。

余德耀基金会收藏展“洄游”现场(图片来源:余德耀美术馆)

界面新闻记者 | 林子人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在第四届上海“五五购物节”期间,一批艺术展览活动也会相继推出,成为优质的文旅资源。界面文化将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部分展览进行推荐,组成“乐游上海艺术季”专题稿件,今天介绍的“洄游(A Journey)”展是该系列的第四篇。

在即将步入十周年之际,余德耀美术馆离开黄浦江畔的工业遗址,沿着上海纵横交错的河道水系溯源而上,在上海蟠龙天地重新安家。蟠龙天地的前身是位于青浦的蟠龙古镇,其历史可追溯到隋朝。余德耀美术馆的建筑设计融入江南传统民居的“山墙”和“双坡顶”元素,经由两组互承式钢桁架结构,交织承托起美术馆内外空间,将美术馆与户外的河流、稻田、池塘、竹林融为一体。

余德耀美术馆新馆(图片来源:余德耀美术馆)

5月17日,余德耀美术馆新馆落成开幕,主馆开幕首展“洄游(A Journey)”以“家”为主题,呈现了余德耀基金会收藏中40余件中外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呈现全球化和数字技术革新进程中“家”这一古老概念如何被解构,并与个体和社群的身份认同产生新的关系。

新馆正式对外开放之前,游客已经能在蟠龙天地感受到余德耀美术馆的艺术氛围。余德耀美术馆以“流动的美术馆(Yuz Flow)”为发展内核,与蟠龙天地共同打造了战略合作项目“余德耀美术馆项目空间 X 雪竹轩”和社区公共艺术项目“走街串巷(Wander)”。

漫游在传统江南水乡的街巷中,游客将与各个角落的艺术品不期而遇:历史保护建筑“雪竹轩”曾是明代文人冯淮的书斋,“余德耀美术馆项目空间 X 雪竹轩”的首个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展览是余德耀基金会藏品群展“邻居(Next Door)”,展览选取了基金会收藏的14位新兴艺术家的代表性创作;“走街串巷”的首个项目以“序章”为题,展出基金会收藏的三组创作于21世纪初的老作品,分别是中国艺术家卢昊的装置作品《建设的工具》,中国艺术家向京、瞿广慈共同合作的雕塑作品《刘静和康晓亮》,以及喀麦隆艺术家帕斯卡尔·马尔蒂那·塔尤(Pascale Marthine Tayou)的装置作品《上海树——米卡多树》,如历史切片般展现上海城市发展的往昔,与蟠龙古镇的新生形成某种对照。

向京、瞿广慈
刘静和康晓亮
2004年
两件铜雕
左:175 x 70 x 40cm;右:187 x 43 x 28cm
余德耀基金会收藏
©图片版权归向京工作室所有

新馆开幕前夕,界面文化(ID: Booksandfun)采访了余德耀美术馆馆长余至柔(Justine Alexandria Tek),她讲述了新馆落户蟠龙天地的始末及美术馆的未来规划。

余德耀美术馆馆长Justine Alexandria Tek(余至柔)

打造一座与附近居民一同成长的美术馆

余至柔告诉界面文化,余德耀基金会藏有许多大型雕塑、油画和装置作品,从很早开始就有意以能够承载常设展览为目标建设新馆。为了寻找合适的新馆址,馆方考察过长沙、广州、深圳、上海崇明岛等地,而当决定在蟠龙天地落地时,这个定位出现了调整。

调研时余至柔和她的同事们发现,蟠龙天地五公里以内分布了20多所学校,包括幼儿园、中小学和国际学校,这让美术馆发现了潜力——打造一座能够扎根上海、和居民一同成长的美术馆。“余德耀先生(生前)一直希望能让艺术融入生活,培养下一代热爱艺术的人,或至少给他们提供一个能够接触更多艺术的平台,”余至柔说,“他有一句话我们一直牢记心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我们后来就从这个理念出发再思考美术馆的定位。我们想要成为一座公众的美术馆,希望能在这里与居民一起成长、玩乐、嬉闹。”

余至柔表示,全新的余德耀美术馆将采取展览与公共教育并重的路线。新馆充裕的室外空间很适合开展公共教育项目、陈列公共雕塑作品。她注意到,美术馆还未正式对外开放,就已经有游客在美术馆室外临水区域与徐冰的一件装置作品互动了:那是一条由一块块圆石铺成的石头小径,余至柔高兴地看到周末有许多叔叔阿姨踩在石头上拍照拍视频,实现了艺术家和美术馆的初衷——让观众与艺术品亲密接触。

余德耀美术馆室外临水区域徐冰的装置作品(图片来源:余德耀美术馆)

另外,余德耀美术馆已与附近的两三所学校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开展公共艺术项目。余至柔还注意到美术馆附近有一家养老院,她回想起自己在国外生活时每月去养老院当志愿者的经历,思考余德耀美术馆是否有与养老院进行公益合作的可能。“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参与公益项目,把美术馆或者艺术对我们自身的意义散播出去。”

2022年出任余德耀美术馆馆长后,余至柔提出美术馆第二阶段的战略规划“流动的美术馆(Yuz Flow)”。这个概念萌发于新冠疫情期间,如果观众难以亲自前往美术馆观看展览,那么让美术馆主动走向观众、走进社区,是否可能?余德耀美术馆落户蟠龙天地标志着第二阶段战略规划的正式实施,通过在古镇内的两个项目,联动蟠龙天地的客流,让更多的人对当代艺术和美术馆产生兴趣。

“余德耀美术馆项目空间X雪竹轩”源自2015年正式启动的展览项目“余德耀美术馆项目空间(Yuz Project Space of Art)”,该项目旨在鼓励支持全球青年艺术家的创作于发展,通过一系列委任创作、驻地计划和本地展览,实现本土与国际的文化交流,该项目的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雪竹轩为“余德耀美术馆项目空间”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场所。这是一栋合院式木构建筑,以明代蟠龙诗人冯淮的书斋“雪竹轩”命名。冯淮和明代文人归有光交往颇深,归有光为冯淮撰写的《雪竹轩记》流传至今。余至柔表示,之后,余德耀美术馆将在雪竹轩持续推出年轻当代艺术家的个人展览,在这座古老建筑中实现历史与当下的对话。据了解,由于雪竹轩是历史保护建筑,美术馆方面还在测试人流,日后二楼空间也将对外开放。

余德耀基金会藏品群展“邻居”现场(图片来源:余德耀美术馆)

“走街串巷”也将是一个长期的社区公共艺术项目。余至柔告诉界面文化,美术馆将每年根据一个主题更换展品。

“走街串巷:序章”导览地图(图片来源:余德耀美术馆)

把世界目光引向上海,让中国当代艺术走向世界

自2014年开馆以来,余德耀美术馆一直是很多喜爱当代艺术的上海观众必去美术馆之一,举办过一系列国际级别展览,其中不乏中国乃至亚洲首展,包括“阿尔贝托·贾科梅蒂回顾展”、“雨屋亚洲首展”、“安迪·沃霍尔:影子”、“KAWS:始于终点”、“查理·卓别林:卓眼视界”、“奈良美智”等。余至柔表示,“把世界目光引向上海”是美术馆创办至今的重要目标,曾将许多国际知名但中国观众缺乏认知或直接接触的艺术家的作品以展览形式引介到上海。

接下来,余德耀美术馆将会稍许调整工作重心,在继续把优秀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带给上海观众的同时,推出更多中国和亚洲艺术家的展览。“这个变化会在未来两年左右开始显现,我们希望既有多元文化,又有能代表亚洲、代表中国的展览能够在这里呈现。”

余至柔考察发现,东南亚地区有很多优秀的美术馆和艺术家,但长期以来不受中国当代艺术界关注。在“流动的美术馆”的设想中,余德耀美术馆将有机会与东南亚当地的艺术机构合作,将藏品带到东南亚,或者双方共同策划巡回展览。

图片来源:余德耀美术馆

2019年,余德耀美术馆在展览“制作中:艺术与电影的工作场”(In Production: Art and the Studio System)开幕之际,宣布与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和卡塔尔博物馆群达成历史性的合作,三家机构将联合开发、共享展览和项目。经历了疫情三年,尽管困难不少,这一雄心勃勃的项目仍在推进当中。2021年,余德耀美术馆的展览在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开幕,今年,卡塔尔博物馆群的展览将来到余德耀美术馆与上海观众见面。

近年来,上海出现了更多类似的跨国馆际合作,包括蓬皮杜中心与西岸美术馆、泰特现代美术馆与浦东美术馆。在余至柔看来,中国当代艺术博物馆依然非常年轻,与海外大馆合作能够直接吸收经验,比如如何为一场展览做准备和策划,一些成熟海外美术馆在展览策划上花费的时间可能长达三至五年。“国外美术馆花了三五十年走的路,我们如果直接从他们的经验学习,就可以少走这段路,我认为这是很宝贵的。”

目前,余德耀美术馆与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和卡塔尔博物馆群的人员交流已经在进行当中,交流人员将直接融入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或卡塔尔博物馆群的工作环境,参与对方的展览项目,学习大型艺术机构的工作方式。另外,余德耀美术馆还在同卡塔尔博物馆群策划公共教育项目,邀请卡塔尔艺术家来到上海创作壁画作品,并把年轻的中国艺术家送到卡塔尔进行在地创作。最让余至柔感到兴奋的,是三方正在商讨共同策划一个展览,如何在这三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规模和不同体制下的美术馆之间找到切入点,将会是一段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经历。

余德耀基金会收藏展“洄游”现场(图片来源:余德耀美术馆)

余至柔观察到,上海的当代艺术氛围日益浓厚:年轻人感兴趣当代艺术,越来越多人把看展当作休闲活动;上海的美术馆、空间、画廊等艺术机构也越来越多,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展览内容;社交媒体也让艺术家、画廊、美术馆、藏家、媒体的观点被更多的人看到。她发现,疫情开放后,国际当代艺术的回流非常快,今年很多项目都在启动。“上海还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她说。

2023年5月18日-8月13日,余德耀基金会收藏展“洄游A Journey”在余德耀美术馆展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