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楼婍沁
近期,日本美妆巨头纷纷公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可以看到,在全球市场进入后疫情时代之后,仍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一季度,SHISEIDO资生堂集团终于重回增长。期内,该集团营收同比增长2.6%至24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1.7亿元),营业利润同增140.5%至105.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3亿元)。而2020年到2022年,经历了从亏损到扭亏为盈的资生堂集团一直仍未恢复到2019年的疫前业绩水平。
日本KAO花王集团旗下涵盖个护、美妆等四个事业部的消费品业务与资生堂集团体量相当,其一季度营收为265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4.5亿元),同比微增0.9%,营业利润同比下滑9.8%至3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亿元),主要受到化妆品事业的拖累。
花王化妆品事业旗下拥有珂润、芙丽芳丝、SUQQU等品牌,期内该部门营收占消费品业务总量近两成,其一季度营收、营业利润分别下滑8%及4.8%。
黛珂、雪肌精等品牌母公司KOSE高丝集团一季度业绩回温,营收同比增长15.5%至68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4.5亿元),营业利润大增至5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9亿元),而上一年同期仅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0.2亿元)。高丝在财报中指出,这主要得益于销售成本率和管理费用率的下降,叠加护肤产品强劲的销售增长所致。
POLA宝丽集团一季度美容业务营业利润也实现翻番,同比增长115%至43.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亿元),其营收同比增长12.1%至409.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0.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3月初,宝丽集团宣布终止旗下品牌Amplitude和ITRIM的运营,并在财报中表示,品牌组合重组的举措是为了提高美容业务的盈利能力。
综合这些日本化妆品集团财报表现来看,高端品牌仍然是中流砥柱的存在,其作为营收基石的重要性在疫情期间也更为突显。
比如,资生堂、NARS、CPB、醉象等品牌是资生堂一季度的增长主力;黛珂、Tarte品牌表现优异,其所在的高端美妆部是高丝的营收主力,也是增长表现最好的部门,一季度营收同增19.6%。
中国仍然是这些日本化妆品集团重点战略部署的海外市场。
花王集团财报指出,一季度化妆品业务在中国市场疲软主要由于芙丽芳丝新品发布前的出货量不足。
近期花王管理层在媒体采访中亦表示,珂润及芙丽芳丝等针对敏感肌的中等价位护肤品牌是花王在中国的优势品牌,但目前也“陷入了苦战”。为提高旗下化妆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以前在日本生产的珂润及芙丽芳丝也将在中国进行生产,以更好地掌握当地消费者的趋势变化。
3月底,芙丽芳丝亦在品牌发布会上透露将对中国市场进行策略性倾斜,比如将加大投资和研发力度。
曾在2022半年报登顶资生堂集团第一大市场的中国区在一季度营收下滑2.9%,再次落后于日本市场成为第二。
近期,资生堂集团发布新的中期管理战略“SHIFT 2025&Beyond”,一改此前“WIN 2023 and Beyond”战略中实现全面复苏的保守心态,由“防御”转为“进攻”,计划到2025年实现核心营业利润率12%,到2027年实现15%。其中,中国市场将继续扩大品牌组合并发展新领域。
2022年,资生堂在中国领投的资悦基金已与首个被投企业江苏创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重点发展重组胶原蛋白这一中国本土化妆品市场正在热议的领域。
但一季度普遍的复苏态势并没有让这些日本化妆品集团过于乐观,大家对于全年发展仍保持谨慎的心态。
资生堂集团预计2023财年全年营收同比下滑6.3%至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07亿元),恰好匹配“WIN 2023 and Beyond”战略对于2023年复苏需要实现的销售额目标。
花王集团预测2023财年营收总额同比增长1.9%至158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01亿元),营业利润同比增长9%至12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8亿元)。虽然营收预期超越疫前2019年的水平,但营业利润预期仅为2019年数值的一半。
高丝集团预计除去旅游零售板块的中国市场在2023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0%,恢复到此前正常水平。但在财报会上,高丝集团补充说道,一季度中国内地销售表现不及预期,期望到第二季度能开始恢复,从而达到10%增长的全年期望。
宝丽集团对2023财年营业利润的预期不及2019年水平的一半,其营收预期也低于2019年。该集团在财报会上表示,尽管复苏进程超过预期,但他们认为一季度还不是修改全年预期的时机。为了能在2023财年实现业绩扭转,今年还要加大投入以扩大客户数量,预计下一财年才能开始实现可持续增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