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绝代佳人夏梦走了,人们津津乐道的总是她不世出的美,她和金庸“不如不说”的交集.......几拨蜂拥而至的缅怀过后,我们更想说说,绝代红颜像夏梦这样完美的一生,背后有她的聪颖,智慧,和冷静抉择支撑。
她还曾组建电影公司,投拍许鞍华导演的《投奔怒海》,刘德华就是该片的男二号,所以刘德华称夏梦是他的贵人。
人生拿到一幅好牌,还得知道怎么打。男人如是,女人亦如是,美人也不例外。
“自古红颜多薄命,不许人间见白头。”看看和夏梦同时期的女明星、名媛,如周璇、阮玲玉、林慧、陆小曼........“金嗓子”周璇疯了,阮玲玉留下一句“人言可畏”了结了自己,那个时代迷人也教人迷失,而夏梦留给人的倩影却永远是腰杆挺得笔直,永远神采奕奕,高贵凛然无可侵犯。
良好的家庭出身和教养,天生的理性与智慧,决定了夏梦的善始善终。很多人都认为金庸笔下那些聪慧的女主角有她的影子,如黄蓉,霍青桐,这些聪颖的女子也是金庸下笔最自如最心爱的角色。
红颜不薄命,生命自有清风朗月
上世纪80年代著名词作家乔羽的那首《思念》,相传灵感就是来自于乔羽与夏梦的一次偶然相识——“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在夏梦身上,没有红颜薄命的诅咒,水瓶座的她的确是活得像一只翩翩蝴蝶,活出了“生命处处自有清风朗月的”飘逸潇洒。
正如女导演许鞍华感慨:“她的美丽,我是无法学的,她的智慧,我也不及十分之一。”或许我们决定不了自己能拥有什么样的人生,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成为怎样的人。始终守着自己的心,因为一生的果效,都是由心出发的。夏梦经历动荡年代,凡事“莫向外求”,尽量在自己的身上克服时代性。
夏梦的离世,更像是带走了一个曾经的古典淑女时代。
夏梦原名杨濛,1932 年出生在上海,原来住的地方是现在的梅龙镇广场附近。夏梦的祖父是当时上海的巨商。母亲葛氏是申城很有传奇色彩的美女。她的相貌完美遗传了母亲,学养和才艺则来自父亲的家族,从小就练就了深厚的戏剧底蕴。父母都是知识分子,都爱好戏曲,夏梦从小京剧,歌剧皆通,6岁时,就参加《大陆报》举办的“上海儿童摄影比赛”,获得冠军。
儿时的夏梦
1947年,夏梦随家人移居香港,之后考入玛利诺修院学校。入住九龙城嘉林边道中间一栋双层洋房。此地乃当时的香港豪宅地带,因其地僻静。1949年之后,香港逐渐取代上海,成为华语电影生产基地,而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地段,就毗邻夏梦住家,在嘉林边道以北,狮子山脚下。
因为偶然的机会,同学毛妹的推荐,一次试镜就征服了当时长城影业公司。她1米7的高个子,外貌气质绝佳,家庭背景单纯,品行谦虚端正,文化素质较高,让导演如获至宝。她从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给自己取名“夏梦”,从此这个美如幻的名字就伴随着她。
虽然出身于完美的家庭,第一部戏就一炮而红,演艺事业顺风顺水,但是她从不恃靓行凶或是迷失自己,而是永葆初心,保持那份朴素和真,对自己有严格的自律和约束。出道起就给自己约法三章:不为人剪彩、不应邀外出吃请、不拍内容不健康的戏。一言驷马难追,此诺信守终生。
在她的演艺生涯中,不同于同时期女星力图塑造的新女性的外放性感,她塑造的形象核心都是“优雅高贵,带一点神秘”。放在如今低调会死的娱乐圈,不知她该如何自处。但是如今明星让人诟病,也是因为他们缺乏了一些“神性”,走下神坛娱乐至死,也就少了那一份距离之美。
感情生活“不如不说”,成全爱情最美的样子
在私人的感情生活上,她也保持了自己那份高冷、矜持和神秘。她的初恋据说是导演岑范,二人因为命运的玩笑而终生错过。岑范终生未婚。他曾说:“假如我从来没有认识夏梦,人生也许会和别人一样。但是我认识了夏梦,别人就跟她没有可比性了。”
两人合作的电影《禁婚记》
1954年9月30日,年仅22岁的夏梦和洋行职员林葆诚成婚。丈夫并非达官显贵,两人却相互珍惜相濡以沫彼此善待一辈子。谈起和丈夫是一见钟情还是一种缘分,她回答:“是一种缘分。”
在感情上,夏梦依旧保持自己的朴素和“真”。谈起丈夫的好,她关注点尽是一些平实的点点滴滴,言语之间难掩甜蜜之情:
“旁人总爱恭维人家,尤其是对自己追求的对象,可是亚林(林葆诚)就没有这一套。他直肠直肚,有一句说一句,我就欢喜这样的性格。比方,我演的戏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在旁人一定不肯说我演得不好,但是他却肯老老实实地对我提意见,一点也不加保留。我的衣饰或者化妆,旁人一定说我非常漂亮,但他却常常鲁直地说自己的意见。我发觉到他的确是个老实人,心直口快,往往得罪了人也不知道……
理想的家庭生活是建立在思想和兴趣的一致上,我们虽然职业不同,他在洋行工作,我是一个电影演员,可是我们能够互相了解,不至于因职业不同而影响到我们家庭的宁静……”
即使夏梦已婚,婚后生活美满,依然挡不住追求者众。最有名当属效仿“唐伯虎追秋香”的金庸。对于这段旷日持久的爱恋,夏梦始终不迷乱不迎合,这是严格家庭教育的影响,也是她个人葆有心灵宁静的选择。
对于这段交集,她只留下那句:“不如不说。”给足了自己和对方面子,风轻云淡地保存了仰慕与爱情最好的模样,也成全了自己从小对童话爱情的憧憬。
对才华有清醒认识,爱惜羽毛
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当然不是很了解夏梦。找出她的喜剧片《甜甜蜜蜜》来看(据说还是林彪逃跑前看的最后一部电影),黑白片仿佛更突显了她艳光四射、如钻石璀璨的美,而她的表演亦如歌流淌,自然大胆,处处闪烁智慧与风情,一个美人,还有十足的幽默感,叫人如何不欢喜。正如古人讲的“做人要谨慎,为文须放荡。”其实夏梦也有个性,只是她将自己的心性收敛起来,而化作荧幕上的百转千回。
夏梦的处女作便是李萍倩执导的《禁婚记》,并因此一炮而红。《禁婚记》讲一个20多岁的新婚少妇,为获得工作而隐瞒已婚身份,与上司、纨绔子弟等斗智斗勇的故事。影片偏喜剧风格,女主角的戏份很重,而夏梦在此之前又无半点表演经验,她却依靠天赋和悟性从容应对。李萍倩曾评价:“夏梦镜头前适应能力强,能够准确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是一位天才的演员。”
夏梦自己也说:“我这个人从来不紧张的。所以我演的时候很舒服,放得开;观众看电影时也舒服,不会觉得人物很做作。”
虽然有着绝色容貌,她却不以明星自居,而是以演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著名媒体人董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夏梦像演员不像明星,是在讲故事不是在摆姿态……戏台上银幕里一出出悲欢离合终归如梦似幻,只剩夏梦依旧。
夏梦对各种角色都有着天才的驾驭。《新婚第一夜》中,她扮演清纯秀丽、忍辱负重的少女林芬。《姊妹曲》中,她是虚荣堕落的失足女生陆黛妮。《日出》中,她又成了风情冶艳的交际花陈白露。《都市交响曲》中,她是狡诈狐媚的情妇兰丝。
《日出》
作为事业型女性,夏梦生活中的重心,从始至终都有她醉心的电影。1955年,有记者访问了产后的夏梦,并问及夏梦婚后是否会引退时,夏梦说:“我热爱电影艺术,今后绝不会离弃水银灯下的生活,虽然我爱我的丈夫和儿子,但我也同样深爱着电影艺术啊!”
不疯魔不成活,或许是顺风顺水的人生难以给自己提供艺术家所需要的养分,对自己的才华,她总是很谦虚:
“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演员,我只是自然,不作状,可绝对称不上是一个好演员。好演员嘛,要能演所有的角色,我嘛,根本是很局限的。所以我说年纪大了不能拍,好演员的话,是不应该受年龄限制的,可以拍到几十岁,当了老太太还可以拍戏。像我这种,是等于歌星的偶像派。偶像派绝对受年龄限制的,到三十岁就要退下来了。”
“我很羡慕李香琴,她的生活经验丰富,演技又好,什么角色都能演,演什么像什么。”
《娘惹》
其实戏路不宽也并非不能解的难题,夏梦在演艺高峰急流勇退主要因为政治因素。文革开始,夏梦在国内所接触的那些电影行业的领导人一个个被打倒,如夏衍,如廖承志,她说:“我是很不赞成文革的,因为文革时,国内很多欣赏我的人像夏衍都给抓去了,我想迟早会轮到我,只好一走了之。”
1967 年,她的最后一部影片《迎春花》还未上映,就和丈夫离开香港去加拿大定居,从此息影。问起原因,她回答“见好就收”。”
她固执地将最好的自己留在了大银幕上,并只留下最好的那个自己。
夏梦在《豪门夜宴》中的华贵扮相
相比做演员,夏梦更爱做监制,她向记者解释:“演员是很被动的,监制是可以自己选题材,主动点;监制也更有成就感。”《投奔怒海》是夏梦监制的第一部电影,因为当时很多越南难民涌入香港,夏梦挑了当时默默无闻的新人导演许鞍华,拍了这一部并不常见的越战题材。这部电影,获得了1983年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12项题名,并最终获得了5项大奖。这部电影捧红了日后的华语电影巨星刘德华。
《投奔怒海》里青涩的刘德华
《似水流年》是她担任制片的另外一部电影。导演严浩说:“我十分感谢夏梦小姐,她给我机会拍这部电影……像她这样的制作人,目光远大,并非只看到香港或东南亚的传统思想,也不局限于经济价值,而是作为东方人和中国人,怎样将我们的文化传播到西方……”这部电影获得了1985年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获得11项提名最终获奖6项。
1984年《似水流年》横扫6个金像奖,左二夏梦
作为制片人,她只投拍了三部影片,后来就以年事已高,卖掉公司,从此含饴弄孙,钻研京剧程派艺术,并时有各类社会性活动。对此,她仍是那句话:“人不能要求太多,见好就收。”即使只投了寥寥几部电影,但足见她对电影事业的热诚,和对中国文化本身的看守精神。
左一许鞍华,右一夏梦
美在皮相,更在风骨
金庸迷夏梦,曾说:“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像夏梦才名不虚传。”夏梦的照片有名的便是下图这张,传神的丹凤眼,笔直的鼻梁,有东方的柔美,亦有西式的独立。其实美艳的美人很多,但真正的美人之美从不在皮相,而在于其神韵、在其风骨。“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夏梦如一个代表东方古典美的符号,她的眼神、气质、仪态总能勾起人关于美、爱、过去的无限怀恋。
美人的美,总要经过一些大人物的口,才尤见其传奇性。
毒舌师太亦舒承认过的美人没几个,她在《岂有豪情似旧时》中这样写夏梦:
昨日在电视重观《三看御妹》,见夏梦宜喜宜嗔,娇嗔兼秀丽之姿,又为之颠倒......记忆中最喜欢夏梦反串《王老虎抢亲》中的周文宾。她无论时装古装,俱美得咚的一声。近十年来,后起之秀,可与之相提并论的,亦只林青霞一人。
香港导演李翰祥则评价:
夏梦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最漂亮的女演员,气质不凡,令人沉醉。
导演王家卫也觉得夏梦美:
忽然看到一部《三看御妹刘金定》,女主角很靓,后来才知道她叫夏梦。我看夏梦的戏都是古装片,如果有人说乐蒂是古典美人,我觉得夏梦才是古典美人。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美人的美在于灵动,无论多大年纪,她的气质和笑容里都带着不含杂质的纯粹与真切。
夏梦美得明艳照人,美得底气十足,美得有独立之姿,从不以媚态曲意逢迎。她话不多,年轻时美人如画,年老自有一种淡然清雅。“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夏梦塑造的人物形象中,正如亦舒称道:“她无论时装古装,俱美得咚的一声。”
她的古装扮相被称为“标准古美人”,这是她出演第一部古装剧《孽海花》时已获赠的雅号。人称她的古装扮相“如月下沁芳之幽”,俊俏柔美,还带着蓬勃的英气。
旗袍是标准美女夏梦的标配,“谈起旗袍,那是我最常穿的服饰,我觉得红果女子还是传奇中国特有的服装显得妩媚些。”
而她的时装扮相摩登而性感,颇有“东方奥黛丽·赫本”的神韵。
日常的形象,她塑造的是一种不矫揉造作,“明朗的健康”,自信飞扬在脸上。
60年代从新加坡回港,以意大利式绒线衫搭配长裤、薄底鞋,还引领过“夏梦装”的风潮。
即使是不再年轻,她仍然能以出众的气质让人为之沉醉。比如李碧华这样评价:
一袭黑色的旗袍,依旧雍容艳丽。
亦舒也赞叹夏梦的风华不为年龄所累,这样写道:
一点都不觉得她老,反而是六十年代那一辈演员,算一算不过四十余岁人,出场已经予人褪色过气感觉,几乎全变了样子,在某颁奖典礼上齐齐亮相,看照片,硬是无法把今日的面孔同从前那亮晶晶的名字联系起來。有人打扮实在过份俗艳,不合身分,有人脸容憔悴,欠缺欢容,亦有人为生活再度涉足江湖,前程未卜,身分暧昧……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芳艳芬般修成正果。
在此选用一首洛夫的《烟之外》表达怀恋吧:
在涛声中呼唤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已在千帆之外
潮来潮去左边的鞋印才下午右边的鞋印已黄昏了六月原是一本很感伤的书结局如此之凄美——落日西沉我依然凝视你眼中展示的一片纯白我跪向你向昨日向那朵美了整个下午的云海哟,为何在众灯之中独点亮那一盏茫然
还能抓住什么呢?你那曾被称为雪的眸子现有人叫做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赞那度旅行人生】
授权转载,合作,投稿 wechat@zanadu.c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