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和王征宇谈《向往的生活》以及综艺的未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和王征宇谈《向往的生活》以及综艺的未来

这是这档国内堪称最成功的生活类综艺第一次正式宣布结束的计划。

访谈 | 新声Pro 贾晓涛

阔别五年后,5月12日晚,艺人刘宪华再次出现在蘑菇屋,成为《向往的生活》第七季的嘉宾。作为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第一、第二季的核心嘉宾,刘宪华的回归,既是重逢,也是告别。

如果没有意外,这将是《向往的生活》最后一季。「录完这一季《向往的生活》,我们就先跟大家短暂告别一下。」黄磊在节目中说。

这是这档国内堪称最成功的生活类综艺第一次正式宣布结束的计划。

《向往的生活》制作人王征宇告诉我们,早在两三年前,节目的主创和黄磊、何炅两位老师就萌生了想把节目暂时停掉的想法,「没有在掌声中结束的综艺,不能因为还有残余的掌声就躺在原有的形态上苟延残喘。」

「所有的老节目都会存在一个审美疲劳的问题,但是又因为固有的受众群体而无法彻底动内容的核心,所以所有老节目都会改版,但改版都只是微调」,这就是老节目的悲哀,扩不出去,只能在基本盘里左右捯饬收效甚微。

王征宇在对《新声Pro》谈及这个决定时说,「越是受众范围广的节目,这个问题就越大。」

因为受众的基本盘大,要维持基本盘比垂直类节目的难度大很多。越是国民级的节目,越要年年向上越难,但因为还有掌声还会一直做下去,直到没有掌声为止。

电影一般只有三部曲,三部曲之后再有前传后传,也是和三部曲完全无关的故事。

只有综艺只要效益好,就会一直做下去,直到没有掌声才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为什么没有在掌声中结束的综艺。

王征宇是浙江余姚人,从浙江传媒学院毕业后,一直在浙江卫视新闻中心工作,2013年后转任浙江卫视宣传总监,2015年离职,《向往的生活》是他做的第一个节目。

除了最开始第一季时,《向往的生活》在没广告、没确定播出平台的情况下,「裸拍」了六期之外,此后几乎一路顺风顺水,口碑节节升高,广告也持续增多,第六季甚至创下了芒果的年度招商纪录。

其实,即便已经第七季,《向往的生活》无论观众喜爱度还是广告招商,都仍然相当好,但王征宇和黄磊、何炅都觉得,如果一档节目最终的宿命是没有掌声的话,「那我一定要选择还有一点掌声的时候,体面的退场。或者暂时退场,在冷却的后台做冷静一点的思考。」

在带团队的过程中,他也发现,尽管每一季的导演团队都试图对向往进行创新,但对真人秀来说,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换人」,因为换人可以带来新的化学反应。但向往恰恰无法换人,因为是固定班底的情感支撑起了向往的基本盘。所以老节目的创新比起新节目的创新来,要困难太多。

「我们所有的导演团队都在向往里经过历练,然后有了自己的创新作品」。

王征宇的公司有多个导演团队,除了《向往的生活》,他和团队还制作或监制了好几档节目,例如《五哈》、《幸福三重奏》《恰好是少年》等等。

去年和今年口碑最好的两档综艺,《快乐再出发》和《种地吧》,其实也是他的团队做的。《快乐再出发》的总导演赵浩,从向往第一季开始,就是向往的剪辑总负责。

他说,公司没有KPI,没有盈利要求,也不强求每年必须做多少节目。唯一的要求,就是每年必须有一档新节目,当然,新节目最好别亏,实在亏了,也没办法。

2023年,除了正在播出的《种地吧》,还有另外一档全新的节目,已经筹划了一年,今年会落地。

在他看来,保持对内容的判断和选择能力,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让做内容的人专注做内容、保护他们对内容本身的痴迷和追求,做出至少自己能满意的节目,是他关注的焦点。为此除了内容优先的原则,当然需要配套的商业模式支撑。

这也是整个综艺行业面临的挑战。面对其它内容产品的竞争,以及广告主需求的变化,不止平台,所有行业公司都需要重新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王征宇说,他不懂赚钱,但是合伙人懂,但作为内容创作者,其实应该从单纯的内容创作者向产品经理转化,去做更多有前瞻性IP和创新性联动的内容。

《快乐再出发》和《种地吧》,某种意义上都是这种尝试的体现,前者是to C方向试水,后者是长中短视频加直播结合、周期拉长矩阵传播的概念,打破现在综艺的录制模式。

在行内,王征宇通常被称作「说总」,主要因为爱说、会说、敢说。除了自己的节目、漫画、科幻、篮球、麻将、网文,他也经常会发起一些「灵魂拷问」:

面对短视频和剧集的竞争,综艺的价值究竟是什么?热搜这件事,对综艺究竟有什么意义?豆瓣评分是评价综艺节目的标准吗?这个行业的困境如何解开?综艺的商业模式,还有哪些可能性?

围绕这些话题,《新声Pro》此前与王征宇进行了三小时的对话,以下是对话的部分摘编,希望对综艺以及内容同仁有一些启发。

1、为什么不继续做《向往的生活》

新声Pro:为什么决定《向往的生活》今年是最后一季?

王征宇:两位老师(黄磊、何炅)和我其实第四年就有这方面的想法,为什么呢?首先,我们都是很骄傲的,我们不想做没有掌声的时候再结束的综艺,其次在这个结构里面,做再大的创新也只是微调了。除非彻头彻尾换人。

在现有的模式里,你没法做太大的改变,所以两位老师和我,都觉得暂停是最好的,暂停一下,我们可能能打破现有的叙事结构和制作方式,去思考向往的生活还有什么可能性。

节目是有自己的寿命的,这由观众的审美疲劳决定。任何电影没有三部曲以后的,因为故事说不下去。《星球大战》前传说的是阿纳金的故事,跟正传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所以你说「向往的生活」完全结束也是不准确的,说不定我们做个前传后传呢,但是一定不是现在的向往了。不停下来,就看不清自己。

对我来说,彻头彻尾换和做一个新节目是差不多的。我有信心做一个新的向往。

老实说,没有在掌声中结束的综艺。如果他最终的宿命是没有掌声的话,那我们一定要选择还有一点掌声的时候,体面的退场。

新声Pro:完全从商业上来说,肯定还能继续赚钱,客户还会投放,无非是你让别人干,自己去做别的节目,为什么不这样呢?

王征宇:咱也确实赚到钱了,但说句实话,无论制作团队和MC,都是很骄傲的人。咱就算赚钱,也得站着赚钱。

什么是站着,我觉得我做的东西确实能够说服自己,是对的,是牛的,是别人没有的,是能提供给观众更多情绪价值的,那就是站着的。对于导演团队也是一样,那是不是他的作品,成就感是不一样的。

比如杨长岭做了《种地吧》之后,从他的角度来说,在长视频领域,你可能觉得他的量并不是顶级国民节目的量,但是评价很好,粉丝粘性很强,而且在抖音B站小红书上面数据和反馈非常好。那他肯定比单纯做10个其它节目的执行更有成就感。

新声Pro:为什么请类似许知远、刘震云这样的作家参加《向往的生活》?

王征宇:如果按照我自己的设想,我就全选这种。因为他们会带来不一样的东西。

这个节目本身是生活和聊天,聊天没输出很要命。那些不在这个体系里面的人,其实能够探讨或者展现出更多东西。

许老师还是对世界有好奇心的,有好奇心很重要,我也希望我节目的所有艺人,对世界是有好奇心的。因为没有好奇心,很难做,就很容易把它做成一个通告节目。

新声Pro:我记得你原来说过《五哈》要去游戏化。

王征宇:我们经历了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我觉得不要做成一个跟别的节目一样的节目,我就非常强烈的要去游戏化,所以第一季没有游戏,节目流量没有那么好。

第二季因为疫情的关系,而且我觉得第一季节目做的有问题,所以加了大量游戏,流量非常好。但是你会发现,你记不得第二季里面的人,第一季还能记住一些人,就是,有笑点,但是没有故事和输出了。

第三季做之前,我们检讨了一下。综艺节目的本质,其实是轻松快乐的,完全去游戏是不对的,但是像第二季那样,完全是游戏,又是不对的。因为我想讲的故事和我想说的人在哪里,观众看完这个会不会内心深处有一点触动?

我们最后总结出来,一定要在这个结构里面,能看到它是一个大的故事,里面有人,但是我们不排斥加游戏,所以变成现在这样。

不排斥游戏了,但是观众还会从里面看到感动的地方。这又很难取舍。因为游戏产品价值是好的,但是情感的部分不靠真实的时间换不出来。所以在真实的时间里,动不动去拿游戏打破它,也不对。

新声Pro:第三季为什么让范志毅和宝石进来?

王征宇:范志毅是陈赫的朋友。本来是飞行第一轮的,但是他来了后我们觉得特别好。为什么呢?都是真人。

原来的节目里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只有邓超和陈赫能够互怼,其他人都是小辈,那就会有问题。老范进来,他是能冒犯的,冒犯是真人秀的看点,这个结构就非常好。

现在你看录游戏的时候,或者他们平时聊天的时候,那个场非常对。真人秀的核心是什么?是冒犯。

老舅也是不怵的。这个结构里就是冒犯最大化了。所以任何一个游戏都能录得很好玩。观众主要不是看游戏,是看他们怎么搞?现在可以做到随便一个游戏都能有效果。

新声Pro:真实对你来说那么重要吗?还是对节目重要?

王征宇:我虽然说是对节目重要,本质上还是对我重要,我很个色,我对艺人的评价是「真人」或者「不那么真人」,我很害怕用假人。

新声Pro:那么《种地吧》,它呈现的是真实,还是本质上是个秀场?

王征宇:这个节目四年前我们团队就想做了,但是我当时一直在唱反调所以没做,如果按照常规综艺节目的录制模式是做不出来的,谁愿意花190天陪你玩?但是失去了190天就失去了最大的点,真实。

这个节目要成立,第一要务,必须让观众认识到你是在认真干这个事才行。所以去年和今年这种大环境下,倒是可以做了。艺人、整个制作团队,包括摄像、音频等等,都和上班一样,需要在那里待一天。

但是在开录前两个星期左右,我又卡在那里了。因为从参与者的角度来说,为什么要做种地这个节目?我们摁着他们辛勤付出当然可以,但是这个逻辑要让他们自己明白了。所以我又花了两三天时间想这个问题。

我后来想明白一个事情,你不要把这些孩子当成选秀出来的艺人,你把他们当成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现在就业是很难的,年轻人也是非常迷茫的。我们成长的时候,长辈教育我们吃苦耐劳,但对他们来说,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付出一定会有回报这句话有时候像个笑话。

所以我觉得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这个节目最大的意义可能是什么?他们的状态跟大部分的应届毕业生是一样的。

通过这个节目,我要告诉他们,你们有可能红,也有可能不红,但在这个过程中,你一定会有收获。你可能收获的是麦子,有可能收获了流量,有可能收获的是友谊。但是你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所以在开录前,我专门和这十个孩子聊了一次。核心讲了三点,第一,实际上演员或者艺人这个行业,如果你愿意把它做成一生的事业,它是一份工作。无论种地还是拍戏,它都是一个工作。

我们如果把它当成一份工作,我们有必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认真对待。最终人家认可的是你实不实在。你是不是在认真做这个事情?所以不要把这个当作一个通告节目。工作这个时间的评价,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是三五年红不红。

第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最希望这些孩子收获的是对世界的认知,协作意识,团队意识,做事情的态度。

第三,就是万一你们有一天红了,我不求你们感恩,但求你们把种地这个精神,这个做事情认真的态度,延续到你们后面的工作上面去。

新声Pro:所以最后能够吸引人的是他们个人的品质,不是什么艺能感。

王征宇:我根本不考虑艺能感。一开始选人的时候我定了几个条件:

第一个这个人不能事儿,团队协作意识要强。

第二一定不能太喜欢化妆。我不是排斥化妆,长得好看可以,但所有艺人一定要注意一点,长得好看不是你进入这个行业最大的资本。如果一个人觉得好看是我竞争的核心资本,我没办法跟你沟通我的节目理念。

第三,所有人都不能请假,对每一个人都公平。

最后三十选十的时候,我们就让他们去农民家里干了三天秋收,回来一看素材就知道谁合适。

干农活没有人擅长,我们这一辈人也没怎么干过,但是你要认可这个事情,它可以不是种地,也可以是修车,也可以是盖房子,也可以是修路。只是一定是认真的做的,种地只是它的载体。

2、每年至少做一档新节目

新声Pro:为什么现在几乎看不到年轻一代的综艺总导演?

王征宇:是由商业模式决定的。季播模式、商业模式,决定了现在要卖给客户,只有几个导演卖得动。第二,这一波社会上的综艺总导演,都是2015年开始陆续从体制内出来的,还没有形成完全市场化机制之前,就受到了行业的冲击,所以会比剧集更艰难。

未来综艺的发展就两条路径,要么就是完全内容中心制的顶端,需要让综艺内容成为用户的刚需,拥有忠实的可以买单的粉丝,能得到C端用户的认可。

第二种就是商业定制,服务的对象是B,不是C。

新声Pro:你会像带徒弟一样带新导演吗?

王征宇:我带徒弟很难带了。赵浩(《快乐再出发》导演)不一样,他在《向往的生活》跟了我 6 年后期,他又喜欢思考,作为后期他有成片意识,所以他能够理解「设定中的不设定 有预料的意外」这个理念。

我们现在有好几个不同的团队,每个团队有自己的特色,他要招的人要怎么搭我不干涉,因为每个人有自己强项的地方。好的综艺导演其实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做的节目会有自己独特的印记。

我喜欢那种没出名,但是有独立人格、独立风格的导演。

为什么到现在为止,市场上这个类型的节目没有能够超过它的?因为它违背了正常的节目制作逻辑,大部分原来做节目的导演,在向往的录制现场会崩溃。

在舞台上录一个节目就一定要录成,这里我给你就是不成的空间。你如果不能理解不成,或者不能理解浪费,或者最大的核心在于意外,在现场就会焦虑。

他们都经历过这个阶段,觉得今天录了一天什么都没录出来。

新声Pro:这非常考验后期剪辑的工夫。

王征宇:考验你对整体结构的判断。很多小说是作家把情节都想好,《向往的生活》这篇小说是一开始就把世界观和结构想好了,之后人物自己生长。所以关键是前期架构和世界观的设定,以及这里面的人和人之间能不能处、合不合?

新声Pro:后期都是你自己盯着剪吗?

王征宇:我的后期没换过,都跟了我6年。一开始也没有人会剪这个类型的节目,后来就是慢慢磨合出一些方法论。一个节目前三期的后期,我是一定会盯的。

新声Pro:从公司的层面,你会要求每年必须开几档节目吗?

王征宇:我不要求。我唯一的要求就是,我们每年做一个新的节目出来,或者进行一种新的尝试。今年其实有两个了,《种地吧》是一个,还有一个正在做,筹备了一年了。

新声Pro:新节目会有什么投入上限?

王征宇:不要亏,不亏就行。(迟疑),实在亏了,也没办法。(笑)我们大大前年还花了好多钱做了《超级变变变》的样片么,不也最后没做。还去日本学习呢,最后做了样片后没有说服自己。

新声Pro:公司整体会有盈利要求吗?

王征宇:完全没有盈利要求,每一个分公司都没有盈利要求,但是最好你们不要亏本。

新声Pro:坚持这样的创新力度,是不是因为你们公司先天口袋比较深,还是有什么原因?

王征宇:你得明白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

你的核心竞争力一定不是你服务客户更好,或者跟平台关系更好。你的核心竞争力是对内容的判断和选择。你只有坚持这个核心竞争力,你才能够多活两年。所以这是我们很少接活的原因。

像这种自己做样片,自己尝试支持「蘑菇屋」(《欢迎来到蘑菇屋》)这种项目,花一年时间做一个大项目的储备,跟平台合同还没签,大几百万花下去,这种事情别人干不了。

这种事情的前提是,第一你要明白内容中心制。第二你要充分认可到别的部门的价值:你的合伙人们,你的商务部门可能在为了你这个事情成为正循环,付出了多少努力?

只有一个导演团队是没有用的,最终决定你能不能往下走,是体系。

我2015年从浙江卫视辞职,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没有工作的,就是逐渐把体系搭建起来,包括后期、宣传、商务等等。

其实《向往的生活》做成是运气好,因为天时地利人和,一档中型体量制作的节目,成为了大体量节目。但最关键的不是说你做成不做成,关键是你做成之后的三年怎么做?

机会已经放在你面前。你捡到了一个大饼。未来三年,你是继续捡饼还是自己开始做饼?这个很难的。

因为已经有一个「向往」,完全不需要再去想要做什么别的类型的节目,或者去创新,试这个、试那个。但是你未来这三年做什么选择?组织架构怎么建立?能不能形成良性循环,我觉得这是比较重要的。

所以我特别感谢我能够赚钱的合伙人,不是他们,咱也活不到今天。咱要做的,就是把内容的生产者好好地保护起来,但内容创作者很脆弱,要保护好才能创作好。

新声Pro:创新很容易有路径的依赖问题。你会有路径依赖吗?

王征宇:有,会有。其实我们内部还挺强调去掉路径依赖。

新声Pro:那怎么打破?

王征宇:就像《五哈》里面加游戏或者不加游戏的问题。路径依赖,就是一个如何和自己取得成功的方式告别的过程。一个节目,如果每季都一样,那就是路径依赖;如果你的每个节目都长成一样的,那就是路径依赖。

《五哈》和「向往」就区别很大,《种地吧》和「向往」也有很大区别。比如《种地吧》的剪辑,是跟「向往」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向往是以剪人为主要方法,种地是以剪事为主要方法,然后事减到 3 期,事定完了之后才慢慢有可能做人。剪辑方法完全不一样。

新声Pro:你怎么保持进步?

王征宇:我愿意和人聊天,一个是和本行业和我做的事不一样的。第二就是跟这个行业以外的人聊,比如跟做智能家居的人,光伏的人,做高速公路配件的人,做汽车的人交流,包括做出海的,去越南建生产基地的。这种交流是能学习到不同的思考方式。

3、综艺的未来

新声Pro:综艺一边面对低门槛的短视频,一边面对沉浸式的剧,它的价值、差异化在哪?

王征宇:严格来说,所有这些内容其实都是给人提供情绪价值。一旦你提供的情绪价值,是完全可以被短视频取代的,那你就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

短视频跟综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短视频是跑马机制,跑得非常彻底。因为他把制作门槛降低了,才能让马跑起来。我们这个行业就是没有跑马机制。

综艺还是有门槛的,这个设计精不精妙,或者是人组合的好不好,或者打磨的时间够不够长,舞美视觉是不是有特殊的地方?那些是无法通过降本增效,无法通过低成本跑马完成的,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新声Pro:你很早以前就说到,这个行业没有标准。这个事情为什么那么难?

王征宇:因为我们市场化程度不高。标准是由市场化来建立的,第一个是时间还短,第二很多的人才还在卫视里面,还没有完全市场化流出来。不跑马的话,是没有标准的。

现在的问题是,综艺公司本身不多。你做不了S+节目,商业定制还有活,商业定制没有活,短视频平台还做节目,总归有活干。

新声Pro:但这会让整个市场越来越萎缩。因为如果总是没有好的综艺,观众可能就不看综艺了。

王征宇:会让市场萎缩的,然后会让这个行业的标准更低。

我刚才说了,电视剧是因为有托底的功效。电视剧和版权电影能够帮平台积累用户,因为人家在积累用户上面的竞争力强,所以平台愿意做投入。

那么综艺的唯一方法,就是你能做到跟他们一样的竞争力吗?或者至少靠近。那我觉得制作方式上就得改变。那这个成本谁来承担?平台肯定没必要承担这个成本。然后小公司也承担不了这个成本。那我们只能先试试看呗。

新声Pro:最近所谓的剧综综艺这么火,是一样的逻辑吗?剧的售后综艺。

王征宇:售后综艺是因为它本身的商业逻辑比较简单,然后原来大家都想着做大节目,大节目起不来,咱就干这个。

成本低的节目能不能做?当然能做,但是你要想好它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要不然就像为了一个活去做这个事情,他最后跑不出来。

新声Pro:《快乐再出发》的2C成绩很好,所以有一些人在讨论,综艺2C的模式是不是能跑通?

王征宇:它2C收入是挺高的,但是用2C完全来承担成本,社会公司很难。综艺能不能完全靠分成模式或者会员模式,需要平台出支持政策。

不是指平台补贴,而是比如说分账周期更长一点,分账比例调高一点。比如带宽成本不要算进去。

To C综艺的C其实是很小成本,真正的TO C肯定是像《绝命毒师》或者是《权力的游戏》这种,才能够真正带来大量的C。但问题是,这种事情能不能做。

我会想我如何把现有的节目,或者把新节目改成这个方向。

新声Pro:更具体展开来说说?

王征宇:商业逻辑是由你本身的行业定位决定的。大家都说现在创作太难了,平台要支持我们的创新成本。平台为什么要支持创新的成本?一定是商业正循环,对吧?那如果没办法投放,就必须是C端解决。

C端怎么解决?如果把综艺改成剧的模式播,从一开始做剧本的时候,就按照剧的逻辑做成36集,是不是也是连播?一周播四天的那种,是不是角度会不一样?那么对于我来说,其他广告收入都属于补充和增量。

如果做成这种,在剧本阶段我应该怎么考虑?节目结构阶段是不是应该讲一个更有悬念或者更有钩子的故事?它从最初起这个盘的时候就是不一样。

我们今年可能重点要干这个事情,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我们试试看,我自己内部会议的时候已经说过了。

新声Pro:你做的综艺都是轻松愉快的,轻表达一点的。这和你原来做社会新闻有关吗?

王征宇:我们这个行业本身不创造价值,你的价值来自于什么,来自于观众从你当中收获情绪。

从收获情绪的角度来说,就不要不痛不痒的去点出问题,没有意义。还不如做点传播亲情、友情,传播坚持付出就会有回报这种内容。

我做记者的第一天,我老师就告诉我,最好的记者应该是把你看到的东西拿给别人,不要去加太多。最好的新闻评论,不是找了一个特别牛的角度,而是你点评的那段话是观众想说但是说不出来的,你帮他说出来。当你等同于大部分观众认知的时候,你才是一个合格的记者。

就像做《向往的生活》的时候,有一年给武汉的医生送肉。现场哭的稀里哗啦,我说把哭的场面都剪掉。我需要的情绪是眼泪在眼珠子里,但是不要出来。

我们还是要有主流媒体的责任感的,去引导,而不是去迎合。

新声Pro:传统媒体的训练就是把观点藏起来,但在现在这个时候有点吃亏。

王征宇:确实有点吃亏,但是实际上所谓的吃亏是什么呢?无非是你没有获得流量。但是我一直跟导演说,如果你把这个工作往20年或 30年看,本质上你就是做个人。人家为什么找你合作?是因为你人品在。短暂的获利不代表你能挣 30 年的钱。

其实我们那个做法很累。难道我不知道怎么做能吸睛?我做不了。他违反我内心的价值观,但是我觉得焉知非福。

新声Pro:综艺承担表达的责任和使命吗?

王征宇:承担。他承担的是大部分观看者的情绪价值。

新声Pro:很多综艺导演有类似的表达或者困扰。一方面把综艺说的就是逗人乐的,让人开心一下,另一方面里面也有一种,我们做这个事的价值在哪?有这种矛盾。你会有吗?

王征宇:所有困扰于价值的人,核心就是我的价值在哪里。我从小看《科幻世界》,我认为人是非常渺小的,在宇宙星辰面前,啥都不算。所以我从来不困扰于我自身价值这个问题。

这么多年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做记者这个工作。做记者告诉我们要用事实说话,我的情绪要和大部分人站在一起。另一方面,看《科幻世界》,告诉我其实个人的价值是很渺小的。

大部分人看综艺是当成一个消费品看的。那我们把表达嵌在很深的地方,哪怕有一个人因为这个获得向上的情绪价值,也够了。

你不能把自己太当回事。

新声Pro:你怎么定义大家喜欢你的节目呢?

王征宇:喜不喜欢也没那么重要。

第一,有没有观众从当中收获到情绪价值?如果观众看完你的节目,也没有开心也没有难过也没有感到,你做这东西干嘛来着。

第二,节目里面的MC从中获得什么?我不去消费别人。我所有的节目,MC们都是从中获得东西的。我是坚持不消费他人,所以我合作的人都会合作很长时间。

第三,导演能不能从中获得成就感?你获得的过程和你付出的努力是成正比的。

新声Pro:你们会做用户调研吗?

王征宇:我有时候得检讨,我不知道年轻人在玩什么。密室逃脱我没有玩过,《王者荣耀》我也没玩。但是年轻人现在经历的阶段跟我们当年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

所以你说年轻人喜欢什么?我觉得这样想有一些本末倒置。任何一个东西成功了,事后的分析只能决定它的关联性,而不能形成因果。这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特性。

我觉得现在年轻人跟我们原来不一样的,就是他们的自我中心更强,其他没有区别。

新声Pro:你现在做新的综艺节目有兴奋感吗?

王征宇:我很难做那种一开始聊就非得押着某个明星来的节目,我不喜欢做这样的事情。我认为节目本身就是MC和导演共创一个世界观的过程,在这个前期能不能形成共识,非常非常重要。

从一开始有一个想法,到这个想法慢慢成型,是创造的过程,所以我们基本上不接活。因为你接活那是人家的宇宙。但是创造一个东西,是很有意思的。

新声Pro:你怎么看AIGC?

王征宇:无论是哪个PGC产品,起先来源于脑子里的想法,机器会不会产生这种想法不好说。如果能够产生这种想法,肯定会有适合机器的节目出来。

艺术的特点和价值在于,我们互相看不到彼此在想什么。

我们看不到彼此,所以艺术有它的特殊性、唯一性,以及所谓的审美共识。但凡我们看得到彼此,艺术就没有它的功能。

硅基生命最大的问题就是能够看得到彼此,一旦看得到彼此,那么所有文化产品的呈现就有可能是一样。

为什么会有文化产品的不一样,是因为我们本身有差异,我们本身的生物性决定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和王征宇谈《向往的生活》以及综艺的未来

这是这档国内堪称最成功的生活类综艺第一次正式宣布结束的计划。

访谈 | 新声Pro 贾晓涛

阔别五年后,5月12日晚,艺人刘宪华再次出现在蘑菇屋,成为《向往的生活》第七季的嘉宾。作为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第一、第二季的核心嘉宾,刘宪华的回归,既是重逢,也是告别。

如果没有意外,这将是《向往的生活》最后一季。「录完这一季《向往的生活》,我们就先跟大家短暂告别一下。」黄磊在节目中说。

这是这档国内堪称最成功的生活类综艺第一次正式宣布结束的计划。

《向往的生活》制作人王征宇告诉我们,早在两三年前,节目的主创和黄磊、何炅两位老师就萌生了想把节目暂时停掉的想法,「没有在掌声中结束的综艺,不能因为还有残余的掌声就躺在原有的形态上苟延残喘。」

「所有的老节目都会存在一个审美疲劳的问题,但是又因为固有的受众群体而无法彻底动内容的核心,所以所有老节目都会改版,但改版都只是微调」,这就是老节目的悲哀,扩不出去,只能在基本盘里左右捯饬收效甚微。

王征宇在对《新声Pro》谈及这个决定时说,「越是受众范围广的节目,这个问题就越大。」

因为受众的基本盘大,要维持基本盘比垂直类节目的难度大很多。越是国民级的节目,越要年年向上越难,但因为还有掌声还会一直做下去,直到没有掌声为止。

电影一般只有三部曲,三部曲之后再有前传后传,也是和三部曲完全无关的故事。

只有综艺只要效益好,就会一直做下去,直到没有掌声才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为什么没有在掌声中结束的综艺。

王征宇是浙江余姚人,从浙江传媒学院毕业后,一直在浙江卫视新闻中心工作,2013年后转任浙江卫视宣传总监,2015年离职,《向往的生活》是他做的第一个节目。

除了最开始第一季时,《向往的生活》在没广告、没确定播出平台的情况下,「裸拍」了六期之外,此后几乎一路顺风顺水,口碑节节升高,广告也持续增多,第六季甚至创下了芒果的年度招商纪录。

其实,即便已经第七季,《向往的生活》无论观众喜爱度还是广告招商,都仍然相当好,但王征宇和黄磊、何炅都觉得,如果一档节目最终的宿命是没有掌声的话,「那我一定要选择还有一点掌声的时候,体面的退场。或者暂时退场,在冷却的后台做冷静一点的思考。」

在带团队的过程中,他也发现,尽管每一季的导演团队都试图对向往进行创新,但对真人秀来说,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换人」,因为换人可以带来新的化学反应。但向往恰恰无法换人,因为是固定班底的情感支撑起了向往的基本盘。所以老节目的创新比起新节目的创新来,要困难太多。

「我们所有的导演团队都在向往里经过历练,然后有了自己的创新作品」。

王征宇的公司有多个导演团队,除了《向往的生活》,他和团队还制作或监制了好几档节目,例如《五哈》、《幸福三重奏》《恰好是少年》等等。

去年和今年口碑最好的两档综艺,《快乐再出发》和《种地吧》,其实也是他的团队做的。《快乐再出发》的总导演赵浩,从向往第一季开始,就是向往的剪辑总负责。

他说,公司没有KPI,没有盈利要求,也不强求每年必须做多少节目。唯一的要求,就是每年必须有一档新节目,当然,新节目最好别亏,实在亏了,也没办法。

2023年,除了正在播出的《种地吧》,还有另外一档全新的节目,已经筹划了一年,今年会落地。

在他看来,保持对内容的判断和选择能力,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让做内容的人专注做内容、保护他们对内容本身的痴迷和追求,做出至少自己能满意的节目,是他关注的焦点。为此除了内容优先的原则,当然需要配套的商业模式支撑。

这也是整个综艺行业面临的挑战。面对其它内容产品的竞争,以及广告主需求的变化,不止平台,所有行业公司都需要重新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王征宇说,他不懂赚钱,但是合伙人懂,但作为内容创作者,其实应该从单纯的内容创作者向产品经理转化,去做更多有前瞻性IP和创新性联动的内容。

《快乐再出发》和《种地吧》,某种意义上都是这种尝试的体现,前者是to C方向试水,后者是长中短视频加直播结合、周期拉长矩阵传播的概念,打破现在综艺的录制模式。

在行内,王征宇通常被称作「说总」,主要因为爱说、会说、敢说。除了自己的节目、漫画、科幻、篮球、麻将、网文,他也经常会发起一些「灵魂拷问」:

面对短视频和剧集的竞争,综艺的价值究竟是什么?热搜这件事,对综艺究竟有什么意义?豆瓣评分是评价综艺节目的标准吗?这个行业的困境如何解开?综艺的商业模式,还有哪些可能性?

围绕这些话题,《新声Pro》此前与王征宇进行了三小时的对话,以下是对话的部分摘编,希望对综艺以及内容同仁有一些启发。

1、为什么不继续做《向往的生活》

新声Pro:为什么决定《向往的生活》今年是最后一季?

王征宇:两位老师(黄磊、何炅)和我其实第四年就有这方面的想法,为什么呢?首先,我们都是很骄傲的,我们不想做没有掌声的时候再结束的综艺,其次在这个结构里面,做再大的创新也只是微调了。除非彻头彻尾换人。

在现有的模式里,你没法做太大的改变,所以两位老师和我,都觉得暂停是最好的,暂停一下,我们可能能打破现有的叙事结构和制作方式,去思考向往的生活还有什么可能性。

节目是有自己的寿命的,这由观众的审美疲劳决定。任何电影没有三部曲以后的,因为故事说不下去。《星球大战》前传说的是阿纳金的故事,跟正传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所以你说「向往的生活」完全结束也是不准确的,说不定我们做个前传后传呢,但是一定不是现在的向往了。不停下来,就看不清自己。

对我来说,彻头彻尾换和做一个新节目是差不多的。我有信心做一个新的向往。

老实说,没有在掌声中结束的综艺。如果他最终的宿命是没有掌声的话,那我们一定要选择还有一点掌声的时候,体面的退场。

新声Pro:完全从商业上来说,肯定还能继续赚钱,客户还会投放,无非是你让别人干,自己去做别的节目,为什么不这样呢?

王征宇:咱也确实赚到钱了,但说句实话,无论制作团队和MC,都是很骄傲的人。咱就算赚钱,也得站着赚钱。

什么是站着,我觉得我做的东西确实能够说服自己,是对的,是牛的,是别人没有的,是能提供给观众更多情绪价值的,那就是站着的。对于导演团队也是一样,那是不是他的作品,成就感是不一样的。

比如杨长岭做了《种地吧》之后,从他的角度来说,在长视频领域,你可能觉得他的量并不是顶级国民节目的量,但是评价很好,粉丝粘性很强,而且在抖音B站小红书上面数据和反馈非常好。那他肯定比单纯做10个其它节目的执行更有成就感。

新声Pro:为什么请类似许知远、刘震云这样的作家参加《向往的生活》?

王征宇:如果按照我自己的设想,我就全选这种。因为他们会带来不一样的东西。

这个节目本身是生活和聊天,聊天没输出很要命。那些不在这个体系里面的人,其实能够探讨或者展现出更多东西。

许老师还是对世界有好奇心的,有好奇心很重要,我也希望我节目的所有艺人,对世界是有好奇心的。因为没有好奇心,很难做,就很容易把它做成一个通告节目。

新声Pro:我记得你原来说过《五哈》要去游戏化。

王征宇:我们经历了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我觉得不要做成一个跟别的节目一样的节目,我就非常强烈的要去游戏化,所以第一季没有游戏,节目流量没有那么好。

第二季因为疫情的关系,而且我觉得第一季节目做的有问题,所以加了大量游戏,流量非常好。但是你会发现,你记不得第二季里面的人,第一季还能记住一些人,就是,有笑点,但是没有故事和输出了。

第三季做之前,我们检讨了一下。综艺节目的本质,其实是轻松快乐的,完全去游戏是不对的,但是像第二季那样,完全是游戏,又是不对的。因为我想讲的故事和我想说的人在哪里,观众看完这个会不会内心深处有一点触动?

我们最后总结出来,一定要在这个结构里面,能看到它是一个大的故事,里面有人,但是我们不排斥加游戏,所以变成现在这样。

不排斥游戏了,但是观众还会从里面看到感动的地方。这又很难取舍。因为游戏产品价值是好的,但是情感的部分不靠真实的时间换不出来。所以在真实的时间里,动不动去拿游戏打破它,也不对。

新声Pro:第三季为什么让范志毅和宝石进来?

王征宇:范志毅是陈赫的朋友。本来是飞行第一轮的,但是他来了后我们觉得特别好。为什么呢?都是真人。

原来的节目里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只有邓超和陈赫能够互怼,其他人都是小辈,那就会有问题。老范进来,他是能冒犯的,冒犯是真人秀的看点,这个结构就非常好。

现在你看录游戏的时候,或者他们平时聊天的时候,那个场非常对。真人秀的核心是什么?是冒犯。

老舅也是不怵的。这个结构里就是冒犯最大化了。所以任何一个游戏都能录得很好玩。观众主要不是看游戏,是看他们怎么搞?现在可以做到随便一个游戏都能有效果。

新声Pro:真实对你来说那么重要吗?还是对节目重要?

王征宇:我虽然说是对节目重要,本质上还是对我重要,我很个色,我对艺人的评价是「真人」或者「不那么真人」,我很害怕用假人。

新声Pro:那么《种地吧》,它呈现的是真实,还是本质上是个秀场?

王征宇:这个节目四年前我们团队就想做了,但是我当时一直在唱反调所以没做,如果按照常规综艺节目的录制模式是做不出来的,谁愿意花190天陪你玩?但是失去了190天就失去了最大的点,真实。

这个节目要成立,第一要务,必须让观众认识到你是在认真干这个事才行。所以去年和今年这种大环境下,倒是可以做了。艺人、整个制作团队,包括摄像、音频等等,都和上班一样,需要在那里待一天。

但是在开录前两个星期左右,我又卡在那里了。因为从参与者的角度来说,为什么要做种地这个节目?我们摁着他们辛勤付出当然可以,但是这个逻辑要让他们自己明白了。所以我又花了两三天时间想这个问题。

我后来想明白一个事情,你不要把这些孩子当成选秀出来的艺人,你把他们当成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现在就业是很难的,年轻人也是非常迷茫的。我们成长的时候,长辈教育我们吃苦耐劳,但对他们来说,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付出一定会有回报这句话有时候像个笑话。

所以我觉得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这个节目最大的意义可能是什么?他们的状态跟大部分的应届毕业生是一样的。

通过这个节目,我要告诉他们,你们有可能红,也有可能不红,但在这个过程中,你一定会有收获。你可能收获的是麦子,有可能收获了流量,有可能收获的是友谊。但是你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所以在开录前,我专门和这十个孩子聊了一次。核心讲了三点,第一,实际上演员或者艺人这个行业,如果你愿意把它做成一生的事业,它是一份工作。无论种地还是拍戏,它都是一个工作。

我们如果把它当成一份工作,我们有必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认真对待。最终人家认可的是你实不实在。你是不是在认真做这个事情?所以不要把这个当作一个通告节目。工作这个时间的评价,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是三五年红不红。

第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最希望这些孩子收获的是对世界的认知,协作意识,团队意识,做事情的态度。

第三,就是万一你们有一天红了,我不求你们感恩,但求你们把种地这个精神,这个做事情认真的态度,延续到你们后面的工作上面去。

新声Pro:所以最后能够吸引人的是他们个人的品质,不是什么艺能感。

王征宇:我根本不考虑艺能感。一开始选人的时候我定了几个条件:

第一个这个人不能事儿,团队协作意识要强。

第二一定不能太喜欢化妆。我不是排斥化妆,长得好看可以,但所有艺人一定要注意一点,长得好看不是你进入这个行业最大的资本。如果一个人觉得好看是我竞争的核心资本,我没办法跟你沟通我的节目理念。

第三,所有人都不能请假,对每一个人都公平。

最后三十选十的时候,我们就让他们去农民家里干了三天秋收,回来一看素材就知道谁合适。

干农活没有人擅长,我们这一辈人也没怎么干过,但是你要认可这个事情,它可以不是种地,也可以是修车,也可以是盖房子,也可以是修路。只是一定是认真的做的,种地只是它的载体。

2、每年至少做一档新节目

新声Pro:为什么现在几乎看不到年轻一代的综艺总导演?

王征宇:是由商业模式决定的。季播模式、商业模式,决定了现在要卖给客户,只有几个导演卖得动。第二,这一波社会上的综艺总导演,都是2015年开始陆续从体制内出来的,还没有形成完全市场化机制之前,就受到了行业的冲击,所以会比剧集更艰难。

未来综艺的发展就两条路径,要么就是完全内容中心制的顶端,需要让综艺内容成为用户的刚需,拥有忠实的可以买单的粉丝,能得到C端用户的认可。

第二种就是商业定制,服务的对象是B,不是C。

新声Pro:你会像带徒弟一样带新导演吗?

王征宇:我带徒弟很难带了。赵浩(《快乐再出发》导演)不一样,他在《向往的生活》跟了我 6 年后期,他又喜欢思考,作为后期他有成片意识,所以他能够理解「设定中的不设定 有预料的意外」这个理念。

我们现在有好几个不同的团队,每个团队有自己的特色,他要招的人要怎么搭我不干涉,因为每个人有自己强项的地方。好的综艺导演其实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做的节目会有自己独特的印记。

我喜欢那种没出名,但是有独立人格、独立风格的导演。

为什么到现在为止,市场上这个类型的节目没有能够超过它的?因为它违背了正常的节目制作逻辑,大部分原来做节目的导演,在向往的录制现场会崩溃。

在舞台上录一个节目就一定要录成,这里我给你就是不成的空间。你如果不能理解不成,或者不能理解浪费,或者最大的核心在于意外,在现场就会焦虑。

他们都经历过这个阶段,觉得今天录了一天什么都没录出来。

新声Pro:这非常考验后期剪辑的工夫。

王征宇:考验你对整体结构的判断。很多小说是作家把情节都想好,《向往的生活》这篇小说是一开始就把世界观和结构想好了,之后人物自己生长。所以关键是前期架构和世界观的设定,以及这里面的人和人之间能不能处、合不合?

新声Pro:后期都是你自己盯着剪吗?

王征宇:我的后期没换过,都跟了我6年。一开始也没有人会剪这个类型的节目,后来就是慢慢磨合出一些方法论。一个节目前三期的后期,我是一定会盯的。

新声Pro:从公司的层面,你会要求每年必须开几档节目吗?

王征宇:我不要求。我唯一的要求就是,我们每年做一个新的节目出来,或者进行一种新的尝试。今年其实有两个了,《种地吧》是一个,还有一个正在做,筹备了一年了。

新声Pro:新节目会有什么投入上限?

王征宇:不要亏,不亏就行。(迟疑),实在亏了,也没办法。(笑)我们大大前年还花了好多钱做了《超级变变变》的样片么,不也最后没做。还去日本学习呢,最后做了样片后没有说服自己。

新声Pro:公司整体会有盈利要求吗?

王征宇:完全没有盈利要求,每一个分公司都没有盈利要求,但是最好你们不要亏本。

新声Pro:坚持这样的创新力度,是不是因为你们公司先天口袋比较深,还是有什么原因?

王征宇:你得明白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

你的核心竞争力一定不是你服务客户更好,或者跟平台关系更好。你的核心竞争力是对内容的判断和选择。你只有坚持这个核心竞争力,你才能够多活两年。所以这是我们很少接活的原因。

像这种自己做样片,自己尝试支持「蘑菇屋」(《欢迎来到蘑菇屋》)这种项目,花一年时间做一个大项目的储备,跟平台合同还没签,大几百万花下去,这种事情别人干不了。

这种事情的前提是,第一你要明白内容中心制。第二你要充分认可到别的部门的价值:你的合伙人们,你的商务部门可能在为了你这个事情成为正循环,付出了多少努力?

只有一个导演团队是没有用的,最终决定你能不能往下走,是体系。

我2015年从浙江卫视辞职,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没有工作的,就是逐渐把体系搭建起来,包括后期、宣传、商务等等。

其实《向往的生活》做成是运气好,因为天时地利人和,一档中型体量制作的节目,成为了大体量节目。但最关键的不是说你做成不做成,关键是你做成之后的三年怎么做?

机会已经放在你面前。你捡到了一个大饼。未来三年,你是继续捡饼还是自己开始做饼?这个很难的。

因为已经有一个「向往」,完全不需要再去想要做什么别的类型的节目,或者去创新,试这个、试那个。但是你未来这三年做什么选择?组织架构怎么建立?能不能形成良性循环,我觉得这是比较重要的。

所以我特别感谢我能够赚钱的合伙人,不是他们,咱也活不到今天。咱要做的,就是把内容的生产者好好地保护起来,但内容创作者很脆弱,要保护好才能创作好。

新声Pro:创新很容易有路径的依赖问题。你会有路径依赖吗?

王征宇:有,会有。其实我们内部还挺强调去掉路径依赖。

新声Pro:那怎么打破?

王征宇:就像《五哈》里面加游戏或者不加游戏的问题。路径依赖,就是一个如何和自己取得成功的方式告别的过程。一个节目,如果每季都一样,那就是路径依赖;如果你的每个节目都长成一样的,那就是路径依赖。

《五哈》和「向往」就区别很大,《种地吧》和「向往」也有很大区别。比如《种地吧》的剪辑,是跟「向往」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向往是以剪人为主要方法,种地是以剪事为主要方法,然后事减到 3 期,事定完了之后才慢慢有可能做人。剪辑方法完全不一样。

新声Pro:你怎么保持进步?

王征宇:我愿意和人聊天,一个是和本行业和我做的事不一样的。第二就是跟这个行业以外的人聊,比如跟做智能家居的人,光伏的人,做高速公路配件的人,做汽车的人交流,包括做出海的,去越南建生产基地的。这种交流是能学习到不同的思考方式。

3、综艺的未来

新声Pro:综艺一边面对低门槛的短视频,一边面对沉浸式的剧,它的价值、差异化在哪?

王征宇:严格来说,所有这些内容其实都是给人提供情绪价值。一旦你提供的情绪价值,是完全可以被短视频取代的,那你就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

短视频跟综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短视频是跑马机制,跑得非常彻底。因为他把制作门槛降低了,才能让马跑起来。我们这个行业就是没有跑马机制。

综艺还是有门槛的,这个设计精不精妙,或者是人组合的好不好,或者打磨的时间够不够长,舞美视觉是不是有特殊的地方?那些是无法通过降本增效,无法通过低成本跑马完成的,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新声Pro:你很早以前就说到,这个行业没有标准。这个事情为什么那么难?

王征宇:因为我们市场化程度不高。标准是由市场化来建立的,第一个是时间还短,第二很多的人才还在卫视里面,还没有完全市场化流出来。不跑马的话,是没有标准的。

现在的问题是,综艺公司本身不多。你做不了S+节目,商业定制还有活,商业定制没有活,短视频平台还做节目,总归有活干。

新声Pro:但这会让整个市场越来越萎缩。因为如果总是没有好的综艺,观众可能就不看综艺了。

王征宇:会让市场萎缩的,然后会让这个行业的标准更低。

我刚才说了,电视剧是因为有托底的功效。电视剧和版权电影能够帮平台积累用户,因为人家在积累用户上面的竞争力强,所以平台愿意做投入。

那么综艺的唯一方法,就是你能做到跟他们一样的竞争力吗?或者至少靠近。那我觉得制作方式上就得改变。那这个成本谁来承担?平台肯定没必要承担这个成本。然后小公司也承担不了这个成本。那我们只能先试试看呗。

新声Pro:最近所谓的剧综综艺这么火,是一样的逻辑吗?剧的售后综艺。

王征宇:售后综艺是因为它本身的商业逻辑比较简单,然后原来大家都想着做大节目,大节目起不来,咱就干这个。

成本低的节目能不能做?当然能做,但是你要想好它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要不然就像为了一个活去做这个事情,他最后跑不出来。

新声Pro:《快乐再出发》的2C成绩很好,所以有一些人在讨论,综艺2C的模式是不是能跑通?

王征宇:它2C收入是挺高的,但是用2C完全来承担成本,社会公司很难。综艺能不能完全靠分成模式或者会员模式,需要平台出支持政策。

不是指平台补贴,而是比如说分账周期更长一点,分账比例调高一点。比如带宽成本不要算进去。

To C综艺的C其实是很小成本,真正的TO C肯定是像《绝命毒师》或者是《权力的游戏》这种,才能够真正带来大量的C。但问题是,这种事情能不能做。

我会想我如何把现有的节目,或者把新节目改成这个方向。

新声Pro:更具体展开来说说?

王征宇:商业逻辑是由你本身的行业定位决定的。大家都说现在创作太难了,平台要支持我们的创新成本。平台为什么要支持创新的成本?一定是商业正循环,对吧?那如果没办法投放,就必须是C端解决。

C端怎么解决?如果把综艺改成剧的模式播,从一开始做剧本的时候,就按照剧的逻辑做成36集,是不是也是连播?一周播四天的那种,是不是角度会不一样?那么对于我来说,其他广告收入都属于补充和增量。

如果做成这种,在剧本阶段我应该怎么考虑?节目结构阶段是不是应该讲一个更有悬念或者更有钩子的故事?它从最初起这个盘的时候就是不一样。

我们今年可能重点要干这个事情,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我们试试看,我自己内部会议的时候已经说过了。

新声Pro:你做的综艺都是轻松愉快的,轻表达一点的。这和你原来做社会新闻有关吗?

王征宇:我们这个行业本身不创造价值,你的价值来自于什么,来自于观众从你当中收获情绪。

从收获情绪的角度来说,就不要不痛不痒的去点出问题,没有意义。还不如做点传播亲情、友情,传播坚持付出就会有回报这种内容。

我做记者的第一天,我老师就告诉我,最好的记者应该是把你看到的东西拿给别人,不要去加太多。最好的新闻评论,不是找了一个特别牛的角度,而是你点评的那段话是观众想说但是说不出来的,你帮他说出来。当你等同于大部分观众认知的时候,你才是一个合格的记者。

就像做《向往的生活》的时候,有一年给武汉的医生送肉。现场哭的稀里哗啦,我说把哭的场面都剪掉。我需要的情绪是眼泪在眼珠子里,但是不要出来。

我们还是要有主流媒体的责任感的,去引导,而不是去迎合。

新声Pro:传统媒体的训练就是把观点藏起来,但在现在这个时候有点吃亏。

王征宇:确实有点吃亏,但是实际上所谓的吃亏是什么呢?无非是你没有获得流量。但是我一直跟导演说,如果你把这个工作往20年或 30年看,本质上你就是做个人。人家为什么找你合作?是因为你人品在。短暂的获利不代表你能挣 30 年的钱。

其实我们那个做法很累。难道我不知道怎么做能吸睛?我做不了。他违反我内心的价值观,但是我觉得焉知非福。

新声Pro:综艺承担表达的责任和使命吗?

王征宇:承担。他承担的是大部分观看者的情绪价值。

新声Pro:很多综艺导演有类似的表达或者困扰。一方面把综艺说的就是逗人乐的,让人开心一下,另一方面里面也有一种,我们做这个事的价值在哪?有这种矛盾。你会有吗?

王征宇:所有困扰于价值的人,核心就是我的价值在哪里。我从小看《科幻世界》,我认为人是非常渺小的,在宇宙星辰面前,啥都不算。所以我从来不困扰于我自身价值这个问题。

这么多年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做记者这个工作。做记者告诉我们要用事实说话,我的情绪要和大部分人站在一起。另一方面,看《科幻世界》,告诉我其实个人的价值是很渺小的。

大部分人看综艺是当成一个消费品看的。那我们把表达嵌在很深的地方,哪怕有一个人因为这个获得向上的情绪价值,也够了。

你不能把自己太当回事。

新声Pro:你怎么定义大家喜欢你的节目呢?

王征宇:喜不喜欢也没那么重要。

第一,有没有观众从当中收获到情绪价值?如果观众看完你的节目,也没有开心也没有难过也没有感到,你做这东西干嘛来着。

第二,节目里面的MC从中获得什么?我不去消费别人。我所有的节目,MC们都是从中获得东西的。我是坚持不消费他人,所以我合作的人都会合作很长时间。

第三,导演能不能从中获得成就感?你获得的过程和你付出的努力是成正比的。

新声Pro:你们会做用户调研吗?

王征宇:我有时候得检讨,我不知道年轻人在玩什么。密室逃脱我没有玩过,《王者荣耀》我也没玩。但是年轻人现在经历的阶段跟我们当年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

所以你说年轻人喜欢什么?我觉得这样想有一些本末倒置。任何一个东西成功了,事后的分析只能决定它的关联性,而不能形成因果。这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特性。

我觉得现在年轻人跟我们原来不一样的,就是他们的自我中心更强,其他没有区别。

新声Pro:你现在做新的综艺节目有兴奋感吗?

王征宇:我很难做那种一开始聊就非得押着某个明星来的节目,我不喜欢做这样的事情。我认为节目本身就是MC和导演共创一个世界观的过程,在这个前期能不能形成共识,非常非常重要。

从一开始有一个想法,到这个想法慢慢成型,是创造的过程,所以我们基本上不接活。因为你接活那是人家的宇宙。但是创造一个东西,是很有意思的。

新声Pro:你怎么看AIGC?

王征宇:无论是哪个PGC产品,起先来源于脑子里的想法,机器会不会产生这种想法不好说。如果能够产生这种想法,肯定会有适合机器的节目出来。

艺术的特点和价值在于,我们互相看不到彼此在想什么。

我们看不到彼此,所以艺术有它的特殊性、唯一性,以及所谓的审美共识。但凡我们看得到彼此,艺术就没有它的功能。

硅基生命最大的问题就是能够看得到彼此,一旦看得到彼此,那么所有文化产品的呈现就有可能是一样。

为什么会有文化产品的不一样,是因为我们本身有差异,我们本身的生物性决定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