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阿里云裁员风波,张勇背水一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阿里云裁员风波,张勇背水一战

换帅,分拆,裁员,张勇背水一战?

图片来源:Unsplash-Eirc Shi

文|自象限  蒋瑶

编辑|云天明

排版|李帛锦

阿里云宣布独立拆分之后的第五天,阿里集团因为一则裁员消息又被顶上风口浪尖,阿里云也难以幸免。

5月23日消息,阿里云智能已开始进行组织岗位和人员优化,整体比例约7%。阿里巴巴向媒体回应“这只是正常的组织岗位和人员优化”。

最近一个月,阿里成为了热搜榜的常客,阿里云智能也在镁光灯下,完成了换帅、降价、独立、裁员,一个180度的大转身。

财报中显示,阿里云智能将成立独立董事会,并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从阿里集团中完全拆分并完成上市。同时,阿里云智能集团也将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在股权和公司治理上形成一家完全独立的新公司。据「晚点LatePost」报道,阿里集团未来将对阿里云不再持股。

不过,震荡中的阿里云智能,似乎并不让人意外。从业务的角度来看,国内诞生于互联网巨头的云厂商们,凭借着自身场景打磨出的经验让他们此前一骑绝尘,然而随着互联网整体的见顶,近两年,各大云厂商一直在强调非互联网客户占比,向工业、制造业、政企业务等行业深水区蔓延,早就已经处在了没法靠“老家”,要独立讨饭的年纪。

毕竟不破不立,如今越是惊心动魄,可能越会柳暗花明。

但同时,不进则退。独立之后的阿里云,面临着更强的市场化竞争,曾经凭借集团力量铸就的领先者优势,随着IaaS层的规模化,近几年在各云平台加速追赶中被逐渐削弱,同时,随着运营商云崛起、国资云下场,大模型时代的到来,正如张勇所言“所有人都在同一个起跑线”。

从第一被拉回起跑线,阿里云独立之后,下个出路,要自己找了。

盈利两年,不太赚钱

即便已经步入第十四个年头,对于云厂商而言,这才是刚刚开始。

无论是基础设施的搭建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还是市场经历了持续性的感知和培育,走到今天,中国云计算的故事才算过了序章。

作为世界第三亚太第一的绝对“领头羊”,阿里云的数据不止代表着这一家公司,更代表了整体市场环境的天花板。

去年,阿里云完成了首年盈利。2022财年,阿里云EBITA利润(息税前利润)从去年的亏损22.51亿元到今年的盈利11.46亿元,是中国首个,也是全球除了亚马逊云AWS之外唯一实现盈亏平衡的头部云服务商。2023财年,据此前阿里巴巴最新财报显示,阿里云智能在2023财年总收入为772.03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为14.22亿元,同比增24%,已连续两年实现盈利。

纵观云计算市场,云厂商们的第一阶段,盈利是第一难关。不仅国内腾讯云、华为云甚至连微软云和谷歌云也尚未盈利。阿里云的盈利与其布局多年的IaaS规模化效应显示以及自研技术带来的降本优势有关。

但盈利的背后,难掩营收增速下滑甚至回落的事实。该季度,在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响前,云业务分部总收入为 245.59 亿元,同比下降 3%,云业务分部收入为 185.82 亿元,同比下降 2%。

▲ 图中数据源自公开财报

2021年开始,阿里云营收打破了此前营收稳定增长的局面,进入波动期,当然,这与宏观环境导致的,企业付费能力的波动有关,但进入2022后半年,企业数字化需求得到了爆发,阿里云也通过“云钉一体”战略,在非互联网行业,如工业、制造业、汽车等行业深水区撕开了一条口子,财报数据显示,目前阿里云来自非互联网行业对云业务分部收入的贡献为55%。可在这样的局势下,营收仍然出现负增长。

另一方面,对标AWS,其一直是亚马逊绝对的“现金牛”,即便收入占比仅占集团业务的10%,但经营利润的贡献率近些年一直在不断增高。近三年来,AWS经营利润占公司总运营利润的比例,2019年为63%、2020年为59%、2022年则高达74%。

对比阿里云经调整EBITA利润为14.22亿元,占集团经调整EBITA利润1,479.11 亿元,仅为0.96%左右,不超过1%。

但显然,在全面降价的大背景下,透露出阿里云短期的战略并没有打算提升利润。

上个月,不止阿里云国内业务,整个国际业务也进入了降价的“大促销”状态。即便这是张勇的一贯作风,但在利润微薄的节点降价,也确实让人为阿里云捏了一把汗。

▲ 图源阿里云推特

因为降价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阿里云降价后,国内各个云厂商已经开始动了起来:

  • 阿里云降价当晚,移动云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文宣布降价,最高降幅达60%,成为第一家宣布降价的运营商云;
  • 5月16日,腾讯云宣布对多款核心云产品降价,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达40%,降价政策将在6月1日正式生效;
  • 5月23日,京东云宣布其全系核心产品开启全网比价,承诺其全系核心产品的官网列表价均低于特定云厂商官网对标的产品列表价格;
  • 更早之前,华为云通过给代理商提升返点回馈市场的方式,对终端客户进行降价
  • ...

“卷价格”的市场化竞争,往往意味着行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阿里云是发起者,但下个阶段只会比当下更为激烈,在绝对优势被稀释之后,下个赛点是什么?

领先优势,正被削弱

今年3月,在评价抖音、TikTok等为代表的信息平台业务时,梁汝波曾表示,“我们之前凭借领先认知作出了一些突破,但最近一两年我们的领先不明显了,并不能很有信心地说比同行做得好。”

在这个智能化的新时代,不止字节跳动,上个时代王者们的光环都在渐渐衰弱。

阿里云也不例外。最明显的信号是IaaS+PaaS市场份额的下滑。

2022年之前,阿里云凭借着先发优势曾一骑绝尘,通过抢先布局海量IaaS中心、软硬件自研的方式抢到时间窗口,在中国公有云市场几乎接近50%的市场占有率。IDC数据显示,整个2021年,阿里云在中国大数据平台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高达44.1%。

2022年开始,这样的领先局面开始逐渐收缩甚至急转直下,据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公有云IaaS+PaaS 市场,阿里云份额由 36.7% 减少 4.8% 至 31.9%;公有云 IaaS 市场,阿里云由 37.8% 减少 5.2% 至 32.6%。

▲ 图源IDC官方

单纯IaaS层与IaaS+PaaS的区别在于,PaaS层更偏向于解决方案层,这不仅代表着云厂商的规模,还代表了深入企业的穿透力如何。但从这两个方面来看,阿里云都被别后来者从嘴里抢下了一块肥肉。

2022年核心的变化有两个:

一是运营商云的突飞猛进。天翼云、移动云在2022年都开始加码布局,要知道,IaaS层的搭建,数据中心的从0到1是运营商们的强项,无论是通信网络还是硬件设备,运营商都占据着规模化的成本优势,同时也能够通过自有项目快速扩展IaaS层规模。凭借着以上优势,天翼云在22年市占从8.9%增到10.3%,挤掉了腾讯云,成为了新任三把手。

从营收增速上看,在2022年阿里云全年营收7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反观天翼云和华为云,一年的时间就已经逐渐逼近600亿元大关,以300%的同比增速狂奔,2023年是否会反超也不得而知。然而随着营收差距逐渐缩小,利润将是下一个关键指标。

▲ 图中数据源自公开财报

即便是对比互联网厂商的增速,阿里云也正在低于平均水平。据Canalys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约2087.67 亿元,增速降至10%。阿里云排在第一位,同比增长7%;华为云以1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年增长13%,领先于整体市场增长;腾讯云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6%;排名靠后的百度智能云,同比增长11%,增速高于阿里云。

另一方面,阿里云的增速放缓也与其本身进入第一个成熟期有关。云计算的第一个十年,比拼的核心赛点就是IaaS层的规模化效应,在这样一个漫长无比的投入期,所有玩家闭眼投入摸黑前行,靠的是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毅力,在这一点上,从十年前马云的态度中,就可见阿里云的成功,并不是没有道理。

然而,如上文所说,最近两年,阿里云的连续盈利意味着于其自身已经开始显现IaaS规模化降本的优势,从2009年成立开始至2020年,阿里云就在国内建成了五大数据中心。从全球范围来看,阿里云在28个地域部署了上百个数据中心,服务器的总规模数已有数百万台。前期硬件建设投入的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正被稀释,服务器、存储等产品的边际成本已经很低,这也是阿里云近期大规模降价的底气。

不过,这种优势的壁垒在于时间和投入,而非技术的领先。IaaS层同质化早已不是新鲜事,有了阿里云这样一个成功案例,其他玩家就不再是摸黑走路,更有信心和动力,每年百亿美金投入到基础建设中去。

这意味着,阿里云只是先到达了第一站,选手们将陆续到场,开启一场新的争夺战。

从当下各云厂商的动作来看,新战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存量市场即海量中小商家的数字化,另一部分则是增量市场,即大模型带来的MaaS服务,将开启全新的云服务模式。

但是问题在于,无论在哪个战场,当下的情形又重新回归了混沌状态。在中小商家数字化的战区,没有哪家云厂商敢称“有经验”。

一方面,中小商家的数字化太过分散和差异化,且预算有限,并不像中大型企业有中心化决策者推动着企业往前走,夫妻老婆店们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数量多经验却难以复制。

一位阿里资深运营同学告诉「自象限」:“每当有什么优惠政策要向下推进时,最难的就是和老板沟通,有一次我打电话交老板开电脑开了半小时,又被不知道谁设置过的密码拦住了,这怎么弄?没法弄。”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数字化痛点并不仅仅是“没钱”那么简单,与大型、超大型企业完全不同,大企业需要的是明确的分工,让专业的人干专业事,而夫妻老婆店,往往一人身兼老板财务和店员,如何提高人效,从拆分到整合,是一个最为核心的变化。

增量市场的迷茫就更不用提了。MaaS的模式固然解决了云厂商历来提供服务门槛高的核心痛点,但也重新将云计算拉回了十年前,马化腾曾评价“商业化路径不清晰”的阶段。

微软Azure与OpenAI绑定的服务模式在中国并不可复制。最着急的今天百度率先打出了“订阅制”老牌,但是MaaS不是SaaS,而且SaaS的订阅制模式也被市场检验了,并不可持续,核心仍然在于提供价值。

▲ 图:百度文心一言官网截图

阿里云不比别人晚,但也不比别人领先。即便张勇所讲,阿里系全线产品已经介入通义千问,并有超20万企业用户申请接入“通义千问”测试,覆盖几乎所有新兴和传统行业。对比百度集团超15万家企业申请文心一言内测,超过300家生态伙伴已经参与内测,略占上风。

但在MaaS竞争的早期,这一点微薄的优势,确实不足挂齿。

结语

早在一年前,当我们谈论中国云厂商格局,面对阿里云的绝对领先优势,不少业内专家都认为“3-5年内,无论是谁想要超过阿里云,都是不可能的。”

而今天,当我们将同样的问题再次抛给大家,换来的是思考和沉默。

当然,我们仍然承认,短期内,阿里云十几年构建起的护城河依然深如沟壑,想要反超仍然非常渺茫,但这种不可能正在渐渐松动,也将在有一天成为可能。

或许张勇能够再次力挽狂澜,但可以预见,这也将是艰难的背水一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阿里巴巴

5.9k
  • 港股阿里巴巴盘中涨超5%
  • 天猫精灵与夸克融合,将探索AI眼镜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阿里云裁员风波,张勇背水一战

换帅,分拆,裁员,张勇背水一战?

图片来源:Unsplash-Eirc Shi

文|自象限  蒋瑶

编辑|云天明

排版|李帛锦

阿里云宣布独立拆分之后的第五天,阿里集团因为一则裁员消息又被顶上风口浪尖,阿里云也难以幸免。

5月23日消息,阿里云智能已开始进行组织岗位和人员优化,整体比例约7%。阿里巴巴向媒体回应“这只是正常的组织岗位和人员优化”。

最近一个月,阿里成为了热搜榜的常客,阿里云智能也在镁光灯下,完成了换帅、降价、独立、裁员,一个180度的大转身。

财报中显示,阿里云智能将成立独立董事会,并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从阿里集团中完全拆分并完成上市。同时,阿里云智能集团也将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在股权和公司治理上形成一家完全独立的新公司。据「晚点LatePost」报道,阿里集团未来将对阿里云不再持股。

不过,震荡中的阿里云智能,似乎并不让人意外。从业务的角度来看,国内诞生于互联网巨头的云厂商们,凭借着自身场景打磨出的经验让他们此前一骑绝尘,然而随着互联网整体的见顶,近两年,各大云厂商一直在强调非互联网客户占比,向工业、制造业、政企业务等行业深水区蔓延,早就已经处在了没法靠“老家”,要独立讨饭的年纪。

毕竟不破不立,如今越是惊心动魄,可能越会柳暗花明。

但同时,不进则退。独立之后的阿里云,面临着更强的市场化竞争,曾经凭借集团力量铸就的领先者优势,随着IaaS层的规模化,近几年在各云平台加速追赶中被逐渐削弱,同时,随着运营商云崛起、国资云下场,大模型时代的到来,正如张勇所言“所有人都在同一个起跑线”。

从第一被拉回起跑线,阿里云独立之后,下个出路,要自己找了。

盈利两年,不太赚钱

即便已经步入第十四个年头,对于云厂商而言,这才是刚刚开始。

无论是基础设施的搭建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还是市场经历了持续性的感知和培育,走到今天,中国云计算的故事才算过了序章。

作为世界第三亚太第一的绝对“领头羊”,阿里云的数据不止代表着这一家公司,更代表了整体市场环境的天花板。

去年,阿里云完成了首年盈利。2022财年,阿里云EBITA利润(息税前利润)从去年的亏损22.51亿元到今年的盈利11.46亿元,是中国首个,也是全球除了亚马逊云AWS之外唯一实现盈亏平衡的头部云服务商。2023财年,据此前阿里巴巴最新财报显示,阿里云智能在2023财年总收入为772.03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为14.22亿元,同比增24%,已连续两年实现盈利。

纵观云计算市场,云厂商们的第一阶段,盈利是第一难关。不仅国内腾讯云、华为云甚至连微软云和谷歌云也尚未盈利。阿里云的盈利与其布局多年的IaaS规模化效应显示以及自研技术带来的降本优势有关。

但盈利的背后,难掩营收增速下滑甚至回落的事实。该季度,在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响前,云业务分部总收入为 245.59 亿元,同比下降 3%,云业务分部收入为 185.82 亿元,同比下降 2%。

▲ 图中数据源自公开财报

2021年开始,阿里云营收打破了此前营收稳定增长的局面,进入波动期,当然,这与宏观环境导致的,企业付费能力的波动有关,但进入2022后半年,企业数字化需求得到了爆发,阿里云也通过“云钉一体”战略,在非互联网行业,如工业、制造业、汽车等行业深水区撕开了一条口子,财报数据显示,目前阿里云来自非互联网行业对云业务分部收入的贡献为55%。可在这样的局势下,营收仍然出现负增长。

另一方面,对标AWS,其一直是亚马逊绝对的“现金牛”,即便收入占比仅占集团业务的10%,但经营利润的贡献率近些年一直在不断增高。近三年来,AWS经营利润占公司总运营利润的比例,2019年为63%、2020年为59%、2022年则高达74%。

对比阿里云经调整EBITA利润为14.22亿元,占集团经调整EBITA利润1,479.11 亿元,仅为0.96%左右,不超过1%。

但显然,在全面降价的大背景下,透露出阿里云短期的战略并没有打算提升利润。

上个月,不止阿里云国内业务,整个国际业务也进入了降价的“大促销”状态。即便这是张勇的一贯作风,但在利润微薄的节点降价,也确实让人为阿里云捏了一把汗。

▲ 图源阿里云推特

因为降价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阿里云降价后,国内各个云厂商已经开始动了起来:

  • 阿里云降价当晚,移动云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文宣布降价,最高降幅达60%,成为第一家宣布降价的运营商云;
  • 5月16日,腾讯云宣布对多款核心云产品降价,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达40%,降价政策将在6月1日正式生效;
  • 5月23日,京东云宣布其全系核心产品开启全网比价,承诺其全系核心产品的官网列表价均低于特定云厂商官网对标的产品列表价格;
  • 更早之前,华为云通过给代理商提升返点回馈市场的方式,对终端客户进行降价
  • ...

“卷价格”的市场化竞争,往往意味着行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阿里云是发起者,但下个阶段只会比当下更为激烈,在绝对优势被稀释之后,下个赛点是什么?

领先优势,正被削弱

今年3月,在评价抖音、TikTok等为代表的信息平台业务时,梁汝波曾表示,“我们之前凭借领先认知作出了一些突破,但最近一两年我们的领先不明显了,并不能很有信心地说比同行做得好。”

在这个智能化的新时代,不止字节跳动,上个时代王者们的光环都在渐渐衰弱。

阿里云也不例外。最明显的信号是IaaS+PaaS市场份额的下滑。

2022年之前,阿里云凭借着先发优势曾一骑绝尘,通过抢先布局海量IaaS中心、软硬件自研的方式抢到时间窗口,在中国公有云市场几乎接近50%的市场占有率。IDC数据显示,整个2021年,阿里云在中国大数据平台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高达44.1%。

2022年开始,这样的领先局面开始逐渐收缩甚至急转直下,据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公有云IaaS+PaaS 市场,阿里云份额由 36.7% 减少 4.8% 至 31.9%;公有云 IaaS 市场,阿里云由 37.8% 减少 5.2% 至 32.6%。

▲ 图源IDC官方

单纯IaaS层与IaaS+PaaS的区别在于,PaaS层更偏向于解决方案层,这不仅代表着云厂商的规模,还代表了深入企业的穿透力如何。但从这两个方面来看,阿里云都被别后来者从嘴里抢下了一块肥肉。

2022年核心的变化有两个:

一是运营商云的突飞猛进。天翼云、移动云在2022年都开始加码布局,要知道,IaaS层的搭建,数据中心的从0到1是运营商们的强项,无论是通信网络还是硬件设备,运营商都占据着规模化的成本优势,同时也能够通过自有项目快速扩展IaaS层规模。凭借着以上优势,天翼云在22年市占从8.9%增到10.3%,挤掉了腾讯云,成为了新任三把手。

从营收增速上看,在2022年阿里云全年营收7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反观天翼云和华为云,一年的时间就已经逐渐逼近600亿元大关,以300%的同比增速狂奔,2023年是否会反超也不得而知。然而随着营收差距逐渐缩小,利润将是下一个关键指标。

▲ 图中数据源自公开财报

即便是对比互联网厂商的增速,阿里云也正在低于平均水平。据Canalys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约2087.67 亿元,增速降至10%。阿里云排在第一位,同比增长7%;华为云以1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年增长13%,领先于整体市场增长;腾讯云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6%;排名靠后的百度智能云,同比增长11%,增速高于阿里云。

另一方面,阿里云的增速放缓也与其本身进入第一个成熟期有关。云计算的第一个十年,比拼的核心赛点就是IaaS层的规模化效应,在这样一个漫长无比的投入期,所有玩家闭眼投入摸黑前行,靠的是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毅力,在这一点上,从十年前马云的态度中,就可见阿里云的成功,并不是没有道理。

然而,如上文所说,最近两年,阿里云的连续盈利意味着于其自身已经开始显现IaaS规模化降本的优势,从2009年成立开始至2020年,阿里云就在国内建成了五大数据中心。从全球范围来看,阿里云在28个地域部署了上百个数据中心,服务器的总规模数已有数百万台。前期硬件建设投入的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正被稀释,服务器、存储等产品的边际成本已经很低,这也是阿里云近期大规模降价的底气。

不过,这种优势的壁垒在于时间和投入,而非技术的领先。IaaS层同质化早已不是新鲜事,有了阿里云这样一个成功案例,其他玩家就不再是摸黑走路,更有信心和动力,每年百亿美金投入到基础建设中去。

这意味着,阿里云只是先到达了第一站,选手们将陆续到场,开启一场新的争夺战。

从当下各云厂商的动作来看,新战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存量市场即海量中小商家的数字化,另一部分则是增量市场,即大模型带来的MaaS服务,将开启全新的云服务模式。

但是问题在于,无论在哪个战场,当下的情形又重新回归了混沌状态。在中小商家数字化的战区,没有哪家云厂商敢称“有经验”。

一方面,中小商家的数字化太过分散和差异化,且预算有限,并不像中大型企业有中心化决策者推动着企业往前走,夫妻老婆店们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数量多经验却难以复制。

一位阿里资深运营同学告诉「自象限」:“每当有什么优惠政策要向下推进时,最难的就是和老板沟通,有一次我打电话交老板开电脑开了半小时,又被不知道谁设置过的密码拦住了,这怎么弄?没法弄。”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数字化痛点并不仅仅是“没钱”那么简单,与大型、超大型企业完全不同,大企业需要的是明确的分工,让专业的人干专业事,而夫妻老婆店,往往一人身兼老板财务和店员,如何提高人效,从拆分到整合,是一个最为核心的变化。

增量市场的迷茫就更不用提了。MaaS的模式固然解决了云厂商历来提供服务门槛高的核心痛点,但也重新将云计算拉回了十年前,马化腾曾评价“商业化路径不清晰”的阶段。

微软Azure与OpenAI绑定的服务模式在中国并不可复制。最着急的今天百度率先打出了“订阅制”老牌,但是MaaS不是SaaS,而且SaaS的订阅制模式也被市场检验了,并不可持续,核心仍然在于提供价值。

▲ 图:百度文心一言官网截图

阿里云不比别人晚,但也不比别人领先。即便张勇所讲,阿里系全线产品已经介入通义千问,并有超20万企业用户申请接入“通义千问”测试,覆盖几乎所有新兴和传统行业。对比百度集团超15万家企业申请文心一言内测,超过300家生态伙伴已经参与内测,略占上风。

但在MaaS竞争的早期,这一点微薄的优势,确实不足挂齿。

结语

早在一年前,当我们谈论中国云厂商格局,面对阿里云的绝对领先优势,不少业内专家都认为“3-5年内,无论是谁想要超过阿里云,都是不可能的。”

而今天,当我们将同样的问题再次抛给大家,换来的是思考和沉默。

当然,我们仍然承认,短期内,阿里云十几年构建起的护城河依然深如沟壑,想要反超仍然非常渺茫,但这种不可能正在渐渐松动,也将在有一天成为可能。

或许张勇能够再次力挽狂澜,但可以预见,这也将是艰难的背水一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