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花钱吃剩菜,“剩菜盲盒”正成为年轻人的新型就餐方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花钱吃剩菜,“剩菜盲盒”正成为年轻人的新型就餐方式?

“剩菜”可以“盲盒”,但食品安全却不能。

文|红餐网

当代年轻人,流行吃“剩菜”。

在这里,“剩菜”并非指打包客人吃剩的饭菜,而是指商家将临过期的食物,或当天打烊前未售完的食物,随机组合搭配成“盲盒”的形式出售给顾客。 

近日,“惜食魔法袋”官微宣布入驻重庆,再次引发网友对“剩菜盲盒”的关注。 

据了解,“惜食魔法袋”是我国第一个专注反食品浪费的小程序,于2021年正式上线,目前已入驻到北京、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长沙、成都等多个城市。 

在“惜食魔法袋”小程序上,11.9元就可拿下原价35元的面包、12.9元可拿下原价30元的寿司、35元就可拿下的巨型披萨……因为超低的价格,年轻人对“剩菜盲盒”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追捧。 

“剩菜盲盒”,年轻人的新型就餐方式

“省钱的同时还节约粮食,何乐而不为呢?”一位网友在安利“剩菜盲盒”时表示。 

经济实惠,是“剩菜盲盒”的标志之一。 

以“惜食魔法袋”为例,其盲盒价格以11.9元和15.9元居多。虽然消费者无法指定盲盒内的产品,但袋中食物的价值会超过盲盒的售价,主打一个物超所值。有消费者在平台内购入11.9元的面包盲盒,开出了一大一小两个面包,生产日期均为当日,两款面包原价总和近40元。消费者相当以约三分之一的金额买到了当日生产的面包,的确十分优惠。 

图片来源:截图自“惜食魔法袋”小程序 

红餐网观察发现,目前“惜食魔法袋”小程序上架的食物以烘焙甜点、简餐轻食、牛奶制品为主。其中不乏面包新语、墨茉点心局、原麦山丘、沁园、仟吉等知名餐饮品牌。 

除此以外,“惜食魔法袋”设置了每天的开售时间,比如在晚上7点或者8点,商家会根据剩余情况上线订单,且平台内没有设置配送选项,需要顾客线上预约、线下自取;消费者还可以预约第二天早上10点或下午1点的盲盒。 

因拆盲盒的心情就像开彩票,消费者可以从中获取到未知的神秘感,以及打开食品时惊喜感,加之极具性价比,年轻人对“剩菜盲盒”乐此不疲。这种新兴的就餐方式,在年轻群体中迅速扩散。 

对于这一现象,红餐网专栏作者翟彬认为,“剩菜盲盒”走红,是由餐饮商家和消费者的共同需求所促成。 

众所周知,餐饮经营每日必定存在一定的报损,如果可以将其打包成“剩菜盲盒”打折出售,一定程度上能降低餐饮商户的损失。而“追求极致的性价比”是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热衷于“薅羊毛”。 

因此,“剩菜盲盒”的出现符合年轻人的消费癖好,同时临期食品市场教育日渐成熟,也助力了“剩菜盲盒”的发展。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在红餐网看来,“剩菜盲盒”的兴起,还踩在社会“反浪费”的风口上。 

2023年是我国《反食品浪费法》施行两周年。今年3月以来,国家市场监管系统启动为期3个月的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期间,政府部门严格执法,各地餐饮企业积极参与,全力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目前,餐饮浪费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并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全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检查餐饮服务经营者200.8万家,整改餐饮浪费问题2.7万余个,办理行政处罚案件8986件。其中,广东省已检查餐饮服务经营者16.6万家,1124个餐饮浪费问题均已要求整改;山东省发现存在餐饮浪费行为的餐饮服务经营者1378家次,整改问题1651个。 

除此以外,全国各地部门发布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比如江苏发布实施《党政机关食堂餐饮节约管理规范》省级地方标准;中国饭店协会发布《餐饮业小份餐品通用要求》团体标准;陕西省印发《关于推行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指导意见》等等,“反对浪费”成为社会共识。 

在此环境下,“节约粮食”蔚然成风,“光盘”成为新时尚,也促进了“剩菜盲盒”的走红。 

在“反对浪费”社会风气下,红餐网盘点发现,近年来我国有不少专注于“剩菜盲盒”的软件应运而生。如“袋走pack-age”“兜着走”“米粒盒子”“八点以后ZFW”等等,大部分“剩菜盲盒”仍为烘焙甜品、咖啡茶饮为主。 

事实上,在国外“剩菜盲盒”流行已久。2015年,一款以环保主义为核心理念的“Too Good To Go”(直译为“扔了可惜”)软件在丹麦上线,其旨在通过搭建一个以折扣价出售打烊前未售完食物的交易平台,来减少商家与企业的食品浪费。 

“Too Good To Go”深受海外消费者的喜欢。据2021年影响报告显示,仅是2021年,Too Good To Go新注册用户数便超过1949万,新增入驻门店81666家,累计节约餐食5200万餐。 

形式可以“盲”, 但品质不能盲

毋庸置疑,“剩菜盲盒”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食物浪费的现象。 同时,其不仅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经济实惠的用餐需求,也能够增加餐饮商家二次销售商品的机会,降低因损耗所产生的成本,不失为一种双方共赢的商业模式。 

然而,“剩菜”可以“盲盒”,但食品安全却不能。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我们在看到“剩菜盲盒”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其背后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值得关注。 

有消费者在网络上反映,购买到的“剩菜盲盒”存在口味不佳、以次充好、食物发霉等问题。更有消费者表示,其食用后出现身体不适、吃到异物投诉无门。与此同时,还有消费者提出“剩菜盲盒”的“取货时间”太短,若顾客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取货则视为放弃商品,且不会退还相应的费用。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餐饮商家会在时间上打“擦边球”。 

虽然剩菜盲盒并不是过期食品,但也距离过期时间很近,且商家在盲盒上无特别标注,很多消费者就反馈,在拿到餐时才发现食材不新鲜。 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剩菜盲盒”的销售,平台和商户存在“不退不换”的共识,若拿到过期食品,消费者最终也只能扔掉。 

“以避免浪费而诞生的“剩菜盲盒”,在现实情况中,却可能会导致另一种形式的浪费”。在聊到“剩菜盲盒”的问题时,红餐品牌研究院院长樊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翟彬则向红餐网表示,“剩菜”在餐饮零售行业是较为普遍的存在,目前业内不少餐企会用“打折”的方式处理“剩菜”。 如“不卖隔夜肉”的钱大妈会在晚上7点后实行阶梯式打折;胖东来会将熟制品或水果进行分餐打折处理。但与上述情况不同的是,商场、连锁店自主售卖的“剩菜”会明显标注最佳食用日期,且食品品质有所保证,但“剩菜盲盒”则没有做到这一点。 

在红餐网看来,剩菜可以“盲盒”,但监管不能“盲”。保障“剩菜盲盒”卫生安全问题,需要市场部门的监管和规制。 

2022年8月,由于在使用条件、存储运输、检验检疫、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严格要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在《意见稿》内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不得以盲盒形式销售食品,且在使用盲盒商品开展促销活动时不得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 

虽然到目前该条例仍属于试行阶段,最终“剩菜盲盒”是否真的会被明令禁止,还有待观察和商榷。但所幸的是,“剩菜盲盒”已经引起了国家监管部门关注,《意见稿》的出现,正说明我国正在考量将把食品列入禁止采用盲盒经营的范畴。但无论如何,日后相关部门仍需加强对“剩菜盲盒”的食品安全问题监管。 

作为售卖“剩菜盲盒”的餐饮商家,更加有义务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承担自身本该承担的责任。 

“剩菜盲盒”会成为长久生意吗?

随着“剩菜盲盒”的火热,不少餐饮商家对此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餐饮品类都适合制成“剩菜盲盒”。 

翟彬向红餐网指出,“剩菜盲盒”形式可能更适合偏零售化或保质期相对较长的品类,像烘焙类产品一般保质期可长达3—4天,部分面包可能是1—2天。但如果是面食、快餐或是带汤水的新鲜食品制成盲盒,就很有可能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夏季来临,高温下食品的腐败速度会更快,这也是为何当前“剩菜盲盒”以烘焙点心类产品为主的原因。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另一方面,“剩菜盲盒”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餐饮商家因备货过多所产生的损耗。但从本质上而言,是否会产生“剩菜”,实则是在考验餐饮商家对日常销售的预估准确度。 

对此翟彬表示,“剩菜”问题对成熟且有规模的餐饮企业而言,其实影响并不大。 因为在数字化浪潮下,当前很多餐饮品牌的数据部门,都可以通过对交通、气候、人流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评估每日的客流量和销售量,从而再选择菜品备货。不过,整体来看,成熟的餐饮品牌在备货上,相较于小店小品牌而言会更加精准。 

除此以外,翟彬还认为,随着餐饮行业供应链和销售渠道的日益成熟,品牌化、连锁化将是未来餐饮行业发展的趋势。 

“餐饮品牌在备货时,都会存在一定差值,这是无可厚非的。未来随着数字化的渗透,餐企对于备货的精准度只会越来越高。即便遇上备货过多的情况,餐企还也可以通过‘顾客试吃’‘当晚打折’等各种形式去解决剩菜问题。剩菜盲盒仅仅是其中一种形式。而且从盲盒的销售价格来看,餐饮商家不可能通过盲盒赚多少钱,如果因盲盒而产生食安问题,商家还可能会得不偿失”。 

所以,在翟彬看来,是否会产生“剩菜”,其实也是对餐饮企业在数据监管和多余食材处理方式的考验。 

由此可见,在面临“食品安全”“品类较少”“盈利较少”等种种不确定因素下,餐饮品牌对于“剩菜盲盒”的探索,仍需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花钱吃剩菜,“剩菜盲盒”正成为年轻人的新型就餐方式?

“剩菜”可以“盲盒”,但食品安全却不能。

文|红餐网

当代年轻人,流行吃“剩菜”。

在这里,“剩菜”并非指打包客人吃剩的饭菜,而是指商家将临过期的食物,或当天打烊前未售完的食物,随机组合搭配成“盲盒”的形式出售给顾客。 

近日,“惜食魔法袋”官微宣布入驻重庆,再次引发网友对“剩菜盲盒”的关注。 

据了解,“惜食魔法袋”是我国第一个专注反食品浪费的小程序,于2021年正式上线,目前已入驻到北京、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长沙、成都等多个城市。 

在“惜食魔法袋”小程序上,11.9元就可拿下原价35元的面包、12.9元可拿下原价30元的寿司、35元就可拿下的巨型披萨……因为超低的价格,年轻人对“剩菜盲盒”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追捧。 

“剩菜盲盒”,年轻人的新型就餐方式

“省钱的同时还节约粮食,何乐而不为呢?”一位网友在安利“剩菜盲盒”时表示。 

经济实惠,是“剩菜盲盒”的标志之一。 

以“惜食魔法袋”为例,其盲盒价格以11.9元和15.9元居多。虽然消费者无法指定盲盒内的产品,但袋中食物的价值会超过盲盒的售价,主打一个物超所值。有消费者在平台内购入11.9元的面包盲盒,开出了一大一小两个面包,生产日期均为当日,两款面包原价总和近40元。消费者相当以约三分之一的金额买到了当日生产的面包,的确十分优惠。 

图片来源:截图自“惜食魔法袋”小程序 

红餐网观察发现,目前“惜食魔法袋”小程序上架的食物以烘焙甜点、简餐轻食、牛奶制品为主。其中不乏面包新语、墨茉点心局、原麦山丘、沁园、仟吉等知名餐饮品牌。 

除此以外,“惜食魔法袋”设置了每天的开售时间,比如在晚上7点或者8点,商家会根据剩余情况上线订单,且平台内没有设置配送选项,需要顾客线上预约、线下自取;消费者还可以预约第二天早上10点或下午1点的盲盒。 

因拆盲盒的心情就像开彩票,消费者可以从中获取到未知的神秘感,以及打开食品时惊喜感,加之极具性价比,年轻人对“剩菜盲盒”乐此不疲。这种新兴的就餐方式,在年轻群体中迅速扩散。 

对于这一现象,红餐网专栏作者翟彬认为,“剩菜盲盒”走红,是由餐饮商家和消费者的共同需求所促成。 

众所周知,餐饮经营每日必定存在一定的报损,如果可以将其打包成“剩菜盲盒”打折出售,一定程度上能降低餐饮商户的损失。而“追求极致的性价比”是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热衷于“薅羊毛”。 

因此,“剩菜盲盒”的出现符合年轻人的消费癖好,同时临期食品市场教育日渐成熟,也助力了“剩菜盲盒”的发展。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在红餐网看来,“剩菜盲盒”的兴起,还踩在社会“反浪费”的风口上。 

2023年是我国《反食品浪费法》施行两周年。今年3月以来,国家市场监管系统启动为期3个月的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期间,政府部门严格执法,各地餐饮企业积极参与,全力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目前,餐饮浪费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并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全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检查餐饮服务经营者200.8万家,整改餐饮浪费问题2.7万余个,办理行政处罚案件8986件。其中,广东省已检查餐饮服务经营者16.6万家,1124个餐饮浪费问题均已要求整改;山东省发现存在餐饮浪费行为的餐饮服务经营者1378家次,整改问题1651个。 

除此以外,全国各地部门发布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比如江苏发布实施《党政机关食堂餐饮节约管理规范》省级地方标准;中国饭店协会发布《餐饮业小份餐品通用要求》团体标准;陕西省印发《关于推行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指导意见》等等,“反对浪费”成为社会共识。 

在此环境下,“节约粮食”蔚然成风,“光盘”成为新时尚,也促进了“剩菜盲盒”的走红。 

在“反对浪费”社会风气下,红餐网盘点发现,近年来我国有不少专注于“剩菜盲盒”的软件应运而生。如“袋走pack-age”“兜着走”“米粒盒子”“八点以后ZFW”等等,大部分“剩菜盲盒”仍为烘焙甜品、咖啡茶饮为主。 

事实上,在国外“剩菜盲盒”流行已久。2015年,一款以环保主义为核心理念的“Too Good To Go”(直译为“扔了可惜”)软件在丹麦上线,其旨在通过搭建一个以折扣价出售打烊前未售完食物的交易平台,来减少商家与企业的食品浪费。 

“Too Good To Go”深受海外消费者的喜欢。据2021年影响报告显示,仅是2021年,Too Good To Go新注册用户数便超过1949万,新增入驻门店81666家,累计节约餐食5200万餐。 

形式可以“盲”, 但品质不能盲

毋庸置疑,“剩菜盲盒”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食物浪费的现象。 同时,其不仅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经济实惠的用餐需求,也能够增加餐饮商家二次销售商品的机会,降低因损耗所产生的成本,不失为一种双方共赢的商业模式。 

然而,“剩菜”可以“盲盒”,但食品安全却不能。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我们在看到“剩菜盲盒”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其背后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值得关注。 

有消费者在网络上反映,购买到的“剩菜盲盒”存在口味不佳、以次充好、食物发霉等问题。更有消费者表示,其食用后出现身体不适、吃到异物投诉无门。与此同时,还有消费者提出“剩菜盲盒”的“取货时间”太短,若顾客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取货则视为放弃商品,且不会退还相应的费用。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餐饮商家会在时间上打“擦边球”。 

虽然剩菜盲盒并不是过期食品,但也距离过期时间很近,且商家在盲盒上无特别标注,很多消费者就反馈,在拿到餐时才发现食材不新鲜。 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剩菜盲盒”的销售,平台和商户存在“不退不换”的共识,若拿到过期食品,消费者最终也只能扔掉。 

“以避免浪费而诞生的“剩菜盲盒”,在现实情况中,却可能会导致另一种形式的浪费”。在聊到“剩菜盲盒”的问题时,红餐品牌研究院院长樊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翟彬则向红餐网表示,“剩菜”在餐饮零售行业是较为普遍的存在,目前业内不少餐企会用“打折”的方式处理“剩菜”。 如“不卖隔夜肉”的钱大妈会在晚上7点后实行阶梯式打折;胖东来会将熟制品或水果进行分餐打折处理。但与上述情况不同的是,商场、连锁店自主售卖的“剩菜”会明显标注最佳食用日期,且食品品质有所保证,但“剩菜盲盒”则没有做到这一点。 

在红餐网看来,剩菜可以“盲盒”,但监管不能“盲”。保障“剩菜盲盒”卫生安全问题,需要市场部门的监管和规制。 

2022年8月,由于在使用条件、存储运输、检验检疫、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严格要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在《意见稿》内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不得以盲盒形式销售食品,且在使用盲盒商品开展促销活动时不得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 

虽然到目前该条例仍属于试行阶段,最终“剩菜盲盒”是否真的会被明令禁止,还有待观察和商榷。但所幸的是,“剩菜盲盒”已经引起了国家监管部门关注,《意见稿》的出现,正说明我国正在考量将把食品列入禁止采用盲盒经营的范畴。但无论如何,日后相关部门仍需加强对“剩菜盲盒”的食品安全问题监管。 

作为售卖“剩菜盲盒”的餐饮商家,更加有义务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承担自身本该承担的责任。 

“剩菜盲盒”会成为长久生意吗?

随着“剩菜盲盒”的火热,不少餐饮商家对此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餐饮品类都适合制成“剩菜盲盒”。 

翟彬向红餐网指出,“剩菜盲盒”形式可能更适合偏零售化或保质期相对较长的品类,像烘焙类产品一般保质期可长达3—4天,部分面包可能是1—2天。但如果是面食、快餐或是带汤水的新鲜食品制成盲盒,就很有可能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夏季来临,高温下食品的腐败速度会更快,这也是为何当前“剩菜盲盒”以烘焙点心类产品为主的原因。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另一方面,“剩菜盲盒”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餐饮商家因备货过多所产生的损耗。但从本质上而言,是否会产生“剩菜”,实则是在考验餐饮商家对日常销售的预估准确度。 

对此翟彬表示,“剩菜”问题对成熟且有规模的餐饮企业而言,其实影响并不大。 因为在数字化浪潮下,当前很多餐饮品牌的数据部门,都可以通过对交通、气候、人流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评估每日的客流量和销售量,从而再选择菜品备货。不过,整体来看,成熟的餐饮品牌在备货上,相较于小店小品牌而言会更加精准。 

除此以外,翟彬还认为,随着餐饮行业供应链和销售渠道的日益成熟,品牌化、连锁化将是未来餐饮行业发展的趋势。 

“餐饮品牌在备货时,都会存在一定差值,这是无可厚非的。未来随着数字化的渗透,餐企对于备货的精准度只会越来越高。即便遇上备货过多的情况,餐企还也可以通过‘顾客试吃’‘当晚打折’等各种形式去解决剩菜问题。剩菜盲盒仅仅是其中一种形式。而且从盲盒的销售价格来看,餐饮商家不可能通过盲盒赚多少钱,如果因盲盒而产生食安问题,商家还可能会得不偿失”。 

所以,在翟彬看来,是否会产生“剩菜”,其实也是对餐饮企业在数据监管和多余食材处理方式的考验。 

由此可见,在面临“食品安全”“品类较少”“盈利较少”等种种不确定因素下,餐饮品牌对于“剩菜盲盒”的探索,仍需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