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预制菜还能火多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预制菜还能火多久?

预制菜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对家电企业来说是福是祸?

文|家电网

回顾2022年,预制菜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资本市场偏爱有加、各地政府出台政策支持产业发展、跨界玩家摩拳擦掌跑步进场......

到了2023年,预制菜市场的加速模式似乎还未停止。《中国预制菜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当前,中国预制菜市场的年销售额已经超过60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

不过,随着被高速增长的预制菜市场吸引而入局的企业越来越多,这个市场的竞争也开始激烈起来,已经有一些企业隐隐出现要出局的征兆。

由于预制菜的火热,不少家电厂商如格力、格兰仕、美的等都以装备商的角色切入这条赛道。预制菜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对家电企业来说是福是祸呢?

非正常增长

有专家认为,过去两年,预制菜是在疫情的特殊条件下出现超速的增长,属于非正常化的发展。现在随着疫情防控全面放开,势必会有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外出用餐或是外卖外带等,在家烹饪的频率明显回落,而这无疑将对C端预制菜的发展造成冲击。

同时,越来越多企业涌入预制菜行业,试图在万亿蓝海中分得一杯羹,这也导致这一赛道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生产压力也更大。此前,号称“预制菜第一股”的味知香发布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对比2021年财报数据可以发现,2021年味知香的营收增速为22.84%,但到了2022年,这一数据急剧下滑至4.40%。另外味知香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预制菜厂家的产品毛利率水平普遍不高。

高速增长的预制菜市场自身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消费者吐槽得比较多的是虚假宣传、缺斤短两以及价格贵等问题。从菜品上来说,预制菜种类形式单一,可以选择的品种较少,菜品不能自由搭配,市场鱼龙混杂,市面上的一些预制菜在口味还原度、性价比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企业们在激烈竞争的时候,似乎对食品安全开始某种程度上的忽视。

江苏省消保委去年发布的《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也显示,消费者对于预制菜最关心的是食品安全问题,占比近三成,包括食材新鲜程度、制作流程是否干净等。

今年3月14日,黑猫投诉联合微博发布《2022年消费者权益保护白皮书》显示,据黑猫投诉不完全统计,微博平台2022年全年与消费维权相关的热搜中阅读量超1000万的有54个与食品安全相关。

其中比较知名的就是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趣店预制菜事件。2022年7月17日,消费者王女士在趣店直播间下单了粉蒸肉预制菜,并于7月19日签收。次日,王女士拆开外包装,发现其中的红薯包生产日期为7月7日,保质期四天,并出现了胀袋和变质现象,猪肉也出现异味。

有行业人士表示,预制菜的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重灾区,很多预制菜未标注菜品名称及主要食材,甚至是生产日期或者保质期,这个对人的健康会有很大的影响。预制菜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食材质量、生产管理、工艺参数等因素,但不少企业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导致菜肴安全问题频发。

据了解,预制菜目前没有统一的强制性食品安全标准和专门的生产标准,因此也没有统一的界定。以酸菜鱼为例,谷言的金汤酸菜鱼执行方便菜肴标准QB/T 5471,安井则执行的是GB 10136动物性水产制品标准,好得睐执行的则是速冻调制食品标准SB/T 10379及Q/HDL 0001S复合调味酱标准。

像预制菜这样技术壁垒不高的行业,一旦有大笔投资进驻,自然会引发企业一哄而上,加上监管的缺失,很容易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对预制菜市场未来的发展是相当大的隐患。

谨慎地入局

预制菜市场是一个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都非常重要的市场,因此,不少家电企业从供应链体系上切入预制菜。像声势比较大的格力,牵头成立了“广东省预制菜装备产业发展联合会”,但是其创建的却是预制菜装备公司,通过自身冷链技术整合预制菜装备产业成为预制菜行业中的上游。

除格力外,长虹美菱、美的集团、科沃斯等多家家电企业也是同样的做法。这样不仅能从自身比较熟悉的领域分到预制菜市场带来的部分利润,同时也不会过多地牵涉到预制菜企业之间的“龙争虎斗”当中。如果预制菜市场走向下坡,也能及时抽身。

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预制菜市场环境并不成熟。不仅需要持续对消费者进行曝光,而且缺少有效的预制菜产品生产、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控制规程。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企业加工工艺良莠不齐,导致预制菜产品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只有尽早统一标准,制定对应的预制菜产品标准和规范,预制菜市场才会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预制菜还能火多久?

预制菜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对家电企业来说是福是祸?

文|家电网

回顾2022年,预制菜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资本市场偏爱有加、各地政府出台政策支持产业发展、跨界玩家摩拳擦掌跑步进场......

到了2023年,预制菜市场的加速模式似乎还未停止。《中国预制菜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当前,中国预制菜市场的年销售额已经超过60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

不过,随着被高速增长的预制菜市场吸引而入局的企业越来越多,这个市场的竞争也开始激烈起来,已经有一些企业隐隐出现要出局的征兆。

由于预制菜的火热,不少家电厂商如格力、格兰仕、美的等都以装备商的角色切入这条赛道。预制菜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对家电企业来说是福是祸呢?

非正常增长

有专家认为,过去两年,预制菜是在疫情的特殊条件下出现超速的增长,属于非正常化的发展。现在随着疫情防控全面放开,势必会有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外出用餐或是外卖外带等,在家烹饪的频率明显回落,而这无疑将对C端预制菜的发展造成冲击。

同时,越来越多企业涌入预制菜行业,试图在万亿蓝海中分得一杯羹,这也导致这一赛道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生产压力也更大。此前,号称“预制菜第一股”的味知香发布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对比2021年财报数据可以发现,2021年味知香的营收增速为22.84%,但到了2022年,这一数据急剧下滑至4.40%。另外味知香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预制菜厂家的产品毛利率水平普遍不高。

高速增长的预制菜市场自身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消费者吐槽得比较多的是虚假宣传、缺斤短两以及价格贵等问题。从菜品上来说,预制菜种类形式单一,可以选择的品种较少,菜品不能自由搭配,市场鱼龙混杂,市面上的一些预制菜在口味还原度、性价比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企业们在激烈竞争的时候,似乎对食品安全开始某种程度上的忽视。

江苏省消保委去年发布的《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也显示,消费者对于预制菜最关心的是食品安全问题,占比近三成,包括食材新鲜程度、制作流程是否干净等。

今年3月14日,黑猫投诉联合微博发布《2022年消费者权益保护白皮书》显示,据黑猫投诉不完全统计,微博平台2022年全年与消费维权相关的热搜中阅读量超1000万的有54个与食品安全相关。

其中比较知名的就是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趣店预制菜事件。2022年7月17日,消费者王女士在趣店直播间下单了粉蒸肉预制菜,并于7月19日签收。次日,王女士拆开外包装,发现其中的红薯包生产日期为7月7日,保质期四天,并出现了胀袋和变质现象,猪肉也出现异味。

有行业人士表示,预制菜的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重灾区,很多预制菜未标注菜品名称及主要食材,甚至是生产日期或者保质期,这个对人的健康会有很大的影响。预制菜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食材质量、生产管理、工艺参数等因素,但不少企业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导致菜肴安全问题频发。

据了解,预制菜目前没有统一的强制性食品安全标准和专门的生产标准,因此也没有统一的界定。以酸菜鱼为例,谷言的金汤酸菜鱼执行方便菜肴标准QB/T 5471,安井则执行的是GB 10136动物性水产制品标准,好得睐执行的则是速冻调制食品标准SB/T 10379及Q/HDL 0001S复合调味酱标准。

像预制菜这样技术壁垒不高的行业,一旦有大笔投资进驻,自然会引发企业一哄而上,加上监管的缺失,很容易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对预制菜市场未来的发展是相当大的隐患。

谨慎地入局

预制菜市场是一个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都非常重要的市场,因此,不少家电企业从供应链体系上切入预制菜。像声势比较大的格力,牵头成立了“广东省预制菜装备产业发展联合会”,但是其创建的却是预制菜装备公司,通过自身冷链技术整合预制菜装备产业成为预制菜行业中的上游。

除格力外,长虹美菱、美的集团、科沃斯等多家家电企业也是同样的做法。这样不仅能从自身比较熟悉的领域分到预制菜市场带来的部分利润,同时也不会过多地牵涉到预制菜企业之间的“龙争虎斗”当中。如果预制菜市场走向下坡,也能及时抽身。

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预制菜市场环境并不成熟。不仅需要持续对消费者进行曝光,而且缺少有效的预制菜产品生产、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控制规程。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企业加工工艺良莠不齐,导致预制菜产品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只有尽早统一标准,制定对应的预制菜产品标准和规范,预制菜市场才会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