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假如把五大名窑比作红楼梦里的五位姑娘(中)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假如把五大名窑比作红楼梦里的五位姑娘(中)

如把官窑与哥窑与《红楼梦》中的姑娘相对照,薛宝钗与林黛玉是最匹配的人物。

宋代的五大名窑和民窑的八大系统,除了官窑和哥窑之外,都是以地名命名,沿用至今。汝窑是宋代汝州(今河南宝丰)所烧的窑,钧窑产自宋代钧州(今河南禹州),定窑乃定州(今河北曲阳)制造。

有些中国家长给孩子起名,也爱用这招。

上篇提到汝窑为魁,一因太少,二因太美。

在香港苏富比2012年宋瓷拍卖中,下面这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以天价2亿+港元成交!

总之,你知道这个小碟子能换北京几套豪宅就是了。那么,今天上场的宋瓷名角是官窑和哥窑。

官窑

官窑的概念,有两种理解方式,看在哪个语境下使用。

第一种理解方式,是指相对于民窑系统而言的官窑系统。

官窑由官方督办,讲究制度、标准等,审美观代表贵族的情趣,尤其代表当朝皇上的喜好。而民窑就比较任性了,只要大众喜欢就好,所以可以恣意地去做装饰。从宋代至清代,这两大系统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就象音乐领域,官家有中央音乐学院教学的民族唱法,字正腔圆、杜绝瑕疵;民间却有街头酒吧流行的通俗唱法,烟嗓也能爆红。杨坤不就是嗓子坏了才火起来的嘛。

官窑的另一种理解方式,说宋代五大名窑之官窑,指的就是宋代官窑。

本文所提官窑,是指宋代官窑,与汝窑相比,颜色更透亮一些,不同于汝窑的酥油感觉,官窑有更明显的玻璃质感。

宋朝于1125年被金兵一劈两段,前一段为北宋,后一段为南宋。北宋官窑被称为“旧官”,南宋官窑就称为“新官”。其中,“旧官”厚重,“新官”轻薄。

“旧官”始于宋徽宗时期,窑址不明,估计距离都城汴梁(今开封)不远。“新官”的窑址在临安(今杭州)附近。

北宋、南宋官窑都有个亮点----开片

 

 

开片本来是烧坏的表现。由于里面的胎和外层釉的膨胀系数不同,瓷器出窑以后,就开始“哔哔啵啵”地开裂,能炸两年。

开片是一种缺陷,但很快便被推为一种缺陷美。这种工艺由无意为之转为有意操作,变成了一个主观的追求。

其实,缺陷美从古至今、一直大行其道啊。

比如今年春天流行的“洞洞裤”。80年代以前,穿破洞裤子或打补丁的裤子是穷得没办法,“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现在可好,崭新的牛仔裤除了做旧,还要划出几个洞洞,似乎这样才够时尚!从欧美明星到邻家小妹,风靡起这种穿穷人裤子的时髦风向。

各位南山豆豆感受一下“洞洞裤”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

整体以实为主,以洞洞作为小装饰。

第二重境界:

虚实对半,内涵深处在关键部位。

第三重境界:

以虚为主,与其叫裤,

不如叫“绳”或“网”更加贴切。

好吧,你要非说这是一种开片美,我也只能摊手。

官窑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是“紫口铁足”,器皿口部釉薄处露出胎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就像女子上妆时,个别不显眼的部位没扑粉底。后来这些专家学者就发现了,“嘿,这块没抹到,露出肤色了诶!”

宋代官窑产品专供宫廷。相传官窑造出以后,宫里的太监便来检查,发现一点瑕疵便用尖嗓喊:“cei咯~”,摔!只有剩下的精品才可呈到皇宫里。所以,官窑存世量极少。

哥窑

哥窑是中国五大名窑中唯一未解谜底的瓷窑,史书上记载模糊,窑址至今不明。

官窑与哥窑,同有“开片“,同有”紫口铁足“,相似度比较高。如果要区分二者,一般说法是:开大片为官,开小片为哥。

哥窑釉面上的网状开片俗称”金丝铁线“。据说哥窑出窑冷却以后,就被搁进墨汁里,较大的开片缝隙进了黑色更加清晰,较小的缝隙会氧化成黄色,于是就成了独特的装饰纹路。

哥窑传世的藏品也很少,有记载的不过300件。

如把官窑与哥窑与《红楼梦》中的姑娘相对照,薛宝钗与林黛玉是最匹配的人物。在《红楼梦》中,二人并列为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

若讲容貌,两人都是颜值爆表。

宝钗是“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论雅淡似荷粉露垂,看娇羞真是杏花烟润”。

黛玉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

若论学识,两人都生于富贵之家兼书香门第,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宝钗 “杂学旁收”,知识渊博。黛玉旷世诗才,极富灵气。

所不同的是,宝钗世故通明,黛玉任性直率。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思想上的忠叛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

考虑到薛宝钗为群芳之冠,更符合开片较大的官窑,那么林黛玉就如开片细腻的哥窑咯。

宋代五大名窑中,汝窑、官窑、哥窑都属青瓷系列。另外两个,钧窑和定窑则跟他们釉色不同,我们下次再聊。

PS: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以白瓷最为驰名。

定窑白瓷胎质细腻,釉色纯白滋润,真正具有“肤如凝脂”之感。装饰有浅浮雕之美,秀丽典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假如把五大名窑比作红楼梦里的五位姑娘(中)

如把官窑与哥窑与《红楼梦》中的姑娘相对照,薛宝钗与林黛玉是最匹配的人物。

宋代的五大名窑和民窑的八大系统,除了官窑和哥窑之外,都是以地名命名,沿用至今。汝窑是宋代汝州(今河南宝丰)所烧的窑,钧窑产自宋代钧州(今河南禹州),定窑乃定州(今河北曲阳)制造。

有些中国家长给孩子起名,也爱用这招。

上篇提到汝窑为魁,一因太少,二因太美。

在香港苏富比2012年宋瓷拍卖中,下面这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以天价2亿+港元成交!

总之,你知道这个小碟子能换北京几套豪宅就是了。那么,今天上场的宋瓷名角是官窑和哥窑。

官窑

官窑的概念,有两种理解方式,看在哪个语境下使用。

第一种理解方式,是指相对于民窑系统而言的官窑系统。

官窑由官方督办,讲究制度、标准等,审美观代表贵族的情趣,尤其代表当朝皇上的喜好。而民窑就比较任性了,只要大众喜欢就好,所以可以恣意地去做装饰。从宋代至清代,这两大系统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就象音乐领域,官家有中央音乐学院教学的民族唱法,字正腔圆、杜绝瑕疵;民间却有街头酒吧流行的通俗唱法,烟嗓也能爆红。杨坤不就是嗓子坏了才火起来的嘛。

官窑的另一种理解方式,说宋代五大名窑之官窑,指的就是宋代官窑。

本文所提官窑,是指宋代官窑,与汝窑相比,颜色更透亮一些,不同于汝窑的酥油感觉,官窑有更明显的玻璃质感。

宋朝于1125年被金兵一劈两段,前一段为北宋,后一段为南宋。北宋官窑被称为“旧官”,南宋官窑就称为“新官”。其中,“旧官”厚重,“新官”轻薄。

“旧官”始于宋徽宗时期,窑址不明,估计距离都城汴梁(今开封)不远。“新官”的窑址在临安(今杭州)附近。

北宋、南宋官窑都有个亮点----开片

 

 

开片本来是烧坏的表现。由于里面的胎和外层釉的膨胀系数不同,瓷器出窑以后,就开始“哔哔啵啵”地开裂,能炸两年。

开片是一种缺陷,但很快便被推为一种缺陷美。这种工艺由无意为之转为有意操作,变成了一个主观的追求。

其实,缺陷美从古至今、一直大行其道啊。

比如今年春天流行的“洞洞裤”。80年代以前,穿破洞裤子或打补丁的裤子是穷得没办法,“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现在可好,崭新的牛仔裤除了做旧,还要划出几个洞洞,似乎这样才够时尚!从欧美明星到邻家小妹,风靡起这种穿穷人裤子的时髦风向。

各位南山豆豆感受一下“洞洞裤”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

整体以实为主,以洞洞作为小装饰。

第二重境界:

虚实对半,内涵深处在关键部位。

第三重境界:

以虚为主,与其叫裤,

不如叫“绳”或“网”更加贴切。

好吧,你要非说这是一种开片美,我也只能摊手。

官窑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是“紫口铁足”,器皿口部釉薄处露出胎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就像女子上妆时,个别不显眼的部位没扑粉底。后来这些专家学者就发现了,“嘿,这块没抹到,露出肤色了诶!”

宋代官窑产品专供宫廷。相传官窑造出以后,宫里的太监便来检查,发现一点瑕疵便用尖嗓喊:“cei咯~”,摔!只有剩下的精品才可呈到皇宫里。所以,官窑存世量极少。

哥窑

哥窑是中国五大名窑中唯一未解谜底的瓷窑,史书上记载模糊,窑址至今不明。

官窑与哥窑,同有“开片“,同有”紫口铁足“,相似度比较高。如果要区分二者,一般说法是:开大片为官,开小片为哥。

哥窑釉面上的网状开片俗称”金丝铁线“。据说哥窑出窑冷却以后,就被搁进墨汁里,较大的开片缝隙进了黑色更加清晰,较小的缝隙会氧化成黄色,于是就成了独特的装饰纹路。

哥窑传世的藏品也很少,有记载的不过300件。

如把官窑与哥窑与《红楼梦》中的姑娘相对照,薛宝钗与林黛玉是最匹配的人物。在《红楼梦》中,二人并列为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

若讲容貌,两人都是颜值爆表。

宝钗是“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论雅淡似荷粉露垂,看娇羞真是杏花烟润”。

黛玉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

若论学识,两人都生于富贵之家兼书香门第,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宝钗 “杂学旁收”,知识渊博。黛玉旷世诗才,极富灵气。

所不同的是,宝钗世故通明,黛玉任性直率。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思想上的忠叛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

考虑到薛宝钗为群芳之冠,更符合开片较大的官窑,那么林黛玉就如开片细腻的哥窑咯。

宋代五大名窑中,汝窑、官窑、哥窑都属青瓷系列。另外两个,钧窑和定窑则跟他们釉色不同,我们下次再聊。

PS: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以白瓷最为驰名。

定窑白瓷胎质细腻,釉色纯白滋润,真正具有“肤如凝脂”之感。装饰有浅浮雕之美,秀丽典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