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今年5月11日起,我国对韭菜中腐霉利残留限量的强制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从0.2mg/kg调整为5mg/kg。按此计算,新标准相当于将腐霉利在韭菜中的残留限量上调了25倍。
腐霉利,一种低毒杀虫剂,全球广泛用来防治蔬菜、水果等作物的灰霉病、菌核病、黑星病等病害,在韭菜、油菜、番茄、黄瓜、葡萄等多种作物上登记使用。
我国从1993年批准腐霉利在韭菜上登记使用,并于2005年发布,一直沿用至今。而在最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2,4-滴丁酸钠盐等112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1—2022)中,腐霉利在韭菜中的最大残留上限提升至5mg/kg。
此次调整标准主要是因为以往标准存在两大情况:一是原标准引用的是洋葱而不是韭菜的限量;二是与其他国家标准存在差异。
首先,1993年国家虽批准腐霉利在韭菜上登记使用,但检测标准却是洋葱中腐霉利残留限量标准。90年代由于风险评估科研基础薄弱,一直没有制定韭菜中腐霉利残留限量标准。20世纪初,由于缺乏农药残留实验数据,我国在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时,参考的是国际食品法典(CAC)相关标准。而CAC没有韭菜中腐霉利残留限量标准,当时引用了CAC洋葱中腐霉利残留限量标准0.2mg/kg,作为国内标准。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原标准更为严格。美国等西方国家因没有食用韭菜习惯,并未制定相关限量。而日本、韩国韭菜中腐霉利的残留限量均为5mg/kg。此外,引用的CAC洋葱中腐霉利残留限量标准,也远高于其他蔬果作物。
值得注意的是,上调标准并不意味着食用韭菜不再安全。农业农村部曾经过风险评估得出结论,腐霉利残留量在30mg/kg以内的韭菜是可安全食用的。因此,此次调整并非放宽农药残留标准,反而是对以往标准的修订。
检测标准太松不利于食用安全,但过严容易导致韭菜农残超标。“几乎是只要在韭菜生产季使用腐霉利就会出现残留超标。”北京植物保护站正高级农艺师胡彬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
农业农村部信息显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曾对2020年食用农产品市场监管部门抽检不合格情况进行分析汇总,显示在2020年市场监管总局及各省市场监管局全年抽检的共14295批次农产品中,食用农产品不合格3799批次,占比26.57%。其中,腐霉利超标352批次,全部从韭菜中检出。
不仅如此,国外韭菜中腐霉利的限量标准与中国并不一致,令国产韭菜出口也受到限制。2021年4月5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药生食输发0405第1号通知,在进口监控监察中,发现中国产韭菜中的腐霉利违反了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对其监控监察频率调整为30%,强化对中国产韭菜中腐霉利的监控检查。
此次韭菜中腐霉利残留限量值参照了日韩标准进行调整,统一标准或对于国产韭菜出口提供便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