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陈振芳
继成都、合肥后,北京贝尔机器人也传来闭店消息。
“上周四还在上课,昨天中午,老师突然在班级微信群说停课了。”5月30日,一位家长告诉界面教育,贝尔机器人北京西大望路校区突然关闭,其于今年3月刚为孩子购买了一份7200元/40节的课包。
据该家长从维权群获悉,贝尔机器人位于北京的所有培训机构店面已全部闭店。官网显示,其在北京有16家线下店面。不少家长反映,一周前,还被销售催促续费。
成都贝尔机器人将闭店原因归结于房租压力,北京贝尔机器人则将关停归因于:“之前的负债和其他业务经营的问题。”
据多位家长向界面教育提供的聊天截图显示,该机构工作人员曾在班级群中发布通知称,五月开始,在看到全国其他城市的校区关闭时,其对于北京的情况也有所担忧。
“这段时间公司也多次表达继续经营的决心,同时也一直在寻找有实力的资方。但终究整个公司之前的负债和其他业务经营的问题,北京也停课了。”通知显示,该机构已向政府有关部门上报现在的情况。
“上周还在上课,目前还剩40多节课没上。”贝尔机器人朝阳公园校区家长李雨婷对界面教育称,员工不回信息,任课老师被通知立刻停课,工资未发。
目前,多位家长已经报警,贝尔机器人朝阳公园校区被贴上封条。李雨婷称:“(5月29日)下午,好多家长过去搬东西抵现。”
6月2日下午1点,界面教育致电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工作人员表示:“具体情况暂时不便回答,我们也在等通知。”北京海淀区科信局电话未拨通。
同日,贝尔机器人官网总部的电话已无法拨通。北京部分校区电话仍能接听,界面教育据此联系上一位正在处理闭店事宜的老师。
据该老师称,目前无法联系上总部,每个校区都有一个中心主任协助处理闭店相关事宜,老师们被拖欠薪资,已经开始申请仲裁。北京贝尔全体老师4-5月份的薪资、社保未发放,公司还拖欠了学校中心主任的经营采购费用。
事情近日出现转机,北京市各区政府已经开始介入解决。据家长了解,不同区的进度和说辞略有不同。
西大望路、朝阳公园、亚运村校区的三位家长收到贝尔机器人老师的信息称,该机构北京大部分校区得到了政府的帮助,寻找能继续做课程交付的第三方。
据网传文件截图称,达内教育(NASDAQ:TEDU)旗下童程童美将承接部分贝尔机器人的学生。界面教育就此向达内教育求证,截至发稿,对方未回复。
据家长在维权群内公布的聊天截图显示,一个备注显示为“童程童美高老师”的人称,目前应该是大部分(学生)就近安排校区,每个校区大概接纳30%左右,具体人数未定,这两天会出具体细节和文件,后续发邮件通知家长。
多位家长表示,已在属地派出所、12345、科信局、工商管理局等机关报案或投诉。
6月1日,有家长在维权群内表示:“科信局来电称接到200多个(贝尔机器人闭店)投诉,他们昨天和属地派出所联合约谈了贝尔北京和东城区负责人,企业负责人正努力解决资金问题,尽快复课。”
贝尔机器人闭店并非孤例。近年来,在疫情和“双减”的双重夹击下,校外培训机构频频出现关停、倒闭的现象。尤其是购买了大课包、尚未消课的家长损失严重。事实上,校外培训资金监管措施早有颁布,但落实仍存在难度。
培训机构兜售大课包,一般会以“单价更优惠”的说辞说服家长。据家长文文称,3月5日,贝尔机器人销售在向其售卖大课包时称,40、60课时的大课包学费分别为7200、10200元,单价190元/课时,而购买20课时的总价为4980元,单价249元/课时。
购买大课包后,贝尔机器人并不限制课程使用时间。一位家长告诉界面教育,她为孩子购买的课程使用时间超过一年,并于今年再次购买了4400元的课程。
根据2020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育收费管理的意见》,明确规定学费按照学年或学期收取,不得跨学年(学期)预收。
针对北京非学科培训机构的预付费监管已于4月10日开始实施。
今年4月印发《北京市营利性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试行)、《关于开展校外培训“平安消费”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要求,禁止校外培训机构超时段、超限额收费,禁止收取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禁止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一次收取超过5000元。
早在3月24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校外培训机构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机构预先收取的培训服务费应全部进入本机构培训收费专用账户,与其自有资金实行分账管理。机构可选择银行托管、风险保证金方式对预收费实施全额监管。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界面教育表示,从严监管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要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治理。
一是资质层面,科学制订准入门槛,并严格要求所有校外教育培训机构都必须有合法的资质。
二是经营层面,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全过程监管,要求所有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必须依法依规经营,不得发布虚假广告,违规收费。
三是内容层面,明确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可以进行的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时间,制订培训负面清单。
四是资本层面,限制进行资本化运作,遏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过度逐利。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家长为化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