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你知道口红效应,但未必知道一支口红是如何诞生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你知道口红效应,但未必知道一支口红是如何诞生的

从车间到唇间的艺术。

作者:无思

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不仅不降反而会直线上升,这就是所谓的口红效应。因为口红是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替代贵重物品满足消费欲望。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也未免太小看口红生产商们为了唇间那一抹颜色所做的努力了。

此前,美妆博主Amelia Liana到巴黎的YSL口红工厂拍下生产全过程。

首先是在实验室中打样。

研究人员将口红原料和植物基底的色料在大锅里慢慢加热、搅拌、均匀混合。

而后用机械滚轮将混合物均匀滚压,变成光滑平整膏体。

注模、冷冻、成形,用外包取出,之后测试。

确定颜色、原料比例无误后,投入量产。

配方

一般而言,唇膏的配方大致由以下5种成分构成:

蜡:使唇膏固定成型。

油脂:带给使用时滋润的触感。

色素:调色。

粉末:调节油分,带来哑光、微闪等效果。

香精:调剂味道。

防腐剂:防止细菌滋生

据YSL技术总监解释,YSL圆管唇膏由含60%以上精油、透明晶蜡、烛木蜡组成基底,之后将专家独家调配的色素静置于其核心,最后阶段加入微珍珠粒和石榴萃取物,然后在90-100°C的温度下不断混合,制成膏体,放到生产线上灌装。

再经过打包、塑封,一支口红的生产就完成了。

另外,据一段拍摄于巴黎欧莱雅口红生产中心的视频显示,其生产流程也大致类似。不过巴黎欧莱雅详细地展示了前期色彩调配、试验品测试环节、成品抽检的环节。

色彩调配

一支正红色的口红由3种色素:2红+1黄。

试验品测试环节

模特使用试验品后,要在一个小时内从各个角度拍摄唇部照片,测试口红亮泽度。

之后还会在一个类似太空球的设备中模拟日光,拍摄照片,再用软件分析结果。

特别是羽状结果,即口红在唇边形成的细线,如果结果为0,则表示该试验品可投产了。

成品检测

主要是参照已合格的颜色,检测工厂生产大货颜色是否一致。

另外,据无思(微信号:青眼)采访国内某一线彩妆品牌的管理人员了解到,除上述检测外,还会有高低温测试、断裂测试等后期测试环节。前者是将口红放入54度高温中烘烤,查看是否会出现熔化、萎缩、变形等问题,后者是测试口红断裂所需压力数值。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品牌已凭借产品包装二维码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溯源。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很多消费者反映的口红“出汗”现象,其实算是正常现象,当其贮藏温度低于25℃就不会有发汗现象,超过37度以后,会出现且越来越严重。当然不可否认地是,从化学结构的角度看,配方越简单的口红发汗现象越严重。

既然各品牌生产流程都相似,那么各自的产品风情就要靠不同的颜色来实现。一般口红主打色与当年服饰流行色趋同,不过随着追求个性的千禧一代消费群体崛起,网红爱用及明星同款都成了厂家选色参考。此外,绿色、灰色、黑色也都有各自忠实拥趸。

这里插播一段小历史。口红诞生之初,其实就是蓝黑色。公元前3000年左右,居住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苏美尔人,会把宝石和颜料磨碎,加水调和后,用细小的棒子涂在嘴唇上。那时的口红准确来说,应该叫口黑。

▍苏美尔人

而口红真正出现是因为埃及艳后,她可能是大红唇第一个ICON,现如今广泛使用的胭脂红的诞生就与她有关。

▍伊丽莎白·泰勒塑造的埃及艳后形象,她本人也是大红唇ICON

近年来,受韩妆影响,咬唇妆、染唇液等新型唇部产品兴起,那么这些产品又是如何生产的呢?

据上述同一位专业人士透露,咬唇妆口红的生产主要是在灌装环节有差别,其模具中有隔板,在第一个颜色灌装稍稍冷却后,在隔板中灌入第二个颜色,以此类推。相应地,这种口红测试时,除上述常规项目以外,还要测试不同色彩间是否会出现串色的问题。

唇彩、唇釉和染唇液的生产流程基本与口红相同,只是少了一个生产环节,即冷固成形。此外这两类产品成分会有一定差别,但染唇液没有曾流传的更多色素一说,且如果色素致癌说成立,那么用口红致癌和染唇液致癌的几率是一样的。

时下口红热销,固然有口红效应的影响,但美业人为了这抹唇间的亮色可不是口红效应一词就能概括得了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你知道口红效应,但未必知道一支口红是如何诞生的

从车间到唇间的艺术。

作者:无思

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不仅不降反而会直线上升,这就是所谓的口红效应。因为口红是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替代贵重物品满足消费欲望。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也未免太小看口红生产商们为了唇间那一抹颜色所做的努力了。

此前,美妆博主Amelia Liana到巴黎的YSL口红工厂拍下生产全过程。

首先是在实验室中打样。

研究人员将口红原料和植物基底的色料在大锅里慢慢加热、搅拌、均匀混合。

而后用机械滚轮将混合物均匀滚压,变成光滑平整膏体。

注模、冷冻、成形,用外包取出,之后测试。

确定颜色、原料比例无误后,投入量产。

配方

一般而言,唇膏的配方大致由以下5种成分构成:

蜡:使唇膏固定成型。

油脂:带给使用时滋润的触感。

色素:调色。

粉末:调节油分,带来哑光、微闪等效果。

香精:调剂味道。

防腐剂:防止细菌滋生

据YSL技术总监解释,YSL圆管唇膏由含60%以上精油、透明晶蜡、烛木蜡组成基底,之后将专家独家调配的色素静置于其核心,最后阶段加入微珍珠粒和石榴萃取物,然后在90-100°C的温度下不断混合,制成膏体,放到生产线上灌装。

再经过打包、塑封,一支口红的生产就完成了。

另外,据一段拍摄于巴黎欧莱雅口红生产中心的视频显示,其生产流程也大致类似。不过巴黎欧莱雅详细地展示了前期色彩调配、试验品测试环节、成品抽检的环节。

色彩调配

一支正红色的口红由3种色素:2红+1黄。

试验品测试环节

模特使用试验品后,要在一个小时内从各个角度拍摄唇部照片,测试口红亮泽度。

之后还会在一个类似太空球的设备中模拟日光,拍摄照片,再用软件分析结果。

特别是羽状结果,即口红在唇边形成的细线,如果结果为0,则表示该试验品可投产了。

成品检测

主要是参照已合格的颜色,检测工厂生产大货颜色是否一致。

另外,据无思(微信号:青眼)采访国内某一线彩妆品牌的管理人员了解到,除上述检测外,还会有高低温测试、断裂测试等后期测试环节。前者是将口红放入54度高温中烘烤,查看是否会出现熔化、萎缩、变形等问题,后者是测试口红断裂所需压力数值。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品牌已凭借产品包装二维码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溯源。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很多消费者反映的口红“出汗”现象,其实算是正常现象,当其贮藏温度低于25℃就不会有发汗现象,超过37度以后,会出现且越来越严重。当然不可否认地是,从化学结构的角度看,配方越简单的口红发汗现象越严重。

既然各品牌生产流程都相似,那么各自的产品风情就要靠不同的颜色来实现。一般口红主打色与当年服饰流行色趋同,不过随着追求个性的千禧一代消费群体崛起,网红爱用及明星同款都成了厂家选色参考。此外,绿色、灰色、黑色也都有各自忠实拥趸。

这里插播一段小历史。口红诞生之初,其实就是蓝黑色。公元前3000年左右,居住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苏美尔人,会把宝石和颜料磨碎,加水调和后,用细小的棒子涂在嘴唇上。那时的口红准确来说,应该叫口黑。

▍苏美尔人

而口红真正出现是因为埃及艳后,她可能是大红唇第一个ICON,现如今广泛使用的胭脂红的诞生就与她有关。

▍伊丽莎白·泰勒塑造的埃及艳后形象,她本人也是大红唇ICON

近年来,受韩妆影响,咬唇妆、染唇液等新型唇部产品兴起,那么这些产品又是如何生产的呢?

据上述同一位专业人士透露,咬唇妆口红的生产主要是在灌装环节有差别,其模具中有隔板,在第一个颜色灌装稍稍冷却后,在隔板中灌入第二个颜色,以此类推。相应地,这种口红测试时,除上述常规项目以外,还要测试不同色彩间是否会出现串色的问题。

唇彩、唇釉和染唇液的生产流程基本与口红相同,只是少了一个生产环节,即冷固成形。此外这两类产品成分会有一定差别,但染唇液没有曾流传的更多色素一说,且如果色素致癌说成立,那么用口红致癌和染唇液致癌的几率是一样的。

时下口红热销,固然有口红效应的影响,但美业人为了这抹唇间的亮色可不是口红效应一词就能概括得了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