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出门问问港股IPO:硬件收入减半,软件业务过度依赖单一大客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出门问问港股IPO:硬件收入减半,软件业务过度依赖单一大客户

在收入规模不大的情况下,争夺“AIGC第一股”的名头,或许是少数可以给出门问问增光添色的亮点了。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公司研究室 曲奇

5月30日,人工智能公司出门问问打着“通用大模型”的旗号,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借着大模型的东风,出门问问想抢夺“AIGC第一股”的称号。

但细观出门问问的业务和收入构成,AIGC贡献的收入尚不足10%。出门问问却以此大做文章,似乎有误导市场和投资者之嫌。

01 占比仅8%的AIGC成IPO招牌

出门问问成立于2012年,创始人李志飞是前Google科学家、资深自然语言科学家。

李志飞曾对外界表示:“希望能做出一家像谷歌一样的公司,有着很牛的技术与成功的商业模式,使得技术和商业能够不停地循环迭代。”

在众多的AI公司里,李志飞的谷歌背景为出门问问吸引到了一些一线投资机构,但并没有给公司带来特别大的优势。

2013年至2019年,出门问问共进行了七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红杉资本、真格基金、SIG海纳亚洲、Google、大众汽车集团等,累计融资额2.33亿美元。

与商汤科技、云从科技等“AI四小龙”从一级市场拿到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融资额相比,出门问问的融资额还是少了些。

与多数人工智能公司相似,出门问问也在寻找AI商业化的落地场景。出门问问的业务包括AI软件解决方案和AIoT硬件两大板块。

2020年至2022年,出门问问收入分别为2.6亿、4.0亿、5.0亿,年复合增长率37.6%。

2022年之前,出门问问的超80%收入来自于AIoT硬件业务,公司产品包括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主打产品是AI智能手表,还有无线智能耳机、智能后视镜、智能音箱等。

直到2022年,AI软件解决方案才成为主要收入来源,其中,面向B端的AI企业解决方案收入2.6亿,同比增长396%。

出门问问在招股书中大书特书的通用大模型业务——AIGC解决方案,近三年收入分别为49.6万、682.2万、3985.7万,收入占比分别仅有0.2%、1.7%、8.0%。

当下,通用大模型无疑是最能吸引市场关注的热点,这项业务被广泛认为有着巨大的商业前景。

但对于出门问问而言,过于强调公司在AIGC领域地位,号称自己是“亚洲为数不多的具有建立通用大模型能力的AI公司之一”,似乎有误导投资者的嫌疑,毕竟这项业务对出门问问的收入贡献还不足一成。

02 硬件收入减半软件依赖单一客户

AIGC是出门问问吸引市场关注打出来的噱头,在这个噱头之下,出门问问的增长颇令人担忧。

从收入结构来看,2022年,出门问问的收入由硬件切换成了软件,AIoT收入占比下降,软件解决方案占比提升。

2022年,AIoT收入2.0亿,同比减少41.7%,甚至还不如2020年的收入水平。AIoT收入占比下降一方面是软件收入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则是硬件产品卖不动,公司原本的收入支柱毫无征兆地出现滑坡。

出门问问的软件业务虽然一年增长4倍,却面临着客户过于集中的困境。

出门问问的企业解决方案可分为AI语音交互和智能客服两部分,比如给汽车厂商提供车载语音交互系统,给保险公司提供AI客服。出门问问称,自2020年以来,预装其车载语音交互解决方案的汽车超过200万辆。

2022年,公司企业解决方案收入2.6亿,其中第一大客户贡献了2.1亿收入,占该业务收入比例81%,占全年收入比例42.6%。这也意味着,出门问问企业解决方案其他客户只产生了0.5亿收入。

2020年至2022年,出门问问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22.4%、37.0%及62.8%。其中,2022年前5大客户中仅有一家是软件客户,其余皆是AIoT业务的客户。

原本支柱业务收入减半,新支柱业务过度依赖单一大客户,新兴业务暂时只露出一个触角。出门问问收入“由硬切软”的转变中,整体上虽呈增长趋势,但公司同样面临的困境一点也不小。倘若这位汽车客户终止与出门问问合作,公司的收入增长还是否具备可持续性?

03 全球第八、亚洲第一是否名副其实

这次招股书中,出门问问着重渲染的通用大模型UCLAI是2020年开发出来的,2023年将其升级为“序列猴子”。

根据招股书,出门问问的AIGC解決方案已吸引约累计40万名付费用户,自解决方案推出以来产生100多万笔付款。2022年,出门问问AIGC解决方案收入3986万,收入占比8.0%。

目前,这块业务具体包括3个产品:

AI配音助手“魔音工坊”及其海外版“DupDub”,主要用AI给短视频创作者配音;

AI写作助手“魔撰写作”,帮助文章纠错、校对、润色,也可以自动生成文章;

2022年3月推出的AI数字人“奇妙元”,可以克隆真人的形象、声音,生成数字人进行直播。

李志飞曾在4月举行的2023AIGC战略发布会表示,“如果说GPT-4是100分,我们的模型只有50分。”

与GPT这个跨时代的产物相比,李志飞给“序列猴子”打了不及格的分数。

看似谦虚的出门问问,在招股书中却用这4000万收入,以“AIGC收入全球市场第八、亚洲第一”、“亚洲为数不多的具有建立通用大模型能力的AI公司之一”的字样夸耀自己。

出门问问将自己视为大模型领域的有力竞争者,但结合公司的收入规模及研发投入来看,公司的财力显然无法与OpenAI、谷歌、百度、阿里等公司相比。

2020年至2022年,出门问问研发支出分别为9710万、9151万、1.2亿,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1.2%、23.0%及23.7%。

研发费用率虽然不低,但出门问问的绝对投入额与百度等公司相比,堪称九牛一毛。

与多数AI公司不同的是,出门问问是少数有部分年份盈利的公司。2020年至2022年,出门问问净利润分别为0.56亿、,-2.76亿、-6.7亿。

剔除优先股及普通股的账面价值变动等干扰因素,2020年至2022年,出门问问经调整净利润分别是-1.57亿、-0.73亿和1.09亿。

在收入规模不大的情况下,争夺“AIGC第一股”的名头,或许是少数可以给出门问问增光添色的亮点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出门问问港股IPO:硬件收入减半,软件业务过度依赖单一大客户

在收入规模不大的情况下,争夺“AIGC第一股”的名头,或许是少数可以给出门问问增光添色的亮点了。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公司研究室 曲奇

5月30日,人工智能公司出门问问打着“通用大模型”的旗号,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借着大模型的东风,出门问问想抢夺“AIGC第一股”的称号。

但细观出门问问的业务和收入构成,AIGC贡献的收入尚不足10%。出门问问却以此大做文章,似乎有误导市场和投资者之嫌。

01 占比仅8%的AIGC成IPO招牌

出门问问成立于2012年,创始人李志飞是前Google科学家、资深自然语言科学家。

李志飞曾对外界表示:“希望能做出一家像谷歌一样的公司,有着很牛的技术与成功的商业模式,使得技术和商业能够不停地循环迭代。”

在众多的AI公司里,李志飞的谷歌背景为出门问问吸引到了一些一线投资机构,但并没有给公司带来特别大的优势。

2013年至2019年,出门问问共进行了七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红杉资本、真格基金、SIG海纳亚洲、Google、大众汽车集团等,累计融资额2.33亿美元。

与商汤科技、云从科技等“AI四小龙”从一级市场拿到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融资额相比,出门问问的融资额还是少了些。

与多数人工智能公司相似,出门问问也在寻找AI商业化的落地场景。出门问问的业务包括AI软件解决方案和AIoT硬件两大板块。

2020年至2022年,出门问问收入分别为2.6亿、4.0亿、5.0亿,年复合增长率37.6%。

2022年之前,出门问问的超80%收入来自于AIoT硬件业务,公司产品包括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主打产品是AI智能手表,还有无线智能耳机、智能后视镜、智能音箱等。

直到2022年,AI软件解决方案才成为主要收入来源,其中,面向B端的AI企业解决方案收入2.6亿,同比增长396%。

出门问问在招股书中大书特书的通用大模型业务——AIGC解决方案,近三年收入分别为49.6万、682.2万、3985.7万,收入占比分别仅有0.2%、1.7%、8.0%。

当下,通用大模型无疑是最能吸引市场关注的热点,这项业务被广泛认为有着巨大的商业前景。

但对于出门问问而言,过于强调公司在AIGC领域地位,号称自己是“亚洲为数不多的具有建立通用大模型能力的AI公司之一”,似乎有误导投资者的嫌疑,毕竟这项业务对出门问问的收入贡献还不足一成。

02 硬件收入减半软件依赖单一客户

AIGC是出门问问吸引市场关注打出来的噱头,在这个噱头之下,出门问问的增长颇令人担忧。

从收入结构来看,2022年,出门问问的收入由硬件切换成了软件,AIoT收入占比下降,软件解决方案占比提升。

2022年,AIoT收入2.0亿,同比减少41.7%,甚至还不如2020年的收入水平。AIoT收入占比下降一方面是软件收入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则是硬件产品卖不动,公司原本的收入支柱毫无征兆地出现滑坡。

出门问问的软件业务虽然一年增长4倍,却面临着客户过于集中的困境。

出门问问的企业解决方案可分为AI语音交互和智能客服两部分,比如给汽车厂商提供车载语音交互系统,给保险公司提供AI客服。出门问问称,自2020年以来,预装其车载语音交互解决方案的汽车超过200万辆。

2022年,公司企业解决方案收入2.6亿,其中第一大客户贡献了2.1亿收入,占该业务收入比例81%,占全年收入比例42.6%。这也意味着,出门问问企业解决方案其他客户只产生了0.5亿收入。

2020年至2022年,出门问问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22.4%、37.0%及62.8%。其中,2022年前5大客户中仅有一家是软件客户,其余皆是AIoT业务的客户。

原本支柱业务收入减半,新支柱业务过度依赖单一大客户,新兴业务暂时只露出一个触角。出门问问收入“由硬切软”的转变中,整体上虽呈增长趋势,但公司同样面临的困境一点也不小。倘若这位汽车客户终止与出门问问合作,公司的收入增长还是否具备可持续性?

03 全球第八、亚洲第一是否名副其实

这次招股书中,出门问问着重渲染的通用大模型UCLAI是2020年开发出来的,2023年将其升级为“序列猴子”。

根据招股书,出门问问的AIGC解決方案已吸引约累计40万名付费用户,自解决方案推出以来产生100多万笔付款。2022年,出门问问AIGC解决方案收入3986万,收入占比8.0%。

目前,这块业务具体包括3个产品:

AI配音助手“魔音工坊”及其海外版“DupDub”,主要用AI给短视频创作者配音;

AI写作助手“魔撰写作”,帮助文章纠错、校对、润色,也可以自动生成文章;

2022年3月推出的AI数字人“奇妙元”,可以克隆真人的形象、声音,生成数字人进行直播。

李志飞曾在4月举行的2023AIGC战略发布会表示,“如果说GPT-4是100分,我们的模型只有50分。”

与GPT这个跨时代的产物相比,李志飞给“序列猴子”打了不及格的分数。

看似谦虚的出门问问,在招股书中却用这4000万收入,以“AIGC收入全球市场第八、亚洲第一”、“亚洲为数不多的具有建立通用大模型能力的AI公司之一”的字样夸耀自己。

出门问问将自己视为大模型领域的有力竞争者,但结合公司的收入规模及研发投入来看,公司的财力显然无法与OpenAI、谷歌、百度、阿里等公司相比。

2020年至2022年,出门问问研发支出分别为9710万、9151万、1.2亿,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1.2%、23.0%及23.7%。

研发费用率虽然不低,但出门问问的绝对投入额与百度等公司相比,堪称九牛一毛。

与多数AI公司不同的是,出门问问是少数有部分年份盈利的公司。2020年至2022年,出门问问净利润分别为0.56亿、,-2.76亿、-6.7亿。

剔除优先股及普通股的账面价值变动等干扰因素,2020年至2022年,出门问问经调整净利润分别是-1.57亿、-0.73亿和1.09亿。

在收入规模不大的情况下,争夺“AIGC第一股”的名头,或许是少数可以给出门问问增光添色的亮点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