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明一
“红色兰陵、儒学兰陵、山水兰陵、诗酒兰陵”,若细数兰陵县的资源优势,“红色兰陵”当处首位。
作为沂蒙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山东临沂兰陵县红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沂蒙精神在这里薪火相传。
5月1日,《临沂市红色旅游促进办法》正式施行,兰陵县积极融入临沂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走上了红绿融合、古今辉映的红色旅游发展之路,成为“旅游减贫”的范本。
事实上,兰陵县带来思考在于——红色旅游如何打破产业边界,以及行政边界,实现多产联动、跨区联动,增强红色旅游的体验性、参与性,还原红色文化崇高庄严的本真,展现出新时代沂蒙革命老区的精气神。

鲁南烽火,真实生动
兰陵,这里留下了刘少奇、罗荣桓、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洒下了罗炳辉、赵镈、郭云舫等2500多名烈士的鲜血;解放战争时期,40万兰陵儿女有8万人参军参战,20万人次拥军支前,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28年建立党的组织,1933年“苍山暴动”打响了鲁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八路军115师在兰陵开创第一个抗日革命根据地,1947年1月鲁南大捷在此成为了华东战场的重要转折点,文峰山赵镈烈士纪念碑为“保密工作”的教育基地,全国唯一的信仰党性教育基地坐落于文峰山……
丰富的红色文化遗存是开展红色旅游的底气,近年来,兰陵县加强对红色历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通过原始档案整理、走访老革命家、聆听当年历史见证者或者相关人员的描述等途径获得鲜活的第一手素材,增强红色文化的真实性和吸引力。

借鉴学习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全国典型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模式,兰陵县不断完善红色培训基地建设及红色旅游线路打造,使游客们在实践体验中追寻红色记忆、红色历史,为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开展积攒了实践经验——
兰陵县红色旅游的最大特点在于将“红绿古”三者有机融合,盘点梳理红色资源、绿色农业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变红色文化资源为旅游文化产业,激活“红色基因”、塑造“红色品牌”,倾力推出兰陵鲁南烽火红色旅游品牌。
经过多年的研究规划,目前,兰陵县红色文化旅游格局日渐明晰,简单来说可用“一线、两点、三区”来概括:
一条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即:苍山暴动纪念馆——文峰山鲁南革命烈士陵园(信仰党性教育基地、鲁南革命历史纪念馆、赵镈烈士墓等)——八路军115师师部旧址——抱犊崮抗日根据地;两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即:以代村为中心的田园新城和以压油沟景区、兰湖周边美丽乡村为中心的田园综合体;三个红色文化旅游区,即:以苍山暴动纪念馆为核心的苍山暴动旅游区,以信仰党性教育基地、鲁南革命烈士陵园为核心的鲁南烽火红色旅游区,以八路军115师师部旧址、115师抗日纪念馆为核心的抱犊崮抗日根据地旅游区。

打破产业、行政边界,激发红色正能量
事实上,沂蒙革命老区是一个完整概念。八百里沂蒙山,绵延齐鲁之间,一座山脉跨多个行政管辖的情形常有,山中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在多地流传亦十分常见。
红色旅游是一项崇高庄严的事业,跨区协作是打破行政壁垒,更佳展示红色精气神的必经之路。
如今,在临沂,“费县大青山——兰陵文峰山”已经成为一条红色精品线路。兰陵县立足全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多次与近邻兄弟县费县沟通交流,对线路整合,资源共享和旅游道路等方面进行商讨研究,以努力实现区域联动,多点串联,凸显特色,彰显沂蒙精神。
游走在“费县大青山——兰陵文峰山”红色旅游线,从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到文峰山鲁南革命历史纪念馆再到信仰党性教育基地,每到一处都可以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激烈悲怆和共产党人的坚强不屈,融合红色经典,缅怀革命先烈,传承沂蒙精神,成就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鲁南红色研学之路。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高粱那个红来哎豆花香……”当悠扬的《沂蒙山小调》响起,忆往昔峥嵘岁月,沂蒙山区绿水青山,鲁南粮仓的形象尽数展现。

兰陵县生态农业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文化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也为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红绿融合、古今辉映,兰陵县将红色、绿色、古色相融合,不断丰富文峰山、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压油沟、知青村等红色旅游元素和旅游业态,打造属于兰陵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
以文峰山红色研学为龙头,以信仰党性教育基地为核心,兰陵县整合鲁南革命烈士陵园、季文子廉政教育基地、苍山暴动纪念碑等推出兰陵红色研学基地。
其中,信仰党性教育基地重点打造了信仰之光、信仰之魂、信仰之力、信仰之本、信仰之美5个展室,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坚守信念、矢志不渝的高尚品格,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顽强意志,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基地发挥“红色+古色”独特资源,融合荀子书院、季文子庙、鄫国故城,将荀子的儒家文化、季文子“廉政”文化、曾子“诚”文化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让游客接受红色教育、红色传承的同时,感受兰陵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儒学文化。
此外,以代村为中心,以当代沂蒙精神为核心,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兰陵县发挥“红色+绿色”特色资源,融合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代村党史馆、兰陵知青村、新农人培训基地,打造“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特色之路。
积极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游、乡村游、休闲游相融合,兰陵县形成以兰陵红色核心区与周边景区景点辐射、联动的新格局,为发展红色旅游搭建综合承载平台,将沂蒙精神与现代红色传承有机结合,挖掘新时代的红色内涵,激发红色向上的正能量。

红色旅游亦有体验性、参与性
时至今日,红色旅游不再仅是肃穆凭吊,在旅游产品供给日益丰富的当下,红色旅游亦可以追逐体验性、参与性。
来到兰陵县的游客,都会对这里“红色旅游+研学”的氛围记忆犹新,设计有内容新颖、寓教于乐、寓学于游的红色文化主题课程与旅游项目,这里推出了以《兰陵芳华》《苍山情》《祖国不会忘记》等为代表的沉浸式实景演出。
其中,在知青村演绎的《兰陵芳华》,从接知青到知青的劳作学习,再到大礼堂的表彰总结,游客们参与其中,融入其中,深深感动在这激情燃烧的岁月中。
值得关注的是,在红色研学过程中,兰陵县注重动静结合、劳逸结合,深入挖掘从鲁南地区早期党支部、苍山暴动、银厂惨案、鲁南战役到乡村振兴等,将鲁南革命烈士陵园到赵镈烈士墓这段山路命名为“信仰之路”,沿线用雕塑、展示牌等形式,展示党的光辉历史和重要人物。
在对《聚焦“八想八问” 弘扬沂蒙精神》《忠诚》《乡村振兴的代村模式》等课程进行提升的同时,兰陵县探索访谈式、体验式教学,学唱红歌等更生动的教学模式,努力提升苍山暴动纪念馆、信仰党性教育基地、赵镈烈士墓前的微党课等。

目前,兰陵县域内信仰党性教育基地、鲁南革命纪念馆、辉煌中国馆、红色记忆展馆等均充分运用了声光电现代科技手段,对红色旅游产品进行精度、深度和广度的开发,通过视频和语音、实物和模型、图片和文字、参观与体验等手段让游客在“红色旅游+科技”的融合中感受战争岁月。各个展馆积极推动景区信息建设,注重“云”传播,通过“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在讲解员的引领下身临其境感受兰陵的红色文化。
2020年,兰陵县压油沟成功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2021年,兰陵县代村又入选《世界旅游联盟乡村振兴案例》。通过“旅游扶贫+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的方式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富裕,兰陵县实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新时代沂蒙精神的最好诠释。
如今的兰陵县,正积极推动红色旅游与党性教育、文物保护、乡村旅游、实践研学、对外宣传等有效衔接、相互融合,用心用情讲好红色故事,创新载体,不断提升产品设计和业态发展,助力“亲情沂蒙、红色临沂”形象品牌建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