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网约车市场进入饱和期,T3出行还在追赶滴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网约车市场进入饱和期,T3出行还在追赶滴滴

居高不下的投诉量从侧面反映出T3并未平衡好规模与服务质量的关系,长此以往,T3出行的品牌价值将受到影响。

文|鳌头财经 宁晓敏 汗青

网约车行业的供需关系有些失衡。

近日,长沙市宣布暂停受理网约车运输证新增业务,在此之前,东莞、三亚、温州、济南等地已经相继发布了网约车饱和的预警,部分城市的网约车日均接单量已不足10单。

在各地调控政策出台之前,网约车从业人数已经井喷式增长。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共有307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4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22.9万本、车辆运输证225.0万本,环比分别增长1.0%、2.7%。

平台仍在规模上奋力狂奔,自今年1月份恢复新用户注册后,滴滴正想尽办法收复失地;前不久,T3出行也发布了未来3年的目标:到2026年末日订单峰值突破1000万单。

但在另一方面,平台司机的“退车事件”时有发生,用户的乘车体验大打折扣,连接着司机与乘客的平台在追求规模的途中,难以做到两端的平衡。

多地运力饱和,有司机一天接不到10单

从数据上来看,网约车行业的整体订单量正在恢复。

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数据显示,今年4月平台共收到订单信息7.06亿单,相较于2022年4月的4.76亿单增长了48.3%,相较于2021年4月的7.6亿单下滑7.2%。

与整体单量提升相对应的是平均单量的低迷,不少司机表示“今年接单更难了”。“每天跑满8个小时基本上就能接10来单,刨除租车成本和平台的扣除,一个月也就赚5000到6000元,和前两年相比收入下降了一截。”一位重庆的T3司机向鳌头财经表示。

运力饱和的情况在全国多个城市发生。

今年3月份,珠海市发布的《关于网约出租车行业经营风险的预警通知》显示,2021年下半年,珠海市网约出租车日均营运流水等行业经营指标较2020年下跌约15%,充分说明珠海市网约出租车数量已经饱和,行业景气情况逼近警戒红线。

东莞市发布的数据则显示,2023年一季度东莞市网约车单车日均订单量约9.07单,其中日均订单小于10单的网约车达31511辆,占统计范围车辆的76.9%。在日均订单大于等于10单的网约车中,单车日均营收约260.83元。

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更是出现了日均营收逐月递减的情况。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3月份,广州网约车日均订单量分别为15.59单、15.92单和14.74单,单车日均营收分别约438.8元、406.07元和354.77元。

“一边是需求不旺盛,一边是供给的稳定增长,平台为了抢占市场会不断的堆积运力,这就导致了运力过剩,平台的竞争最终转嫁到了网约车司机身上,为了多接单司机要么注册多个平台,要么拉长接单时间。”行业分析人士向鳌头财经表示,“这样的饱和竞争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各地的宏观调控也正是为了解决供需关系的失衡。”

“车多人少”的情况下,网约车司机只能无奈选择退车或抗议。

鳌头财经查询资料发现,2021年1月,成都大量T3出行网约车司机要求退车;2022年2月,苏州又有上百名T3出行司机集体抗议。

合规问题频发,服务质量待提升

网经社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移动出行市场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约为3146亿元,同比下跌1.38%;用户规模4.37亿人,同比下跌3.32%。

市场在萎缩,T3在仍在“高歌猛进”,近期的一次媒体沟通会上,T3出行CEO崔大庸公布了“1521”战略,即到2026年末,日订单峰值突破1000万单,营收达到500亿元,全国覆盖城市数量突破200座,L4自动驾驶车辆商业运营1000辆。

鳌头财经查询资料发现,早在2016年3月份滴滴出行全平台整体完成日订单便突破1000万单,T3仍在追赶10年前的滴滴。实际上,在滴滴停止新用户注册的时间内,T3一直想蚕食滴滴的市场,也起到了一些成效。

数据显示,2021年7月-2022年3月,T3出行、曹操出行的市占率分别提升了6.9%以及1.4%。与之相应的则是滴滴的市占率下降了7.7%。

追赶滴滴也意味着滴滴踩过的坑、走错的路T3也要重新经历一遍,比如合规问题,比如司乘矛盾、比如用户体验。

消费调解平台黑猫投诉显示,T3出行相关投诉多达7189条,乘客投诉大多为司机绕路、乱收费、丢失物品、价格浮动大,司机投诉则大多与平台恶意判定、客服态度恶劣、未退押金有关。

居高不下的投诉量从侧面反映出T3出行并未平衡好规模与服务质量的关系,长此以往,T3出行的品牌价值将受到影响。

在合规问题上,T3出行也屡次受罚。天眼查显示,T3出行的历史行政处罚记录高达94条,总金额为101.5万元,处罚原因包括违规运营、车辆驾驶员不一致等。

交通运输部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数据则显示,2023年3月,T3出行的订单合规率为84.3%,环比下降2.1 pct。

“在合规问题和司乘体验上,T3仍需要摸索,即便是滴滴也难以为其提供成功的范本,更不要说其还处于追赶者的地位。自动驾驶会是网约车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就目前而言落地尚早,在运力和服务中,T3应该在后者发力。”前述行业分析人士向鳌头财经表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T3出行

2.8k
  • T3出行计划于2026年在南京全域开展自动驾驶服务
  • T3出行在上海成立新公司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网约车市场进入饱和期,T3出行还在追赶滴滴

居高不下的投诉量从侧面反映出T3并未平衡好规模与服务质量的关系,长此以往,T3出行的品牌价值将受到影响。

文|鳌头财经 宁晓敏 汗青

网约车行业的供需关系有些失衡。

近日,长沙市宣布暂停受理网约车运输证新增业务,在此之前,东莞、三亚、温州、济南等地已经相继发布了网约车饱和的预警,部分城市的网约车日均接单量已不足10单。

在各地调控政策出台之前,网约车从业人数已经井喷式增长。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共有307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4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22.9万本、车辆运输证225.0万本,环比分别增长1.0%、2.7%。

平台仍在规模上奋力狂奔,自今年1月份恢复新用户注册后,滴滴正想尽办法收复失地;前不久,T3出行也发布了未来3年的目标:到2026年末日订单峰值突破1000万单。

但在另一方面,平台司机的“退车事件”时有发生,用户的乘车体验大打折扣,连接着司机与乘客的平台在追求规模的途中,难以做到两端的平衡。

多地运力饱和,有司机一天接不到10单

从数据上来看,网约车行业的整体订单量正在恢复。

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数据显示,今年4月平台共收到订单信息7.06亿单,相较于2022年4月的4.76亿单增长了48.3%,相较于2021年4月的7.6亿单下滑7.2%。

与整体单量提升相对应的是平均单量的低迷,不少司机表示“今年接单更难了”。“每天跑满8个小时基本上就能接10来单,刨除租车成本和平台的扣除,一个月也就赚5000到6000元,和前两年相比收入下降了一截。”一位重庆的T3司机向鳌头财经表示。

运力饱和的情况在全国多个城市发生。

今年3月份,珠海市发布的《关于网约出租车行业经营风险的预警通知》显示,2021年下半年,珠海市网约出租车日均营运流水等行业经营指标较2020年下跌约15%,充分说明珠海市网约出租车数量已经饱和,行业景气情况逼近警戒红线。

东莞市发布的数据则显示,2023年一季度东莞市网约车单车日均订单量约9.07单,其中日均订单小于10单的网约车达31511辆,占统计范围车辆的76.9%。在日均订单大于等于10单的网约车中,单车日均营收约260.83元。

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更是出现了日均营收逐月递减的情况。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3月份,广州网约车日均订单量分别为15.59单、15.92单和14.74单,单车日均营收分别约438.8元、406.07元和354.77元。

“一边是需求不旺盛,一边是供给的稳定增长,平台为了抢占市场会不断的堆积运力,这就导致了运力过剩,平台的竞争最终转嫁到了网约车司机身上,为了多接单司机要么注册多个平台,要么拉长接单时间。”行业分析人士向鳌头财经表示,“这样的饱和竞争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各地的宏观调控也正是为了解决供需关系的失衡。”

“车多人少”的情况下,网约车司机只能无奈选择退车或抗议。

鳌头财经查询资料发现,2021年1月,成都大量T3出行网约车司机要求退车;2022年2月,苏州又有上百名T3出行司机集体抗议。

合规问题频发,服务质量待提升

网经社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移动出行市场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约为3146亿元,同比下跌1.38%;用户规模4.37亿人,同比下跌3.32%。

市场在萎缩,T3在仍在“高歌猛进”,近期的一次媒体沟通会上,T3出行CEO崔大庸公布了“1521”战略,即到2026年末,日订单峰值突破1000万单,营收达到500亿元,全国覆盖城市数量突破200座,L4自动驾驶车辆商业运营1000辆。

鳌头财经查询资料发现,早在2016年3月份滴滴出行全平台整体完成日订单便突破1000万单,T3仍在追赶10年前的滴滴。实际上,在滴滴停止新用户注册的时间内,T3一直想蚕食滴滴的市场,也起到了一些成效。

数据显示,2021年7月-2022年3月,T3出行、曹操出行的市占率分别提升了6.9%以及1.4%。与之相应的则是滴滴的市占率下降了7.7%。

追赶滴滴也意味着滴滴踩过的坑、走错的路T3也要重新经历一遍,比如合规问题,比如司乘矛盾、比如用户体验。

消费调解平台黑猫投诉显示,T3出行相关投诉多达7189条,乘客投诉大多为司机绕路、乱收费、丢失物品、价格浮动大,司机投诉则大多与平台恶意判定、客服态度恶劣、未退押金有关。

居高不下的投诉量从侧面反映出T3出行并未平衡好规模与服务质量的关系,长此以往,T3出行的品牌价值将受到影响。

在合规问题上,T3出行也屡次受罚。天眼查显示,T3出行的历史行政处罚记录高达94条,总金额为101.5万元,处罚原因包括违规运营、车辆驾驶员不一致等。

交通运输部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数据则显示,2023年3月,T3出行的订单合规率为84.3%,环比下降2.1 pct。

“在合规问题和司乘体验上,T3仍需要摸索,即便是滴滴也难以为其提供成功的范本,更不要说其还处于追赶者的地位。自动驾驶会是网约车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就目前而言落地尚早,在运力和服务中,T3应该在后者发力。”前述行业分析人士向鳌头财经表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