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香港电影盘点:投机取巧的王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香港电影盘点:投机取巧的王晶

他总是能把一部看起来原本看起来很丰富的电影拍成固定的模式,很少有引领风骚的作品,只是市民喜剧中的一种。

在香港电影史上应该不会忘记王晶这个人。虽然他本人说他不在乎是否被写入电影史。

他是拍片最多的香港导演,也是票房累计过30亿的导演,同样也是最具争议的导演。王晶是商业电影导演,作品涉及喜剧、惊悚、色情、武侠、校园、枪战等多种类型,监制执导影片超过250部,被誉为“香港商业电影教父”。但是,王晶电影的低俗风格也遭到不少人批评,尤其是在当下,王晶式的恶搞风格有些不受欢迎了,《澳门风云》系列电影、《王牌逗王牌》口碑差,被视为他在内地圈钱的试验品。

但是,熟悉王晶的人都知道他也是一个喜欢文艺片的人,曾经投资了许鞍华、关锦鹏、吴君如等人的文艺作品,而且他也盛赞了文艺片大师王家卫。从各个维度来看,王晶都不能称作是“烂片之王”,也不能称作是最成功的导演。他不是电影领域的开创者、领航者,却是成功的追赶者。无论是模仿欧美电影,还是改编本土经典电影,王晶的作品总能做到亮点频出,票房不俗。他所走过的路,也是商业电影的发展轨迹。

看创作态度:王晶是一个勤奋、认真的导演,但是也是一个善于投机的导演。早前,他为了赚钱踏入电影圈,目的性很强。为了让电影更好看,也为了快速拍摄更多的影片,他常常会从各处借鉴桥段,尽一切努力迎合观众。因此,他拍了很多笑料很多、营养价值不高的喜剧片,尤其以合家欢贺岁片为主。从《青蛙王子》、《花心大少》到《整蛊专家》、《求爱上上签》、《澳门风云2》,王晶将从别处学来的搞怪、娱乐素材填入影片中,目的是让观众欢笑,让观众为电影买单。但是,他又是一个知识分子,在影片的细节之中,又能体现他的个人情怀,流露出他的才华。所以,他不可能像一些文艺电影导演那样只为拍摄一部电影而埋头创作;他也不可能像粉丝电影导演那样,只看票房,没有任何才华和情怀。他在电影圈的生存之道让他的才华为票房做出了一些牺牲。

看专业:也许,在电影圈很少找一个像他这样编剧、导演、监制、表演兼具才华的人了。在他的各项才华中,他的编剧功底是最好的,其次是监制,最后才是导演、表演。王晶很早就以编剧的身份为TVB做事,后来转向导演。不过,他的很多作品都是自己创作剧本。公平地来看,他参与编剧、导演的一些作品也堪称经典。《赌神》、《鹿鼎记》、《整蛊专家》、《百变星君》、《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城市猎人》、《九品芝麻官》等这些大家喜欢的电影都是出自王晶之手。从周星驰、周润发口中说出的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台词流传至今可以看出,王晶是一个专业的编剧。如今,王晶走向内地市场。他对电影市场的判断也较为专业。他在拍摄《澳门风云》系列电影时,将自己不擅长的场景、技术交给专业人士,可以看出他对电影拍摄的专业态度。

王晶对商业电影拍摄手到擒来,熟悉、了解各个流程,因此总是能很快地炮制出简单、欢乐、粗放的作品。他很少用拍摄时间长短来评价电影的成功、艺术价值。他评价电影标准来自于观众的态度。这也是他相对专业的一个体现。

看眼界:王晶的电影之所以被诟病俗气,与他的眼界有关。王晶的影片基本上都是着眼于欧美最受欢迎的题材或者香港、内地观众最爱看的故事上,很少着眼于时代、社会这样的层面。将他与张艺谋、姜文、娄烨、许鞍华、王家卫等导演对比,就可以看出王晶的作品缺少文化底蕴,也缺少时代关怀、社会批判气息。即使是早期以表现小人物取胜的冯小刚导演,在作品深度上也高于王晶。王晶的作品多是仿照已经红了电影故事,加入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变成富有港味、王晶风格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是为观众的欢乐服务的,艺术审美性降低。这与王晶对电影的看法有关。王晶认为电影就是商业产品,就应该像对待商品一样生产电影,赚取更多钱。这种观点,抹杀了电影作为艺术品的价值,因此也影响了王晶在电影领域进一步创作的眼界。相比之下,作品数量不多的姜文导演,作品眼界要高于王晶作品很多,也备受人们肯定。

看气度:王晶的电影常常是“有佳句无佳章”,在《赌侠》、《千王之王》、《鹿鼎记》、《逃学威龙》等经典作品中常常可以看见几句别致的插科打诨台词,但是总体来看,他的作品又有些低俗。大部分搞笑场景都依靠低俗笑话、比基尼美女、恶搞完成,过于讨好观众,显得媚俗。将王晶的喜剧与姜文的喜剧电影对比就可以看出,一个只局限于都市庸俗男女之间的情爱笑料,而另一个则是用荒诞喜剧反射时代背景。

看才华:如今很多人都认为王晶是“烂片之王”,只会拍一些低俗的影片忽悠观众。其实影片好看不好看,与观众口味变化也有关。王晶拍了很多不好看的电影,也拍了很多经典的作品。即使是周星驰的那些成名之作也都是来自王晶之手,而且周星驰独立做导演之后依旧没有放弃低俗的无厘头恶搞,应该也受到了早期王晶的喜剧电影影响。

王晶的编剧才华在华语电影里是不可否认的。与当下崛起的粉丝电影导演们相比,王晶的才华远远高于他们,但是与那些大家相比,他又有些距离。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他能把以前影片的经典桥段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让观众能够看到多条经典桥段同时出现在一部电影中,引得观众欢笑。而且他总是能够抓住当下影视圈流行的元素,将各种热点元素组合在一起,制作出同类型风格、效果完全不同的影片。当赌博、英雄题材流行时,他拍出了《赌侠》、《赌神》《千王之王》影片;当校园爱情热火的时候,他拍出了《逃学威龙》、《最佳女友》作品;当古装片受欢迎的时候,他拍出了《倚天屠龙记》、《鹿鼎记》。而且在细节之中也能体现他对生活的精确把握。

不过,他总是能把一部看起来原本看起来很丰富的电影拍成固定的模式,很少有引领风骚的作品,只是市民喜剧中的一种。

看审美:王晶拍了三十多年电影,题材多变,他的审美层次很少变。为了新的市场、新的观众,王晶也试图做出改变。转战内地之后,王晶拍摄了《澳门风云》系列电影。他说自己为了新时代的观众,加入了网络段子。但是角色、内容拼合起来看,与他早前的作品区别度不大。这与导演的审美有关。过了这么多年,在王晶眼里也许桥段穿插、角色恶搞、比基尼美女依旧有趣。他的审美,没有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因此会被吐槽所拍作品越来越难看。与他同时期的导演徐克,就做到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审美。徐克也涉猎了很多题材,基本上每一种题材都另成风格,是真正的多面手。

看艺术:王晶没有十分伟大的作品,但是王晶的作品很具现代性。即使是姜文、张艺谋、冯小刚、徐峥这样的导演,在现代意识方面与王晶相比,稍有差距。王晶身上很少有政治意识的局限性,将三俗题材与开放性的都市文化结合,精心设计喜剧场面,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区别。其实,内地很多导演在表现城市现代性方面都有些不足,作品大多带有传统文化色彩。这也是内地都市情感电影题材难以一家独大的根本原因。

王晶商业电影启示录

王晶喜欢看文艺影片,却一直在拍商业电影,目的是为了赚钱,结果成为三俗电影的代表人物。从香港商业电影王晶的导演生涯来看,过于娱乐化的商业电影生命力并不长。王晶的电影主打低俗笑料,虽容易让人发笑,却也让人恶心。这种恶搞喜剧,看似精巧,实则难以有打动人心的幽默感、自嘲感。

对于这种喜剧的负面效果,曾与王晶合作的爱奇艺影业负责人也认为,在与王晶合作的网络大电影中,影片的尺度不需要太大,要符合观众心中的判断标准,如果尺度太大,观众看着会觉得恶心或者厌恶。这也是走进新时代、新市场、新观众的王晶需要考虑的问题。

不久前上映的王晶新作《王牌逗王牌》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口碑、票房都不好,反映了观众对王晶喜剧的反感。王晶商业电影中的种种低俗文化是香港都市文化对外来文化的一种嫁接、投机的集中体现。他的作品大多都将已经存在的内容进行拼接、翻新,将部分经典情节效果发挥到极致,工匠之气十足,艺术性不足。

因此,作为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电影市场,商业电影的发展应该避免过度娱乐化、过于形式化。从近几年喜剧电影的发展来看,能够取得高票、好口碑的作品都是在剧情上融入深刻的内涵,没有停留在表面的热闹上。而那些把喜剧变成闹剧,走王晶喜剧路线的作品往往会扑街,例如《分手大师》、《横冲直撞好莱坞》、《恶棍天使》、《快手枪手快枪手》等。

如今,中国观众的欣赏水平提高了,审美层次也提高了不少。作为商业电影,其号召力、影响力不容小觑。如果想做出叫好又卖座的商业大片,电影人还需要在故事上多下功夫。那种到处拼接的投机取巧之路只会让商业电影走进死胡同。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香港电影盘点:投机取巧的王晶

他总是能把一部看起来原本看起来很丰富的电影拍成固定的模式,很少有引领风骚的作品,只是市民喜剧中的一种。

在香港电影史上应该不会忘记王晶这个人。虽然他本人说他不在乎是否被写入电影史。

他是拍片最多的香港导演,也是票房累计过30亿的导演,同样也是最具争议的导演。王晶是商业电影导演,作品涉及喜剧、惊悚、色情、武侠、校园、枪战等多种类型,监制执导影片超过250部,被誉为“香港商业电影教父”。但是,王晶电影的低俗风格也遭到不少人批评,尤其是在当下,王晶式的恶搞风格有些不受欢迎了,《澳门风云》系列电影、《王牌逗王牌》口碑差,被视为他在内地圈钱的试验品。

但是,熟悉王晶的人都知道他也是一个喜欢文艺片的人,曾经投资了许鞍华、关锦鹏、吴君如等人的文艺作品,而且他也盛赞了文艺片大师王家卫。从各个维度来看,王晶都不能称作是“烂片之王”,也不能称作是最成功的导演。他不是电影领域的开创者、领航者,却是成功的追赶者。无论是模仿欧美电影,还是改编本土经典电影,王晶的作品总能做到亮点频出,票房不俗。他所走过的路,也是商业电影的发展轨迹。

看创作态度:王晶是一个勤奋、认真的导演,但是也是一个善于投机的导演。早前,他为了赚钱踏入电影圈,目的性很强。为了让电影更好看,也为了快速拍摄更多的影片,他常常会从各处借鉴桥段,尽一切努力迎合观众。因此,他拍了很多笑料很多、营养价值不高的喜剧片,尤其以合家欢贺岁片为主。从《青蛙王子》、《花心大少》到《整蛊专家》、《求爱上上签》、《澳门风云2》,王晶将从别处学来的搞怪、娱乐素材填入影片中,目的是让观众欢笑,让观众为电影买单。但是,他又是一个知识分子,在影片的细节之中,又能体现他的个人情怀,流露出他的才华。所以,他不可能像一些文艺电影导演那样只为拍摄一部电影而埋头创作;他也不可能像粉丝电影导演那样,只看票房,没有任何才华和情怀。他在电影圈的生存之道让他的才华为票房做出了一些牺牲。

看专业:也许,在电影圈很少找一个像他这样编剧、导演、监制、表演兼具才华的人了。在他的各项才华中,他的编剧功底是最好的,其次是监制,最后才是导演、表演。王晶很早就以编剧的身份为TVB做事,后来转向导演。不过,他的很多作品都是自己创作剧本。公平地来看,他参与编剧、导演的一些作品也堪称经典。《赌神》、《鹿鼎记》、《整蛊专家》、《百变星君》、《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城市猎人》、《九品芝麻官》等这些大家喜欢的电影都是出自王晶之手。从周星驰、周润发口中说出的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台词流传至今可以看出,王晶是一个专业的编剧。如今,王晶走向内地市场。他对电影市场的判断也较为专业。他在拍摄《澳门风云》系列电影时,将自己不擅长的场景、技术交给专业人士,可以看出他对电影拍摄的专业态度。

王晶对商业电影拍摄手到擒来,熟悉、了解各个流程,因此总是能很快地炮制出简单、欢乐、粗放的作品。他很少用拍摄时间长短来评价电影的成功、艺术价值。他评价电影标准来自于观众的态度。这也是他相对专业的一个体现。

看眼界:王晶的电影之所以被诟病俗气,与他的眼界有关。王晶的影片基本上都是着眼于欧美最受欢迎的题材或者香港、内地观众最爱看的故事上,很少着眼于时代、社会这样的层面。将他与张艺谋、姜文、娄烨、许鞍华、王家卫等导演对比,就可以看出王晶的作品缺少文化底蕴,也缺少时代关怀、社会批判气息。即使是早期以表现小人物取胜的冯小刚导演,在作品深度上也高于王晶。王晶的作品多是仿照已经红了电影故事,加入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变成富有港味、王晶风格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是为观众的欢乐服务的,艺术审美性降低。这与王晶对电影的看法有关。王晶认为电影就是商业产品,就应该像对待商品一样生产电影,赚取更多钱。这种观点,抹杀了电影作为艺术品的价值,因此也影响了王晶在电影领域进一步创作的眼界。相比之下,作品数量不多的姜文导演,作品眼界要高于王晶作品很多,也备受人们肯定。

看气度:王晶的电影常常是“有佳句无佳章”,在《赌侠》、《千王之王》、《鹿鼎记》、《逃学威龙》等经典作品中常常可以看见几句别致的插科打诨台词,但是总体来看,他的作品又有些低俗。大部分搞笑场景都依靠低俗笑话、比基尼美女、恶搞完成,过于讨好观众,显得媚俗。将王晶的喜剧与姜文的喜剧电影对比就可以看出,一个只局限于都市庸俗男女之间的情爱笑料,而另一个则是用荒诞喜剧反射时代背景。

看才华:如今很多人都认为王晶是“烂片之王”,只会拍一些低俗的影片忽悠观众。其实影片好看不好看,与观众口味变化也有关。王晶拍了很多不好看的电影,也拍了很多经典的作品。即使是周星驰的那些成名之作也都是来自王晶之手,而且周星驰独立做导演之后依旧没有放弃低俗的无厘头恶搞,应该也受到了早期王晶的喜剧电影影响。

王晶的编剧才华在华语电影里是不可否认的。与当下崛起的粉丝电影导演们相比,王晶的才华远远高于他们,但是与那些大家相比,他又有些距离。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他能把以前影片的经典桥段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让观众能够看到多条经典桥段同时出现在一部电影中,引得观众欢笑。而且他总是能够抓住当下影视圈流行的元素,将各种热点元素组合在一起,制作出同类型风格、效果完全不同的影片。当赌博、英雄题材流行时,他拍出了《赌侠》、《赌神》《千王之王》影片;当校园爱情热火的时候,他拍出了《逃学威龙》、《最佳女友》作品;当古装片受欢迎的时候,他拍出了《倚天屠龙记》、《鹿鼎记》。而且在细节之中也能体现他对生活的精确把握。

不过,他总是能把一部看起来原本看起来很丰富的电影拍成固定的模式,很少有引领风骚的作品,只是市民喜剧中的一种。

看审美:王晶拍了三十多年电影,题材多变,他的审美层次很少变。为了新的市场、新的观众,王晶也试图做出改变。转战内地之后,王晶拍摄了《澳门风云》系列电影。他说自己为了新时代的观众,加入了网络段子。但是角色、内容拼合起来看,与他早前的作品区别度不大。这与导演的审美有关。过了这么多年,在王晶眼里也许桥段穿插、角色恶搞、比基尼美女依旧有趣。他的审美,没有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因此会被吐槽所拍作品越来越难看。与他同时期的导演徐克,就做到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审美。徐克也涉猎了很多题材,基本上每一种题材都另成风格,是真正的多面手。

看艺术:王晶没有十分伟大的作品,但是王晶的作品很具现代性。即使是姜文、张艺谋、冯小刚、徐峥这样的导演,在现代意识方面与王晶相比,稍有差距。王晶身上很少有政治意识的局限性,将三俗题材与开放性的都市文化结合,精心设计喜剧场面,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区别。其实,内地很多导演在表现城市现代性方面都有些不足,作品大多带有传统文化色彩。这也是内地都市情感电影题材难以一家独大的根本原因。

王晶商业电影启示录

王晶喜欢看文艺影片,却一直在拍商业电影,目的是为了赚钱,结果成为三俗电影的代表人物。从香港商业电影王晶的导演生涯来看,过于娱乐化的商业电影生命力并不长。王晶的电影主打低俗笑料,虽容易让人发笑,却也让人恶心。这种恶搞喜剧,看似精巧,实则难以有打动人心的幽默感、自嘲感。

对于这种喜剧的负面效果,曾与王晶合作的爱奇艺影业负责人也认为,在与王晶合作的网络大电影中,影片的尺度不需要太大,要符合观众心中的判断标准,如果尺度太大,观众看着会觉得恶心或者厌恶。这也是走进新时代、新市场、新观众的王晶需要考虑的问题。

不久前上映的王晶新作《王牌逗王牌》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口碑、票房都不好,反映了观众对王晶喜剧的反感。王晶商业电影中的种种低俗文化是香港都市文化对外来文化的一种嫁接、投机的集中体现。他的作品大多都将已经存在的内容进行拼接、翻新,将部分经典情节效果发挥到极致,工匠之气十足,艺术性不足。

因此,作为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电影市场,商业电影的发展应该避免过度娱乐化、过于形式化。从近几年喜剧电影的发展来看,能够取得高票、好口碑的作品都是在剧情上融入深刻的内涵,没有停留在表面的热闹上。而那些把喜剧变成闹剧,走王晶喜剧路线的作品往往会扑街,例如《分手大师》、《横冲直撞好莱坞》、《恶棍天使》、《快手枪手快枪手》等。

如今,中国观众的欣赏水平提高了,审美层次也提高了不少。作为商业电影,其号召力、影响力不容小觑。如果想做出叫好又卖座的商业大片,电影人还需要在故事上多下功夫。那种到处拼接的投机取巧之路只会让商业电影走进死胡同。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