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假繁荣还是真趋势?浅谈网络小说IP之现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假繁荣还是真趋势?浅谈网络小说IP之现状

越来越多的网络小说原作者开始投入到IP运营的工作中,而不再以卖方的视角分开看待电影、游戏以及动漫的泛娱乐化。

网络小说IP下一步在何处?

在过去的两年,我们经历了两轮网络小说IP抢购热潮,分别是手游改编热和影视改编热。如今网络小说IP的商业化挖掘已发展到当前的2016年底,可以说已算走到尾声。

纵观2016年整个泛娱乐产业链的趋势,网络小说IP进一步受到资本的热捧,特别是以《微微一笑很倾城》、《老九门》为代表的改编电视剧大获成功,将泛娱乐这个大池子搅起更多浪花。而且即便是像《青云志》这类受到多数粉丝抱怨脱离原著的作品,在播出后依然反响不错。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网络小说IP改编手游依然在市场上很火,但如果将目前的形势细分后不难发现,IP热潮是大多是建立在有影视作品推出的基础上。而没有参与“影游联动”的那些小说IP改编手游,显然在关注度和时髦值方面不及那些有“影游联动”加成的兄弟姐妹。所以当前手游市场的主旋律——至少在网络小说IP方面——原作的经典影响力再大,也难以保证改编手游后依然受宠。“影游联动”在当前泛娱乐产业链摸索出的最优解中,这从《择天记》改编电视剧尚未播出就宣传铺天盖地就能看出,只有这样才能将网络小说IP的商业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然而问题来了,那些“一意孤行”跳过影视化步骤,直接将小说IP改编为手游的案例是不是都会悲剧?

| 现状一:IP和改编游戏都依赖影视化增值

此前,企鹅智酷曾启动过一次研究。据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在年轻网民中渗透率超过70%,而且其中女性读者渗透率高于男性。换成国内二次元圈子的一句话就是:“得女性用户者,得天下。”

▼ 女性粉丝的基数决定了网络文学的商业化发展道路:

正是因为女性用户在市场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让网络小说改编影视成为近来最受市场热捧的套路。究其原因还是在于那些男性“小鲜肉”偶像,能为市场以及作品本身带来更大的容错空间,提升女性为主的粉丝群体包容度——最典型的就是“演技不够颜值凑”。

而将IP直接改编手游,这种模式就比较风险大了无数倍,面向的粉丝群体仅局限于网络小说作品本身,会失去很大一部分由偶像粉丝构成的特殊用户群体。另一方面,在粉丝经济已被验证的当前市场环境下,明星偶像除了能为原IP短期升值外,还能由此带动舆论炒作和话题热潮,进一步拉动广大普通用户(或者称为大众用户)的兴趣。

因此,直接将IP改编手游不仅会失去一批粉丝流量,还提升了普通用户对这个IP的辨识成本。举例来说,就像“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对书迷和端游老玩家以外的人介绍《诛仙》改编手游”一样,告诉他们是李易峰、赵丽颖、TFBOY主演的电视剧《青云志》就行了——这些普通用户甚至能轻易辨别出这部剧不是同期李易峰主演的《麻雀》以及赵丽颖主演的《胭脂》。

一家有多款网络小说IP改编手游的公司,其运营部门的相关人员向笔者分享了几种主要的用户表现:

1、小说IP的骨灰粉丝以及游戏经验丰富的老玩家,多半会对改编手游感到失望,因为游戏中的角色形象与剧情很难满足粉丝,核心玩法则对于老玩家来说过于同质化;

2、在改编影视作品热播期间才了解这个IP,然后随大流看了影视作品、玩了游戏,这类的用户往往占很大比例,并且会随着热度逐渐消退而流失;

3、不关注影视剧和IP原作,只是纯粹为了玩游戏而来的玩家,占少数但留存情况反而相对稳定,甚至不乏有大R在其中。

| 现状二:换皮赚点快钱很普遍

直接将小说IP改编为手游的项目,厂商往往只是将IP作为一个背景设定看待。从端游时代起,很多国内厂商就把“小说改编”看成是一种提升附加值的营销行为,而不是将IP当成一个重要的商业文化地基。当时尚未改名的完美时空,在获得改编《诛仙》的成功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小说原作的知名度,是国内目前为止唯一实现双赢互惠的个例。

除此之外,从端游到手游都基本是开发团队自行完成一个游戏的大致框架后,经资方或合作方的看好,拿下某一个小说的IP改编权(通常没有自主选择权)。因此接下来的大致工作,就是把NPC的名字、道具名称、地图场景,以及游戏中的副本、主线剧情、职业系统等尽可能地套上。

在这个过程中,开发团队往往不会有自己对IP的主观能动性,更多是为了配合这个IP去做调整和修改。因为对自己游戏没底气,而在自己的成本预算中,抠出并不多的费用,来达到炒作和吸引小说读者的目的而已。

“以前端游时代,完全是靠小说名字来做宣传,除了开启双赢先河的《诛仙》,其它像《星辰变》,《恶魔法则》等声势虽大,但再没有达到前者的高度。而在但是的玩家看来,去玩游戏是为了支持自己喜欢的作者,让他们能多赚点钱。游戏只要能在剧情和玩法系统上对小说稍微有点还原,他们就满足了。但现在,粉丝不像以前那么单纯了,他们会将作者和IP改编产品区别开对待。”某位从端游时代就参与小说改编游戏的业内人士这样总结道。

在进入手游时代后,小说IP为大量同质化的产品带来了辨识度,因此以《莽荒纪》为代表的不少产品在前几年不仅活了下来还异常火爆,让广大手游厂商开始打起了网络小说IP的主意。只不过在《莽荒纪》、《绝世唐门》等少数产品成功后,网络小说IP又在手游市场归于沉寂,日漫、武侠、端游等IP长期占据市场主流。

▼ 从2012年起,卡牌1.0玩法就在网文IP改编手游中盛行,直至现在:

在进入手游时代后,小说IP为大量同质化的产品带来了辨识度,因此以《莽荒纪》为代表的不少产品在前几年不仅活了下来还异常火爆,让广大手游厂商开始打起了网络小说IP的主意。只不过在《莽荒纪》、《绝世唐门》等少数产品成功后,网络小说IP又在手游市场归于沉寂,日漫、武侠、端游等IP长期占据市场主流。

后来随着影游联动模式的崛起,让网络小说IP在泛娱乐产业链中找到一个切实的位置,但同样也陷入到热衷于赚快钱的换皮套路中。虽然2016年暑期档的一大波影游联动中,各CP都努力尝试基于影视作品做更有深度的游戏内容定制,但这些联动定制仍处于探索和试错阶段,宣传噱头大于游戏体验本身。

| 现状三:抛开影游联动自己玩只是少数

至于那些没有影游联动作为资源助力的网络小说IP,现在不少大小发行商是对其慎之又慎的。归根到底还是在于,多数厂商对网络小说IP的评估建立在直观的数据上。所谓的白金级大神作品、千万级点击量,其实转化率并不高,反倒是影游联动能够在短期内为IP带来了巨大知名度和转化率。

因为当前很多IP是像《花千骨》、《琅琊榜》那样已完结多年的作品,原作的粉丝活跃度与话题时效性都已降低,只有靠新推出的影视作品将IP重新激活。换而言之,除了唐家三少、天蚕土豆、我吃西红柿等极少数能自成生态的顶级作者,其它网络小说IP相比大众题材手游来说是偏“小众”的。

▼ 很多改编游戏的系统模块都是一样的,只是换个名字而已:

从《新大主宰》、《雪鹰领主》、《北凉悍刀行》、《校花的贴身高手》等几款在今年推出的改编手游不难来看,一般只有笔耕不辍的作者在更新小说的章回中附带推送游戏的广告,再加上个人微博、小说贴吧和读者群的扩散,才是比较理想的“非影游联动手游”推广状态(实际上《校花的贴身高手》还是在官网挂了同名网剧的推荐按钮,但游戏并没获得网剧和播放平台更多资源)。

更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网络小说原作者开始投入到IP运营的工作中,而不再以卖方的视角分开看待电影、游戏以及动漫的泛娱乐化。不管是像南派三叔创立的南派泛娱公司那样致力于影游两手抓战略,还是像第一波或大神圈那样将作者IP捆绑打准核心粉丝,相信网络小说IP改编手游的变现套路会在未来更深更丰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假繁荣还是真趋势?浅谈网络小说IP之现状

越来越多的网络小说原作者开始投入到IP运营的工作中,而不再以卖方的视角分开看待电影、游戏以及动漫的泛娱乐化。

网络小说IP下一步在何处?

在过去的两年,我们经历了两轮网络小说IP抢购热潮,分别是手游改编热和影视改编热。如今网络小说IP的商业化挖掘已发展到当前的2016年底,可以说已算走到尾声。

纵观2016年整个泛娱乐产业链的趋势,网络小说IP进一步受到资本的热捧,特别是以《微微一笑很倾城》、《老九门》为代表的改编电视剧大获成功,将泛娱乐这个大池子搅起更多浪花。而且即便是像《青云志》这类受到多数粉丝抱怨脱离原著的作品,在播出后依然反响不错。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网络小说IP改编手游依然在市场上很火,但如果将目前的形势细分后不难发现,IP热潮是大多是建立在有影视作品推出的基础上。而没有参与“影游联动”的那些小说IP改编手游,显然在关注度和时髦值方面不及那些有“影游联动”加成的兄弟姐妹。所以当前手游市场的主旋律——至少在网络小说IP方面——原作的经典影响力再大,也难以保证改编手游后依然受宠。“影游联动”在当前泛娱乐产业链摸索出的最优解中,这从《择天记》改编电视剧尚未播出就宣传铺天盖地就能看出,只有这样才能将网络小说IP的商业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然而问题来了,那些“一意孤行”跳过影视化步骤,直接将小说IP改编为手游的案例是不是都会悲剧?

| 现状一:IP和改编游戏都依赖影视化增值

此前,企鹅智酷曾启动过一次研究。据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在年轻网民中渗透率超过70%,而且其中女性读者渗透率高于男性。换成国内二次元圈子的一句话就是:“得女性用户者,得天下。”

▼ 女性粉丝的基数决定了网络文学的商业化发展道路:

正是因为女性用户在市场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让网络小说改编影视成为近来最受市场热捧的套路。究其原因还是在于那些男性“小鲜肉”偶像,能为市场以及作品本身带来更大的容错空间,提升女性为主的粉丝群体包容度——最典型的就是“演技不够颜值凑”。

而将IP直接改编手游,这种模式就比较风险大了无数倍,面向的粉丝群体仅局限于网络小说作品本身,会失去很大一部分由偶像粉丝构成的特殊用户群体。另一方面,在粉丝经济已被验证的当前市场环境下,明星偶像除了能为原IP短期升值外,还能由此带动舆论炒作和话题热潮,进一步拉动广大普通用户(或者称为大众用户)的兴趣。

因此,直接将IP改编手游不仅会失去一批粉丝流量,还提升了普通用户对这个IP的辨识成本。举例来说,就像“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对书迷和端游老玩家以外的人介绍《诛仙》改编手游”一样,告诉他们是李易峰、赵丽颖、TFBOY主演的电视剧《青云志》就行了——这些普通用户甚至能轻易辨别出这部剧不是同期李易峰主演的《麻雀》以及赵丽颖主演的《胭脂》。

一家有多款网络小说IP改编手游的公司,其运营部门的相关人员向笔者分享了几种主要的用户表现:

1、小说IP的骨灰粉丝以及游戏经验丰富的老玩家,多半会对改编手游感到失望,因为游戏中的角色形象与剧情很难满足粉丝,核心玩法则对于老玩家来说过于同质化;

2、在改编影视作品热播期间才了解这个IP,然后随大流看了影视作品、玩了游戏,这类的用户往往占很大比例,并且会随着热度逐渐消退而流失;

3、不关注影视剧和IP原作,只是纯粹为了玩游戏而来的玩家,占少数但留存情况反而相对稳定,甚至不乏有大R在其中。

| 现状二:换皮赚点快钱很普遍

直接将小说IP改编为手游的项目,厂商往往只是将IP作为一个背景设定看待。从端游时代起,很多国内厂商就把“小说改编”看成是一种提升附加值的营销行为,而不是将IP当成一个重要的商业文化地基。当时尚未改名的完美时空,在获得改编《诛仙》的成功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小说原作的知名度,是国内目前为止唯一实现双赢互惠的个例。

除此之外,从端游到手游都基本是开发团队自行完成一个游戏的大致框架后,经资方或合作方的看好,拿下某一个小说的IP改编权(通常没有自主选择权)。因此接下来的大致工作,就是把NPC的名字、道具名称、地图场景,以及游戏中的副本、主线剧情、职业系统等尽可能地套上。

在这个过程中,开发团队往往不会有自己对IP的主观能动性,更多是为了配合这个IP去做调整和修改。因为对自己游戏没底气,而在自己的成本预算中,抠出并不多的费用,来达到炒作和吸引小说读者的目的而已。

“以前端游时代,完全是靠小说名字来做宣传,除了开启双赢先河的《诛仙》,其它像《星辰变》,《恶魔法则》等声势虽大,但再没有达到前者的高度。而在但是的玩家看来,去玩游戏是为了支持自己喜欢的作者,让他们能多赚点钱。游戏只要能在剧情和玩法系统上对小说稍微有点还原,他们就满足了。但现在,粉丝不像以前那么单纯了,他们会将作者和IP改编产品区别开对待。”某位从端游时代就参与小说改编游戏的业内人士这样总结道。

在进入手游时代后,小说IP为大量同质化的产品带来了辨识度,因此以《莽荒纪》为代表的不少产品在前几年不仅活了下来还异常火爆,让广大手游厂商开始打起了网络小说IP的主意。只不过在《莽荒纪》、《绝世唐门》等少数产品成功后,网络小说IP又在手游市场归于沉寂,日漫、武侠、端游等IP长期占据市场主流。

▼ 从2012年起,卡牌1.0玩法就在网文IP改编手游中盛行,直至现在:

在进入手游时代后,小说IP为大量同质化的产品带来了辨识度,因此以《莽荒纪》为代表的不少产品在前几年不仅活了下来还异常火爆,让广大手游厂商开始打起了网络小说IP的主意。只不过在《莽荒纪》、《绝世唐门》等少数产品成功后,网络小说IP又在手游市场归于沉寂,日漫、武侠、端游等IP长期占据市场主流。

后来随着影游联动模式的崛起,让网络小说IP在泛娱乐产业链中找到一个切实的位置,但同样也陷入到热衷于赚快钱的换皮套路中。虽然2016年暑期档的一大波影游联动中,各CP都努力尝试基于影视作品做更有深度的游戏内容定制,但这些联动定制仍处于探索和试错阶段,宣传噱头大于游戏体验本身。

| 现状三:抛开影游联动自己玩只是少数

至于那些没有影游联动作为资源助力的网络小说IP,现在不少大小发行商是对其慎之又慎的。归根到底还是在于,多数厂商对网络小说IP的评估建立在直观的数据上。所谓的白金级大神作品、千万级点击量,其实转化率并不高,反倒是影游联动能够在短期内为IP带来了巨大知名度和转化率。

因为当前很多IP是像《花千骨》、《琅琊榜》那样已完结多年的作品,原作的粉丝活跃度与话题时效性都已降低,只有靠新推出的影视作品将IP重新激活。换而言之,除了唐家三少、天蚕土豆、我吃西红柿等极少数能自成生态的顶级作者,其它网络小说IP相比大众题材手游来说是偏“小众”的。

▼ 很多改编游戏的系统模块都是一样的,只是换个名字而已:

从《新大主宰》、《雪鹰领主》、《北凉悍刀行》、《校花的贴身高手》等几款在今年推出的改编手游不难来看,一般只有笔耕不辍的作者在更新小说的章回中附带推送游戏的广告,再加上个人微博、小说贴吧和读者群的扩散,才是比较理想的“非影游联动手游”推广状态(实际上《校花的贴身高手》还是在官网挂了同名网剧的推荐按钮,但游戏并没获得网剧和播放平台更多资源)。

更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网络小说原作者开始投入到IP运营的工作中,而不再以卖方的视角分开看待电影、游戏以及动漫的泛娱乐化。不管是像南派三叔创立的南派泛娱公司那样致力于影游两手抓战略,还是像第一波或大神圈那样将作者IP捆绑打准核心粉丝,相信网络小说IP改编手游的变现套路会在未来更深更丰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