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对于内地的日漫迷们来说,是神奇的一年。
这一年,从根据漫画改编的真人动画《寄生兽》上映,到日本动画《火影忍者》、《海贼王》、《龙珠Z》、《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圣斗士星矢》的轮番登陆内地,让以往每年能在影院看一场《哆啦A梦》就感到很幸福的日漫迷们受宠若惊。
11月,又有重磅消息传来,在日本创下百亿票房纪录的《你的名字。》将在12月于内地上映,其导演新海诚也将到访。
《你的名字。》近期刚刚确定要角逐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新海诚在日漫迷心中也不亚于全世界熟知的宫崎骏爷爷,对于内地的影迷们来说,整个2016年的内地电影市场,可以说正在被日本动漫悄悄的攻城略地。
《你的名字。》或许是今年最值得一看的动画电影
但在几年前,内地对于日本动漫来说可是“谈虎色变”。日漫迷们应该还记得,从2000年3月开始,广电总局颁布了标志着“封杀日本动漫”的《关于加强动画片引进和播放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份《通知》源于地方卫视播放充斥着暴力场面的日本动画《北斗神拳》,在没有动画分级制的中国内地,一刀切式的禁令,让日本动画逐渐远离了内地电视银屏(《通知》要求内地电视台每天播出的进口动画片占比不能超过40%)。
2006年,这份《通知》变成了“禁播令”,广电总局彻底要求内地电视台在晚上的黄金时间不能播出进口动画片。这份禁播令,让日本动画从内地电视银屏消失,直到内地视频网站开始版权收购大战,日本动画才又密集出现在内地的网络视频平台上。
但网络也非自由之地。2015年,一直与广电总局“相爱相杀”的文化部发文,对包括优酷、爱奇艺等29家网站在内的视频平台提出警告和处罚,处罚的原因,是因为文化部认为《进击的巨人》、《东京食尸鬼》等日本动漫“宣扬以暴制暴”,已被列入“禁播黑名单”,视频网站必须将这些动漫作品做“下架”处理。
一时间,日本动漫成为了众矢之的。当时有法制节目竟然以“《名侦探柯南》教导孩子如何犯罪”为由,大肆抨击这部以推理破案为主题的日本动漫作品。
这真的不是冷笑话
内地的禁播令和视频网站的下架通知,让国产动画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国家开始大力扶持动画产业,对国产动画进行大额补贴。虽然在扶持和补贴早期,为了尽快获取利益,有一部分粗制滥造的骗钱作品充斥着内地动画市场,但随着《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动画剧集牢牢守住了电视银屏,《宝莲灯》、《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质量尚可且诚意可嘉的动画作品纷纷出现在大银幕上,内地逐渐对自身的动画水平有了信心。
这份信心也让“柯南”系列终于摆脱了“教唆小朋友犯罪”的帽子,其剧场版《漆黑的追踪者》在2010年于内地上映,2011年,另一部剧场版《沉默的15分钟》上映,上映两周便拿下3000万票房。2015年,柯南系列的第十九部剧场版《业火的向日葵》也顺利于内地上映。
《业火的向日葵》以8000万的中国票房成绩,鼓舞了日本动画界
被柯南敲开的内地院线之门,让日本动画公司看到了新的希望——既然中国的银屏上不去,那就攻占他们的大银幕吧!
日本人很快便实现了目标:为了适应内地审查,他们在动画故事上尽量避开敏感内容,竭尽全力获取日本动画能够登陆中国内地院线的机会。2015年,一刀未剪的《哆啦A梦:伴我同行》成为黑马,在内地获得了惊人的5亿票房,日本动画开始了新一轮动漫文化输出的大戏。
说《哆啦A梦:伴我同行》是日本动画发展的关键转折点,毫不夸张。这是第一部海外票房超过日本本土票房的动画长片,同时这部动画还在内地动画票房榜上仅次于6亿票房的好莱坞动画《功夫熊猫2》。其标志性的历史地位已经形成。
在日本动画产业层面上,全3D制作的《哆啦A梦:伴我同行》获得如此成功,也有着跨时代的意义。
《哆啦A梦:伴我同行》成功的打了一次情怀牌
日本的动画产业,在《哆啦A梦:伴我同行》获得巨大成功之前,均以2D动画作品作为绝对的市场主流。
在历年的日本动画本土票房排行榜上,宫崎骏和其吉卜力工作室推出的多部2D动画排在前列,其次便是像《宠物小精灵》、《海贼王》这样根据动画剧集衍生出的电影版(剧场版)。虽然日本的动画产业发达,商业模式十分成熟,但其实在类型多元化上,日本动画已经走入了死胡同。
与类型丰富且动辄票房过亿的好莱坞动画相比,日本动画常年只有一个宫崎骏的招牌可以在海内外通吃。2013年,宫崎骏宣布动画电影《起风了》是其最后一部动画长片,也让日本动画产业产生了空前的恐慌。
《起风了》下映后,很多日本媒体都在推测谁能成为宫崎骏之后,代表日本动画走向世界的领头人。宫崎骏亦敌亦友的伙伴高田勋(代表作《百变狸猫》)、宫崎骏的儿子宫崎吾朗(代表作《地海战记》)、《怪物之子》的导演细田守、《新世纪福音战士》系列的缔造者庵野秀明、拍摄《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的米林宏昌,这些2D动画领域的大师们,都成为了日媒寄予厚望的对象。
结果2014年,一部《哆啦A梦:伴我同行》斜路杀出,以日本动画界极少触及的3D动画形态,握住了宫崎骏扔出的接力棒。
《起风了》曾在台湾地区上映,因为触及侵华战争,该片一时成为台湾媒体的热炒话题
日本的3D动画作品十分稀少。偶尔会有军事题材的动画剧集,在展现军舰、坦克、机甲士兵时运用一下3D效果。在3D动画长片上,日本动画人不是没做过十分大胆的尝试。2001年,在好莱坞还处于“橡胶模型3D”阶段时,日本人就制作了能让主角的头发丝随风飘动的《最终幻想:灵魂深处》。有着深厚3D游戏制作基础的日本动画师们,凭借着扎实的技术,在视觉效果的细节表现上,已经击败了同年好莱坞的《怪物电力公司》和《怪物史瑞克》,但票房上,前者与后者的胜负却是倒过来的。
票房成绩和技术水平产生严重倒挂的原因,在于《最终幻想:灵魂深处》作为一部游戏改编动画,过于注重视觉效果的超前试验,而完全舍弃了游戏原作的诸多剧情与元素。这让《最终幻想》系列的游戏迷们对这部脱离游戏原作的改编动画根本不买账,一部游戏改编电影无法赢得最佳受众的心,其命运可想而知。
因为这部前期投入巨大的作品在票房和口碑上遭遇了双重的滑铁卢,其幕后制作公司史克威尔手中资金储备大幅缩水,甚至濒临破产边缘。不得已,这个日本游戏业内的巨擘,被迫采取重组政策,和另一游戏制作巨头艾尼克斯公司合并,这才勉强在《最终幻想:灵魂深处》上映两年后逐渐缓过来。
《最终幻想:灵魂深处》的CG水平,现在看也让人惊叹
但史克威尔公司对3D动画的试水并未因此结束,2005年,重组后的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公司,又推出了《最终幻想:圣子降临》。这次为了保险起见,该动画只推出了DVD,并未在影院上映。这部与院线无缘的3D动画,至今仍被认为是“写实派”的3D动画巅峰。其DVD售卖一个季度,便突破了百万销量,但这与2005年的2D动画《宠物小精灵:梦幻与波导的勇者》动辄43亿日元的票房成绩相比,还是相形见绌。
3D动画在日本遭遇的寒冬,让期待产业类型有所突破的日本动画人颇为无奈。为了增加动画作品的类型多元化,像《攻壳机动队》、《恶之华》这样的大热动画作品,竟然绕远路曲线救国,以2D画面模拟3D画面的形态,慢慢向日本动漫迷们渗透着3D动画的元素。
《攻壳机动队》看着像不像3D动画?尤其是那辆机甲
在这样的局势下,日本的媒体开始热烈讨论起“日本动画断代”问题。这个所谓的断代,多指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动画黄金时期后,日本优秀动画呈现出了悬崖式的“优等品之荒”。
从1986年动画版《七龙珠》出现在银屏上,到1992年的《美少女战士》、1993年的《灌篮高手》,到1996年动画化的《名侦探柯南》,日本动画席卷了亚洲(尤其是中国)。老一辈的动画《哆啦A梦》、《聪明的一休》等也趁势登陆海外,这一时间节点,成为了日本动画输出曲线上的最高点。
到了上个世纪末,以1998年的动画《魔卡少女樱》为分界岭,日本动画在海外输出的数量锐减(此时距离内地开始限制日本动画播放,还有两年时间)。对外输出动画数量的锐减,背后是日本动画作品质量开始下滑的现实。《魔卡少女樱》已经出现了剧情模式固化的问题,少年向的动画作品一定是主人公过五关斩六将,少女向的动画作品则一定有着魔法和爱情元素在其中,这样的固化模式已经造成了动漫迷的审美疲劳。但因为《魔卡少女樱》的角色有着可爱的洛可可风格扮相,动画迷提出了“萌”的新观赏角度。它留住了日本动画在上世纪末最后的辉煌。
《魔卡少女樱》的“萌”为日本动画的发展过渡预留了空间
21世纪后,日本动画人除了在3D形态上做出新尝试,也开始在剧情上下功夫。他们开始改编故事更为离奇、大胆的漫画作品,如描述“在死神的笔记本上写上人名,那人就会死掉”的《死亡笔记》、“未来人类被困在一个城墙里,有凶残的巨人出现捕杀人类”的《进击的巨人》、描绘“人类吃人类的异世界”的《东京食尸鬼》相继推出,但因为题材暴力,这些动画均只在日本岛内能够播出,很难走出没有“深夜档动画”概念的海外。
在漫画这个改编源头外,日本动画人还开始在“轻小说”领域寻找题材。轻小说是日本独有的一种小说形态,以“能够轻松地阅读”为基准创作。轻小说领域内的《凉宫春日》系列随即被改编为动画作品,这部“学校里的同学都是外星人、未来人、超能力者”的脑洞大开作品,让日本动画在故事上有了全新的飞跃。《凉宫春日》系列自身的多维时空概念,引领了一个新的“硬科幻”日本动画时代的开启,在它之后,日本推出了有动画和真人两版的科幻作品《穿越时空的少女》、以及已经逝世的日本动画导演今敏的《红辣椒》等,这些科幻氛围浓郁的动画作品,终于逐渐将日本动画变得百花齐放起来。
将于12月在内地上映的《你的名字。》也涉及到时空穿梭的科幻背景,其导演新海诚在该片之前的作品,都类似散文小品,画面美轮美奂,但缺乏跌宕起伏的剧情支撑。这次他一改往日恬淡风格,在《你的名字。》里玩起了“身体互换”的奇诡游戏,它在日本的票房,已经跃至日本影史票房成绩前五,一个日本动画的崭新时代要在《哆啦A梦:伴我同行》之后再次被颠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