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远景发布零碳行动报告,承诺2028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远景发布零碳行动报告,承诺2028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

远景称,将在2040年实现净零排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

“双碳”成为时代热词,企业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碳中和运营。

6月11日,在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下称碳中和博会)上,远景科技集团(下称远景)发布了《零碳行动报告》(下称《报告》),宣布2022年实现了全球运营碳中和。

远景称,公司在2022年已经实现了94%的绿电使用,目标在2025年前实现100%绿电使用,2028年实现全价值链的碳中和,并承诺在2040年实现净零排放。

其中,运营碳中和主要包含了范围1和范围2的排放。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制定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范围1指公司的直接排放;范围2为其采购的电力与热力(蒸汽)相关的间接排放。

《报告》显示,去年远景范围1和范围2的排放量为4.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该公司通过自愿减排核证标准(VCS)下碳避免和碳消除项目的方式,对这些碳排放实现碳中和,并获得了权威第三方机构基于PAS2060的认证。

目前,国内外已有多家公司公司宣布实现运营碳中和,包括苹果公司、Facebook,以及国内的蚂蚁集团、大成基金、银华基金、微众银行等。

全价值链的碳中和是指在范围1和范围2的基础上,还包括了范围3,后者是指价值链中发生的所有间接排放。

远景科技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孙捷在近日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为达到上述目标,去年远景能源设立了可持续绿色供应链的计划,首先识别了100多家的重点供应商,对供应商提出了三大要求:没有社会责任方面的负面事件;2025年对远景供应的产品实现百分百的绿电使用;2023年年底,对远景进行百分百数字化碳数据披露。

孙捷指出,企业面对大量绿电需求时,一部分可通过绿电交易去满足,另一部分则需通过绿证交易去满足。

2021年,远景依托EnOSTM智能物联操作平台,正式发布了“方舟”碳管理系统。

该公司称,企业能够利用“方舟”碳管理系统,通过智能物联和数字化技术,帮助企业获取可追溯、可认证的能耗数据和碳排数据,为企业制定减排目标、追踪减排绩效等。在此基础上,远景可提供零碳工厂、智慧楼宇、分布式光伏、绿电、绿证、碳权益等解决方案。

据孙捷称,远景当前已有超过150家重点供应商通过接入“方舟”系统,进行碳披露和碳管理,其中不乏众多500强企业。

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目前已接近两年时间。生态环境部此前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等文件显示,全国碳市场目前唯一的交易产品为碳排放配额,交易主体包括重点排放单位以及符合国家有关交易规则的机构和个人。

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批纳入的2000多家企业均为发电企业。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后,将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

中国当前碳交易价格约为每吨50-60元,随着纳入的行业及被监管的企业越来越多,碳市场交易量、频率会有大幅提升,未来碳市场价格预期会出现上涨。” 远景智能零碳产品首席科学家邱林称。

今年欧洲碳市场也迎来了重大改革。4月,欧盟理事会投票通过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在货物贸易进出口环节中,欧盟将针对碳排放水平较高的进口产品征收相应的费用或配额。

邱林称,从2011年法国对中国出口的光伏组件提出相关碳足迹的要求,到近期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再到2024年美国将要启动的法案和欧盟电池新规等一系列政策驱动,都显示出各国对产品碳管理强制性的要求趋严。

中国也在积极去布局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邱林称,但在碳足迹评估方面也面临着数据来源分散、数据间没有形成渔网结构、树结构等问题。

目前国内产品碳足迹标准覆盖的行业还很少。”邱林表示,未来需要大量开发不同品类产品的碳足迹核算标准,真实反映国内产品生产制造工艺过程的水平,同时需要具有时间性、空间性、地方性等代表性数据。

孙捷提出,零碳产业园也是未来避免碳关税很有效的途径。对企业而言,在“能耗双控”的压力下,使用零碳产业园的清洁电力,既能够降低企业的用电成本,又能够保持企业的用电安全,还能应对可能出现的碳关税压力。

去年,远景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立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该公司提出目标,未来要在全球建设100个零碳产业园,每年减排10亿吨。 

远景称,零碳产业园模式正在快速复制,将走向西班牙、沙特、印尼等国家,覆盖绿色能源装备、动力电池、工业气体、绿色冶金、生物合成等产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远景能源

298
  • 担任供应链高级副总裁,特斯拉上海工厂原厂长宋钢今日入职远景
  • 特斯拉上海工厂负责人宋钢加入远景能源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远景发布零碳行动报告,承诺2028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

远景称,将在2040年实现净零排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

“双碳”成为时代热词,企业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碳中和运营。

6月11日,在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下称碳中和博会)上,远景科技集团(下称远景)发布了《零碳行动报告》(下称《报告》),宣布2022年实现了全球运营碳中和。

远景称,公司在2022年已经实现了94%的绿电使用,目标在2025年前实现100%绿电使用,2028年实现全价值链的碳中和,并承诺在2040年实现净零排放。

其中,运营碳中和主要包含了范围1和范围2的排放。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制定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范围1指公司的直接排放;范围2为其采购的电力与热力(蒸汽)相关的间接排放。

《报告》显示,去年远景范围1和范围2的排放量为4.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该公司通过自愿减排核证标准(VCS)下碳避免和碳消除项目的方式,对这些碳排放实现碳中和,并获得了权威第三方机构基于PAS2060的认证。

目前,国内外已有多家公司公司宣布实现运营碳中和,包括苹果公司、Facebook,以及国内的蚂蚁集团、大成基金、银华基金、微众银行等。

全价值链的碳中和是指在范围1和范围2的基础上,还包括了范围3,后者是指价值链中发生的所有间接排放。

远景科技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孙捷在近日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为达到上述目标,去年远景能源设立了可持续绿色供应链的计划,首先识别了100多家的重点供应商,对供应商提出了三大要求:没有社会责任方面的负面事件;2025年对远景供应的产品实现百分百的绿电使用;2023年年底,对远景进行百分百数字化碳数据披露。

孙捷指出,企业面对大量绿电需求时,一部分可通过绿电交易去满足,另一部分则需通过绿证交易去满足。

2021年,远景依托EnOSTM智能物联操作平台,正式发布了“方舟”碳管理系统。

该公司称,企业能够利用“方舟”碳管理系统,通过智能物联和数字化技术,帮助企业获取可追溯、可认证的能耗数据和碳排数据,为企业制定减排目标、追踪减排绩效等。在此基础上,远景可提供零碳工厂、智慧楼宇、分布式光伏、绿电、绿证、碳权益等解决方案。

据孙捷称,远景当前已有超过150家重点供应商通过接入“方舟”系统,进行碳披露和碳管理,其中不乏众多500强企业。

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目前已接近两年时间。生态环境部此前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等文件显示,全国碳市场目前唯一的交易产品为碳排放配额,交易主体包括重点排放单位以及符合国家有关交易规则的机构和个人。

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批纳入的2000多家企业均为发电企业。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后,将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

中国当前碳交易价格约为每吨50-60元,随着纳入的行业及被监管的企业越来越多,碳市场交易量、频率会有大幅提升,未来碳市场价格预期会出现上涨。” 远景智能零碳产品首席科学家邱林称。

今年欧洲碳市场也迎来了重大改革。4月,欧盟理事会投票通过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在货物贸易进出口环节中,欧盟将针对碳排放水平较高的进口产品征收相应的费用或配额。

邱林称,从2011年法国对中国出口的光伏组件提出相关碳足迹的要求,到近期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再到2024年美国将要启动的法案和欧盟电池新规等一系列政策驱动,都显示出各国对产品碳管理强制性的要求趋严。

中国也在积极去布局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邱林称,但在碳足迹评估方面也面临着数据来源分散、数据间没有形成渔网结构、树结构等问题。

目前国内产品碳足迹标准覆盖的行业还很少。”邱林表示,未来需要大量开发不同品类产品的碳足迹核算标准,真实反映国内产品生产制造工艺过程的水平,同时需要具有时间性、空间性、地方性等代表性数据。

孙捷提出,零碳产业园也是未来避免碳关税很有效的途径。对企业而言,在“能耗双控”的压力下,使用零碳产业园的清洁电力,既能够降低企业的用电成本,又能够保持企业的用电安全,还能应对可能出现的碳关税压力。

去年,远景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立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该公司提出目标,未来要在全球建设100个零碳产业园,每年减排10亿吨。 

远景称,零碳产业园模式正在快速复制,将走向西班牙、沙特、印尼等国家,覆盖绿色能源装备、动力电池、工业气体、绿色冶金、生物合成等产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