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直通部委 | 我国将新增200所左右高职和应用型本科院校 检方5年起诉非法集资案11万余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直通部委 | 我国将新增200所左右高职和应用型本科院校 检方5年起诉非法集资案11万余人

今天有哪些部委信息值得关注?自然资源部启动地质灾害防御Ⅳ级响应;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第四十四批指导性案例,涉及伪造货币、POS机套现等犯罪行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工业和信息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9月1日起施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发改委:将新增200所左右高职和应用型本科院校

6月13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有关情况。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刘明介绍,国家将对“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实施情况开展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相关储备院校和项目。将新增200所左右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对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予以重点支持。鼓励引导职业院校,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加快建设护理、康养、托育、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升级冶金、医药、建材、轻纺等领域的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鼓励学校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

发改委:到2025年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6月13日消息,近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据悉,国家将启动遴选第二批30个左右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推动出台扎实有效的改革举措,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启动遴选第二批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从央企、地方国企、实力突出的民企、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遴选打造相关行业领域产教融合改革的领军企业。到2025年,我国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将达到50个左右,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各类资金渠道对职业教育投入稳步提升,逐步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自然资源部启动地质灾害防御Ⅳ级响应

据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6月13日消息,自然资源部已于2023年6月12日15时启动地质灾害防御Ⅳ级响应。据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研判,6月12日至19日,云南西北部局部、西藏东南部局部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高;广东、广西强对流天气频发,且与前期降雨重叠度高,地质灾害风险持续增大。根据《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御响应工作方案》(自然资办函〔2020〕1723号),自然资源部决定于2023年6月12日15时启动地质灾害防御Ⅳ级响应。自然资源部要求,广东、广西、云南、西藏等省(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高度重视降雨过程防范应对,切实做好巡查排查、监测预警、会商研判、临灾避险、防御力量预置和值班值守、信息报送等工作。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新推数字教育资源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6月13日消息,记者从教育部获悉,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近日陆续上线“基础教育精品课”“数字化精品课堂”“实验教学精品课”“实验教学说课”“科学公开课”“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共六大项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其中,前四项内容聚焦改进课堂教学,和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数字化精品课堂”是教育部在首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期间遴选展示的6节数字化精品课堂和“北京市海淀区在线联合教研”“上海市线上线下融合教学”2个案例。“实验教学精品课”聚焦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兴趣培养,在各省逐级推荐基础上确定了300余节部级实验教学精品课,包括基础教育阶段数学、科学、技术类学科的课标原型实验、基于真实情境的实验、跨学科实验等。

教育部:校外培训投诉举报保持在历史最低水平

据教育部网站6月13日消息,“双减”以来,教育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高度重视涉校外培训的投诉举报线索核查工作,建立了校外培训投诉举报核查处置机制,将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教育部官网、“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举报平台获得的举报线索,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分发各地核查处置,前10批次投诉举报问题已核查处置完毕,实现动态清零。投诉举报问题主要集中在培训机构“退费难”“隐形变异培训”等方面,以往群众反映最为集中的“退费难”问题线索,两批次共10条,仅占比9.9%。经过不懈努力,投诉举报问题线索连续数月保持在历史最低水平。

最高检:5年来起诉非法集资案件11万余人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6月13日消息,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发布第四十四批指导性案例,该批指导性案例以金融犯罪为主题,涉及私募基金型非法集资、伪造货币、POS机套现等犯罪行为。该批指导性案例共3件,分别是:张业强等人非法集资案,郭四记、徐维伦等人伪造货币案,孙旭东非法经营案。其中,张业强等人非法集资案是一起涉私募基金的新型犯罪案件,对正确区分合法私募与非法集资具有指导意义;郭四记、徐维伦等人伪造货币案是一起通过网络联络、分工负责、共同实施伪造货币的跨区域犯罪案件,对司法实践中在共同犯罪、主从犯的判断上具有指导意义;孙旭东非法经营案是一起通过检察官自行侦查突破关键证据发现的“案中案”,该案对检察机关开展自行侦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最高检第四检察厅负责人介绍,2018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案件18万余人;起诉非法集资案件11万余人。18个省级检察院结合本地金融犯罪案件特点制发检察建议21份。

4部门:对月销售额10万以下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6月13日消息,国家发改委等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完善税费优惠政策。2023年底前,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增值税,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分别实施5%、10%增值税加计抵减。2024年底前,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将减半征收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减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政策,延续实施至2027年底。

市监总局:到2035年计量数据归集共享规模显著提升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6月13日消息,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计量数据管理和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到2035年,计量数据归集共享规模显著提升,计量数据与产业链供应链结合更加紧密,计量数据潜能进一步释放。在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30家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挖掘和推广100个计量数据应用优秀案例,探索建立国家标准参考数据库。《指导意见》明确20项重点任务,其中,加强计量数据技术创新。推动计量数据与量子信息、先进计算、未来网络等前沿技术融合发展,加快计量数据采集汇交、建模分析、质量评估等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计量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推动计量数字化转型。推动建立国家标准参考数据委员会,探索研究标准参考数据管理制度,在质谱、热物性、X射线电子能谱、先进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建立国家标准参考数据中心,探索构建标准参考数据库。

《工业和信息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9月1日起施行

据“工信微报”微信公众号6月13日消息,为了规范工业和信息化行政处罚程序,保障和监督工业和信息化管理部门依法实施行政管理,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工业和信息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对现行《通信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进行了修订。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工业和信息化行政管理秩序,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由工业和信息化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本规定规定的程序实施。本规定将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2001年5月10日公布的《通信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同时废止。

央行: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6万亿元

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6月13日消息,央行发布2023年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初步统计,2023年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6万亿元,比上月多331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31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2万亿元,同比少增6173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338亿元,同比多减98亿元;委托贷款增加35亿元,同比多增167亿元;信托贷款增加303亿元,同比多增922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797亿元,同比多减729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2175亿元,同比少2541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5571亿元,同比少5011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753亿元,同比多461亿元。

商务部: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流量累计超300亿美元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6月1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非经贸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中非贸易总额累计超2万亿美元,中国始终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国企业在非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超700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超4000亿美元;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流量累计超300亿美元,已成为非洲第四大投资来源国;向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员约9000人次,提供研修培训名额超过10万个,一批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项目相继建成。

海关总署推出16条措施:开展“智慧口岸”建设试点

6月13日,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司长吴海平在海关总署例行记者通报会介绍,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决策部署,海关总署在海关职责范围内,推出了优化营商环境16条措施。其中包括扩大“船边直提”“抵港直装”“联动接卸”等便利化措施试点范围,保障属地查检鲜活易腐商品绿色通道畅通运行,优化高新技术设备监管查验流程,加快重要农产品检疫准入,对进口原油实施快检快放,加快进口煤炭、水泥等大宗资源商品检验放行,持续提升跨境物流效率。深入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拓展更多便利功能和服务;在具备条件的口岸开展“智慧口岸”建设试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直通部委 | 我国将新增200所左右高职和应用型本科院校 检方5年起诉非法集资案11万余人

今天有哪些部委信息值得关注?自然资源部启动地质灾害防御Ⅳ级响应;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第四十四批指导性案例,涉及伪造货币、POS机套现等犯罪行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工业和信息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9月1日起施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发改委:将新增200所左右高职和应用型本科院校

6月13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有关情况。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刘明介绍,国家将对“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实施情况开展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相关储备院校和项目。将新增200所左右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对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予以重点支持。鼓励引导职业院校,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加快建设护理、康养、托育、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升级冶金、医药、建材、轻纺等领域的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鼓励学校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

发改委:到2025年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6月13日消息,近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据悉,国家将启动遴选第二批30个左右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推动出台扎实有效的改革举措,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启动遴选第二批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从央企、地方国企、实力突出的民企、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遴选打造相关行业领域产教融合改革的领军企业。到2025年,我国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将达到50个左右,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各类资金渠道对职业教育投入稳步提升,逐步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自然资源部启动地质灾害防御Ⅳ级响应

据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6月13日消息,自然资源部已于2023年6月12日15时启动地质灾害防御Ⅳ级响应。据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研判,6月12日至19日,云南西北部局部、西藏东南部局部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高;广东、广西强对流天气频发,且与前期降雨重叠度高,地质灾害风险持续增大。根据《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御响应工作方案》(自然资办函〔2020〕1723号),自然资源部决定于2023年6月12日15时启动地质灾害防御Ⅳ级响应。自然资源部要求,广东、广西、云南、西藏等省(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高度重视降雨过程防范应对,切实做好巡查排查、监测预警、会商研判、临灾避险、防御力量预置和值班值守、信息报送等工作。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新推数字教育资源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6月13日消息,记者从教育部获悉,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近日陆续上线“基础教育精品课”“数字化精品课堂”“实验教学精品课”“实验教学说课”“科学公开课”“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共六大项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其中,前四项内容聚焦改进课堂教学,和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数字化精品课堂”是教育部在首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期间遴选展示的6节数字化精品课堂和“北京市海淀区在线联合教研”“上海市线上线下融合教学”2个案例。“实验教学精品课”聚焦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兴趣培养,在各省逐级推荐基础上确定了300余节部级实验教学精品课,包括基础教育阶段数学、科学、技术类学科的课标原型实验、基于真实情境的实验、跨学科实验等。

教育部:校外培训投诉举报保持在历史最低水平

据教育部网站6月13日消息,“双减”以来,教育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高度重视涉校外培训的投诉举报线索核查工作,建立了校外培训投诉举报核查处置机制,将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教育部官网、“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举报平台获得的举报线索,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分发各地核查处置,前10批次投诉举报问题已核查处置完毕,实现动态清零。投诉举报问题主要集中在培训机构“退费难”“隐形变异培训”等方面,以往群众反映最为集中的“退费难”问题线索,两批次共10条,仅占比9.9%。经过不懈努力,投诉举报问题线索连续数月保持在历史最低水平。

最高检:5年来起诉非法集资案件11万余人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6月13日消息,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发布第四十四批指导性案例,该批指导性案例以金融犯罪为主题,涉及私募基金型非法集资、伪造货币、POS机套现等犯罪行为。该批指导性案例共3件,分别是:张业强等人非法集资案,郭四记、徐维伦等人伪造货币案,孙旭东非法经营案。其中,张业强等人非法集资案是一起涉私募基金的新型犯罪案件,对正确区分合法私募与非法集资具有指导意义;郭四记、徐维伦等人伪造货币案是一起通过网络联络、分工负责、共同实施伪造货币的跨区域犯罪案件,对司法实践中在共同犯罪、主从犯的判断上具有指导意义;孙旭东非法经营案是一起通过检察官自行侦查突破关键证据发现的“案中案”,该案对检察机关开展自行侦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最高检第四检察厅负责人介绍,2018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案件18万余人;起诉非法集资案件11万余人。18个省级检察院结合本地金融犯罪案件特点制发检察建议21份。

4部门:对月销售额10万以下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6月13日消息,国家发改委等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完善税费优惠政策。2023年底前,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增值税,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分别实施5%、10%增值税加计抵减。2024年底前,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将减半征收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减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政策,延续实施至2027年底。

市监总局:到2035年计量数据归集共享规模显著提升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6月13日消息,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计量数据管理和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到2035年,计量数据归集共享规模显著提升,计量数据与产业链供应链结合更加紧密,计量数据潜能进一步释放。在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30家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挖掘和推广100个计量数据应用优秀案例,探索建立国家标准参考数据库。《指导意见》明确20项重点任务,其中,加强计量数据技术创新。推动计量数据与量子信息、先进计算、未来网络等前沿技术融合发展,加快计量数据采集汇交、建模分析、质量评估等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计量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推动计量数字化转型。推动建立国家标准参考数据委员会,探索研究标准参考数据管理制度,在质谱、热物性、X射线电子能谱、先进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建立国家标准参考数据中心,探索构建标准参考数据库。

《工业和信息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9月1日起施行

据“工信微报”微信公众号6月13日消息,为了规范工业和信息化行政处罚程序,保障和监督工业和信息化管理部门依法实施行政管理,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工业和信息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对现行《通信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进行了修订。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工业和信息化行政管理秩序,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由工业和信息化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本规定规定的程序实施。本规定将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2001年5月10日公布的《通信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同时废止。

央行: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6万亿元

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6月13日消息,央行发布2023年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初步统计,2023年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6万亿元,比上月多331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31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2万亿元,同比少增6173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338亿元,同比多减98亿元;委托贷款增加35亿元,同比多增167亿元;信托贷款增加303亿元,同比多增922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797亿元,同比多减729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2175亿元,同比少2541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5571亿元,同比少5011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753亿元,同比多461亿元。

商务部: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流量累计超300亿美元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6月1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非经贸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中非贸易总额累计超2万亿美元,中国始终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国企业在非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超700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超4000亿美元;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流量累计超300亿美元,已成为非洲第四大投资来源国;向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员约9000人次,提供研修培训名额超过10万个,一批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项目相继建成。

海关总署推出16条措施:开展“智慧口岸”建设试点

6月13日,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司长吴海平在海关总署例行记者通报会介绍,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决策部署,海关总署在海关职责范围内,推出了优化营商环境16条措施。其中包括扩大“船边直提”“抵港直装”“联动接卸”等便利化措施试点范围,保障属地查检鲜活易腐商品绿色通道畅通运行,优化高新技术设备监管查验流程,加快重要农产品检疫准入,对进口原油实施快检快放,加快进口煤炭、水泥等大宗资源商品检验放行,持续提升跨境物流效率。深入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拓展更多便利功能和服务;在具备条件的口岸开展“智慧口岸”建设试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