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八部门发布职教新政,支持产教融合型企业上市融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八部门发布职教新政,支持产教融合型企业上市融资

2025年建设培育一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查沁君

含金量很高!职业教育再出重磅新政。

613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下称《实施方案》),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融互促。

长久以来,产教融合合而不容,容而不深的现象是行业一大困境。在产业快速迭代升级之下,由于信息差和时间差,一些高校、企业内部的信息生产跟社会发展之间形成明显的断层。

此次政策的落脚点正是以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为切口,通过“试点、政策、资金”三个抓手,统筹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

一是试点赋能。

《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是,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50个左右,在全国建设培育一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

2021年,国家发改委曾遴选了首批21个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63个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比如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等。同时覆盖现代服务业、大健康行业、信息与科技行业。

其中,北京拥有18家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在各省中排名第一;广东与上海分别有六家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并列第二;山东与浙江分别有四家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并列第三。

从企业所有制方面看,国有企业与地方民企数量基本持平,这也说明了国家在推进产教融合战略中调动各方积极性、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的部署。

通过梳理总结首批试点的经验,《实施方案》提出,将于下半年启动遴选第二批30个左右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优先考虑从省级试点城市中产生。

试点不是目的,目的是支持推动各地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探索,真正拿出一批真金白银的支持政策,让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牵引绳’。”6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司长刘明在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时称。

二是政策赋能。

刘明称,健全激励扶持组合举措,主要考虑就是要让“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支持政策看得见、摸得着,让产教融合型企业真正尝到甜头、得到实惠。下一步,将针对产教融合型企业面临的问题,研究创新激励举措,形成指导性政策文件。

三是资金赋能,也是本次《实施方案》的一大亮点。

主要有三类资金渠道,分别是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长期贷款。此外,还有各级财政资金、开发性金融、商业贷款、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券、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等。

613日,中公教育(002607.SZ)高级副总裁何玓对界面教育表示,与此前的政策相比,这次发文更加明确和具体,顶层设计在逐步落地,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对产教融合的支持力度,尤其是资金支持力度很大。

比如明确提出“将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国家发改委加大向金融机构推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长期贷款项目的力度”。

今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下达2023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预算的通知》,根据资金预算表,2023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总资金预算达312.6亿元,其中272亿元为提前下达,40亿元为此次下达。

6月13日,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长马宏兵在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时表示,2018-2022年,全国财政职业教育经费投入1.8万亿元,年均增长6.2%,其中,中央财政安排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转移支付资金1263亿元,年均增长12.7%

2018-2022年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增幅比普通教育高一个百分点,落实了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的要求。

广发证券研报指出,提升计划资金预算的下达、职业教育鼓励政策的相继推出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随着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高职院校的软硬件设施升级需求释放,教育信息化头部硬件厂商有望率先受益。政策对信息技术等高精尖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视,有望推动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

《实施方案》还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产教融合型企业上市融资。何玓对界面教育称:这在资本市场明确为职业教育深层次地跨越式发展打开一扇窗口,对于未上市和已上市企业都起到强心剂的作用,都构成了实质性的利好。”            

谈及落地层面的难度,何玓认为,主要在于院校、企业和人才培养服务供应商三方的协同,是否能产生有效的共振效应;以及此次政策发布后,各地方政府的配套实施细则和改革力度。

除了三大赋能外,还有三大提升。发改委在调研中发现,有的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匹配度不高,专业链对产业链没有形成有效支撑。

在专业体系的提升上,《实施方案》提出“一优先一加快一改造一撤并”,切实做到“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

即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加快建设护理、康养、托育、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升级冶金、医药、建材、轻纺等领域的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

在实训水平的提升上,“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100个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实施方案》提出,优先支持一批产业对接紧、辐射带动强、实训效果好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每所支持额度不超过8000万元,中职院校每所支持额度不超过3000万元。

过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还存在“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况。中公教育职教事业部总经理孟桢楠在接受界面教育采访时曾表示:“产教融合的平衡点其实很难找得准”。

第一大难点是学校和企业在进行双主体人才培养时,难以形成合力。

“校企双方的培养目标不一致,企业大部分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学校注重的是社会效益。”孟桢楠称,产教融合培养的是职业技术型人才,属于非排他性质的公共型人才,并不能完全被纳入企业囊中,因此打击了很多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

第二大难点在于双主体的培养模式不明确,导致校企双方各自需要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够明晰。

针对“校热企冷”的情况,《实施方案》支持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和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分校或产业学院,支持推进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通过这些措施,打消企业的顾虑,变“一头热”为“两头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八部门发布职教新政,支持产教融合型企业上市融资

2025年建设培育一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查沁君

含金量很高!职业教育再出重磅新政。

613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下称《实施方案》),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融互促。

长久以来,产教融合合而不容,容而不深的现象是行业一大困境。在产业快速迭代升级之下,由于信息差和时间差,一些高校、企业内部的信息生产跟社会发展之间形成明显的断层。

此次政策的落脚点正是以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为切口,通过“试点、政策、资金”三个抓手,统筹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

一是试点赋能。

《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是,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50个左右,在全国建设培育一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

2021年,国家发改委曾遴选了首批21个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63个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比如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等。同时覆盖现代服务业、大健康行业、信息与科技行业。

其中,北京拥有18家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在各省中排名第一;广东与上海分别有六家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并列第二;山东与浙江分别有四家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并列第三。

从企业所有制方面看,国有企业与地方民企数量基本持平,这也说明了国家在推进产教融合战略中调动各方积极性、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的部署。

通过梳理总结首批试点的经验,《实施方案》提出,将于下半年启动遴选第二批30个左右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优先考虑从省级试点城市中产生。

试点不是目的,目的是支持推动各地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探索,真正拿出一批真金白银的支持政策,让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牵引绳’。”6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司长刘明在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时称。

二是政策赋能。

刘明称,健全激励扶持组合举措,主要考虑就是要让“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支持政策看得见、摸得着,让产教融合型企业真正尝到甜头、得到实惠。下一步,将针对产教融合型企业面临的问题,研究创新激励举措,形成指导性政策文件。

三是资金赋能,也是本次《实施方案》的一大亮点。

主要有三类资金渠道,分别是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长期贷款。此外,还有各级财政资金、开发性金融、商业贷款、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券、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等。

613日,中公教育(002607.SZ)高级副总裁何玓对界面教育表示,与此前的政策相比,这次发文更加明确和具体,顶层设计在逐步落地,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对产教融合的支持力度,尤其是资金支持力度很大。

比如明确提出“将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国家发改委加大向金融机构推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长期贷款项目的力度”。

今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下达2023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预算的通知》,根据资金预算表,2023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总资金预算达312.6亿元,其中272亿元为提前下达,40亿元为此次下达。

6月13日,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长马宏兵在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时表示,2018-2022年,全国财政职业教育经费投入1.8万亿元,年均增长6.2%,其中,中央财政安排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转移支付资金1263亿元,年均增长12.7%

2018-2022年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增幅比普通教育高一个百分点,落实了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的要求。

广发证券研报指出,提升计划资金预算的下达、职业教育鼓励政策的相继推出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随着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高职院校的软硬件设施升级需求释放,教育信息化头部硬件厂商有望率先受益。政策对信息技术等高精尖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视,有望推动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

《实施方案》还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产教融合型企业上市融资。何玓对界面教育称:这在资本市场明确为职业教育深层次地跨越式发展打开一扇窗口,对于未上市和已上市企业都起到强心剂的作用,都构成了实质性的利好。”            

谈及落地层面的难度,何玓认为,主要在于院校、企业和人才培养服务供应商三方的协同,是否能产生有效的共振效应;以及此次政策发布后,各地方政府的配套实施细则和改革力度。

除了三大赋能外,还有三大提升。发改委在调研中发现,有的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匹配度不高,专业链对产业链没有形成有效支撑。

在专业体系的提升上,《实施方案》提出“一优先一加快一改造一撤并”,切实做到“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

即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加快建设护理、康养、托育、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升级冶金、医药、建材、轻纺等领域的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

在实训水平的提升上,“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100个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实施方案》提出,优先支持一批产业对接紧、辐射带动强、实训效果好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每所支持额度不超过8000万元,中职院校每所支持额度不超过3000万元。

过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还存在“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况。中公教育职教事业部总经理孟桢楠在接受界面教育采访时曾表示:“产教融合的平衡点其实很难找得准”。

第一大难点是学校和企业在进行双主体人才培养时,难以形成合力。

“校企双方的培养目标不一致,企业大部分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学校注重的是社会效益。”孟桢楠称,产教融合培养的是职业技术型人才,属于非排他性质的公共型人才,并不能完全被纳入企业囊中,因此打击了很多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

第二大难点在于双主体的培养模式不明确,导致校企双方各自需要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够明晰。

针对“校热企冷”的情况,《实施方案》支持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和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分校或产业学院,支持推进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通过这些措施,打消企业的顾虑,变“一头热”为“两头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