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濒临破产到超级英雄之王,漫威做了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濒临破产到超级英雄之王,漫威做了什么?

2008年以后的漫威迅速发展,快速甩开竞争对手。因为漫威重新定义了超级英雄电影的玩法。

随着第十四部超级英雄电影《奇异博士》在全球火热上映,漫威正式在自己的“电影宇宙”中引入魔法体系。《奇异博士》是漫威电影宇宙第三阶段的第二部电影,剧情上承《美国队长3》,下启《银河护卫队2》与《复仇者联盟3》。

主角奇异博士作为新一任的至尊法师,拥有感知时间及空间异常,操纵时间,抢夺能量,瞬间移动,将生命体流放到“异空间”等逆天技能。奇异博士是漫威电影宇宙引入多元宇宙概念,进一步扩张的关键角色,也是漫威通过特效让自己的超级英雄电影保持吸引力的一步好棋。

从二十世纪末想尽办法不得不申请破产重组,到靠质押旗下漫画人物角色,孤注一掷拍摄《钢铁侠》,并逐渐形成横扫全球的电影宇宙,成为好莱坞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商业电影系列缔造者,漫威用九年时间,十四部电影,超百亿美元的票房,开启了超级英雄电影的全新纪元,也让“漫威大法”深入人心。

如今,老对手DC背靠华纳正积极打造“正义者联盟”,福克斯靠手握的X战警版权构建“X战警宇宙”,索尼则以共享蜘蛛侠版权为条件与漫威达成合作。漫威开启的这一波超级英雄电影潮流如日中天。漫威是如何走出困境,走向辉煌的?

漫威编年史:危机之中开启电影宇宙

1939年,专门出版低俗小说的马丁·古德曼成立时代出版公司Timely Publications。

1941年,古德曼妻子的表弟、16岁的斯坦利·莱伯以茶水间助理身份加入公司,他就是后来的斯坦·李。同年,乔·西蒙和杰克·科比创作了《美国队长》。

1944年,Timely Publications更名为Atlas Comics。然而二战后美国漫画行业开始进入低谷,Atlas勉力支撑。

1950年代中期,严峻的漫画审查条例下,Atlas濒临破产,只能借用死对头DC的发行渠道维持生计。

1961年,在斯坦·李成为公司的实际创意运营者后,Atlas Comics正式更名为Marvel Comics。同年,《神奇四侠》诞生,漫威乘着美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开始复兴。

1960年代末,漫威创造了绿巨人、蚁人、X战警、超胆侠、黑豹等非常受欢迎的超级英雄,他们不同于传统超级英雄的完美与无敌,甚至有着明显的性格缺陷,因而显得更接地气。

1968年,漫威追上DC,成为美国漫画业的两大巨头之一。

1972年,通过价格策略,漫威超过DC,成为销量第一的漫画公司。同年,斯坦·李成为公司总经理。

1986年后,DC推出一系列受欢迎的作品,漫威再度落后,且开始陷入困境。

1991年,在罗恩·佩雷曼的运作下,漫威上市。然而,同年吉姆·李、麦法兰等画家离开了漫威自立门户。而漫威在失败的扩张路线下,很快背上了巨大的债务。

1980年代至1990年代,漫威陆续卖出了神奇四侠、X战警、超胆侠、绿巨人等经典角色的改编权。

1996年,漫威不得不申请破产重组。在一轮MBO后,漫威归于Avi Arad之手。

1997年,Avi Arad开始着手收回卖出的改编权,并将旗下电影部门公司化,更名为漫威影业Marvel Studios。

20世纪初,福克斯的《X战警》,索尼的《蜘蛛侠》等漫威授权的超级英雄电影相继获得成功。

2008年,漫威背水一战的《钢铁侠》上映,全球横扫5.8亿美元票房。

漫威77年历史,危机常伴,波折不断。不过,它就像自己创造的超级英雄那样,总能抓住机遇,绝处逢生,重新归来。2008年是漫威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漫威赌上身家进军影视行业的超级英雄电影《钢铁侠》上映。这部完全由漫威主控拍摄的电影的结局,决定了漫威是否能顺利开启自己的宏大计划。

幸运的是,《钢铁侠》一举在全球拿下5.8亿美元票房,正式掀开了漫威电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缩写为MCU)。从此,漫威漫画中的经典角色绿巨人浩克、雷神、美国队长等相继来到编号为Earth-199999的漫威电影宇宙,通过各自的独立电影,他们在统一的世界观下相互关联,并在2012年上映的《复仇者联盟1》中完成首次集结。《复仇者联盟1》在全球票房超过15亿美元,至今仍稳居全球最卖座电影第五位。

漫威电影宇宙第二阶段,开启于2013年《钢铁侠3》,终结于2015的《复仇者联盟2》和《蚁人》,同样由六部电影构成。在这一阶段,《银河护卫队》里由星爵带领的“宇宙犯罪团队”火箭浣熊,树人格鲁特、卡魔拉及毁灭者德拉克斯登场。这群超级英雄中的异类让漫威的超级英雄更加多元化,更加逗趣。

漫威电影宇宙的第三阶段2019年,涉及九部电影。除了《美国队长3》《银河护卫队2》《雷神3》,其他像奇异博士、黑豹、惊奇队长等都是新加入的超级英雄。英国演员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扮演的奇异博士显然为这些新英雄开了个好头。随着新旧英雄的不断集结,第三阶段的上下两部《复仇者联盟3》也让人倍加期待。

漫威电影宇宙的五大杀招

在拍摄超级英雄电影这件事上,漫威真正起步很晚。当福克斯、索尼分别通过改编《蜘蛛侠》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漫威只能从这些自己卖掉改编权的作品身上获得有限的分红收益。当华纳与DC联手重启超人和蝙蝠侠两个超级英雄IP,特别是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拍摄的蝙蝠侠三部曲的第二部电影《黑暗骑士》在票房和奥斯卡双赢的2008年,漫威第一部超级英雄电影《钢铁侠》才刚刚上映。但是,2008年以后的漫威迅速发展,快速甩开竞争对手。因为漫威重新定义了超级英雄电影的玩法。

NO.1六人制片人委员会

在打造自己的超级英雄电影系列上,漫威确立了一套有别于好莱坞主流的制片模式:六人制片人委员会。六人制片人委员会的成员由精通资源整合和管理的公司高管,对漫画行业非常了解且深谙漫画读者心理的高级编辑和漫画作者担任。在六人制片人委员会的领导下,漫威整个电影宇宙的运营达到高度统一,各方资源精确地执行和配合,导演、编剧和演员也以服务电影本身为标准来挑选。

此外,在拍摄电影前,委员会会结合观众喜好来改编漫画中的故事情节,让电影能被更多观众接受。比如《钢铁侠》的故事背景从漫画中的越战修改为阿富汗战争时期,也是为了与时俱进,让观众有更多共鸣。

NO2.超级英雄万能公式

美国比较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在自己的名著《千人一面的英雄》中总结英雄故事的叙述模式为:英雄启程—启蒙—考验—归来。漫威的超级英雄电影几乎完美遵循了这条英雄故事的创作法则。

在最新的《奇异博士》中,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扮演的奇异博士本来是一个天才而自负的神经外科医生,因为一起车祸失去了自己的双手。于是,他开始固执地寻找治愈双手的方法,甚至为此倾家荡产。后来奇异博士找到了古一法师,并开始师从法师学习治愈双手的方法和玄妙的魔法,完成了自己作为英雄的启蒙。在考验阶段,奇异博士遭遇堕入黑魔法的卡西利亚斯法师的追击,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战斗力,并获得法宝。这个阶段的尾声,奇异博士从古一法师的手中接过衣钵,成为新一任的至尊法师,并肩负起守卫地球的重则。最后阶段,奇异博士利用智慧克制了多玛姆,让地球重归和平。这个简单粗暴的讲述模式,被漫威电影宇宙一以贯之。

NO3.用彩蛋串联起剧情

《钢铁侠》结尾,神盾局指挥官Nick Fury找到钢铁侠托尼·斯塔克,对他说:“你以为世上只有你以为超级英雄吗?跟你一样的人还有很多,你只是不知道。我这次来,是想跟你谈谈复仇者联盟的事。”观众们惊觉,原来漫威并非只是想把某个超级英雄搬上荧幕,他们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超级英雄们将集结组队。

从《钢铁侠》开始,彩蛋成了漫威电影的一大特色。这些包含着重要信息的彩蛋常常会有其他超级英雄角色登场,并透露出未来电影的走向,它们在影片结尾给影迷带来惊喜,并在让影迷对整个系列保持好奇和期待。在整个系列的意义上,彩蛋的存在,也让漫威电影宇宙里每一部电影的联系显得更加紧密。

NO4.演员与角色相匹配

漫威挑选主演的眼光一直备受称道。小罗伯特·唐尼之于钢铁侠,克里斯·埃文斯之于美国队长,克里斯·海姆斯沃斯之于雷神,“抖森”汤姆·希德勒斯顿之于洛基,斯嘉丽·约翰逊之于黑寡妇,克里斯·帕拉特之于星爵……如今都成了影迷心中对漫画角色的最佳还原人选。

能产生这样的效果,与漫威独特的选角理念息息相关。他们避开了唯大牌论的陷阱,贯彻了角色服从于整体创作的理念。这首先表现在他们大胆启用处于低谷或者在上升期的演员。比如小罗伯特·唐尼接拍第一部钢铁侠时才刚刚戒毒,但导演认为他可以把钢铁侠演得像个混蛋,表现出角色的特质来。而奇异博士选择英国演员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可以看出康伯巴奇的天才特质与角色非常相符。此外,漫威还通过与演员签约数部电影,来控制成本和保证英雄形象的连贯性。

NO.5风格统一中有变化

漫威的电影被认为是超级英雄电影中的爆米花电影。虽然它们的确难以与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比深度和艺术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娱乐性上确实做得很好。每一部漫威超级电影在统一的世界观下尝试着风格的变化。

从钢铁侠的现代科幻风,美国队长的复古二战风,雷神的北欧宫廷风,到银河护卫队的非常规英雄和逗逼搞笑,蚁人的微观视角与温情欢乐,奇异博士的东方思想与奇幻视觉,漫威不断在视觉和情节上给观众带来欢乐。于是,虽然故事在一定模式是不断地重复讲述,但漫威的每一部电影依然可以给观众带来“爽感”。

NO.6与迪士尼相亲相爱

漫威电影宇宙至今取得的成功也离不开迪士尼的加持。2009年,迪士尼以42.4亿美元现金加股票完成了对漫威的收购。根据条款,迪士尼将获得漫威5000多个漫画角色的所有权。收购后,迪士尼给予漫画绝对的制片自由,只负责发行事宜,使得漫威可以贯彻自己的电影宇宙计划,有条不紊地推出一部部超级英雄电影。同时,漫威与迪士尼的强强联手,也让漫威打通了从电影到动画到游戏,再到周边衍生品的完整产业链,这对于长期靠卖版权而生的漫威来讲,绝对是一次大跨越。

对漫威电影宇宙的反思

漫威电影宇宙的成功,指明了IP运营的玩法也可以是全盘布局,并花上很多年去一步步实现的,这对于重视短期利益的国内IP运营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全新的视角。不过,我们也会发现,尽管全球观众对漫威电影的热情依然高涨,但随着漫威电影越拍越多,也有不少观众开始指出漫威的电影不过是花重金堆出来的平庸之作,它们正在陷入陈腐的套路中。这可能是漫威电影宇宙在未来必须面对并寻求突破的地方。

为什么这样说?首先,每一个独立的超级英雄电影太过公式化,让在意剧情的观众觉得没有新意,甚至人物的身世和成长故事都有某种类似感。比如,钢铁侠和奇异博士都是某个领域的天才,性格上都有傲慢与自以为是的性格特质。其次,漫威电影的动作戏也越来越陷入秀身材、秀肌肉的老套表达上,以及超级英雄大乱斗的简单粗暴模式上。《奇异博士》虽然加入更加有想象力的特效,但依然可以从《盗梦空间》《超体》等影片中找到借鉴的痕迹。

漫威电影的视觉特效始终在原创度和经验度上稍逊一筹。这也许是漫威控制整个电影宇宙平衡而不爱使用创作能力强大的导演有关。再次,漫威电影里的女主角存在感薄弱到让人看不下去。《奇异博士》尽管启用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的瑞秋·麦克亚,但瑞秋在这部电影里依然延续了其他女主角的宿命。她们只是用来被超级英雄们召唤,完全没有以角色驱动剧情发展的空间。最后,漫威电影里反派总是让人失望。除了洛基,漫威的反派的设定不管前期铺垫得多厉害,但实际上都不能和超级英雄们旗鼓相当。他们的存在意义,仿佛就是让超级英雄完成拯救世界的那一步。这导致漫威英雄故事缺乏张力。

当然,这可能是漫威有意为之的结果。这些简单粗暴的套路化成巨额的票房收入,指引着漫威走向超级英雄电影的王者。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漫威系列电影的成功是空前的。而漫威也有很大的空间去做出调整。比如,在《奇异博士》,我们看到漫威用魔法和充满想象力的视觉特效来打破沉默,带来新意。但作为一名影迷来说,还是希望看到下次的漫威电影不仅在视觉特效上带来新奇,而且在故事上真正做到有所创新。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漫威

4.4k
  • 上海迪士尼乐园将打造首个大型漫威主题景点
  • 漫威与《复仇者联盟》大反派“征服者康”演员中止合作,后者被判袭击和骚扰罪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濒临破产到超级英雄之王,漫威做了什么?

2008年以后的漫威迅速发展,快速甩开竞争对手。因为漫威重新定义了超级英雄电影的玩法。

随着第十四部超级英雄电影《奇异博士》在全球火热上映,漫威正式在自己的“电影宇宙”中引入魔法体系。《奇异博士》是漫威电影宇宙第三阶段的第二部电影,剧情上承《美国队长3》,下启《银河护卫队2》与《复仇者联盟3》。

主角奇异博士作为新一任的至尊法师,拥有感知时间及空间异常,操纵时间,抢夺能量,瞬间移动,将生命体流放到“异空间”等逆天技能。奇异博士是漫威电影宇宙引入多元宇宙概念,进一步扩张的关键角色,也是漫威通过特效让自己的超级英雄电影保持吸引力的一步好棋。

从二十世纪末想尽办法不得不申请破产重组,到靠质押旗下漫画人物角色,孤注一掷拍摄《钢铁侠》,并逐渐形成横扫全球的电影宇宙,成为好莱坞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商业电影系列缔造者,漫威用九年时间,十四部电影,超百亿美元的票房,开启了超级英雄电影的全新纪元,也让“漫威大法”深入人心。

如今,老对手DC背靠华纳正积极打造“正义者联盟”,福克斯靠手握的X战警版权构建“X战警宇宙”,索尼则以共享蜘蛛侠版权为条件与漫威达成合作。漫威开启的这一波超级英雄电影潮流如日中天。漫威是如何走出困境,走向辉煌的?

漫威编年史:危机之中开启电影宇宙

1939年,专门出版低俗小说的马丁·古德曼成立时代出版公司Timely Publications。

1941年,古德曼妻子的表弟、16岁的斯坦利·莱伯以茶水间助理身份加入公司,他就是后来的斯坦·李。同年,乔·西蒙和杰克·科比创作了《美国队长》。

1944年,Timely Publications更名为Atlas Comics。然而二战后美国漫画行业开始进入低谷,Atlas勉力支撑。

1950年代中期,严峻的漫画审查条例下,Atlas濒临破产,只能借用死对头DC的发行渠道维持生计。

1961年,在斯坦·李成为公司的实际创意运营者后,Atlas Comics正式更名为Marvel Comics。同年,《神奇四侠》诞生,漫威乘着美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开始复兴。

1960年代末,漫威创造了绿巨人、蚁人、X战警、超胆侠、黑豹等非常受欢迎的超级英雄,他们不同于传统超级英雄的完美与无敌,甚至有着明显的性格缺陷,因而显得更接地气。

1968年,漫威追上DC,成为美国漫画业的两大巨头之一。

1972年,通过价格策略,漫威超过DC,成为销量第一的漫画公司。同年,斯坦·李成为公司总经理。

1986年后,DC推出一系列受欢迎的作品,漫威再度落后,且开始陷入困境。

1991年,在罗恩·佩雷曼的运作下,漫威上市。然而,同年吉姆·李、麦法兰等画家离开了漫威自立门户。而漫威在失败的扩张路线下,很快背上了巨大的债务。

1980年代至1990年代,漫威陆续卖出了神奇四侠、X战警、超胆侠、绿巨人等经典角色的改编权。

1996年,漫威不得不申请破产重组。在一轮MBO后,漫威归于Avi Arad之手。

1997年,Avi Arad开始着手收回卖出的改编权,并将旗下电影部门公司化,更名为漫威影业Marvel Studios。

20世纪初,福克斯的《X战警》,索尼的《蜘蛛侠》等漫威授权的超级英雄电影相继获得成功。

2008年,漫威背水一战的《钢铁侠》上映,全球横扫5.8亿美元票房。

漫威77年历史,危机常伴,波折不断。不过,它就像自己创造的超级英雄那样,总能抓住机遇,绝处逢生,重新归来。2008年是漫威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漫威赌上身家进军影视行业的超级英雄电影《钢铁侠》上映。这部完全由漫威主控拍摄的电影的结局,决定了漫威是否能顺利开启自己的宏大计划。

幸运的是,《钢铁侠》一举在全球拿下5.8亿美元票房,正式掀开了漫威电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缩写为MCU)。从此,漫威漫画中的经典角色绿巨人浩克、雷神、美国队长等相继来到编号为Earth-199999的漫威电影宇宙,通过各自的独立电影,他们在统一的世界观下相互关联,并在2012年上映的《复仇者联盟1》中完成首次集结。《复仇者联盟1》在全球票房超过15亿美元,至今仍稳居全球最卖座电影第五位。

漫威电影宇宙第二阶段,开启于2013年《钢铁侠3》,终结于2015的《复仇者联盟2》和《蚁人》,同样由六部电影构成。在这一阶段,《银河护卫队》里由星爵带领的“宇宙犯罪团队”火箭浣熊,树人格鲁特、卡魔拉及毁灭者德拉克斯登场。这群超级英雄中的异类让漫威的超级英雄更加多元化,更加逗趣。

漫威电影宇宙的第三阶段2019年,涉及九部电影。除了《美国队长3》《银河护卫队2》《雷神3》,其他像奇异博士、黑豹、惊奇队长等都是新加入的超级英雄。英国演员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扮演的奇异博士显然为这些新英雄开了个好头。随着新旧英雄的不断集结,第三阶段的上下两部《复仇者联盟3》也让人倍加期待。

漫威电影宇宙的五大杀招

在拍摄超级英雄电影这件事上,漫威真正起步很晚。当福克斯、索尼分别通过改编《蜘蛛侠》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漫威只能从这些自己卖掉改编权的作品身上获得有限的分红收益。当华纳与DC联手重启超人和蝙蝠侠两个超级英雄IP,特别是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拍摄的蝙蝠侠三部曲的第二部电影《黑暗骑士》在票房和奥斯卡双赢的2008年,漫威第一部超级英雄电影《钢铁侠》才刚刚上映。但是,2008年以后的漫威迅速发展,快速甩开竞争对手。因为漫威重新定义了超级英雄电影的玩法。

NO.1六人制片人委员会

在打造自己的超级英雄电影系列上,漫威确立了一套有别于好莱坞主流的制片模式:六人制片人委员会。六人制片人委员会的成员由精通资源整合和管理的公司高管,对漫画行业非常了解且深谙漫画读者心理的高级编辑和漫画作者担任。在六人制片人委员会的领导下,漫威整个电影宇宙的运营达到高度统一,各方资源精确地执行和配合,导演、编剧和演员也以服务电影本身为标准来挑选。

此外,在拍摄电影前,委员会会结合观众喜好来改编漫画中的故事情节,让电影能被更多观众接受。比如《钢铁侠》的故事背景从漫画中的越战修改为阿富汗战争时期,也是为了与时俱进,让观众有更多共鸣。

NO2.超级英雄万能公式

美国比较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在自己的名著《千人一面的英雄》中总结英雄故事的叙述模式为:英雄启程—启蒙—考验—归来。漫威的超级英雄电影几乎完美遵循了这条英雄故事的创作法则。

在最新的《奇异博士》中,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扮演的奇异博士本来是一个天才而自负的神经外科医生,因为一起车祸失去了自己的双手。于是,他开始固执地寻找治愈双手的方法,甚至为此倾家荡产。后来奇异博士找到了古一法师,并开始师从法师学习治愈双手的方法和玄妙的魔法,完成了自己作为英雄的启蒙。在考验阶段,奇异博士遭遇堕入黑魔法的卡西利亚斯法师的追击,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战斗力,并获得法宝。这个阶段的尾声,奇异博士从古一法师的手中接过衣钵,成为新一任的至尊法师,并肩负起守卫地球的重则。最后阶段,奇异博士利用智慧克制了多玛姆,让地球重归和平。这个简单粗暴的讲述模式,被漫威电影宇宙一以贯之。

NO3.用彩蛋串联起剧情

《钢铁侠》结尾,神盾局指挥官Nick Fury找到钢铁侠托尼·斯塔克,对他说:“你以为世上只有你以为超级英雄吗?跟你一样的人还有很多,你只是不知道。我这次来,是想跟你谈谈复仇者联盟的事。”观众们惊觉,原来漫威并非只是想把某个超级英雄搬上荧幕,他们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超级英雄们将集结组队。

从《钢铁侠》开始,彩蛋成了漫威电影的一大特色。这些包含着重要信息的彩蛋常常会有其他超级英雄角色登场,并透露出未来电影的走向,它们在影片结尾给影迷带来惊喜,并在让影迷对整个系列保持好奇和期待。在整个系列的意义上,彩蛋的存在,也让漫威电影宇宙里每一部电影的联系显得更加紧密。

NO4.演员与角色相匹配

漫威挑选主演的眼光一直备受称道。小罗伯特·唐尼之于钢铁侠,克里斯·埃文斯之于美国队长,克里斯·海姆斯沃斯之于雷神,“抖森”汤姆·希德勒斯顿之于洛基,斯嘉丽·约翰逊之于黑寡妇,克里斯·帕拉特之于星爵……如今都成了影迷心中对漫画角色的最佳还原人选。

能产生这样的效果,与漫威独特的选角理念息息相关。他们避开了唯大牌论的陷阱,贯彻了角色服从于整体创作的理念。这首先表现在他们大胆启用处于低谷或者在上升期的演员。比如小罗伯特·唐尼接拍第一部钢铁侠时才刚刚戒毒,但导演认为他可以把钢铁侠演得像个混蛋,表现出角色的特质来。而奇异博士选择英国演员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可以看出康伯巴奇的天才特质与角色非常相符。此外,漫威还通过与演员签约数部电影,来控制成本和保证英雄形象的连贯性。

NO.5风格统一中有变化

漫威的电影被认为是超级英雄电影中的爆米花电影。虽然它们的确难以与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比深度和艺术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娱乐性上确实做得很好。每一部漫威超级电影在统一的世界观下尝试着风格的变化。

从钢铁侠的现代科幻风,美国队长的复古二战风,雷神的北欧宫廷风,到银河护卫队的非常规英雄和逗逼搞笑,蚁人的微观视角与温情欢乐,奇异博士的东方思想与奇幻视觉,漫威不断在视觉和情节上给观众带来欢乐。于是,虽然故事在一定模式是不断地重复讲述,但漫威的每一部电影依然可以给观众带来“爽感”。

NO.6与迪士尼相亲相爱

漫威电影宇宙至今取得的成功也离不开迪士尼的加持。2009年,迪士尼以42.4亿美元现金加股票完成了对漫威的收购。根据条款,迪士尼将获得漫威5000多个漫画角色的所有权。收购后,迪士尼给予漫画绝对的制片自由,只负责发行事宜,使得漫威可以贯彻自己的电影宇宙计划,有条不紊地推出一部部超级英雄电影。同时,漫威与迪士尼的强强联手,也让漫威打通了从电影到动画到游戏,再到周边衍生品的完整产业链,这对于长期靠卖版权而生的漫威来讲,绝对是一次大跨越。

对漫威电影宇宙的反思

漫威电影宇宙的成功,指明了IP运营的玩法也可以是全盘布局,并花上很多年去一步步实现的,这对于重视短期利益的国内IP运营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全新的视角。不过,我们也会发现,尽管全球观众对漫威电影的热情依然高涨,但随着漫威电影越拍越多,也有不少观众开始指出漫威的电影不过是花重金堆出来的平庸之作,它们正在陷入陈腐的套路中。这可能是漫威电影宇宙在未来必须面对并寻求突破的地方。

为什么这样说?首先,每一个独立的超级英雄电影太过公式化,让在意剧情的观众觉得没有新意,甚至人物的身世和成长故事都有某种类似感。比如,钢铁侠和奇异博士都是某个领域的天才,性格上都有傲慢与自以为是的性格特质。其次,漫威电影的动作戏也越来越陷入秀身材、秀肌肉的老套表达上,以及超级英雄大乱斗的简单粗暴模式上。《奇异博士》虽然加入更加有想象力的特效,但依然可以从《盗梦空间》《超体》等影片中找到借鉴的痕迹。

漫威电影的视觉特效始终在原创度和经验度上稍逊一筹。这也许是漫威控制整个电影宇宙平衡而不爱使用创作能力强大的导演有关。再次,漫威电影里的女主角存在感薄弱到让人看不下去。《奇异博士》尽管启用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的瑞秋·麦克亚,但瑞秋在这部电影里依然延续了其他女主角的宿命。她们只是用来被超级英雄们召唤,完全没有以角色驱动剧情发展的空间。最后,漫威电影里反派总是让人失望。除了洛基,漫威的反派的设定不管前期铺垫得多厉害,但实际上都不能和超级英雄们旗鼓相当。他们的存在意义,仿佛就是让超级英雄完成拯救世界的那一步。这导致漫威英雄故事缺乏张力。

当然,这可能是漫威有意为之的结果。这些简单粗暴的套路化成巨额的票房收入,指引着漫威走向超级英雄电影的王者。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漫威系列电影的成功是空前的。而漫威也有很大的空间去做出调整。比如,在《奇异博士》,我们看到漫威用魔法和充满想象力的视觉特效来打破沉默,带来新意。但作为一名影迷来说,还是希望看到下次的漫威电影不仅在视觉特效上带来新奇,而且在故事上真正做到有所创新。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