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小的车身,可爱的面容,再加上成功的品牌运作,小型车款MINI绝对称得上当今车坛最受欢迎的潮流教主。但MINI麻雀虽小,其品牌背后的历史渊源却一点也不迷你,今天我们就简单了解一下MINI的前世今生。
之所以称“前世”和“今生”,我想很多朋友都能明白我的意思。2000年以前Mini是英国人的,而2000年以后,MINI是宝马的。请注意,这里并非笔误,这一大写一小写的区区分别却无缝衔接了两个世纪。
你们知道吗?看似乖巧可爱的Mini,在1999年被评为20世纪全球最具影响力Top 5车型的第二名!老大是汽车鼻祖福特T型车,而第三、四、五分别为雪铁龙DS、大众甲壳虫、保时捷911,这是一个车坛历史上多么辉煌的成绩。而最有意思的是,这台堂堂20世纪全球排名第二的车的诞生,居然还要拜战争失败所赐——爆发于1956年,由苏伊士运河危机导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对于战争细节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网上找到N多资料,在这里就不做赘述,咱们就说Mini。
战争过后英国国内汽油供应出现了严重短缺,在生活方面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大排量车型销量萎靡不振。而这时,对于市场最为敏感的德国人很快推出一种微型车款——“Bubble Car(泡泡车)”以应对原油危机,并很快大获成功。
Bubble Car就是上面这种古灵精怪的小汽车
时任汽车品牌BMC(British Motor Corporation 1952~1968)老总的Leonard勋爵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并多次发誓要将泡泡车挤出大不列颠的马路。而最后,Leonard勋爵带领一支配置极简,以Alec Issigonis为首席设计师的研发团队,不仅没有食言,还创造了奇迹。
Mini设计手稿
Leonard勋爵
Alec Issigonis爵士
一家四口接过Mini的钥匙
Leonard勋爵大胆的设想在当时看来简直走火入魔,他要求新款车型必须贴合长宽高3米、1.2米、1.2米,和客舱长度为1.8米的设定。对这些数字没什么直观概念?这个尺寸的Mini,是可以整车完全塞进今天的MINI(约3.7米、1.7米、1.4米)的。本文第一张图和下面这张,也可以提供更为直观的体验。
动力方面,由于受到成本制约,引擎必须采用现有型号。绞尽脑汁的Issigonis爵士最后大胆将引擎横置,变速箱塞进引擎底部与其共用润滑油,后来这种史无前例的前驱模式就被命名为“Issigonis Layout”。而Issigonis Layout在这台“小火柴盒”里压榨出占全车80%的客舱和行李空间,还为后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视野。
以当时的工艺能实现如此布局简直是神来之笔
Mini的悬挂设计也是相当奇葩,甚至用“简陋”形容也并不为过。由于结构的紧凑和出于对成本的考量,设计团队用强力橡胶碗取代了传统的弹簧减震。采用这种吸震效果并不明显的材质的代价就是驾乘舒适度了。任何程度的颠簸都能真实反馈到驾驶舱,但也正是如此,它的路感和操控性都十分敏感和紧凑,可以让驾驶者更真实地体会人车合一的感受。
图片中央两块黑色的就是橡胶碗了
说到Mini四条10英寸轮胎,还有一段有趣的小故事。由于为Mini所设计的轮毂是一款全新的10英寸轮毂,而当时市面并没有合适的轮胎与之匹配,于是主持Mini设计的Alec Issigonis爵士,就是把变速箱放到引擎下方那位先行者,找到邓禄普轮胎,与他们探讨是否能为Mini研制一款8英寸的轮胎。注意,并不是Mini真正需要的10英寸。为一款还不知道销量如何的车款设计全新的产品,在邓禄普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最后经过无数轮谈判,邓禄普最终做出让步并表示只能生产最小码为10英寸的轮胎,这个结果正中了老谋深算的Issigonis爵士下怀,这为Mini走向成功之路又扫清了一层障碍。
因为要在1.8米的长度范围内安置四张座椅,车内设计极其简洁,只提供了最为基础的功能。方向盘、仪表盘、排挡杆和简单的灯光雨刷控制之外,很难见到更多的功能设置。座椅也是由简单的铁管和短簧牵拉配合编织物提供支撑,而且没有护翼和安全带,所以早期Mini并不适合激烈驾驶。车门窗户采用横拉式设计,这样在车门内侧就能腾出空间安装储物槽,而储物槽的尺寸,据传是来自Issigonis爵士以能放入一瓶哥顿金酒为标准而设计的。设计团队对于空间和成本的压榨可以说无孔不入,后备厢舱门和车体的合页位于下方,这样在放更多行李的时候,即使关不上门也无所谓,反而增加了承载空间。
对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马克·沃尔伯格和被国内网友戏称“郭达”的杰森·斯坦森演的《偷天换日》?这部以MINI为主角的电影其实是一部翻拍作品,原著是1969年上映的《意大利任务》,影片中的主角就是早期的Mini了。
《意大利任务》电影海报...
虽然Mini一路走来在车坛历史屡创辉煌,但这近60年的坚持却也并非一帆风顺,也曾几经易主。最初的Mini归属于BMC旗下的奥斯汀(Austin)和莫里斯(Morris)车型之下销售,分别名为“Austin Seven”和“Morris Mini Minor”,直到1968年在BMC和Leyland Motors(1896-1968)合并之后才成为独立的汽车品牌。而在1980年Mini又回归当时已经另立门户的Austin旗下,在之后的日子里Austin和Rover(罗浮)之间的化学反应衍生出了Austin Rover Group,八年之后的1988年,在公司更名为Rover Group之后,Mini也就顺理成章地被规划到Rover旗下。
BMC Austin Seven
Morris Mini Minor
Austin Cooper
Rover Mini 40周年纪念版
这段看似混乱的关系,就是Mini在由宝马继承衣钵之前的身世概要了。其实对于Mini的身世,国内的车迷们可能知道的实在不多,但由于它在国内市场的空白这也无可厚非。希望在谨以此文纪念一代经典的同时,还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讯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