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男童坠入枯井事件引发一场大救援牵动全国,如今随着事件渐渐平息人们也在追问,华北平原究竟还有多少这种吃人的枯井?
据《河北日报》11月16日报道,近日,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张庆伟针对保定蠡县儿童坠井事故处置后续工作作出批示:“请迅速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督促全省各市县迅速对辖区内枯井数量进行排查,并及时进行填埋,消除安全隐患。
河北省高层领导还指示,省、市、县政府要及时出台有关规定,对废弃水井也要进行巡查、建档、登记,采取填埋、加盖、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等措施,切实防止再次发生儿童坠井事故。各地要迅速做好工作,坚决排除各类安全隐患。
11月6日,河北省保定市蠡县的六岁儿童聪聪,跟着父亲在地里收白菜时,不慎掉进一口深约40米的枯井中。在持续救援超过107小时之后,聪聪于10日凌晨被救援人员从井中抱出,被确认已身亡。
男童坠井事故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废弃枯井带来的安全隐患更是成为焦点。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钻井取水是保证灌溉用水的主要方式之一。据央视新闻报道,类似机井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大发展期集中于上世纪70年代,之后每年约新增15万口,有相当一部分已进入老化期,出现了大量病井和坏井。
而根据《河北水利》杂志发布的《蠡县地下取水井普查工作的处理》一文介绍,截至2010年,男童坠井事发地点保定蠡县共有地下取水井11864眼,其中机电井共779眼。同时因为近几年地下水位逐渐下降,机井也越打越深,废井数量也越来越多。
这些地下难以计数废弃机井该如何处置?政府部门的生硬并不统一。据澎湃新闻报道,河北省水利农业和住建部们等都表示不归他们管辖。而有业内人士则透露,按有关规定,农村机井实行谁投资、谁使用、谁管理的办法。机井的管理和使用大都是村民自己说了算,管理比较松散。这些都为枯井监管埋下隐患。而封填一口废井需要一定量的碎石子和水泥浆,由于会产生费用,村民很少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封井。
人民日报15日发表评论《别让枯井再“吃人”》,提出要消除坠井悲剧,加强农村公共管理是治本之策。评论认为枯井弃管折射出农村公共管理的缺失,提出要加强基层组织,对废井、枯井摸摸底,做到对枯废井数量有多少、分布在哪里、是深是浅、是大是小等问题心里有数,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同时,也提出要明确“谁打井、谁管理”的规定。
《新京报》也发表相关评论,认为杜绝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废井出现,这是政府部门亟须补上的公共治理“短板”,提出要加强对井的开凿、使用、废弃的全过程监管,依法打击未经审批擅自打井者。
据《河北日报》报道,按照河北省政府作出的全面排查各县市废弃枯井的部署,河北各地已经迅速对农村枯井、城市井盖等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整治工作正在进行中。其中,保定市、衡水市在各县村开展了拉网式排查,并将排查结果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廊坊市则对枯井采取了填埋、封存等方法,消除安全隐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