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随着全球对关键金属矿产需求剧增,挪威为深海采矿打开了大门。
周二,挪威政府表示将开放该国部分水域,进行深海采矿和其他商业性海底矿产活动。挪威议会将在今年秋季就该提案进行辩论。分析认为提案获得通过的可能性较大。
即将开放的区域靠近北极,位于格陵兰海、挪威海和巴伦支海,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挪威政府表示,将首先为较小区域发放勘探许可证,在通过相关影响评估,以及证明开采可持续且有利可图之后再开放较大区域。
挪威海床已探明富含铜、锌、锰和钴等矿物质,这些对电池至关重要。挪威在今年1月的一项研究中称,发现了“大量”金属和矿物,其中包含约3800万吨铜,这几乎是全球每年开采量的两倍。
传统能源大国挪威正将自己定位为深海采矿的领跑者。该国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并借此成为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不过,随着全球正在向清洁能源转型,对电池至关重要的关键矿产的需求增大,催生了一条新赛道。
挪威表示,关键矿产目前主要由少数国家掌控,挪威处于不利地位。为了保证经济绿色转型成功进行,他们需要扩大矿产来源。而鉴于挪威海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深海开采可能成为该国一个“新的重要产业”。
而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挪威开始在北极圈附近进行深海采矿,可能会引发国家间的争议。挪威援引1920年签订的《斯瓦尔巴条约》,声称对北极地区的斯瓦尔巴群岛附近水域有独家开采权,然而,俄罗斯、英国和欧盟均在水域的覆盖范围上与挪威存在分歧。
而深海采矿本身也引发较大争议。环保组织以及部分国家均呼吁禁止这种做法,或者至少设置一段暂停期,以进一步研究其对环境的影响。
今年1月,法国禁止在其水域进行深海采矿,德国呼吁暂停该行业的发展。稍早前,德国、法国、西班牙、智利、哥斯达黎加、新西兰和巴拿马等国已要求联合国下属机构国际海底管理局不要急于颁布采矿法规。他们警告深海采矿将威胁生物多样性。
在挪威公布开采计划的前一天,联合国刚刚通过了一项旨在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磅条约,其中包括了对深海采矿的限制。这项名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多边协定具有法律约束力,已经经过了近20年的艰苦谈判。各国的当前目标是到2030年保护30%的海洋,目前只有不到1%的公海受到保护。
从全球层面来说,在公海进行深海采矿尚不合法,不过预计今年或将合法化。7月,国际海底管理局将在牙买加召开会议,预计将推出深海采矿的规章制度,有关其环境危害、特许权使用费和税收的规定都在考虑之中。两年前,该组织设定2023年7月9日为深海采矿法规出台的最后期限。
深海采矿在全球来说都是一个新兴产业,迄今的开采主要集中在太平洋的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 (CCZ) 。该区域是从夏威夷延伸至墨西哥的一片水域,面积达600万平方公里,含有数百万吨多金属结核。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上个月的一份报告称,CCZ区域发现了5000多种海洋生物,其中90%为新物种。
在CCZ区域开采的公司包括挪威洛克海洋矿产公司(LMM)等。他们表示,深海采矿提供了一种替代方式,可以避免在陆地上开采矿物时对当地土著文明或热带雨林造成的伤害。不过,马士基和洛克希德·马丁等公司则一直在剥离深海采矿投资业务。
支持深海采矿的人士认为,它对满足日益增长的矿产需求至关重要。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对铜和稀土金属的需求将增长40% ,对镍、钴和锂的需求将分别增长60%、70%和90%。而反对者长期以来一直警告,深海采矿的后果是未知的,在继续开采之前应该进行更多研究。
挪威石油和能源部长Terje Aasland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他们需要关键矿产来实现绿色转型,将会以“负责任”的方式进行开采。据他称,没有任何其他国家比挪威更有能力带头以可持续和负责任的方式管理这些资源,成功开采对于全球的长期能源转型也至关重要。
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和绿色和平组织等非政府机构则表示,深海采矿存在潜在环境灾难的风险,挪威的计划“不负责任,违反了国家和国际义务”,对其予以“强烈谴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