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是个好选择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是个好选择吗?

由于考试内容接近,也有人选择把社区工作为公务员和事业编的跳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陈琼烨

鼓励高校毕业生进入社区工作,或已成为缓解就业难的一大途径。

6月初,民政部、教育部 、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四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要加大从高校毕业生中定向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工作力度,鼓励2023年定向招聘岗位数量不少于2022年。

根据《通知》,原则上2023年所有新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岗位全部面向高校毕业生开放;鼓励具备条件的行政村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到村担任村务工作者。

“这几年报考社工的人数逐年递增”,6月27日,在杭州某社区做社工的李益程告诉界面教育,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时,社工这个职业逐渐被人所知。“社工属于半体制内的工作,虽然没有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正式编制,但也很稳定,没有裁员、降薪的风险。”他说。

李益程毕业于浙江一所二本高校,在一家民营公司工作了两年后,2019年底,李益程考入杭州某社区成为一名社工,尽管收入较上一份工作低,但胜在工作稳定。

社区专职工作者是指专门由地方民政厅统一招聘,进行统一考试、面试后进入社区服务的专业性人员。在编制上,该岗位不属于公务员或事业编。例如北京市将其定义为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专职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并与街道(乡镇)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作人员。 

社区定向招聘政策于2022年首次出台。去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拓宽基层就业空间、区专职工作岗位出现空缺要优先招用或拿出一定数量专门招用高校毕业生。同年6月,民政部、教育部等四部门随后出台了定向招聘工作的首个通知。

由于考试内容接近,也有一些人选择把社工作为公务员和事业编的跳板,作为过渡或保底选择。“公务员事业编有专门针对社工的岗位招聘,比如做满5年且考核为及格以上,”李益程说,“或者针对社区正职有特定岗位。社区书记也有成为事业编的选拔,无需考试。” 

鼓励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的背后,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状。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创历史新高,预计达1158万人。同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5月,16-24岁青年失业率升至20.8%,600多万年轻人仍在找工作。

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并不罕见。上海市《黄浦区2023年(上半年)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的实施方案》显示,在拟录93人中,最高学历包括九个研究生、64个本科生和20个大专/高职生。其中毕业院校不乏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双一流”高校。

上海静安某社区一位社工对界面教育表示,社工竞争确实激烈,现在的最低学历需要全日制大专。“有些是为了准备事业编、公务员等考试,选择来做社工。” 

薪资方面,目前各地社工的收入水平差异较大。 中部地区如安徽合肥包年5.6万,按月发放,地市每月2800-3400元左右;山东、辽宁、吉林等地的月平均工资在4000-5000元左右;广东深圳则是大专学历每年约11万起,本科学历12万起,研究生学历13万起;浙江为年薪5-8万;江苏南京每年不低于9.8万;上海的社区工作月平均薪资在6000-9000元左右;北京从2018年起规定社区工作者年均应发工资达10万元。

为进一步吸引高校毕业生,前述《通知》提出多项举措。除加强高校毕业生教育引导、强化社区就业服务指导外,还要求拓展就业空间、提供经济支持等。

例如发展城乡社区服务,鼓励在社区发展养老、托育、家政、物业、健康等生活性服务,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小微企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

《通知》还明确, 高校毕业生在城乡社区服务领域创业,符合条件的可申请最高20万元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或提供必要的场地支持。此外,鼓励各地对接辖区内高校,在社会工作服务平台中打造“研究生工作站”、“大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双交流基地”等“政社校”合作平台;组织社会组织、城乡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类企业等参与“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开发一批就业见习岗位。 

政策之下,各地也在创造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进入社区。例如河南省濮阳市近期提出鼓励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组织设立社会工作岗位,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就业。该地今年计划吸纳172名大学生就业,将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全面推进社工站建设工作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工作岗位。

《通知》指出,要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做好新入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高校毕业生初任培训工作,加强对新入职高校毕业生的关心关爱,在工作生活心理等方面对其给予支持和帮助等。

(文中李益程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是个好选择吗?

由于考试内容接近,也有人选择把社区工作为公务员和事业编的跳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陈琼烨

鼓励高校毕业生进入社区工作,或已成为缓解就业难的一大途径。

6月初,民政部、教育部 、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四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要加大从高校毕业生中定向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工作力度,鼓励2023年定向招聘岗位数量不少于2022年。

根据《通知》,原则上2023年所有新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岗位全部面向高校毕业生开放;鼓励具备条件的行政村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到村担任村务工作者。

“这几年报考社工的人数逐年递增”,6月27日,在杭州某社区做社工的李益程告诉界面教育,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时,社工这个职业逐渐被人所知。“社工属于半体制内的工作,虽然没有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正式编制,但也很稳定,没有裁员、降薪的风险。”他说。

李益程毕业于浙江一所二本高校,在一家民营公司工作了两年后,2019年底,李益程考入杭州某社区成为一名社工,尽管收入较上一份工作低,但胜在工作稳定。

社区专职工作者是指专门由地方民政厅统一招聘,进行统一考试、面试后进入社区服务的专业性人员。在编制上,该岗位不属于公务员或事业编。例如北京市将其定义为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专职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并与街道(乡镇)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作人员。 

社区定向招聘政策于2022年首次出台。去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拓宽基层就业空间、区专职工作岗位出现空缺要优先招用或拿出一定数量专门招用高校毕业生。同年6月,民政部、教育部等四部门随后出台了定向招聘工作的首个通知。

由于考试内容接近,也有一些人选择把社工作为公务员和事业编的跳板,作为过渡或保底选择。“公务员事业编有专门针对社工的岗位招聘,比如做满5年且考核为及格以上,”李益程说,“或者针对社区正职有特定岗位。社区书记也有成为事业编的选拔,无需考试。” 

鼓励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的背后,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状。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创历史新高,预计达1158万人。同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5月,16-24岁青年失业率升至20.8%,600多万年轻人仍在找工作。

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并不罕见。上海市《黄浦区2023年(上半年)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的实施方案》显示,在拟录93人中,最高学历包括九个研究生、64个本科生和20个大专/高职生。其中毕业院校不乏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双一流”高校。

上海静安某社区一位社工对界面教育表示,社工竞争确实激烈,现在的最低学历需要全日制大专。“有些是为了准备事业编、公务员等考试,选择来做社工。” 

薪资方面,目前各地社工的收入水平差异较大。 中部地区如安徽合肥包年5.6万,按月发放,地市每月2800-3400元左右;山东、辽宁、吉林等地的月平均工资在4000-5000元左右;广东深圳则是大专学历每年约11万起,本科学历12万起,研究生学历13万起;浙江为年薪5-8万;江苏南京每年不低于9.8万;上海的社区工作月平均薪资在6000-9000元左右;北京从2018年起规定社区工作者年均应发工资达10万元。

为进一步吸引高校毕业生,前述《通知》提出多项举措。除加强高校毕业生教育引导、强化社区就业服务指导外,还要求拓展就业空间、提供经济支持等。

例如发展城乡社区服务,鼓励在社区发展养老、托育、家政、物业、健康等生活性服务,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小微企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

《通知》还明确, 高校毕业生在城乡社区服务领域创业,符合条件的可申请最高20万元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或提供必要的场地支持。此外,鼓励各地对接辖区内高校,在社会工作服务平台中打造“研究生工作站”、“大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双交流基地”等“政社校”合作平台;组织社会组织、城乡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类企业等参与“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开发一批就业见习岗位。 

政策之下,各地也在创造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进入社区。例如河南省濮阳市近期提出鼓励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组织设立社会工作岗位,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就业。该地今年计划吸纳172名大学生就业,将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全面推进社工站建设工作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工作岗位。

《通知》指出,要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做好新入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高校毕业生初任培训工作,加强对新入职高校毕业生的关心关爱,在工作生活心理等方面对其给予支持和帮助等。

(文中李益程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