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揭秘“富豪极限游”:上天入地,一次180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揭秘“富豪极限游”:上天入地,一次180万

富豪们的极限探险到底是一门怎样的生意,真的如外界想象的那样昂贵且赚钱吗?

文|开菠萝财经 苏琦

编辑 | 金玙璠

“由于纽芬兰正在遭遇40年来最恶劣的冬季,这很可能是2023年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前往泰坦尼克号的载人任务。”

美东时间6月18日,英国富豪哈米什·哈丁在社交账号上发布上述日记后,准备乘坐“泰坦号”前往泰坦尼克号残骸进行探险,没想到一语成谶。

“泰坦号”在下潜1小时45分钟后失联,6月22日,美国海岸警卫队举行新闻发布会,称潜水器已发生“灾难性内爆”,5名乘员全部遇难。

此次遇难者中,有法国传奇探险家保罗-亨利·纳吉奥莱特,他曾累计超过30次深海下潜,对泰坦尼克号进行探索;还有“泰坦号”制造公司“海洋之门”的CEO斯托克顿·拉什。和哈丁一样,这几人都曾“上天入地”,是极限探险的狂热爱好者。

这场悲剧引发了全球的关注,背后的富豪极限探险生意也引起了广泛讨论。

“哈丁们”为此次深海探险支付了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80万元),并签署了免责协议书。他们并不是唯一一批乘坐“泰坦号”进行深海探险的游客,专门为富豪们提供深海探险服务的“海洋之门”,此前年收入高达780万美元。

不止“海洋之门”,越来越多的公司面向“富豪”推出各种高价极限探险服务,除了深海和太空,珠穆朗玛峰、南北极、火山、草原和沙漠等都是大热的目的地,不少富豪甘愿冒险,一掷千金购买高额“入场券”。有报告显示,全球探险旅游市场规模达1万亿美元以上。

富豪们的极限探险到底是一门怎样的生意,真的如外界想象的那样昂贵且赚钱吗?究竟又是谁在提供服务?国内是否有类似企业?本文将一一揭秘。

去太空、下海底、爬珠峰,一次花费千万美元

在打工人还在为度假攒钱、攒年假时,有钱有闲的富豪们已经开始寻求更极限的探险体验。他们一掷千金,足迹遍布各种人迹罕至、险象环生的特殊环境,包括雪山、太空、深海、极地、洞穴、火山、沙漠等等。

海底探险因为难度系数极高而成为热度最高的项目之一,神秘的深海,激发着富豪们心中原始的征服欲。据EYOS Expeditions创始合伙人Rob McCallum表示,“2020年之前,4000人登上过珠穆朗玛峰,562人登上过太空,只有7个人成功到达挑战者深渊。”

此次遇难的哈丁,曾在2021年驾驶两人潜水器,下潜至海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深渊,导演卡梅隆也曾操作单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此。在海底探险中,这一深渊是比泰坦尼克号残骸更为热门的目的地。

Caladan Oceanic官网发布的海底探险项目

2020年起,深海探险游公司EYOS Expeditions与海底潜水公司Caladan Oceanic合作,推出了面向公众的深海探险项目,首批地点为马里亚纳海沟,邀请3名公众同行,单人价格75万美元。

同样难以征服的,还有太空。而太空旅行的商业化,开启得比海底要早。据报道,全世界第一位太空旅客是美国维尔夏公司创始人丹尼斯·蒂托,2002年,他花费了2200万美元乘坐载人宇宙飞船进入国际空间站。

现在已经有商业公司提供往返国际空间站的服务,Space Adventures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其官网发布了许多“富豪”客户的案例,并称航天飞行的价格取决于多种因素,暂未显示统一定价。

在2021年7月,英国维珍集团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和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先后乘坐自家公司开发的飞行器进行“太空边缘旅游”,完成数分钟的失重体验。有报道称,贝索斯创立的蓝色起源已将近30名乘客送至太空,其中也包括此次遇难的哈丁,单人价格在20万美元-30万美元左右;理查德·布兰森创立的维珍银河的单人票价为45万美元。

而伊隆·马斯克创办的SpaceX已经成功将旅客送至太空,其中一位亿万富翁,为SpaceX为期三天的太空之旅,支付了超过1亿美元的费用。有消息称,SpaceX还将旅游目的地选在了更为遥远的月球,日本企业家前泽友作或许将为这次私人月球旅行支付高达1.75亿美元的费用。

相比技术难度更高的深海和太空探险项目,以南极、珠峰等为代表的目的地,刺激程度接近,但更依赖经验,开发难度相对较低、商业化程度更高,因此更受富豪青睐。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曾是国内很多企业家的追求。其中比较著名的案例是,2010年5月22日,当年59岁的王石携手56岁的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健登顶珠峰,刷新登顶珠峰的中国登山者的年龄记录。

王石后来在书中写到:“正因为我有登山的经历,谈判时我往那儿一坐就有优越感,无论从意志上还是体力上你都磨不过我。”这种自我超越的“爽感”,是很多大佬选择挑战珠峰的原因。

攀登珠峰的单人价格约40万-60万元人民币,其中并不包括营救费用。而提供全球登山探险服务的公司Furtenbach官网显示,珠峰南坡登顶的价格在10万欧元-2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58万元)不等,旅程为期3周,客户需要提前完成适应训练。

Furtenbach官网的珠峰攀登单次报价

另一个曾被视为生命禁区,如今却与珠峰一样热闹的目的地,则是南极。企鹅环游创始人muyi提到,根据出行天数与交通方式的不同,南极旅行客单价从6万元到70万元(到南极点价格约为70万)不等,平均行程为15天左右。从南非乘坐飞机去南极点的高端行程,则需要1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2万元)。

muyi是前石油行业从业者,因为一次环游世界的旅行途径南极,发现南极旅行是一个蓝海市场,便成立了企鹅环游,目前已经去往南极17次。

他告诉开菠萝财经,甘愿花高价寻求刺激的富豪们或许都想拓展生理或心理的极限,而这种刺激的阈值不断提高,想要征服的地方也会越来越艰险,因此提供探险游服务的企业在旅游业属于金字塔顶端,这门生意一定会持续下去。

据muyi观察,极地游在整个极限探险中标准化和商业化程度最高。国内购买极地旅行的人群主要为:55岁往上的退休人士,他们时间自由、财富自由;35-45岁左右的中青年企业家或金融精英,他们有很强的经济基础,将去极地旅游当成是“旅游+社交”的结合,希望能在途中一边玩一边谈成生意;最后一种是拥有强烈兴趣的年轻人,例如留学生群体。

极限探险生意年入过亿?从业者:收益和风险不对等

极限探险将旅行者送到地球的最高、最远、最深处,尽管费用经常高达数十万元人民币,但这一行业风险高、投入成本高、回报率低,目前相对成规模的赛道是极地旅游赛道。那么究竟是谁在做极限探险这门生意?

根据开菠萝财经总结,为富豪提供极限探险服务的公司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技术和工具提供方,一类是具备探险经验的运营方,还有一类是下游的票务代理方。

前两类企业因为技术和经验的限制,参与者寡,国内的大部分参与方主要集中在第三类企业。

企鹅环游就是其中一家代理商,muyi介绍,公司的主要模式是为客户提供行程咨询和推荐服务,待客户成交后运营方会给5%-15%的返佣。

而在海南星华国际邮轮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探险协会极地探险分会会长丁琛看来,任何一项探险项目,想要把控利润、承载服务,核心是要掌控产业链的最上游。“例如去极地探险,如果没有邮轮,很多特色服务项目就无法真正实现,这也是星华国际邮轮为什么要从造船开始做起,全流程参与其中。”而星华国际邮轮是国内极地探险旅游领域少有的几家商业化公司之一。

此外,不论是深海、珠峰还是极地,很多探险项目的地点和受众都集中在国外,这也客观上使得各类探险项目的商业化开发早于国内。

近些年,西方国家探险项目服务商也开始瞄准中国市场,同时也带动了国内专业探险项目运营商的发展。

丁琛向开菠萝财经总结,在2015年之前,游客前往极地旅行,大多乘坐的是由极地科学考察船或普通客滚船改建成的极地探险邮轮,舒适度不及度假型邮轮。而2015年以后,歌诗达、皇家加勒比等大型国际邮轮公司进入探险邮轮这一领域,建造奢华型极地探险船,同时各大邮轮公司陆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正是看准这一邮轮产业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以星华国际邮轮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也开始加入这一赛道。

但多位从业者均表示,极限探险生意是一门非常依赖资源和专业性的生意,需要极为复杂的资质申请和报备手续,看似客单价高,但要做好前期投入巨大的准备,其中包括资金投入、技术升级和人才培养多个维度的投入。

据丁琛介绍,星华国际邮轮的计划是打造4条极地探险邮轮,每一条吨位在11000吨左右,载客量为240人,破冰等级达到PC6级(属于轻型抗冰船),今年年底下单,2026年-2029年每年下水一条,另外还有10-20条热带探险邮轮的建造计划。

从成本来看,每艘邮轮的造价为1.2亿美元,预计超过5亿元,运营成本约2.5亿元,这还不包括冲锋艇、登陆船、无人观光直升飞机、潜器等配套设施的建造和运维成本。

这也是一门投入产出比并不高的生意。“这一行回报率并不高,要评估销售情况不好而导致成本无法收回的风险,从业者的利润规模和承担的风险等级完全不对等。”muyi称。

这或许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门生意为什么从一开始就要和富豪绑定。

丁琛认为,一方面,极限旅游,特别是对高科技装备极度依赖的极限旅游,它一定是由高收入人群来推动的,相关产业需要“富豪”进行投资,高额的票价在早期也只有他们有能力买单;另一方面,这些产业也需要名人进行站台,会带来一定的市场带动和宣传效应。

极限探险生意,不能只顾“赚钱”

近年来,各类“冒险家的运动”逐渐变成了“有钱人的时尚”,但极限探险生意的市场规模和需求量都相对稳定,与大众旅游市场相比,仍属小众中的小众。

首先是因为其刺激性背后不可忽视的风险性。一位珠峰向导告诉开菠萝财经,一些商业团队似乎把攀登珠峰描述成一件具备相应的技术和资金,就有安全保障、成功率很高的项目,但这项极限运动并非适合每一个人。

此次出事的“泰坦”号也再次证明了,即使是有过多次深潜经验的人,在极端环境下也可能面临难以自救的危险境况,并且类似的事件已经不止一次发生。

不过,丁琛表示,此次悲剧发生后,并不会影响和抑制极限旅游的需求,因为绝大多数有意愿探险和有实力探险的人,对于高风险都有心理准备。但事故的发生,对提供服务的公司来讲则是一记警钟,迫使他们找出安全问题和漏洞所在,吸取教训才能继续发展。

“泰坦”号的悲剧也说明了这个行业的另一大限制,缺乏全球适用的行业规范和标准。有业内人士指出,行业自觉遵守的规范都是“以血写就”,“泰坦”号未经第三方安全认证就多次实施载人深潜活动,再次让社会各界对私人潜水器产业缺乏监管规范的现状加以重视。

以极地探险为例,南极有《南极条约》,但该条约的主要内容是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及核爆炸和处理放射物,冻结目前领土所有权的主张,促进国际在科学方面的合作。

丁琛称,但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我国游客在南极受伤、遭遇刑事犯罪但无法可依、无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情况。此外,国内目前也没有相关的行业准则和极地旅游的法律法规,中国探险协会今年邀请星华国际邮轮参与制订了两个涉及南极旅游的团体标准,但人才培养和市场管理方面还亟待加强。

另外,极限旅游生意有非常强的季节性季节性,深海、极地、洞穴等极限旅游产业还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问题。而这些因素都意味着,相关行业不能只顾发展、追求规模。

muyi提到,游客被要求要尽量减少对野生动物的打扰,在南极每个登陆点同时登陆人数不能超过100,传统烧重油的游轮已经不被允许驶入南极,需要换成配备清洁能源燃料的零排放船只,这也会使得相关公司的成本进一步增加。

在多位从业者看来,极地探险项目的客流量和需求量并不会随着旅游市场行情的浮动而发生太大变化,这个赛道的从业者基本都是带着热爱入局,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行业也因此慢慢进步。

市场研究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的报告显示,全球探险旅游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3220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1万亿美元以上。

2022年10月到2023年3月,是市场全面复苏的南极季,全球南极总游客人数首次突破10万大关,共105331人次。在muyi看来,中国游客数量会稳步恢复到全球第二客源国的位置,未来也将会有中国自己的运营商出现。他预估,按照10万人次的数量计算,极地游市场规模能达近百亿元。

企鹅环游统计的近10年南极游客人数情况

丁琛则预估,国内极地探险邮轮行业要想赶上发达国家的运营水平或许还需要10年时间。而行业发展、从业者赚钱的前提是,技术的成熟、风险的充分评估以及服务的标准化和多样化。

“这是一门满足人类终极梦想和目标的生意。”多位从业者认为,实现这些梦想,就是极限探险生意的商业价值所在。但是商业价值背后,风险也不容忽视,降低危险发生的概率,这门生意才能走得更远。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休休、橙子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揭秘“富豪极限游”:上天入地,一次180万

富豪们的极限探险到底是一门怎样的生意,真的如外界想象的那样昂贵且赚钱吗?

文|开菠萝财经 苏琦

编辑 | 金玙璠

“由于纽芬兰正在遭遇40年来最恶劣的冬季,这很可能是2023年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前往泰坦尼克号的载人任务。”

美东时间6月18日,英国富豪哈米什·哈丁在社交账号上发布上述日记后,准备乘坐“泰坦号”前往泰坦尼克号残骸进行探险,没想到一语成谶。

“泰坦号”在下潜1小时45分钟后失联,6月22日,美国海岸警卫队举行新闻发布会,称潜水器已发生“灾难性内爆”,5名乘员全部遇难。

此次遇难者中,有法国传奇探险家保罗-亨利·纳吉奥莱特,他曾累计超过30次深海下潜,对泰坦尼克号进行探索;还有“泰坦号”制造公司“海洋之门”的CEO斯托克顿·拉什。和哈丁一样,这几人都曾“上天入地”,是极限探险的狂热爱好者。

这场悲剧引发了全球的关注,背后的富豪极限探险生意也引起了广泛讨论。

“哈丁们”为此次深海探险支付了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80万元),并签署了免责协议书。他们并不是唯一一批乘坐“泰坦号”进行深海探险的游客,专门为富豪们提供深海探险服务的“海洋之门”,此前年收入高达780万美元。

不止“海洋之门”,越来越多的公司面向“富豪”推出各种高价极限探险服务,除了深海和太空,珠穆朗玛峰、南北极、火山、草原和沙漠等都是大热的目的地,不少富豪甘愿冒险,一掷千金购买高额“入场券”。有报告显示,全球探险旅游市场规模达1万亿美元以上。

富豪们的极限探险到底是一门怎样的生意,真的如外界想象的那样昂贵且赚钱吗?究竟又是谁在提供服务?国内是否有类似企业?本文将一一揭秘。

去太空、下海底、爬珠峰,一次花费千万美元

在打工人还在为度假攒钱、攒年假时,有钱有闲的富豪们已经开始寻求更极限的探险体验。他们一掷千金,足迹遍布各种人迹罕至、险象环生的特殊环境,包括雪山、太空、深海、极地、洞穴、火山、沙漠等等。

海底探险因为难度系数极高而成为热度最高的项目之一,神秘的深海,激发着富豪们心中原始的征服欲。据EYOS Expeditions创始合伙人Rob McCallum表示,“2020年之前,4000人登上过珠穆朗玛峰,562人登上过太空,只有7个人成功到达挑战者深渊。”

此次遇难的哈丁,曾在2021年驾驶两人潜水器,下潜至海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深渊,导演卡梅隆也曾操作单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此。在海底探险中,这一深渊是比泰坦尼克号残骸更为热门的目的地。

Caladan Oceanic官网发布的海底探险项目

2020年起,深海探险游公司EYOS Expeditions与海底潜水公司Caladan Oceanic合作,推出了面向公众的深海探险项目,首批地点为马里亚纳海沟,邀请3名公众同行,单人价格75万美元。

同样难以征服的,还有太空。而太空旅行的商业化,开启得比海底要早。据报道,全世界第一位太空旅客是美国维尔夏公司创始人丹尼斯·蒂托,2002年,他花费了2200万美元乘坐载人宇宙飞船进入国际空间站。

现在已经有商业公司提供往返国际空间站的服务,Space Adventures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其官网发布了许多“富豪”客户的案例,并称航天飞行的价格取决于多种因素,暂未显示统一定价。

在2021年7月,英国维珍集团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和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先后乘坐自家公司开发的飞行器进行“太空边缘旅游”,完成数分钟的失重体验。有报道称,贝索斯创立的蓝色起源已将近30名乘客送至太空,其中也包括此次遇难的哈丁,单人价格在20万美元-30万美元左右;理查德·布兰森创立的维珍银河的单人票价为45万美元。

而伊隆·马斯克创办的SpaceX已经成功将旅客送至太空,其中一位亿万富翁,为SpaceX为期三天的太空之旅,支付了超过1亿美元的费用。有消息称,SpaceX还将旅游目的地选在了更为遥远的月球,日本企业家前泽友作或许将为这次私人月球旅行支付高达1.75亿美元的费用。

相比技术难度更高的深海和太空探险项目,以南极、珠峰等为代表的目的地,刺激程度接近,但更依赖经验,开发难度相对较低、商业化程度更高,因此更受富豪青睐。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曾是国内很多企业家的追求。其中比较著名的案例是,2010年5月22日,当年59岁的王石携手56岁的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健登顶珠峰,刷新登顶珠峰的中国登山者的年龄记录。

王石后来在书中写到:“正因为我有登山的经历,谈判时我往那儿一坐就有优越感,无论从意志上还是体力上你都磨不过我。”这种自我超越的“爽感”,是很多大佬选择挑战珠峰的原因。

攀登珠峰的单人价格约40万-60万元人民币,其中并不包括营救费用。而提供全球登山探险服务的公司Furtenbach官网显示,珠峰南坡登顶的价格在10万欧元-2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58万元)不等,旅程为期3周,客户需要提前完成适应训练。

Furtenbach官网的珠峰攀登单次报价

另一个曾被视为生命禁区,如今却与珠峰一样热闹的目的地,则是南极。企鹅环游创始人muyi提到,根据出行天数与交通方式的不同,南极旅行客单价从6万元到70万元(到南极点价格约为70万)不等,平均行程为15天左右。从南非乘坐飞机去南极点的高端行程,则需要1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2万元)。

muyi是前石油行业从业者,因为一次环游世界的旅行途径南极,发现南极旅行是一个蓝海市场,便成立了企鹅环游,目前已经去往南极17次。

他告诉开菠萝财经,甘愿花高价寻求刺激的富豪们或许都想拓展生理或心理的极限,而这种刺激的阈值不断提高,想要征服的地方也会越来越艰险,因此提供探险游服务的企业在旅游业属于金字塔顶端,这门生意一定会持续下去。

据muyi观察,极地游在整个极限探险中标准化和商业化程度最高。国内购买极地旅行的人群主要为:55岁往上的退休人士,他们时间自由、财富自由;35-45岁左右的中青年企业家或金融精英,他们有很强的经济基础,将去极地旅游当成是“旅游+社交”的结合,希望能在途中一边玩一边谈成生意;最后一种是拥有强烈兴趣的年轻人,例如留学生群体。

极限探险生意年入过亿?从业者:收益和风险不对等

极限探险将旅行者送到地球的最高、最远、最深处,尽管费用经常高达数十万元人民币,但这一行业风险高、投入成本高、回报率低,目前相对成规模的赛道是极地旅游赛道。那么究竟是谁在做极限探险这门生意?

根据开菠萝财经总结,为富豪提供极限探险服务的公司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技术和工具提供方,一类是具备探险经验的运营方,还有一类是下游的票务代理方。

前两类企业因为技术和经验的限制,参与者寡,国内的大部分参与方主要集中在第三类企业。

企鹅环游就是其中一家代理商,muyi介绍,公司的主要模式是为客户提供行程咨询和推荐服务,待客户成交后运营方会给5%-15%的返佣。

而在海南星华国际邮轮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探险协会极地探险分会会长丁琛看来,任何一项探险项目,想要把控利润、承载服务,核心是要掌控产业链的最上游。“例如去极地探险,如果没有邮轮,很多特色服务项目就无法真正实现,这也是星华国际邮轮为什么要从造船开始做起,全流程参与其中。”而星华国际邮轮是国内极地探险旅游领域少有的几家商业化公司之一。

此外,不论是深海、珠峰还是极地,很多探险项目的地点和受众都集中在国外,这也客观上使得各类探险项目的商业化开发早于国内。

近些年,西方国家探险项目服务商也开始瞄准中国市场,同时也带动了国内专业探险项目运营商的发展。

丁琛向开菠萝财经总结,在2015年之前,游客前往极地旅行,大多乘坐的是由极地科学考察船或普通客滚船改建成的极地探险邮轮,舒适度不及度假型邮轮。而2015年以后,歌诗达、皇家加勒比等大型国际邮轮公司进入探险邮轮这一领域,建造奢华型极地探险船,同时各大邮轮公司陆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正是看准这一邮轮产业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以星华国际邮轮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也开始加入这一赛道。

但多位从业者均表示,极限探险生意是一门非常依赖资源和专业性的生意,需要极为复杂的资质申请和报备手续,看似客单价高,但要做好前期投入巨大的准备,其中包括资金投入、技术升级和人才培养多个维度的投入。

据丁琛介绍,星华国际邮轮的计划是打造4条极地探险邮轮,每一条吨位在11000吨左右,载客量为240人,破冰等级达到PC6级(属于轻型抗冰船),今年年底下单,2026年-2029年每年下水一条,另外还有10-20条热带探险邮轮的建造计划。

从成本来看,每艘邮轮的造价为1.2亿美元,预计超过5亿元,运营成本约2.5亿元,这还不包括冲锋艇、登陆船、无人观光直升飞机、潜器等配套设施的建造和运维成本。

这也是一门投入产出比并不高的生意。“这一行回报率并不高,要评估销售情况不好而导致成本无法收回的风险,从业者的利润规模和承担的风险等级完全不对等。”muyi称。

这或许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门生意为什么从一开始就要和富豪绑定。

丁琛认为,一方面,极限旅游,特别是对高科技装备极度依赖的极限旅游,它一定是由高收入人群来推动的,相关产业需要“富豪”进行投资,高额的票价在早期也只有他们有能力买单;另一方面,这些产业也需要名人进行站台,会带来一定的市场带动和宣传效应。

极限探险生意,不能只顾“赚钱”

近年来,各类“冒险家的运动”逐渐变成了“有钱人的时尚”,但极限探险生意的市场规模和需求量都相对稳定,与大众旅游市场相比,仍属小众中的小众。

首先是因为其刺激性背后不可忽视的风险性。一位珠峰向导告诉开菠萝财经,一些商业团队似乎把攀登珠峰描述成一件具备相应的技术和资金,就有安全保障、成功率很高的项目,但这项极限运动并非适合每一个人。

此次出事的“泰坦”号也再次证明了,即使是有过多次深潜经验的人,在极端环境下也可能面临难以自救的危险境况,并且类似的事件已经不止一次发生。

不过,丁琛表示,此次悲剧发生后,并不会影响和抑制极限旅游的需求,因为绝大多数有意愿探险和有实力探险的人,对于高风险都有心理准备。但事故的发生,对提供服务的公司来讲则是一记警钟,迫使他们找出安全问题和漏洞所在,吸取教训才能继续发展。

“泰坦”号的悲剧也说明了这个行业的另一大限制,缺乏全球适用的行业规范和标准。有业内人士指出,行业自觉遵守的规范都是“以血写就”,“泰坦”号未经第三方安全认证就多次实施载人深潜活动,再次让社会各界对私人潜水器产业缺乏监管规范的现状加以重视。

以极地探险为例,南极有《南极条约》,但该条约的主要内容是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及核爆炸和处理放射物,冻结目前领土所有权的主张,促进国际在科学方面的合作。

丁琛称,但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我国游客在南极受伤、遭遇刑事犯罪但无法可依、无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情况。此外,国内目前也没有相关的行业准则和极地旅游的法律法规,中国探险协会今年邀请星华国际邮轮参与制订了两个涉及南极旅游的团体标准,但人才培养和市场管理方面还亟待加强。

另外,极限旅游生意有非常强的季节性季节性,深海、极地、洞穴等极限旅游产业还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问题。而这些因素都意味着,相关行业不能只顾发展、追求规模。

muyi提到,游客被要求要尽量减少对野生动物的打扰,在南极每个登陆点同时登陆人数不能超过100,传统烧重油的游轮已经不被允许驶入南极,需要换成配备清洁能源燃料的零排放船只,这也会使得相关公司的成本进一步增加。

在多位从业者看来,极地探险项目的客流量和需求量并不会随着旅游市场行情的浮动而发生太大变化,这个赛道的从业者基本都是带着热爱入局,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行业也因此慢慢进步。

市场研究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的报告显示,全球探险旅游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3220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1万亿美元以上。

2022年10月到2023年3月,是市场全面复苏的南极季,全球南极总游客人数首次突破10万大关,共105331人次。在muyi看来,中国游客数量会稳步恢复到全球第二客源国的位置,未来也将会有中国自己的运营商出现。他预估,按照10万人次的数量计算,极地游市场规模能达近百亿元。

企鹅环游统计的近10年南极游客人数情况

丁琛则预估,国内极地探险邮轮行业要想赶上发达国家的运营水平或许还需要10年时间。而行业发展、从业者赚钱的前提是,技术的成熟、风险的充分评估以及服务的标准化和多样化。

“这是一门满足人类终极梦想和目标的生意。”多位从业者认为,实现这些梦想,就是极限探险生意的商业价值所在。但是商业价值背后,风险也不容忽视,降低危险发生的概率,这门生意才能走得更远。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休休、橙子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