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八角笼中》王宝强能否打赢翻身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八角笼中》王宝强能否打赢翻身仗?

“这部戏像我的生命一样,我付出了我的所有。”

文 | 娱乐资本论 尖椒

王宝强回来了,带着他执导的第二部影片《八角笼中》。

过去六年,除了参演好兄弟陈思诚、徐峥的电影,他很少出现在公众视线。

“这个戏像我的生命一样,付出了我所有能付出的。这部戏成了,就是我作为导演的新开始,如果没有,那我的导演生涯可能就终止了。到了我这个年纪,已经输不起,也栽不起跟头了。”当问及对电影成绩的预期时,他上半身微微前倾,眼神坚定。

这部让他赌上导演生涯的电影即将在7月6日上映。端午档三天,《八角笼中》进行了第一轮全国大规模点映,在排片约7%的情况下,获得超6600万的票房。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端午节后第一个工作日,王宝强密集接受了近十家媒体的采访,顾不上吃中饭。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见到他时已是日落时分,但他仍然精神百倍,谈起和电影有关的事时,没有一丝倦怠之意。

六年前拍摄处女作,是王宝强面对年龄渐长的焦虑时,为自己寻找的转型之路。他选择了以往最卖座的喜剧类型,向名导学习导演技巧,但最终出师不利,得了一把“金扫帚”。

《八角笼中》则是另一个反面。在投资人都不看好,甚至发出质问称“王宝强不演喜剧谁看?”时,他仍坚信,这就是自己最想拍的电影。

无论题材内容还是创作过程,《八角笼中》已经烙上了他的名字。底层出身、前途迷茫、通过自身奋斗在狭窄的缝隙中找到出路,同时也在路途中碰到好心人,这个故事就是王宝强人生的翻版。

影片外,处女作失利、筹资受阻、对年龄的焦虑,以及在面对困境时仍保持乐观,这些王宝强行至中年时的经历,伴随着创作的全过程。再次执导的他,似乎又回到了许三多时期,带着一股执拗与“傻劲”,拍了一部,只有王宝强才能拍出来的电影。

“向腾辉就是中年许三多”

《八角笼中》的故事与王宝强的人生,形成了一种巧妙的互文。

影片中,王宝强饰演的向腾辉曾是一名运动员,因为种种原因断送了选手生涯,之后做沙场生意,蹉跎半生。而向腾辉与一群无人照料的孩子相遇,成为两方互相救赎的开端。影片外,底层逆袭的故事,王宝强正是最合适的代言人。

王宝强从小在少林寺习武,因为看李连杰的《少林寺》萌生演电影的想法。20岁,他独自一人进京闯天下,在剧组当武行,做群演。2003年,李杨导演拍《盲井》时,想找一个不起眼的小孩,王宝强就这样成为一名真正的演员,并一举获得金马最佳新人奖。

在《八角笼中》中,那些在荒野上游荡、无人照料的小孩,也被向腾辉选中,迎来人生转折点。

之后,王宝强出演《士兵突击》《集结号》《我的兄弟叫顺溜》《Hello!树先生》等多部口碑之作,其朴素、憨厚的形象成为银幕经典。紧接着,票房大卖的《泰囧》《唐人街探案》系列,又让他的喜剧角色成为卖座保障。

在演艺事业成功的同时,他也感到焦虑,害怕年龄渐长之后会被取代。当导演是他为自己寻找的出路,“演了那么多角色,你不能只等着让别人来选你,太被动了。如果没有(好本子)的话,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就耗过去了,对吧?在人生最好的年华,尽量让自己做点有价值的事。”

王宝强的第一次尝试出师不利。处女作是当年春节档的票房季军。但同时,这部电影在豆瓣的评分只有3.7分,获得当年金扫帚奖最令人失望影片和最令人失望导演。他去金扫帚颁奖礼领奖,真诚地向观众道歉,成为唯一一位敢去现场领奖的一线演员。

事业上的挫折、生活上的不顺,让他陷入了“中年危机”。这个词,同样被他用来描述向腾辉的低谷。

最近,他对这个角色有了新的感悟:“向腾辉就是中年的许三多。”

这部影片也与《士兵突击》有诸多相似之处:许三多是一个普通农村孩子,班长史今带着他走进军营,而向腾辉和王凤也带着孩子走出大山,找到真正的出路。除此之外,两部作品都在讲不忘初心、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也是他最想表达的。

“这二十年好像一个轮回式的传承。”王宝强不愿将自己的经历与影片一一对应,但他相信,每一部看过《八角笼中》的人,都能从中看出自己的故事。

“笨人”王宝强的二次执导

尽管已经是第二次执导,但王宝强仍然自嘲自己是个“笨人”。不过笨人有笨人的办法,脚踏实地,慢一点,坚持下去,也能成功。这是王宝强的生活哲理,也是他导演《八角笼中》的写照。

在决定拍这个故事时,王宝强曾想过用纪录片或者喜剧的风格来呈现,但最终还是选择现实题材的剧情片。他还是想做一部拍给大众看的电影,像之前的许三多一样,让观众留下温暖向上的力量。

作为半路出家的导演,他以最保险的方式保证成片的完整性:一是用素人演员保证真实呈现,二是在剧本创作阶段就提前排演所有的可能性。

真实、朴素,是王宝强一直以来留给大众的印象,也是这部影片从选角开始铺下的底色。

影片中的小演员都是四川本地的素人,选角标准只有“真实”二字。他想起二十年前被命运选中的自己,“李扬导演怎么选的我,我就怎么选的他们。”

王宝强透露,他并没有特意训练素人小演员,而是看中他们最生活化的真实反应。有一场戏,向腾辉和格斗的小孩们在月光下的沙砾场对峙,其中一个小孩结结巴巴地背不出给领导的致辞,这一段正是素人演员的即时表现:“我临时告诉他,让他背出这一段,他真的背不出来,我就是要这种真实的反应,演出来就太假了。”

除了这些精心挑选的素人演员,王宝强也拉来自己身边亲近和熟悉的人客串。片中王迅饰演的王凤,有个壮实的儿子,憨厚可爱,实际上这个人是王宝强儿子的同学,经常来他家玩。影片中还有一场回家戏,牵扯出人物的前史,这场戏中扮演向腾辉姐姐的演员,正是王宝强的亲姐姐。

影片中有两个核心角色马虎和苏木。扮演成年马虎的演员陈永胜外形上与小时候的马虎相像,而扮演苏木的史彭元则是在性格上与幼年苏木相似。王宝强认为,史彭元的性格与他有些匹配,“都是不爱讲话,有些内向,但心里特别清楚。”

导演王宝强也在镜头语言上下功夫,而这些“巧思”都带着他以前经历的痕迹。

《八角笼中》里有组关键镜头,向腾辉发现苏木和马虎在他离开后人生一路下坠,他心灰意冷之时又遇上堵车,坐在副驾驶上的他看见路边有川剧艺人正在表演变脸,五彩的脸谱打在向腾辉的脸上,这段超现实的表达也为之后的剧情走向埋下伏笔。

王宝强透露,这组镜头最初的灵感来自他早期参演的电视剧《暗算》。这部戏中主角也曾在车中看到路边有个人在变脸,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首映礼上,有观众提到,一开始以为这是一部体育片,会有不少精彩的格斗镜头。但实际上,整部电影只在最后结尾处展现了一场真实格斗的全过程。王宝强表示,这段格斗戏他坚决采用黑白镜头拍摄,而不是后期调色,黑白到彩色的转变直白地展现了这些孩子的重生。“等你打赢了之后,身上才有光彩,这是你自己打出来的。”

电影中也没有提到格斗的制胜绝招,“我想传递给观众的是,苏木最后就是靠一口气,一股精神实现翻盘,而不是技巧。”他也曾预设过,苏木面对强大数倍的对手,是否会一开始就被打败,但最终,他还是想给观众留下希望,这也是整部戏在残酷中透露出的温暖底色。

黑白镜头不算独特,多种表现手法也带着前人的影子。但寓意明显而直白,或许就是王宝强执导的特色,正如他一直所强调的,“这是一部拍给老百姓看的电影”。

在目前的豆瓣短评里,有些人指出电影在情节推动和镜头处理上的稚嫩。但没有人会怀疑,这就是一部,只有王宝强才能拍出来的电影。

拍《八角笼中》,是王宝强的出路

“这是我今年看过最好的电影。”6月26日,《八角笼中》的首映礼上,“金扫帚奖”的创始人程青松也来到现场,给予影片极高的评价。王宝强在略显惊讶之余,也笑着说要把“金扫帚”给还回去。

在与媒体的对话中,王宝强从不避讳讲起这个奖项与六年前那段失败的经历。他主动跟我们提起,感谢金扫帚让他反思自己的不足。

但处女作带来的不只是金扫帚,还有他对自己未来的迷茫。

“在那之后,我开始怀疑自己,还要不要当导演?如果还要当,应该拍什么证明我的能力?”在拍《八角笼中》时,比起学习电影拍摄技巧,他花更多时间“拷问”自己:“我到底想给观众看什么样的电影?”

这种向内的探寻,让他找回曾经的初心。他第一次了解《八角笼中》的故事,就被其中透露出的生命力所打动,“我心里有一种斗志。我必须要做这个事情。”

但六年间,他在拉投资时处处碰壁。一方面,第一次执导的失败让投资人对他导演能力产生质疑,另一方面,在投资人眼中,不拍喜剧的王宝强,没有票房保障。“人家直接跟我说,看不到这个戏哪里能卖钱。王宝强不演喜剧谁看?”除此之外,现实题材和稍显敏感的内容让投资人担心影片是否能成功上映。

最终,王宝强向银行贷款拍摄了这部戏。在《八角笼中》的出品方中,无锡宝唐影业、图木舒克向日葵影业和北京乐开花影业的实际控制人都是王宝强,猫眼微影文化位列第三出品方。联合出品方中出现了陈思诚的壹同传奇影视和四川财政厅控股的峨眉电影集团。

王宝强承认,他希望电影能够赚钱,“票房也是一种实力证明。”但他也认为,口碑是更重要的评价标准,“有了共鸣,自然就会有人买票,也会推荐别人去看。”

这种认知不仅来自上一部的失利,也来自他对之前成功作品的总结,“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鼓励了多少创业的学生”。所以在《八角笼中》里,主角们喊出的那句“生如野草,不屈不挠”,成为影片第一个具备传播点的台词。

六年精力与全部财力的投入,让王宝强将《八角笼中》视作自己导演生涯的关键一博,“这部戏成了,就是我作为导演的新开始,如果没有,那我的导演生涯可能就终止了。到了我这个年纪,已经输不起,也栽不起跟头了。”

他也没想过自己上场格斗。他希望观众看到的是,王宝强即使不靠喜剧、不靠武打,一样可以征服观众,“我相信,这部电影能把我的尊严赢回来。”

回到影片中,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苏木回答了向腾辉“格斗是什么”的问题:“格斗就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对王宝强来说,《八角笼中》也是他这六年中,想在失败中再次站起来,以及面对年龄渐长、转型困难的焦虑时,找到的唯一出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八角笼中》王宝强能否打赢翻身仗?

“这部戏像我的生命一样,我付出了我的所有。”

文 | 娱乐资本论 尖椒

王宝强回来了,带着他执导的第二部影片《八角笼中》。

过去六年,除了参演好兄弟陈思诚、徐峥的电影,他很少出现在公众视线。

“这个戏像我的生命一样,付出了我所有能付出的。这部戏成了,就是我作为导演的新开始,如果没有,那我的导演生涯可能就终止了。到了我这个年纪,已经输不起,也栽不起跟头了。”当问及对电影成绩的预期时,他上半身微微前倾,眼神坚定。

这部让他赌上导演生涯的电影即将在7月6日上映。端午档三天,《八角笼中》进行了第一轮全国大规模点映,在排片约7%的情况下,获得超6600万的票房。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端午节后第一个工作日,王宝强密集接受了近十家媒体的采访,顾不上吃中饭。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见到他时已是日落时分,但他仍然精神百倍,谈起和电影有关的事时,没有一丝倦怠之意。

六年前拍摄处女作,是王宝强面对年龄渐长的焦虑时,为自己寻找的转型之路。他选择了以往最卖座的喜剧类型,向名导学习导演技巧,但最终出师不利,得了一把“金扫帚”。

《八角笼中》则是另一个反面。在投资人都不看好,甚至发出质问称“王宝强不演喜剧谁看?”时,他仍坚信,这就是自己最想拍的电影。

无论题材内容还是创作过程,《八角笼中》已经烙上了他的名字。底层出身、前途迷茫、通过自身奋斗在狭窄的缝隙中找到出路,同时也在路途中碰到好心人,这个故事就是王宝强人生的翻版。

影片外,处女作失利、筹资受阻、对年龄的焦虑,以及在面对困境时仍保持乐观,这些王宝强行至中年时的经历,伴随着创作的全过程。再次执导的他,似乎又回到了许三多时期,带着一股执拗与“傻劲”,拍了一部,只有王宝强才能拍出来的电影。

“向腾辉就是中年许三多”

《八角笼中》的故事与王宝强的人生,形成了一种巧妙的互文。

影片中,王宝强饰演的向腾辉曾是一名运动员,因为种种原因断送了选手生涯,之后做沙场生意,蹉跎半生。而向腾辉与一群无人照料的孩子相遇,成为两方互相救赎的开端。影片外,底层逆袭的故事,王宝强正是最合适的代言人。

王宝强从小在少林寺习武,因为看李连杰的《少林寺》萌生演电影的想法。20岁,他独自一人进京闯天下,在剧组当武行,做群演。2003年,李杨导演拍《盲井》时,想找一个不起眼的小孩,王宝强就这样成为一名真正的演员,并一举获得金马最佳新人奖。

在《八角笼中》中,那些在荒野上游荡、无人照料的小孩,也被向腾辉选中,迎来人生转折点。

之后,王宝强出演《士兵突击》《集结号》《我的兄弟叫顺溜》《Hello!树先生》等多部口碑之作,其朴素、憨厚的形象成为银幕经典。紧接着,票房大卖的《泰囧》《唐人街探案》系列,又让他的喜剧角色成为卖座保障。

在演艺事业成功的同时,他也感到焦虑,害怕年龄渐长之后会被取代。当导演是他为自己寻找的出路,“演了那么多角色,你不能只等着让别人来选你,太被动了。如果没有(好本子)的话,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就耗过去了,对吧?在人生最好的年华,尽量让自己做点有价值的事。”

王宝强的第一次尝试出师不利。处女作是当年春节档的票房季军。但同时,这部电影在豆瓣的评分只有3.7分,获得当年金扫帚奖最令人失望影片和最令人失望导演。他去金扫帚颁奖礼领奖,真诚地向观众道歉,成为唯一一位敢去现场领奖的一线演员。

事业上的挫折、生活上的不顺,让他陷入了“中年危机”。这个词,同样被他用来描述向腾辉的低谷。

最近,他对这个角色有了新的感悟:“向腾辉就是中年的许三多。”

这部影片也与《士兵突击》有诸多相似之处:许三多是一个普通农村孩子,班长史今带着他走进军营,而向腾辉和王凤也带着孩子走出大山,找到真正的出路。除此之外,两部作品都在讲不忘初心、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也是他最想表达的。

“这二十年好像一个轮回式的传承。”王宝强不愿将自己的经历与影片一一对应,但他相信,每一部看过《八角笼中》的人,都能从中看出自己的故事。

“笨人”王宝强的二次执导

尽管已经是第二次执导,但王宝强仍然自嘲自己是个“笨人”。不过笨人有笨人的办法,脚踏实地,慢一点,坚持下去,也能成功。这是王宝强的生活哲理,也是他导演《八角笼中》的写照。

在决定拍这个故事时,王宝强曾想过用纪录片或者喜剧的风格来呈现,但最终还是选择现实题材的剧情片。他还是想做一部拍给大众看的电影,像之前的许三多一样,让观众留下温暖向上的力量。

作为半路出家的导演,他以最保险的方式保证成片的完整性:一是用素人演员保证真实呈现,二是在剧本创作阶段就提前排演所有的可能性。

真实、朴素,是王宝强一直以来留给大众的印象,也是这部影片从选角开始铺下的底色。

影片中的小演员都是四川本地的素人,选角标准只有“真实”二字。他想起二十年前被命运选中的自己,“李扬导演怎么选的我,我就怎么选的他们。”

王宝强透露,他并没有特意训练素人小演员,而是看中他们最生活化的真实反应。有一场戏,向腾辉和格斗的小孩们在月光下的沙砾场对峙,其中一个小孩结结巴巴地背不出给领导的致辞,这一段正是素人演员的即时表现:“我临时告诉他,让他背出这一段,他真的背不出来,我就是要这种真实的反应,演出来就太假了。”

除了这些精心挑选的素人演员,王宝强也拉来自己身边亲近和熟悉的人客串。片中王迅饰演的王凤,有个壮实的儿子,憨厚可爱,实际上这个人是王宝强儿子的同学,经常来他家玩。影片中还有一场回家戏,牵扯出人物的前史,这场戏中扮演向腾辉姐姐的演员,正是王宝强的亲姐姐。

影片中有两个核心角色马虎和苏木。扮演成年马虎的演员陈永胜外形上与小时候的马虎相像,而扮演苏木的史彭元则是在性格上与幼年苏木相似。王宝强认为,史彭元的性格与他有些匹配,“都是不爱讲话,有些内向,但心里特别清楚。”

导演王宝强也在镜头语言上下功夫,而这些“巧思”都带着他以前经历的痕迹。

《八角笼中》里有组关键镜头,向腾辉发现苏木和马虎在他离开后人生一路下坠,他心灰意冷之时又遇上堵车,坐在副驾驶上的他看见路边有川剧艺人正在表演变脸,五彩的脸谱打在向腾辉的脸上,这段超现实的表达也为之后的剧情走向埋下伏笔。

王宝强透露,这组镜头最初的灵感来自他早期参演的电视剧《暗算》。这部戏中主角也曾在车中看到路边有个人在变脸,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首映礼上,有观众提到,一开始以为这是一部体育片,会有不少精彩的格斗镜头。但实际上,整部电影只在最后结尾处展现了一场真实格斗的全过程。王宝强表示,这段格斗戏他坚决采用黑白镜头拍摄,而不是后期调色,黑白到彩色的转变直白地展现了这些孩子的重生。“等你打赢了之后,身上才有光彩,这是你自己打出来的。”

电影中也没有提到格斗的制胜绝招,“我想传递给观众的是,苏木最后就是靠一口气,一股精神实现翻盘,而不是技巧。”他也曾预设过,苏木面对强大数倍的对手,是否会一开始就被打败,但最终,他还是想给观众留下希望,这也是整部戏在残酷中透露出的温暖底色。

黑白镜头不算独特,多种表现手法也带着前人的影子。但寓意明显而直白,或许就是王宝强执导的特色,正如他一直所强调的,“这是一部拍给老百姓看的电影”。

在目前的豆瓣短评里,有些人指出电影在情节推动和镜头处理上的稚嫩。但没有人会怀疑,这就是一部,只有王宝强才能拍出来的电影。

拍《八角笼中》,是王宝强的出路

“这是我今年看过最好的电影。”6月26日,《八角笼中》的首映礼上,“金扫帚奖”的创始人程青松也来到现场,给予影片极高的评价。王宝强在略显惊讶之余,也笑着说要把“金扫帚”给还回去。

在与媒体的对话中,王宝强从不避讳讲起这个奖项与六年前那段失败的经历。他主动跟我们提起,感谢金扫帚让他反思自己的不足。

但处女作带来的不只是金扫帚,还有他对自己未来的迷茫。

“在那之后,我开始怀疑自己,还要不要当导演?如果还要当,应该拍什么证明我的能力?”在拍《八角笼中》时,比起学习电影拍摄技巧,他花更多时间“拷问”自己:“我到底想给观众看什么样的电影?”

这种向内的探寻,让他找回曾经的初心。他第一次了解《八角笼中》的故事,就被其中透露出的生命力所打动,“我心里有一种斗志。我必须要做这个事情。”

但六年间,他在拉投资时处处碰壁。一方面,第一次执导的失败让投资人对他导演能力产生质疑,另一方面,在投资人眼中,不拍喜剧的王宝强,没有票房保障。“人家直接跟我说,看不到这个戏哪里能卖钱。王宝强不演喜剧谁看?”除此之外,现实题材和稍显敏感的内容让投资人担心影片是否能成功上映。

最终,王宝强向银行贷款拍摄了这部戏。在《八角笼中》的出品方中,无锡宝唐影业、图木舒克向日葵影业和北京乐开花影业的实际控制人都是王宝强,猫眼微影文化位列第三出品方。联合出品方中出现了陈思诚的壹同传奇影视和四川财政厅控股的峨眉电影集团。

王宝强承认,他希望电影能够赚钱,“票房也是一种实力证明。”但他也认为,口碑是更重要的评价标准,“有了共鸣,自然就会有人买票,也会推荐别人去看。”

这种认知不仅来自上一部的失利,也来自他对之前成功作品的总结,“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鼓励了多少创业的学生”。所以在《八角笼中》里,主角们喊出的那句“生如野草,不屈不挠”,成为影片第一个具备传播点的台词。

六年精力与全部财力的投入,让王宝强将《八角笼中》视作自己导演生涯的关键一博,“这部戏成了,就是我作为导演的新开始,如果没有,那我的导演生涯可能就终止了。到了我这个年纪,已经输不起,也栽不起跟头了。”

他也没想过自己上场格斗。他希望观众看到的是,王宝强即使不靠喜剧、不靠武打,一样可以征服观众,“我相信,这部电影能把我的尊严赢回来。”

回到影片中,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苏木回答了向腾辉“格斗是什么”的问题:“格斗就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对王宝强来说,《八角笼中》也是他这六年中,想在失败中再次站起来,以及面对年龄渐长、转型困难的焦虑时,找到的唯一出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