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高通胀之殇——又一个国家的银行破产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高通胀之殇——又一个国家的银行破产了

出口下降,内需不振,工业近乎处于停滞状态,物价不断上涨,央行和政府已经对国内经济早已失去控制,银行破产就成为了最直接体现。

作者:孟敏江

适度的通胀往往是经济稳定增长的标志之一,但如果政府面对经济衰退时没有好的应对办法,而只是超发货币,那就会导致出现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恶性通胀实际上是一种无法控制的通胀,在物价很快上涨的情况下,货币早已失去本身的价值。恶性通胀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界定(一般界定为每月通胀率50%或更多),这种通胀较为少见,往往是战争和革命之后社会与经济遭受极大破坏的结果。

历史上不乏极端的恶性通货膨胀,比如津巴布韦和如今的委内瑞拉。还有一些国家,虽然通货膨胀没有到极端情况,但动辄高达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年化通胀率还是严重影响到了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比如刚举办完奥运会的巴西,又比如处于黑海之滨的乌克兰。

近年来,和乌克兰有关的新闻资讯除了美女外,几乎就全是政变、战争和民众的游行示威,当地时间11月15日,同样的戏码再度上演,由于乌克兰多家私人和国有银行破产倒闭,很多储户手举旗帜和标语在乌克兰国家银行外举行抗议集会,要求政府和乌克兰国家银行补偿他们因为银行破产损失的存款,还提出了乌国家银行行长辞职的要求。除了乌国家银行外,还有3000多人来到乌克兰议会大楼外,抗议恶劣的经济环境和高昂的生活必需品价格。

其实,乌克兰银行的破产并不是集中爆发于近日,自2014年以来,该国已经有超过80家私有银行和国有银行破产,这占了该国银行总数的44%。

乌克兰银行为何会频频破产呢?

这还得从乌克兰这两年的政治经济环境说起,自2014年发生国内危机以来,在俄罗斯的侵略下乌克兰工业产能大幅下降,这导致出口急剧减少,其中尤以与俄罗斯的贸易受限对乌克兰打击尤为甚众。严重逆差的后果就是国家外汇储备流失严重,于是乌克兰货币就开始了持续贬值之路。

与货币贬值相伴的便不断发酵的通货膨胀,这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到了2015年3月,乌克兰的法定最低月工资是1219格里夫纳,换算成外汇已经是只有42.9美元,还不如非洲的赞比亚和南亚的孟加拉国(月工资46.6美元),持续的政治动荡与经济衰退已经使得乌克兰元气大伤。

为了应对货币贬值与高通胀,乌克兰央行大幅加息,2015年2月,乌克兰将基准利率由14%升至19.5%,仅过了一个月,乌央行再次将利息大幅升至30%,尽管此举暂时稳住了格里夫纳的跌势,但货币市场的恐慌却导致通胀威胁再度加剧。

出口下降,内需不振,工业近乎处于停滞状态,物价不断上涨,央行和政府已经对国内经济早已失去控制,仅在2014年乌克兰就有四十多家银行处于亏损状态。2015年乌克兰开始清理银行系统,又有大约50多家银行宣布破产。到了今年6月,乌克兰金融领域已有70多家银行退出市场,乌克兰保障基金此前已经支付了大约7千多亿格里夫纳给储户们。

尽管15日当天乌克兰出动了几乎与示威者人数相等的警察,但当天基辅的示威并无出现人员伤亡,也无人被捕。从国家机器到一般公民,整个乌克兰早已习惯了这种街头政治的常态。他们曾把希望寄托于欧盟和美国的援助,但没人愿意把钱扔进无底洞,欧美愿意提供的贷款附加了大量严苛条件。对于风雨飘摇中的乌克兰来说,没什么比恢复国内工业体系更重要的了,毕竟离开实体经济的支撑,任何货币、财政政策都将成为无本之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高通胀之殇——又一个国家的银行破产了

出口下降,内需不振,工业近乎处于停滞状态,物价不断上涨,央行和政府已经对国内经济早已失去控制,银行破产就成为了最直接体现。

作者:孟敏江

适度的通胀往往是经济稳定增长的标志之一,但如果政府面对经济衰退时没有好的应对办法,而只是超发货币,那就会导致出现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恶性通胀实际上是一种无法控制的通胀,在物价很快上涨的情况下,货币早已失去本身的价值。恶性通胀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界定(一般界定为每月通胀率50%或更多),这种通胀较为少见,往往是战争和革命之后社会与经济遭受极大破坏的结果。

历史上不乏极端的恶性通货膨胀,比如津巴布韦和如今的委内瑞拉。还有一些国家,虽然通货膨胀没有到极端情况,但动辄高达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年化通胀率还是严重影响到了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比如刚举办完奥运会的巴西,又比如处于黑海之滨的乌克兰。

近年来,和乌克兰有关的新闻资讯除了美女外,几乎就全是政变、战争和民众的游行示威,当地时间11月15日,同样的戏码再度上演,由于乌克兰多家私人和国有银行破产倒闭,很多储户手举旗帜和标语在乌克兰国家银行外举行抗议集会,要求政府和乌克兰国家银行补偿他们因为银行破产损失的存款,还提出了乌国家银行行长辞职的要求。除了乌国家银行外,还有3000多人来到乌克兰议会大楼外,抗议恶劣的经济环境和高昂的生活必需品价格。

其实,乌克兰银行的破产并不是集中爆发于近日,自2014年以来,该国已经有超过80家私有银行和国有银行破产,这占了该国银行总数的44%。

乌克兰银行为何会频频破产呢?

这还得从乌克兰这两年的政治经济环境说起,自2014年发生国内危机以来,在俄罗斯的侵略下乌克兰工业产能大幅下降,这导致出口急剧减少,其中尤以与俄罗斯的贸易受限对乌克兰打击尤为甚众。严重逆差的后果就是国家外汇储备流失严重,于是乌克兰货币就开始了持续贬值之路。

与货币贬值相伴的便不断发酵的通货膨胀,这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到了2015年3月,乌克兰的法定最低月工资是1219格里夫纳,换算成外汇已经是只有42.9美元,还不如非洲的赞比亚和南亚的孟加拉国(月工资46.6美元),持续的政治动荡与经济衰退已经使得乌克兰元气大伤。

为了应对货币贬值与高通胀,乌克兰央行大幅加息,2015年2月,乌克兰将基准利率由14%升至19.5%,仅过了一个月,乌央行再次将利息大幅升至30%,尽管此举暂时稳住了格里夫纳的跌势,但货币市场的恐慌却导致通胀威胁再度加剧。

出口下降,内需不振,工业近乎处于停滞状态,物价不断上涨,央行和政府已经对国内经济早已失去控制,仅在2014年乌克兰就有四十多家银行处于亏损状态。2015年乌克兰开始清理银行系统,又有大约50多家银行宣布破产。到了今年6月,乌克兰金融领域已有70多家银行退出市场,乌克兰保障基金此前已经支付了大约7千多亿格里夫纳给储户们。

尽管15日当天乌克兰出动了几乎与示威者人数相等的警察,但当天基辅的示威并无出现人员伤亡,也无人被捕。从国家机器到一般公民,整个乌克兰早已习惯了这种街头政治的常态。他们曾把希望寄托于欧盟和美国的援助,但没人愿意把钱扔进无底洞,欧美愿意提供的贷款附加了大量严苛条件。对于风雨飘摇中的乌克兰来说,没什么比恢复国内工业体系更重要的了,毕竟离开实体经济的支撑,任何货币、财政政策都将成为无本之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