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二次元产业末端风暴,配音演员重回大众视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二次元产业末端风暴,配音演员重回大众视线

中国的配音行业自20世纪末起便陷入困境,各种怪圈循环,问题频出;新媒体时代,配音界加上资本流量,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引起广泛注意,然而,配音演员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

作者:王童

新媒体时代,配音界加上资本流量,这是否标志着配音演员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小编作为个资深的动漫迷,听着动漫声优的配音声总有一个配音梦,可如今配音界,人才凋零,青黄不接,配音界该何去何从?可是国漫都有些泥菩萨过河的赶脚,那能否带动配音界的发展?欲知后事如何,微信搜索“文化产业新闻”回复“国漫”,小编和你一起来探讨探讨国漫该如何迎来春天?

中国的配音行业自20世纪末起便陷入困境,各种怪圈循环,问题频出;新媒体时代,配音界加上资本流量,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引起广泛注意,然而,配音演员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

很小的时候,大家有没有过为某个动画片的声音流过泪,有没有发现好几部角色的声音都是出自同一个人,有没有曾经怀揣一个配音梦呢?今天我们就从二次元的声音说起,看看中国配音界的那些事儿~

一、配音演员困境几何?

中国还未走市场经济之前,配音演员算是一种“艺术活儿”,国家管你工资待遇,给你分配各种工作,在那个为了艺术而献身的时代,配音演员是光荣而又有文化的职位。想必我们很多人都非常熟悉那些名字:童自荣(佐罗)、葛平(蓝猫)、邱岳峰(《简爱》中罗切斯特)、苏秀(《天书奇谭》中老狐狸)、毕克(阿凡提)…

但是,市场经济之后,随着老一代配音工作者的相继去世,终归配音界人才凋零,青黄不接,各种问题频出。

1待遇薪酬和付出“四两千斤”

配音工作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录音的过程不亚于一次大幅度锻炼,不停说话对于嗓子的伤害非常大,并且目前配音演员是没有体制的,处于企业制管理,加上国内知名的配音工作室并不多而且生存艰难,大多数配音演员工作状态都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还没有五险一金的保障。下面是关于配音演员薪酬的一组数据:(月收入)

行业平均月收入:

2配音工作者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行业处于产业缝隙之间

配音演员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应该是和动画密切相关的,但是其实真人影视剧中配音演员也都占有一席之地,很多时候你看到的演员发出的声音并不是演员本身的声音,而是后期配音演员的工作。比如《甄嬛传》中甄嬛的声音就并非是扮演者孙俪的本声,而是由季冠霖进行的后期配音,而配音演员并不是有一个好的音色就可以,也不是普通话说的标准就可以去配音。

在影视剧制作中,前期会花掉大部分的预算来买设备、请演员、搭场景等,后期也分很多部分,真正用在配音上面的钱很少很少,因为利润太低,几乎没有人愿意挑梁来做配音经纪人,而没有既定的行业规范,一切工作秩序都是约定俗成。

而对于动画制作来说,这一定律也同样适用,即使不需要请演员付片酬,高级动画师工资也是非常高的,尤其是3D动画,成本比真人影视剧更高,配音演员能够分到的片酬按集数计算的,基数也并不高。

北京的配音圈,总共才100多人,资历深的前辈从制片方接活儿,然后通知他认为合适的配音人选,制片方称他们为配音导演。配音导演和制片方与配音演员都不签合同,劳务费事先谈好,除非特别大的腕儿,其他人都按行价,一般就是电视剧一集200元,电影1000到2000元,动画和电视剧基本持平,上下浮动不大。

3和日本成熟的声优行业相距甚远

不过我们还是以动画为例说说配音演员的重要性,因为配音演员这个行业之所以能够像今天这样在世界范围内被逐渐重视,和动画的发展有着直接而又密切的关系。

动画中的配音演员的声音组合其实是分两种的,一种是演员被导演或者编剧要求演绎出符合角色性格的声音;一种是以演员本身的声音为参考蓝本,构想出相类似的动画人物,突出配音工作者的声音特色。

这两种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当一个配音演员的声音有名到足够有辨识度,制片方为了降低宣传成本,将配音演员本身当作很好的宣传点,自然会考虑第二种方式来对配音演员的声音进行极致包装。

但是,这基本都还是模糊的概念和假设,真正在国内做到这一步的配音演员,凤毛麟角。行业中没有既定的法律规范,没有成本的工资和合同条约,甚至不给配音演员署名都变成了“行规”。

在日本,配音演员被称为“声优”,拥有成熟的产业链。一般都是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对新人进行培训,之后根据片方的要求提供不同的声音,当一个动画角色成名之后很可能使得声优的身价也水涨船高,声优签约不同的公司,公司安排各种活动,声优甚至可以开自己的演唱会,出道成为歌星或者因为外型条件好而成为演员明星。

说起日漫声优,想必很多小伙伴追一部番剧就是冲声优去的,水树奈奈,泽城美雪,钉宫理惠,福山润,神谷浩史…看日漫的人想必对这些名字都不陌生,声优甚至和导演、编剧一样可以成为一种“品牌”,成为动画片开播前的一种宣传噱头。这在中国,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二、资本入局动画配音工作室,行业曙光在哪里?

近日北斗企鹅配音工作室获得了来自磐谷创投领头,乐游资本跟投共计1000万的融资,而在此前,配音工作室一直被资本大佬所冷淡,北斗企鹅获得融资,是否是行业焕发生机的一个契机?

1配音演员曝光度日益提升,领军人物火遍B站

之后北斗企鹅在B站开了官方账号,上传一些配音中的花絮或者演员们的即兴演出视频,尝试创作广播剧,旗下艺人纷纷开了微博和粉丝互动。曝光率大大提高,逐渐被二次元的小伙伴们所熟知。北斗企鹅的兴起也是在近两年,山新、黄贞季、刘明月、李兰陵等众多声优参与多部影视动画的演出,其中山新是第一位中文电子歌姬洛天依的声源,在国漫《罗小黑战记》中一人饰演多个角色,在引进的电影《樱挑小丸子》《海贼王之黄金城》中都有精彩的演出。

2国慢兴起带动配音行业需求

日本声优行业的繁荣和日漫本身产业链的完善,产业的成熟有分不开的关系,而中国配音行业逐渐回归大众视野也和近年来国漫的不断发展有很大的联系。观众是挑剔而又口味多变的,倘若没有好的声音去演绎好的角色,一部动画作品就难以登顶成为佳作。

童自荣老先生曾经说过,配音界要想在市场经济下长足发展,首先得重视这块阵地,有一个好的掌门人培养一支好的队伍,才能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现在的一些年轻人也很无奈,忙于生计奔波,没有时间把配音当艺术那样去对待了。

而随着国漫市场这个蛋糕越做越大,慢慢的,配音演员也能从中分一杯羹,北斗企鹅的发展正见证了这一过程,即使力量并不算大,并且在地域上说集中于北京,其他城市相关的发展依旧缓慢。

资本在看好国漫发展的同时也在逐渐注意到配音行业的利润和将来丰厚的循环人才回报,在人才积累之后,自然会对这个圈子形成良性循环。

3资本运作影响专业化人才培养

配音演员难以进入动画行业主流舞台的一大原因还是人才问题,没有专门的专业来培养配音演员,没有专门的机构和公司对配音演员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直接导致了行业薪酬低,在和制片方商谈中处于劣势。

而资本进入这个行业势必要影响行业的专业化人才培养,甚至投资开办培训机构,这无疑对配音人才的专业化培养铺展一条道路,即使缓慢,也是在逐渐发展。

部分资料来源:腾讯娱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二次元产业末端风暴,配音演员重回大众视线

中国的配音行业自20世纪末起便陷入困境,各种怪圈循环,问题频出;新媒体时代,配音界加上资本流量,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引起广泛注意,然而,配音演员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

作者:王童

新媒体时代,配音界加上资本流量,这是否标志着配音演员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小编作为个资深的动漫迷,听着动漫声优的配音声总有一个配音梦,可如今配音界,人才凋零,青黄不接,配音界该何去何从?可是国漫都有些泥菩萨过河的赶脚,那能否带动配音界的发展?欲知后事如何,微信搜索“文化产业新闻”回复“国漫”,小编和你一起来探讨探讨国漫该如何迎来春天?

中国的配音行业自20世纪末起便陷入困境,各种怪圈循环,问题频出;新媒体时代,配音界加上资本流量,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引起广泛注意,然而,配音演员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

很小的时候,大家有没有过为某个动画片的声音流过泪,有没有发现好几部角色的声音都是出自同一个人,有没有曾经怀揣一个配音梦呢?今天我们就从二次元的声音说起,看看中国配音界的那些事儿~

一、配音演员困境几何?

中国还未走市场经济之前,配音演员算是一种“艺术活儿”,国家管你工资待遇,给你分配各种工作,在那个为了艺术而献身的时代,配音演员是光荣而又有文化的职位。想必我们很多人都非常熟悉那些名字:童自荣(佐罗)、葛平(蓝猫)、邱岳峰(《简爱》中罗切斯特)、苏秀(《天书奇谭》中老狐狸)、毕克(阿凡提)…

但是,市场经济之后,随着老一代配音工作者的相继去世,终归配音界人才凋零,青黄不接,各种问题频出。

1待遇薪酬和付出“四两千斤”

配音工作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录音的过程不亚于一次大幅度锻炼,不停说话对于嗓子的伤害非常大,并且目前配音演员是没有体制的,处于企业制管理,加上国内知名的配音工作室并不多而且生存艰难,大多数配音演员工作状态都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还没有五险一金的保障。下面是关于配音演员薪酬的一组数据:(月收入)

行业平均月收入:

2配音工作者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行业处于产业缝隙之间

配音演员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应该是和动画密切相关的,但是其实真人影视剧中配音演员也都占有一席之地,很多时候你看到的演员发出的声音并不是演员本身的声音,而是后期配音演员的工作。比如《甄嬛传》中甄嬛的声音就并非是扮演者孙俪的本声,而是由季冠霖进行的后期配音,而配音演员并不是有一个好的音色就可以,也不是普通话说的标准就可以去配音。

在影视剧制作中,前期会花掉大部分的预算来买设备、请演员、搭场景等,后期也分很多部分,真正用在配音上面的钱很少很少,因为利润太低,几乎没有人愿意挑梁来做配音经纪人,而没有既定的行业规范,一切工作秩序都是约定俗成。

而对于动画制作来说,这一定律也同样适用,即使不需要请演员付片酬,高级动画师工资也是非常高的,尤其是3D动画,成本比真人影视剧更高,配音演员能够分到的片酬按集数计算的,基数也并不高。

北京的配音圈,总共才100多人,资历深的前辈从制片方接活儿,然后通知他认为合适的配音人选,制片方称他们为配音导演。配音导演和制片方与配音演员都不签合同,劳务费事先谈好,除非特别大的腕儿,其他人都按行价,一般就是电视剧一集200元,电影1000到2000元,动画和电视剧基本持平,上下浮动不大。

3和日本成熟的声优行业相距甚远

不过我们还是以动画为例说说配音演员的重要性,因为配音演员这个行业之所以能够像今天这样在世界范围内被逐渐重视,和动画的发展有着直接而又密切的关系。

动画中的配音演员的声音组合其实是分两种的,一种是演员被导演或者编剧要求演绎出符合角色性格的声音;一种是以演员本身的声音为参考蓝本,构想出相类似的动画人物,突出配音工作者的声音特色。

这两种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当一个配音演员的声音有名到足够有辨识度,制片方为了降低宣传成本,将配音演员本身当作很好的宣传点,自然会考虑第二种方式来对配音演员的声音进行极致包装。

但是,这基本都还是模糊的概念和假设,真正在国内做到这一步的配音演员,凤毛麟角。行业中没有既定的法律规范,没有成本的工资和合同条约,甚至不给配音演员署名都变成了“行规”。

在日本,配音演员被称为“声优”,拥有成熟的产业链。一般都是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对新人进行培训,之后根据片方的要求提供不同的声音,当一个动画角色成名之后很可能使得声优的身价也水涨船高,声优签约不同的公司,公司安排各种活动,声优甚至可以开自己的演唱会,出道成为歌星或者因为外型条件好而成为演员明星。

说起日漫声优,想必很多小伙伴追一部番剧就是冲声优去的,水树奈奈,泽城美雪,钉宫理惠,福山润,神谷浩史…看日漫的人想必对这些名字都不陌生,声优甚至和导演、编剧一样可以成为一种“品牌”,成为动画片开播前的一种宣传噱头。这在中国,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二、资本入局动画配音工作室,行业曙光在哪里?

近日北斗企鹅配音工作室获得了来自磐谷创投领头,乐游资本跟投共计1000万的融资,而在此前,配音工作室一直被资本大佬所冷淡,北斗企鹅获得融资,是否是行业焕发生机的一个契机?

1配音演员曝光度日益提升,领军人物火遍B站

之后北斗企鹅在B站开了官方账号,上传一些配音中的花絮或者演员们的即兴演出视频,尝试创作广播剧,旗下艺人纷纷开了微博和粉丝互动。曝光率大大提高,逐渐被二次元的小伙伴们所熟知。北斗企鹅的兴起也是在近两年,山新、黄贞季、刘明月、李兰陵等众多声优参与多部影视动画的演出,其中山新是第一位中文电子歌姬洛天依的声源,在国漫《罗小黑战记》中一人饰演多个角色,在引进的电影《樱挑小丸子》《海贼王之黄金城》中都有精彩的演出。

2国慢兴起带动配音行业需求

日本声优行业的繁荣和日漫本身产业链的完善,产业的成熟有分不开的关系,而中国配音行业逐渐回归大众视野也和近年来国漫的不断发展有很大的联系。观众是挑剔而又口味多变的,倘若没有好的声音去演绎好的角色,一部动画作品就难以登顶成为佳作。

童自荣老先生曾经说过,配音界要想在市场经济下长足发展,首先得重视这块阵地,有一个好的掌门人培养一支好的队伍,才能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现在的一些年轻人也很无奈,忙于生计奔波,没有时间把配音当艺术那样去对待了。

而随着国漫市场这个蛋糕越做越大,慢慢的,配音演员也能从中分一杯羹,北斗企鹅的发展正见证了这一过程,即使力量并不算大,并且在地域上说集中于北京,其他城市相关的发展依旧缓慢。

资本在看好国漫发展的同时也在逐渐注意到配音行业的利润和将来丰厚的循环人才回报,在人才积累之后,自然会对这个圈子形成良性循环。

3资本运作影响专业化人才培养

配音演员难以进入动画行业主流舞台的一大原因还是人才问题,没有专门的专业来培养配音演员,没有专门的机构和公司对配音演员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直接导致了行业薪酬低,在和制片方商谈中处于劣势。

而资本进入这个行业势必要影响行业的专业化人才培养,甚至投资开办培训机构,这无疑对配音人才的专业化培养铺展一条道路,即使缓慢,也是在逐渐发展。

部分资料来源:腾讯娱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