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城投公司开辟融资新途径,自贸区债成“香饽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城投公司开辟融资新途径,自贸区债成“香饽饽”

今年1-6月,自贸区债券发行量约是此前7年累计发行数额的两倍。

2019年8月24日清晨,航拍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王玉

今年1-6月,自贸区债券发行量达817.5亿元,约是此前7年累计发行数额的两倍。对于如此高规模的增长,分析师表示,在美联储连续加息背景下,企业境外融资成本飙升,使得自贸区债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境外中资美元债,但更重要的是,国内城投企业融资渠道收紧之下,自贸债成为了城投融资新宠。

自贸区债券被称为“在岸的离岸债券”,又名“明珠债”,是指面向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已开立自由贸易账户的区内及境外机构投资者所发行的债券品种,发行人可以为境内、自贸区内及境外的金融机构或企业,发行币种包括人民币和外币。2016年,上海市财政局发行了全国首只自贸区债券,金额30亿元人民币,随后自贸债发行归于沉寂,直到2019年再度破冰。截至去年底,自贸区债券发行量累计达426.6亿元。

中证鹏元研发部资深研究员史晓姗对界面新闻表示,今年以来,美元债和欧元债融资成本高于离岸人民币债券,驱使企业转向选择自贸区债。另一方面,境内城投公司融资受限,自贸区债券是当前不多的融资选择,即使成本较高,发行人也可以接受。

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研究团队进一步指出,自贸区债券表现火热主要是受到境内城投企业特别是区县级城投企业的推动。202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监管政策不断收紧,城投企业在境内、外债券市场的融资难度均明显上升。自贸区债券作为“在岸的离岸债券”,其在发行条件上较传统的离、在岸债券而言均相对宽松;除此之外,由于其正值推广期,监管部门对于发行自贸区债券也持乐观态度。城投企业在发现可以通过发行自贸区债券满足自身的融资需求后便大量涌入自贸区债券市场,特别是相对弱质的区县级城投企业。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94家企业发行了120只自贸区债券,分别较去年全年增加43家和63只。其中,城投企业发行规模占发行总额的一半以上。

除了为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外,自贸区债券自创立之日起还被寄望于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联合资信国际业务研究团队指出,自贸区债券的设立初衷是在国家金融改革开放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总体部署框架下,逐步提高我国资本项下各项目的可兑换程度,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以及扩大我国金融业的双向开放。

“自贸区债券的设立旨在扩大人民币境外使用范围,推进贸易、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三者并重,推动资本和人民币国际化,同时拓宽境外人民币投资回流渠道。但目前国内城投企业撑起了自贸区债券市场发展的半壁江山,境外主体发行数量较少,且关于自贸区债券的二级市场表现目前仍是一片‘空白领域’。”该团队称。

史晓姗也表示,目前自贸区债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发行人和投资者多是中资企业,各方面制度还需不断完善,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此外,近来市场有消息称监管正在收紧自贸区债券发行和投资。对此,国际业务研究团队解释称,今年以来部分城投发行人为了利用自贸区债券满足自身融资需求,在企业并无自贸区内实际业务的情况下仍选择进入自贸区债券市场进行融资,导致债券市场发展方向与设计原意出现明显背离。

“监管部门此时加强对于部分发行人的监管要求,一方面是对整个自贸区债券市场发展方向进行一定程度的‘纠偏’,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城投企业债务效率的管理。” 联合资信国际业务研究团队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城投公司开辟融资新途径,自贸区债成“香饽饽”

今年1-6月,自贸区债券发行量约是此前7年累计发行数额的两倍。

2019年8月24日清晨,航拍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王玉

今年1-6月,自贸区债券发行量达817.5亿元,约是此前7年累计发行数额的两倍。对于如此高规模的增长,分析师表示,在美联储连续加息背景下,企业境外融资成本飙升,使得自贸区债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境外中资美元债,但更重要的是,国内城投企业融资渠道收紧之下,自贸债成为了城投融资新宠。

自贸区债券被称为“在岸的离岸债券”,又名“明珠债”,是指面向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已开立自由贸易账户的区内及境外机构投资者所发行的债券品种,发行人可以为境内、自贸区内及境外的金融机构或企业,发行币种包括人民币和外币。2016年,上海市财政局发行了全国首只自贸区债券,金额30亿元人民币,随后自贸债发行归于沉寂,直到2019年再度破冰。截至去年底,自贸区债券发行量累计达426.6亿元。

中证鹏元研发部资深研究员史晓姗对界面新闻表示,今年以来,美元债和欧元债融资成本高于离岸人民币债券,驱使企业转向选择自贸区债。另一方面,境内城投公司融资受限,自贸区债券是当前不多的融资选择,即使成本较高,发行人也可以接受。

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研究团队进一步指出,自贸区债券表现火热主要是受到境内城投企业特别是区县级城投企业的推动。202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监管政策不断收紧,城投企业在境内、外债券市场的融资难度均明显上升。自贸区债券作为“在岸的离岸债券”,其在发行条件上较传统的离、在岸债券而言均相对宽松;除此之外,由于其正值推广期,监管部门对于发行自贸区债券也持乐观态度。城投企业在发现可以通过发行自贸区债券满足自身的融资需求后便大量涌入自贸区债券市场,特别是相对弱质的区县级城投企业。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94家企业发行了120只自贸区债券,分别较去年全年增加43家和63只。其中,城投企业发行规模占发行总额的一半以上。

除了为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外,自贸区债券自创立之日起还被寄望于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联合资信国际业务研究团队指出,自贸区债券的设立初衷是在国家金融改革开放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总体部署框架下,逐步提高我国资本项下各项目的可兑换程度,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以及扩大我国金融业的双向开放。

“自贸区债券的设立旨在扩大人民币境外使用范围,推进贸易、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三者并重,推动资本和人民币国际化,同时拓宽境外人民币投资回流渠道。但目前国内城投企业撑起了自贸区债券市场发展的半壁江山,境外主体发行数量较少,且关于自贸区债券的二级市场表现目前仍是一片‘空白领域’。”该团队称。

史晓姗也表示,目前自贸区债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发行人和投资者多是中资企业,各方面制度还需不断完善,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此外,近来市场有消息称监管正在收紧自贸区债券发行和投资。对此,国际业务研究团队解释称,今年以来部分城投发行人为了利用自贸区债券满足自身融资需求,在企业并无自贸区内实际业务的情况下仍选择进入自贸区债券市场进行融资,导致债券市场发展方向与设计原意出现明显背离。

“监管部门此时加强对于部分发行人的监管要求,一方面是对整个自贸区债券市场发展方向进行一定程度的‘纠偏’,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城投企业债务效率的管理。” 联合资信国际业务研究团队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