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1343份育龄青年调查样本:两大原因成抑制生育主要因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1343份育龄青年调查样本:两大原因成抑制生育主要因素

调查样本中,理想子女数为2个孩子的占比最大,选择儿女双全的约占46.1%,理想子女数为三孩及以上的人数较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赵孟 实习记者 梁珺怡

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中国新出生人口为956万,人口出生率已连续三年跌破10‰ 。青年的生育意愿引发社会关注。

近期,《人口与健康》杂志发表题为《“生”还是“不生”的困境——当代青年生育意愿及生育支持措施需求分析》一文,针对当代青年生育意愿及生育支持措施需求展开调研。该文由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戴梦瑶、晏梦莎、李睿斌等合作完成,通讯作者为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尹勤。《人口与健康》杂志是由国家卫健委主管,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主办的国家级刊物。

该论文的调查对象为20-39岁育龄青年,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搜集数据,回收有效问卷1343份并展开分析。调研样本中,未婚者占55.3%,已婚者占44.7%,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发现,受访青年的理想初婚年龄主要集中在25-29岁(58.2%),且在30岁之后的占比远超25岁以下。此外,还有约4.4%的被调查者不打算结婚。与之相应,大部分调查对象的理想初次生育年龄也集中在25-29岁,占比为56.4%;理想初育年龄在25岁以下、30-34岁、35岁及以后的占比分别为10.6%20.9%4.0%。同时,约有8.2%的调查对象没有生育打算或者不确定是否要生育。

婚姻是生育的基础,初婚年龄的推迟、婚姻观念的改变等均影响着生育意愿的变化。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结婚登记数为683.3万对,较上一年减少约81万对,创下1986年民政部有相关数据记录以来的新低。

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对象的生育意愿进一步走低,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53个孩子,低于2021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子女数(1.8个),也低于国家卫健委公布的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1.64个)。调查样本中,理想子女数为2个孩子的占比最大,选择儿女双全的约占46.1%理想子女数为三孩及以上的人数较少。

研究发现,当代青年的生育动机发生了明显改变,持传宗接代、养老送终等传统生育观念的已是少数,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生儿育女既可以使家庭更加完整,更是自身情感寄托,这两者的选择比分别为78.6%74.8%。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已明显减弱,希望有2个孩子的调查对象大多希望儿女双全,希望有1个孩子的调查对象中女孩偏好强于男孩偏好。

本项研究认为,经济对生育意愿有很大影响。调查显示,中高收入人群较之低收入人群,生育意愿较高;不愿生育的被调查者中,低收入群体约占33.5%。在调查对象不愿生育或再生育的各项原因中,经济压力过大、养育孩子付出的精力太多是抑制青年人生育的主要因素。

此外,“错过最佳生育年龄”“更看重自己职业发展”的选择占比分别为16.0%10.3%;而选择“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不喜欢孩子”“生育恐惧”“担心丧偶式育儿”等原因的调查对象占比均不足10%。另外,有26.9%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愿意为了照顾孩子而放弃工作机会,其中女性占比75.6%

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国家要想提高生育率就必须降低民众的生育养育成本,让大家“愿意生,养得起”。直接发放生育补贴、延长产假和护理假、降低教育费用、完善生育保险等成为青年人亟需的生育支持措施。

2021626日,中央出台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明确要降低生育、养育、教育的压力,提升生育意愿。自2021年以来,多个省份已明确提出建立育儿补贴制度。

研究发现,超过七成的调查对象相信国家会进一步落实生育支持措施。

受访青年的主要需求包括:一是直接发放生育补贴、延长产假和护理假;二是降低教育费用和完善生育保险,让更多家庭“生得起,养得好”;三是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和妇幼医疗服务场所,增设父母共用的育儿假,并继续扩大医保报销范围,将不孕不育、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等纳入医保范围,对家庭所有幼儿给予医疗报销;四是国家也应在税收等方面给予平等雇用女职工、保障女性生育权益的企业优惠政策,降低当代青年特别是女性的职场压力,从而改善社会生育环境,促进生育水平回升。

调查对象对生育支持措施的需求情况。图表来自该论文

针对调查结果,论文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在个人层面,应适龄婚育,主动平等地承担家庭责任,合理规划职业发展,还需要学会合理开支和储蓄投资,为未来的生育养育打好经济基础。

在社会层面,需大力倡导男女平等,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的教育引导,强化生殖健康宣传教育,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关注解决女性公平就业、职业发展和围产期心理健康等问题。

在国家层面,应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加强财政对生育的经济扶持,完善生育保险。如给予育儿家庭直接发放生育补贴、租房购房补贴、医疗与教育优惠;对雇用一定比例女工、鼓励生育的企业制定相关的减税政策,降低公司运营成本,以实现国家、公司和生育员工的共赢。此外,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如扶持建设质优价平的普惠托育机构/月子中心、推进公办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同时健全养老配套设施,以减轻青年教育养育负担与养老负担,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1343份育龄青年调查样本:两大原因成抑制生育主要因素

调查样本中,理想子女数为2个孩子的占比最大,选择儿女双全的约占46.1%,理想子女数为三孩及以上的人数较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赵孟 实习记者 梁珺怡

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中国新出生人口为956万,人口出生率已连续三年跌破10‰ 。青年的生育意愿引发社会关注。

近期,《人口与健康》杂志发表题为《“生”还是“不生”的困境——当代青年生育意愿及生育支持措施需求分析》一文,针对当代青年生育意愿及生育支持措施需求展开调研。该文由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戴梦瑶、晏梦莎、李睿斌等合作完成,通讯作者为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尹勤。《人口与健康》杂志是由国家卫健委主管,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主办的国家级刊物。

该论文的调查对象为20-39岁育龄青年,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搜集数据,回收有效问卷1343份并展开分析。调研样本中,未婚者占55.3%,已婚者占44.7%,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发现,受访青年的理想初婚年龄主要集中在25-29岁(58.2%),且在30岁之后的占比远超25岁以下。此外,还有约4.4%的被调查者不打算结婚。与之相应,大部分调查对象的理想初次生育年龄也集中在25-29岁,占比为56.4%;理想初育年龄在25岁以下、30-34岁、35岁及以后的占比分别为10.6%20.9%4.0%。同时,约有8.2%的调查对象没有生育打算或者不确定是否要生育。

婚姻是生育的基础,初婚年龄的推迟、婚姻观念的改变等均影响着生育意愿的变化。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结婚登记数为683.3万对,较上一年减少约81万对,创下1986年民政部有相关数据记录以来的新低。

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对象的生育意愿进一步走低,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53个孩子,低于2021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子女数(1.8个),也低于国家卫健委公布的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1.64个)。调查样本中,理想子女数为2个孩子的占比最大,选择儿女双全的约占46.1%理想子女数为三孩及以上的人数较少。

研究发现,当代青年的生育动机发生了明显改变,持传宗接代、养老送终等传统生育观念的已是少数,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生儿育女既可以使家庭更加完整,更是自身情感寄托,这两者的选择比分别为78.6%74.8%。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已明显减弱,希望有2个孩子的调查对象大多希望儿女双全,希望有1个孩子的调查对象中女孩偏好强于男孩偏好。

本项研究认为,经济对生育意愿有很大影响。调查显示,中高收入人群较之低收入人群,生育意愿较高;不愿生育的被调查者中,低收入群体约占33.5%。在调查对象不愿生育或再生育的各项原因中,经济压力过大、养育孩子付出的精力太多是抑制青年人生育的主要因素。

此外,“错过最佳生育年龄”“更看重自己职业发展”的选择占比分别为16.0%10.3%;而选择“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不喜欢孩子”“生育恐惧”“担心丧偶式育儿”等原因的调查对象占比均不足10%。另外,有26.9%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愿意为了照顾孩子而放弃工作机会,其中女性占比75.6%

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国家要想提高生育率就必须降低民众的生育养育成本,让大家“愿意生,养得起”。直接发放生育补贴、延长产假和护理假、降低教育费用、完善生育保险等成为青年人亟需的生育支持措施。

2021626日,中央出台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明确要降低生育、养育、教育的压力,提升生育意愿。自2021年以来,多个省份已明确提出建立育儿补贴制度。

研究发现,超过七成的调查对象相信国家会进一步落实生育支持措施。

受访青年的主要需求包括:一是直接发放生育补贴、延长产假和护理假;二是降低教育费用和完善生育保险,让更多家庭“生得起,养得好”;三是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和妇幼医疗服务场所,增设父母共用的育儿假,并继续扩大医保报销范围,将不孕不育、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等纳入医保范围,对家庭所有幼儿给予医疗报销;四是国家也应在税收等方面给予平等雇用女职工、保障女性生育权益的企业优惠政策,降低当代青年特别是女性的职场压力,从而改善社会生育环境,促进生育水平回升。

调查对象对生育支持措施的需求情况。图表来自该论文

针对调查结果,论文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在个人层面,应适龄婚育,主动平等地承担家庭责任,合理规划职业发展,还需要学会合理开支和储蓄投资,为未来的生育养育打好经济基础。

在社会层面,需大力倡导男女平等,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的教育引导,强化生殖健康宣传教育,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关注解决女性公平就业、职业发展和围产期心理健康等问题。

在国家层面,应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加强财政对生育的经济扶持,完善生育保险。如给予育儿家庭直接发放生育补贴、租房购房补贴、医疗与教育优惠;对雇用一定比例女工、鼓励生育的企业制定相关的减税政策,降低公司运营成本,以实现国家、公司和生育员工的共赢。此外,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如扶持建设质优价平的普惠托育机构/月子中心、推进公办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同时健全养老配套设施,以减轻青年教育养育负担与养老负担,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