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香港老人能来大湾区养老吗?香港劳福局:拟拓展内地养老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香港老人能来大湾区养老吗?香港劳福局:拟拓展内地养老院

截至2022年底,约53万名香港居民通常逗留在广东省,其中约9万人为65岁或以上人士。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香港与内地交往日益密切,跨境医疗需求日益增加。据《星岛日报》,香港劳工及福利局正与内地商讨如何透过内地医保,解决在大湾区养老港人的医疗需要,推动跨境养老。

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副局长何启明74日在社交平台发文提到,跟香港医务卫生局及社会福利署同事与广东省医保局、广州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会面,了解港人在广东省使用医保的情况,就广东院舍照顾计划的进一步扩展进行交流。

这是港府政策局首次正式与广东省医保局接触,双方对使用医保为长者解决在内地居住的医疗需要达成共识。不过,目前所有想法均是初步阶段。

77日,香港社会福利署发言人向界面大湾区表示,为便利长者在内地养老,政府将扩展“广东院舍住宿照顾服务计划”至其他位于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安老院,有关安老院必须由具备良好本地资助院舍照顾服务记录的香港非政府机构或私营机构营运,“社会福利署现正制定扩展计划的细节,并会适时公布。”

香港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约53万名香港居民通常逗留在广东省,其中约17%(约9万人)为65岁或以上人士。

越来越多港人来到内地大湾区置业、定居和安老。此前香港社会福利署所推行的“广东院舍住宿照顾服务计划”向两间分别位于深圳及肇庆并由香港机构营运的安老院购买服务。

但内地和香港医保系统尚未打通,港人到内地医院就诊无法用香港医保报销费用,需求缺口正在扩大。据《星岛日报》,两地医保互通的第一阶段可能只停留在为正在领取政府津贴、愿意回内地养老的长者支付保费,至于保障的范围、涵盖的医院数目及病类等,仍有待研究。

过去数年,跨境医疗支付已有雏形。2015年起,香港长者可使用港府派发的医疗券支付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门诊费用。

而在通关受阻的疫情三年,面向无法返港复诊的香港医管局慢性病患者,港府推出“特别支持计划”,委托并资助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为相关病人提供服务;该计划在今年59日结束后,紧接着推出的“先导计划”填补了香港市民前往港大深圳医院求医的需求,每人可获2000元人民币资助额,第一阶段会运作至明年331日。

也有香港市民通过商业保险解决医疗费用支付的问题。大湾区医疗集团联席行政总裁李家聪告诉界面大湾区,“有的港人会买一些可以覆盖内地医疗机构费用的商业保险产品,这也是一个办法。”

此前,大湾区医疗集团与国任保险、友邦香港等保险企业共同推出跨境医疗险产品,用户在指定的140多家医疗机构看病时不用支付费用,而是由保险公司进行结算。在某种程度上也填补了港人内地就医支付体系的空白。

但不可忽略的是,此前的政策都存在相关局限,先导计划”和医疗券仅涵盖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一间医院,受惠人数有限;医疗券也不适用于住院服务或购买药品。随着两地通关,以及港车北上在7月正式落地,可预见未来将有更多港人北上生活。

事实上,跨境医保已有先例。2019年起,珠海陆续推进澳门市民参加珠海医保的试点,澳门市民看病结算费用时只需要支付自费部分,其余费用直接由医院与珠海社保进行结算。截至2月底,港澳台居民在珠海参加医保7.38万人,同比增长52.49%,其中澳门居民参保6.34万人。

在社会保障方面, 2020年起实施《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大陆)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后,允许港人在内地取得居住证后购买医保,每年保费约数百元人民币。截至2月底,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共30.62万人次,其中享受社保待遇3.55万人。

已有相关政策作铺垫,但介于两套财政体系和医疗体系下,粤港医保互通的落实仍需要漫长等待。跨境付费,定价是一个要考虑的因素;医保打通后,能否为港人提供港式医疗服务和器械也是需要突破的问题。李家聪指出,支付只是一个手段,服务的模式和内容才是最终的落脚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香港老人能来大湾区养老吗?香港劳福局:拟拓展内地养老院

截至2022年底,约53万名香港居民通常逗留在广东省,其中约9万人为65岁或以上人士。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香港与内地交往日益密切,跨境医疗需求日益增加。据《星岛日报》,香港劳工及福利局正与内地商讨如何透过内地医保,解决在大湾区养老港人的医疗需要,推动跨境养老。

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副局长何启明74日在社交平台发文提到,跟香港医务卫生局及社会福利署同事与广东省医保局、广州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会面,了解港人在广东省使用医保的情况,就广东院舍照顾计划的进一步扩展进行交流。

这是港府政策局首次正式与广东省医保局接触,双方对使用医保为长者解决在内地居住的医疗需要达成共识。不过,目前所有想法均是初步阶段。

77日,香港社会福利署发言人向界面大湾区表示,为便利长者在内地养老,政府将扩展“广东院舍住宿照顾服务计划”至其他位于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安老院,有关安老院必须由具备良好本地资助院舍照顾服务记录的香港非政府机构或私营机构营运,“社会福利署现正制定扩展计划的细节,并会适时公布。”

香港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约53万名香港居民通常逗留在广东省,其中约17%(约9万人)为65岁或以上人士。

越来越多港人来到内地大湾区置业、定居和安老。此前香港社会福利署所推行的“广东院舍住宿照顾服务计划”向两间分别位于深圳及肇庆并由香港机构营运的安老院购买服务。

但内地和香港医保系统尚未打通,港人到内地医院就诊无法用香港医保报销费用,需求缺口正在扩大。据《星岛日报》,两地医保互通的第一阶段可能只停留在为正在领取政府津贴、愿意回内地养老的长者支付保费,至于保障的范围、涵盖的医院数目及病类等,仍有待研究。

过去数年,跨境医疗支付已有雏形。2015年起,香港长者可使用港府派发的医疗券支付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门诊费用。

而在通关受阻的疫情三年,面向无法返港复诊的香港医管局慢性病患者,港府推出“特别支持计划”,委托并资助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为相关病人提供服务;该计划在今年59日结束后,紧接着推出的“先导计划”填补了香港市民前往港大深圳医院求医的需求,每人可获2000元人民币资助额,第一阶段会运作至明年331日。

也有香港市民通过商业保险解决医疗费用支付的问题。大湾区医疗集团联席行政总裁李家聪告诉界面大湾区,“有的港人会买一些可以覆盖内地医疗机构费用的商业保险产品,这也是一个办法。”

此前,大湾区医疗集团与国任保险、友邦香港等保险企业共同推出跨境医疗险产品,用户在指定的140多家医疗机构看病时不用支付费用,而是由保险公司进行结算。在某种程度上也填补了港人内地就医支付体系的空白。

但不可忽略的是,此前的政策都存在相关局限,先导计划”和医疗券仅涵盖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一间医院,受惠人数有限;医疗券也不适用于住院服务或购买药品。随着两地通关,以及港车北上在7月正式落地,可预见未来将有更多港人北上生活。

事实上,跨境医保已有先例。2019年起,珠海陆续推进澳门市民参加珠海医保的试点,澳门市民看病结算费用时只需要支付自费部分,其余费用直接由医院与珠海社保进行结算。截至2月底,港澳台居民在珠海参加医保7.38万人,同比增长52.49%,其中澳门居民参保6.34万人。

在社会保障方面, 2020年起实施《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大陆)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后,允许港人在内地取得居住证后购买医保,每年保费约数百元人民币。截至2月底,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共30.62万人次,其中享受社保待遇3.55万人。

已有相关政策作铺垫,但介于两套财政体系和医疗体系下,粤港医保互通的落实仍需要漫长等待。跨境付费,定价是一个要考虑的因素;医保打通后,能否为港人提供港式医疗服务和器械也是需要突破的问题。李家聪指出,支付只是一个手段,服务的模式和内容才是最终的落脚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