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资入主4年,昔日园林第一股是否走出亏损窘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资入主4年,昔日园林第一股是否走出亏损窘境?

国资入主业务协同暂未见实效。

文|新旅界

巨额亏损,持续承压。昔日园林第一股和行业龙头——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东方园林,002310.SZ),曾寄望引入国资“白衣骑士”能够“重整山河”,无奈一晃4年过去,危机并未解除,依然深陷亏损窘境。

2020年-2022年,东方园林分别亏损4.92亿元、11.58亿元、58.52亿元。2023年一季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5.09亿元,同比减少75.23%;归母净利润亏损5.27亿元,创一季度亏损新纪录。

国资入驻、业务转型,近几年,东方园林不断革新,但成效甚微。在业内人士看来,东方园林面临内忧外患一大堆问题待解,国资与民企协同效应尚需一定时日才能见效。

东方园林的案例,也给易主国资的民企以启示,如果说企业危机初期,国资入主能够堵住资金缺口做到“雪中送炭”,但从长期来看,企业想要稳健发展,更需要依靠自身技术优势、管理水平及运营能力的提升。

另外,与国资的业务协同上,如何形成有效的呼应和配合,也是一柄双刃剑,成则双赢,败则两败俱伤。

为求生,出让实控权

2018年,曾经高歌猛进的“园林第一股”东方园林,因发债失利,陷入危机。为求自救,彼时东方园林实控人何巧女夫妇将5%股权转让给北京市朝阳国资委旗下企业(盈润汇民基金),并于2019年8月再次转让5%股权,并向北京市朝阳国资委让出了东方园林实控权。

自此,东方园林成为朝阳国资下属首家A股上市公司。控股权的转移为东方园林带来了流动性支持、项目支持和资产性支持,有利于增强信用,提高融资能力,助力恢复造血能力。

对于收购目的,北京朝汇鑫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朝汇鑫”)表示,基于东方园林与朝阳区具有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条件,通过结构调整和产业协同,构建朝阳区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保产业集团。

资料显示,朝汇鑫注册资本5000万元,成立于2019年7月23日。从注册时间来看,朝汇鑫似专为“入主”东方园林而设。

北京朝阳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是北京朝阳区国资委出资的国有独资企业,承担北京朝阳区国有资产运营任务,主要从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及朝阳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等业务,同时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履行保值增值功能,主营业务为商业贸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相关和旅游服务等四大板块。其中,旅游服务板块旗下有北京朝阳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朝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等。

彼时,双方理想化的想法是: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朝阳国资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交由经营管理层执行,既保持了企业原有经营机制和团队的活力和效率,也提高了企业抗风险能力。同时,生态环保领域国有资源和民营市场化机制的优势互补,能够显著提升东方园林在生态环保领域的竞争力。

此外,国资成为控股股东后,不但能给东方园林带来强有力的背书,还有利于PPP项目融资,战略意义十分重要。

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时至今日,东方园林引入国资4年之久,经历“混改”之后,发展状况如何?牵动人心。

前不久,有投资者在公开平台提出:“同样是纾困化险,上市公司碧水源在大股东中国城乡控股集团公司的帮助下资产质量不断优化,财务结构日趋合理,但反观东方园林债务水平却不断攀升,亏损不断扩大,已出现资不抵债征兆,连累控股股东经营效益。请问,大股东实控方是否考虑市场化退出公司经营管理或转让手中股份。”

从投资者的提问看,代表了市场上一部分投资者对东方园林连续亏损、业绩承压的诸多担忧。

转型探索,增长乏力,债务承压

东方园林创立于1992年,于1996年和2003年先后进入市政园林和景观领域,确定园林产业板块业务。

2004年

大量承接城市地标景观工程,壮大园林业务。

2009年

成为中国园林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2013年

开启景观、生态、苗木、地产、婚庆业务五环联动。

2014年

聚集黑臭水治理,转型生态水务板块。

2015年后

搭建全产业链生态技术平台,进入危废处置市场,不断衍生生态环保产业链。

自2017年5月起

开展全域旅游业务。

2017-2018年

主要业务为水环境治理、全域旅游、工业危废处置。

2019年

聚焦水环境综合治理、全域旅游、矿山和土壤修复业务。

2020年至今

聚焦生态业务、环保业务、循环经济业务。公司愿景定位为,成为世界一流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综合服务商。

梳理东方园林的发展路径看,它从传统景观业务积极向以水环境治理为主的生态修复业务扩展,并通过自身发展与外延并购相结合方式,以危废处理及综合资源利用为切入口,全面布局环保产业。

东方园林以及何巧女一度是行业“神话”般的存在,但在2018年5月东方园林发债失利后,“神话”自此破灭。

曾一度,东方园林凭借在PPP领域的投融资经验、文化旅游设计策划团队、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在全国开疆拓土。先后在腾冲、凤凰、临安、重庆、六安等地选取了部分景区资源进行投资运营,形成PPP+投资运营的产业模式。

不过,新旅界梳理发现,东方园林自2017年5月开展全域旅游业务以来,近5年来,全域旅游业务收入占比呈逐年下降态势。

全域旅游业务逐渐收缩,目前东方园林主要聚焦的三大业务板块中,生态业务板块业务类型包括水环境综合治理、市政园林和全域旅游等,立足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三位一体+智慧水务”理念,联合旗下设计子公司、生态研究院、水处理公司等,提供全流程水生态优化服务,具体模式为通过EPC或PPP形式参与海绵城市建设、河道修复、水景观提升、乡村污水处理等水环境综合治理业务;环保业务板块业务类型为工业危废处置业务;循环经济业务板块业务类型为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尽管积极探索转型,但东方园林仍难掩深陷亏损之忧。

2022年报告期末,东方园林总资产407.73亿元,负债347.18亿元,资产负债率85.15%。

生态建设业务(含水环境综合治理、市政园林和全域旅游)营收4.41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为13.07%。

工业废弃物循环再生业务受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40号文件影响,业务规模有所控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23.7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70.39%。

固废处置业务实现营收4.1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2.16%,实现毛利0.83亿元。

对于业绩亏损原因,东方园林在公告中表示:

“2022年生态业务在新项目拓展、项目施工进度等方面受疫情影响较大,导致生态建设业务营业收入出现一定程度下滑。同时,为保证存量项目快速提前收尾、结算并保证收款,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毛利率,影响了生态业务利润;工业废弃物循环再生业务受相关政策影响,公司主动控制业务规模,该部分业务营业收入下降;由于生态工程项目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账龄增加等原因,公司计提的减值准备相应增加;报告期内前期收购标的企业业绩不佳,商誉出现大幅减值。”

一位不愿具名的证券分析人士表示,二级市场上看,东方园林一是环保行业估值较低,绿色行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是相背离的;二是成长性较弱,创收增速较稳定,无法产生高预期。

“从财务上看,东方园林应收账款77亿元(主要来源政府,回款速度较慢);应付121亿元,资产负债率85%(处于较高水平)。东方园林迫切需要改善客户结构,可考虑债转股、可转债的方式,建议延长应付账期,避免退市风险。另外,目前朝阳国资已经给了40亿元支持,不可能无限量输血,只是起到信用背书作用(绿色债为AA+)。”上述证券分析人士表示。

7月4日,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东方园林在2021年大幅计提坏账,应收款几十亿,目前收回多少钱?”东方园林(002310.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应收账款原值120.80亿元,已计提坏账准备43.05亿元,该部分减值准备收回可能性较大,相关财务数据请以公司发布的定期报告为准。”

探索转型发展,东方园林也在积极探索新路径。比如,2022年加大在旅游相关研发上的投入,开展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新型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目的是针对目前旅游开发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通过对开发建设工程与生态恢复的合理平衡研究,形成具有较高旅游价值与生态环境恢复功能的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体系。

目前,根据区域现状,研究全域旅游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提升对策。基于全域旅游进行以点带面的开发方案研究,搭建美丽乡村营建框架构建全域旅游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申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各 1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预计该项目将有助于公司旅游领域的生态化、环保化,促进全域旅游城镇开发项目开展。

2022年财报显示,东方园林作为行业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拥有 400 余项生态修复与水环境治理专利,并掌握 130 余项危废处理技术专利,以综合技术体系创新优势持续引领生态环保行业发展。400 余个生态、环保及循环经济项目遍及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在京津冀、长三角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等国家战略发展区域打造了 80 多个标杆项目,助力中国核心城市带绿色发展。

国资入主业务协同暂未见实效

原本寄望易主国资,为东方园林提供强有力背书并形成业务协同,实际却是只得到了部分资金上的支持,在业务协同上始终未见明显实效。

新旅界梳理发现,东方园林目前建设运营的湿地公园、景观工程、文旅园区等现代都市休闲及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包括四川广安天池湖景区、四川碧峰峡景区、浙西大峡谷景区、江苏金湖尧想国•文化旅游区(沉浸式文化体验区)、温州空港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带、右甸河湿地公园项目、北京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新晋网红公园,2020年参建)、罗浮山温泉旅游度假区(EPC+O模式)。

除了2020年参建北京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其余大多与国资业务协同关系不大。

为应对连续亏损窘境,东方园林积极进行转型探索。2022年财报显示,2023年,东方园林在生态板块重点工作为:在开拓生态业务新项目上,抓住生态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行业的发展机会,发挥平台优势,聚焦“一二三”产相融合、农文旅相结合的综合项目,培育休闲农业、创意产业、文化旅游等新业态;整合社会资源,加强营销力度,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方式拓展新项目;提升激励手段,发挥业务团队的积极性、能动性,力争多创营收。

在生态类存量项目上,一是加快结算速度,严格专项审计,责任到人;二是化解债务问题,成立经营计划(战略)中心盘活存量资产,成立产业公司以债入股;三是加快项目回款。 

接受新旅界采访的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这几年,东方园林在把一些坏账‘甩包袱’,这样后续可以轻装上阵,在金融和市场领域可以有更好发力空间。”

一位不愿具名的东方园林内部人士告诉新旅界,“国资入主后,东方园林一直在探索转型之路,更多朝着文旅、乡村振兴、产业布局3大方向探索。在文旅方面更侧重文旅运营和投资;在乡村振兴方面,与地方政府进行联合开发,包括进行环境提升和产业导入;在产业布局上,东方园林从上下游合作企业中挑选优质合作伙伴,共同发展产业延展,比如,农业产业上,与好农场开展战略合作,与华润、中粮合作,与京东联手推出‘百富计划’,与乡村振兴项目结合,探索肉牛养殖合作。”

“产业运营,是我们未来的发力点和重点,产业运营更多是孵化和轻资产的过程。”上述东方园林内部人士表示。

今年3月,东方园林携绵阳东园山水文旅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及八家知名文旅企业,正式成立罗浮山旅游度假区企业战略运营联盟。

5月26日-27日,东方园林在绵阳罗浮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召开“第一届东方文旅产业发展大会暨绵州旅游人交流活动”,正式成立东方文旅产业联盟。

第一届东方文旅产业发展大会暨绵州旅游人交流活动(图源:东方园林官微)

东方园林副总裁张超表示,借助东方文旅产业联盟平台的建立,东方园林将在未来时期发挥更加积极的行业引领作用。东方文旅产业联盟作为聚合产业资本、新征程发展思路、精准对接资源的综合性融汇平台,通过构建全产业生态孵化系统,助推优秀文旅产业项目落地。

一位业内人士对新旅界表示,东方园林成立文旅产业联盟的价值主要是绑定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建设和运营项目,增加竞争筹码。

尽管还没有实质性动作,但东方文旅产业联盟的成立,正是东方园林向市场传递未来将在文旅领域继续深耕的声音,代表其未来的新动向。

前述证券分析人士认为,东方园林依托一带一路和乡村振兴相关的项目,是市场上较好的融资方向,可适当拓展国际业务。另外,目前乡村振兴有一定机会,为刚性需求,考虑景观+运营的战略协同,政府补贴+市场融资双管齐下,采用并购(收购/合资)对标的选择具有高要求。

引入国资并非“万事大吉”

新旅界观察发现,与东方园林类似,同为民企引入国资,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棕榈股份”)的表现,迥异于东方园林,其在与国资的业务协同发展上,远胜东方园林。

2019年,中原豫资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河南省豫资保障房管理运营有限公司成为棕榈股份最大股东,河南省财政厅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棕榈股份“牵手”豫资控股集团后,一拍即合,发挥了很好的协同效应。棕榈股份不仅直接落户河南,且充分发挥生态城镇综合服务能力优势,携手豫资控股集团助力河南省内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加速落地。

近几年,在棕榈股份中标公告专栏中,相当一部分是中标河南省域内相关政府投资项目,这是与其豫资控股的河南省国企母公司的“战略协同效应”初见成效还是偶然的巧合,读者自然“见仁见智”。

棕榈股份表示,将通过与控股股东、战略合作方等的业务联动与协同,持续探索创新业务的方向和具体实施路径,加快推动上市公司第二主业挖掘、培育和发展工作。

今年5月,豫粤合作交流会举行,豫资控股集团与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及华美国际投资集团等多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棕榈股份作为豫资控股集团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窗口单位,成为豫资控股集团深化战略布局,推动河南资本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新经济资源平台,承担招商引资、引智、引人才、引项目的重要平台作用。

对于易主国资的民企而言,在危机初期,能够借助国资背景,弥补资金缺口,从生死一线挽回,但长期来看,还需要看能否真正把国资的优势发挥出来,如果不善于运用,反而自废武功。

关于引入国资的民企,如何利用好资源,形成业务协同,新旅界将持续报道相关案例,敬请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东方园林

3.2k
  • 北京证监局:对东方园林及董事长张浩楠等4人出具警示函
  • 东方园林和上海上电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资入主4年,昔日园林第一股是否走出亏损窘境?

国资入主业务协同暂未见实效。

文|新旅界

巨额亏损,持续承压。昔日园林第一股和行业龙头——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东方园林,002310.SZ),曾寄望引入国资“白衣骑士”能够“重整山河”,无奈一晃4年过去,危机并未解除,依然深陷亏损窘境。

2020年-2022年,东方园林分别亏损4.92亿元、11.58亿元、58.52亿元。2023年一季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5.09亿元,同比减少75.23%;归母净利润亏损5.27亿元,创一季度亏损新纪录。

国资入驻、业务转型,近几年,东方园林不断革新,但成效甚微。在业内人士看来,东方园林面临内忧外患一大堆问题待解,国资与民企协同效应尚需一定时日才能见效。

东方园林的案例,也给易主国资的民企以启示,如果说企业危机初期,国资入主能够堵住资金缺口做到“雪中送炭”,但从长期来看,企业想要稳健发展,更需要依靠自身技术优势、管理水平及运营能力的提升。

另外,与国资的业务协同上,如何形成有效的呼应和配合,也是一柄双刃剑,成则双赢,败则两败俱伤。

为求生,出让实控权

2018年,曾经高歌猛进的“园林第一股”东方园林,因发债失利,陷入危机。为求自救,彼时东方园林实控人何巧女夫妇将5%股权转让给北京市朝阳国资委旗下企业(盈润汇民基金),并于2019年8月再次转让5%股权,并向北京市朝阳国资委让出了东方园林实控权。

自此,东方园林成为朝阳国资下属首家A股上市公司。控股权的转移为东方园林带来了流动性支持、项目支持和资产性支持,有利于增强信用,提高融资能力,助力恢复造血能力。

对于收购目的,北京朝汇鑫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朝汇鑫”)表示,基于东方园林与朝阳区具有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条件,通过结构调整和产业协同,构建朝阳区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保产业集团。

资料显示,朝汇鑫注册资本5000万元,成立于2019年7月23日。从注册时间来看,朝汇鑫似专为“入主”东方园林而设。

北京朝阳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是北京朝阳区国资委出资的国有独资企业,承担北京朝阳区国有资产运营任务,主要从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及朝阳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等业务,同时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履行保值增值功能,主营业务为商业贸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相关和旅游服务等四大板块。其中,旅游服务板块旗下有北京朝阳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朝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等。

彼时,双方理想化的想法是: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朝阳国资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交由经营管理层执行,既保持了企业原有经营机制和团队的活力和效率,也提高了企业抗风险能力。同时,生态环保领域国有资源和民营市场化机制的优势互补,能够显著提升东方园林在生态环保领域的竞争力。

此外,国资成为控股股东后,不但能给东方园林带来强有力的背书,还有利于PPP项目融资,战略意义十分重要。

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时至今日,东方园林引入国资4年之久,经历“混改”之后,发展状况如何?牵动人心。

前不久,有投资者在公开平台提出:“同样是纾困化险,上市公司碧水源在大股东中国城乡控股集团公司的帮助下资产质量不断优化,财务结构日趋合理,但反观东方园林债务水平却不断攀升,亏损不断扩大,已出现资不抵债征兆,连累控股股东经营效益。请问,大股东实控方是否考虑市场化退出公司经营管理或转让手中股份。”

从投资者的提问看,代表了市场上一部分投资者对东方园林连续亏损、业绩承压的诸多担忧。

转型探索,增长乏力,债务承压

东方园林创立于1992年,于1996年和2003年先后进入市政园林和景观领域,确定园林产业板块业务。

2004年

大量承接城市地标景观工程,壮大园林业务。

2009年

成为中国园林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2013年

开启景观、生态、苗木、地产、婚庆业务五环联动。

2014年

聚集黑臭水治理,转型生态水务板块。

2015年后

搭建全产业链生态技术平台,进入危废处置市场,不断衍生生态环保产业链。

自2017年5月起

开展全域旅游业务。

2017-2018年

主要业务为水环境治理、全域旅游、工业危废处置。

2019年

聚焦水环境综合治理、全域旅游、矿山和土壤修复业务。

2020年至今

聚焦生态业务、环保业务、循环经济业务。公司愿景定位为,成为世界一流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综合服务商。

梳理东方园林的发展路径看,它从传统景观业务积极向以水环境治理为主的生态修复业务扩展,并通过自身发展与外延并购相结合方式,以危废处理及综合资源利用为切入口,全面布局环保产业。

东方园林以及何巧女一度是行业“神话”般的存在,但在2018年5月东方园林发债失利后,“神话”自此破灭。

曾一度,东方园林凭借在PPP领域的投融资经验、文化旅游设计策划团队、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在全国开疆拓土。先后在腾冲、凤凰、临安、重庆、六安等地选取了部分景区资源进行投资运营,形成PPP+投资运营的产业模式。

不过,新旅界梳理发现,东方园林自2017年5月开展全域旅游业务以来,近5年来,全域旅游业务收入占比呈逐年下降态势。

全域旅游业务逐渐收缩,目前东方园林主要聚焦的三大业务板块中,生态业务板块业务类型包括水环境综合治理、市政园林和全域旅游等,立足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三位一体+智慧水务”理念,联合旗下设计子公司、生态研究院、水处理公司等,提供全流程水生态优化服务,具体模式为通过EPC或PPP形式参与海绵城市建设、河道修复、水景观提升、乡村污水处理等水环境综合治理业务;环保业务板块业务类型为工业危废处置业务;循环经济业务板块业务类型为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尽管积极探索转型,但东方园林仍难掩深陷亏损之忧。

2022年报告期末,东方园林总资产407.73亿元,负债347.18亿元,资产负债率85.15%。

生态建设业务(含水环境综合治理、市政园林和全域旅游)营收4.41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为13.07%。

工业废弃物循环再生业务受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40号文件影响,业务规模有所控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23.7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70.39%。

固废处置业务实现营收4.1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2.16%,实现毛利0.83亿元。

对于业绩亏损原因,东方园林在公告中表示:

“2022年生态业务在新项目拓展、项目施工进度等方面受疫情影响较大,导致生态建设业务营业收入出现一定程度下滑。同时,为保证存量项目快速提前收尾、结算并保证收款,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毛利率,影响了生态业务利润;工业废弃物循环再生业务受相关政策影响,公司主动控制业务规模,该部分业务营业收入下降;由于生态工程项目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账龄增加等原因,公司计提的减值准备相应增加;报告期内前期收购标的企业业绩不佳,商誉出现大幅减值。”

一位不愿具名的证券分析人士表示,二级市场上看,东方园林一是环保行业估值较低,绿色行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是相背离的;二是成长性较弱,创收增速较稳定,无法产生高预期。

“从财务上看,东方园林应收账款77亿元(主要来源政府,回款速度较慢);应付121亿元,资产负债率85%(处于较高水平)。东方园林迫切需要改善客户结构,可考虑债转股、可转债的方式,建议延长应付账期,避免退市风险。另外,目前朝阳国资已经给了40亿元支持,不可能无限量输血,只是起到信用背书作用(绿色债为AA+)。”上述证券分析人士表示。

7月4日,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东方园林在2021年大幅计提坏账,应收款几十亿,目前收回多少钱?”东方园林(002310.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应收账款原值120.80亿元,已计提坏账准备43.05亿元,该部分减值准备收回可能性较大,相关财务数据请以公司发布的定期报告为准。”

探索转型发展,东方园林也在积极探索新路径。比如,2022年加大在旅游相关研发上的投入,开展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新型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目的是针对目前旅游开发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通过对开发建设工程与生态恢复的合理平衡研究,形成具有较高旅游价值与生态环境恢复功能的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体系。

目前,根据区域现状,研究全域旅游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提升对策。基于全域旅游进行以点带面的开发方案研究,搭建美丽乡村营建框架构建全域旅游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申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各 1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预计该项目将有助于公司旅游领域的生态化、环保化,促进全域旅游城镇开发项目开展。

2022年财报显示,东方园林作为行业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拥有 400 余项生态修复与水环境治理专利,并掌握 130 余项危废处理技术专利,以综合技术体系创新优势持续引领生态环保行业发展。400 余个生态、环保及循环经济项目遍及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在京津冀、长三角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等国家战略发展区域打造了 80 多个标杆项目,助力中国核心城市带绿色发展。

国资入主业务协同暂未见实效

原本寄望易主国资,为东方园林提供强有力背书并形成业务协同,实际却是只得到了部分资金上的支持,在业务协同上始终未见明显实效。

新旅界梳理发现,东方园林目前建设运营的湿地公园、景观工程、文旅园区等现代都市休闲及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包括四川广安天池湖景区、四川碧峰峡景区、浙西大峡谷景区、江苏金湖尧想国•文化旅游区(沉浸式文化体验区)、温州空港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带、右甸河湿地公园项目、北京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新晋网红公园,2020年参建)、罗浮山温泉旅游度假区(EPC+O模式)。

除了2020年参建北京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其余大多与国资业务协同关系不大。

为应对连续亏损窘境,东方园林积极进行转型探索。2022年财报显示,2023年,东方园林在生态板块重点工作为:在开拓生态业务新项目上,抓住生态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行业的发展机会,发挥平台优势,聚焦“一二三”产相融合、农文旅相结合的综合项目,培育休闲农业、创意产业、文化旅游等新业态;整合社会资源,加强营销力度,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方式拓展新项目;提升激励手段,发挥业务团队的积极性、能动性,力争多创营收。

在生态类存量项目上,一是加快结算速度,严格专项审计,责任到人;二是化解债务问题,成立经营计划(战略)中心盘活存量资产,成立产业公司以债入股;三是加快项目回款。 

接受新旅界采访的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这几年,东方园林在把一些坏账‘甩包袱’,这样后续可以轻装上阵,在金融和市场领域可以有更好发力空间。”

一位不愿具名的东方园林内部人士告诉新旅界,“国资入主后,东方园林一直在探索转型之路,更多朝着文旅、乡村振兴、产业布局3大方向探索。在文旅方面更侧重文旅运营和投资;在乡村振兴方面,与地方政府进行联合开发,包括进行环境提升和产业导入;在产业布局上,东方园林从上下游合作企业中挑选优质合作伙伴,共同发展产业延展,比如,农业产业上,与好农场开展战略合作,与华润、中粮合作,与京东联手推出‘百富计划’,与乡村振兴项目结合,探索肉牛养殖合作。”

“产业运营,是我们未来的发力点和重点,产业运营更多是孵化和轻资产的过程。”上述东方园林内部人士表示。

今年3月,东方园林携绵阳东园山水文旅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及八家知名文旅企业,正式成立罗浮山旅游度假区企业战略运营联盟。

5月26日-27日,东方园林在绵阳罗浮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召开“第一届东方文旅产业发展大会暨绵州旅游人交流活动”,正式成立东方文旅产业联盟。

第一届东方文旅产业发展大会暨绵州旅游人交流活动(图源:东方园林官微)

东方园林副总裁张超表示,借助东方文旅产业联盟平台的建立,东方园林将在未来时期发挥更加积极的行业引领作用。东方文旅产业联盟作为聚合产业资本、新征程发展思路、精准对接资源的综合性融汇平台,通过构建全产业生态孵化系统,助推优秀文旅产业项目落地。

一位业内人士对新旅界表示,东方园林成立文旅产业联盟的价值主要是绑定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建设和运营项目,增加竞争筹码。

尽管还没有实质性动作,但东方文旅产业联盟的成立,正是东方园林向市场传递未来将在文旅领域继续深耕的声音,代表其未来的新动向。

前述证券分析人士认为,东方园林依托一带一路和乡村振兴相关的项目,是市场上较好的融资方向,可适当拓展国际业务。另外,目前乡村振兴有一定机会,为刚性需求,考虑景观+运营的战略协同,政府补贴+市场融资双管齐下,采用并购(收购/合资)对标的选择具有高要求。

引入国资并非“万事大吉”

新旅界观察发现,与东方园林类似,同为民企引入国资,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棕榈股份”)的表现,迥异于东方园林,其在与国资的业务协同发展上,远胜东方园林。

2019年,中原豫资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河南省豫资保障房管理运营有限公司成为棕榈股份最大股东,河南省财政厅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棕榈股份“牵手”豫资控股集团后,一拍即合,发挥了很好的协同效应。棕榈股份不仅直接落户河南,且充分发挥生态城镇综合服务能力优势,携手豫资控股集团助力河南省内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加速落地。

近几年,在棕榈股份中标公告专栏中,相当一部分是中标河南省域内相关政府投资项目,这是与其豫资控股的河南省国企母公司的“战略协同效应”初见成效还是偶然的巧合,读者自然“见仁见智”。

棕榈股份表示,将通过与控股股东、战略合作方等的业务联动与协同,持续探索创新业务的方向和具体实施路径,加快推动上市公司第二主业挖掘、培育和发展工作。

今年5月,豫粤合作交流会举行,豫资控股集团与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及华美国际投资集团等多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棕榈股份作为豫资控股集团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窗口单位,成为豫资控股集团深化战略布局,推动河南资本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新经济资源平台,承担招商引资、引智、引人才、引项目的重要平台作用。

对于易主国资的民企而言,在危机初期,能够借助国资背景,弥补资金缺口,从生死一线挽回,但长期来看,还需要看能否真正把国资的优势发挥出来,如果不善于运用,反而自废武功。

关于引入国资的民企,如何利用好资源,形成业务协同,新旅界将持续报道相关案例,敬请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