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民营快递30年启示录:唯有不懈奋斗,方至星辰大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民营快递30年启示录:唯有不懈奋斗,方至星辰大海

经过了高速发展的甜蜜期后,行业的成熟期总会到来。

文|快递观察家

标准从无到有,规则从零到一,竞争从多到寡,服务由糙到精,这是大多数行业发展规律,也是中国基本国情。

快递行业也是如此。

在对包裹次日达、当日达习以为常的当下,很难想象,如果这三十年没有快递,更准确说应该是电商迅猛发展的这十几年,百姓生活会是怎样的状态。

作为快递业务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的国度,中国快递无论从速度还是规模上来讲,都已经处在充分竞争层面。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期许下,赛道内的玩家,要么上市,要么卖身,要么倒闭,天天、全峰、快捷、国通们的品牌仍历历在目。

溯往追源,回望民营快递30年历程,凭何崛起又因何内卷,亿豹网试图从中勘得一份启示录。

草莽英雄,侠义江湖

最新胡润百富豪榜上,12位快递圈人士入围,顺丰董事长王卫、中通董事长赖梅松、圆通董事长喻渭蛟、韵达董事长聂腾云、申通董事长陈德军以及德邦创始人崔维星等悉数在列。

需要注意,与富豪榜上大部分的“家族”富豪不同的是,物流行业的登榜者,几乎都是白手起家。

通俗来讲,就是草根创业逆袭。

然而,时至今日,很多人只看到了草根逆袭,却未曾看到草根的吃苦与顽强坚守。

最开始,生活贫困的他们,并未想过干一番大事业,只是想改善生活条件。

1993年,是中国民营快递兴起的年份,包括顺丰、申通、宅急送在内的中国第一批民间快递破土而出。一个往来内陆香港,一个往来杭州上海,一个驻扎北京,送件都靠“人肉”,挤最早的火车、睡最晚的觉。

然而,在那个只有中国邮政被贴上“官方”标签的年代,王卫、聂腾飞、陈平等人送的,被称为“黑快递”。

往后很多年,顺丰王卫在小黑屋分拣快件,通达系们则是一边交罚款、一边送快递,在送货公路上和邮政部门斗智斗勇。

但是,在邮政速递送件至少三天时间的基础下,王卫、聂腾飞等人,能够做到第二天就将物件送至客户手上。

可以说,从一开始,王、聂等人就是依靠速度从邮政口中抢食。在贸易正旺的改革初期,速度,正是当时商务报单急件的需求。

邮政的围堵易防,人心却难测。

在当时快递员工资低,而配送的货物相对价值高,经不住诱惑也是人之常情。

因此,申通们当时主要都是拉老乡入伙,一旦失窃,乡里乡亲相互知晓的情况下也稍微压制住那点歪心思,不用签字不用画押,靠得就是江湖义气。

所以聂腾飞找来了弟弟聂腾云,爱人陈小英找来了哥哥陈德军,随后桐庐帮越做越大,简单复制的加盟网点,也让势力也越错综复杂。

1997年,申通已经覆盖长三角业务,实现浙江沪互通,拥有了专门的运输车队,全国网点超过50个。

到了2000年前后,通达系先后创立,聂腾云韵达1999年、喻渭蛟圆通2000年、赖梅松中通2002年、徐建荣汇通快运2003年。

至此,围绕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快递江湖纷争就此铺开画卷。

顺势而为,取之有道

行业是时代的行业,企业也是时代的企业,任何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都脱离不开大时代的背景。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修订通过,背负了十几年“黑快递”名声的民营快递企业们,迎来了国家政策层面的开放与鼓励。包括顺丰、通达系在内的企业,抓住势能加速发展,顺丰成立航空公司打造时效标准,通达系则开启第一轮价格战。

也是在2009年,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下定决心自建物流。

民营快递物流企业的顺势而为,表现在很多方面,每一次行业发展机遇,都没落下。

比如,2015年,圆通成为桐庐快递圈第一个与阿里资本合作的企业,借此搭上电商行业的东风;2016年,资本化之后的民营快递迎来上市潮,三通一达顺丰先后借壳上市;2020年,跨境电商风起,民营快递企业加码出海布局,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施展身手。

亿豹网认为,因为懂得顺势而为,所以成功的企业在正确的时间点踩对了时代的节拍,而那些没有跟上节奏的企业,则湮没在时间的长河里。

经历了整整30年起伏,进入2023年,民营快递企业规模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快递量也让世界瞩目。

2022年,快递量收已经突破千亿件万亿元,2023年截至6月底,快递量已经突破600亿件,将比2022年更早实现千亿业务量。

快递业务量猛增的另一面,是各民营快递企业财务报表的成长。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顺势而为之外,更多的是取之有道,坚守长期主义。

一方面,民营快递企业们懂得分享成就,不断超越自我。无论是斥资升级转运中心,亦或是购买飞机、重卡,都是站在企业良性循环发展角度做出的真金白银投入。

另一方面,为客户提供更专业、高效、精细的物流服务,打造快递行业的口碑,不仅是通过科技投入提升整体产业链效率,还包括末端派送服务的不断增强。

可以说,经过三十多年冲刷留下来的民营快递企业,都是选择了一条难而正确的道路。

竞争不止,努力不息

经过了高速发展的甜蜜期后,行业的成熟期总会到来。

如今,快递企业竞争格局,更加扑朔迷离,颇有2016年左右的影子。

从海外归来的极兔,搅乱一江春水,蛇吞百世之后,又收购顺丰丰网,在电商件领域高歌猛进。

冲刺港股的极兔招股书显示,2022年极兔业务量在120亿,占中国快递市场的10.9%,短短3年时间,已经成功跻身中国快递五强行列。

加上近期菜鸟正式推出自营“菜鸟速递”,让通达系面临的局势更加紧张。

过去,因为过度依赖淘系商流,通达系规模也因此受限于上端商流。

而如今,拼多多、抖音等新商流的兴起,相比不依靠电商件的顺丰和自有商城的京东,通达系们的商流矛盾愈加凸显。有菜鸟再次拿下申通25%股份做铺垫,相信剩余通达系玩家们都心有戚戚。

亿豹网发现,如果说快递行业成熟期的竞争发展,还能总结出什么经验教训,或许就是永远不要认为自己安全了。

从30年来快递企业们不同的结局中,可以看到,企业不能只做时代发展的陪跑者、参与者,更要做时代的创新者、探索者。

路在人走,事在人为

30年后的今天,桐庐当地开始流传:“少壮不努力,老来干快递”,侧面表现出当今快递行业的内卷共识。

范围层面上看,如今“三通一达”都已经覆盖全国90%以上的县级城市,顺丰、京东国内下沉、海外跨境亦是深度布局。

三足鼎立之后,竞争层面不断分化,七雄争霸时代开启,顺丰、京东(德邦)、菜鸟(申通)、中通、圆通、韵达、极兔同台竞技,价格战已经不是主流,分层分级的服务战才是未来民营快递的竞争焦点。

想要在竞争中不落后,就需要走出自身的特色道路、健康模式。

亿豹网认为,没有一家快递公司,愿意把自己的未来局限在快递领域,全链路、全场景综合物流业务是真正的巨头斗场。

一方面,快递行业的集中度还会将进一步提升,极兔、菜鸟若能成功赴港上市,顺丰二次上市顺利的情况下,资本运用效率将更高,包括产品差异化、出海布局方面都将掌握更多资金和资源,届时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另一方面,各家玩家都不再单纯做快递,即便是局限在电商件的通达系,都开始在大物流行业的多个细分赛道布局,不论是快运还是航空、跨境、云仓方面等等。

2023年,即将成为快递行业竞争格局变化的又一个分水岭,享受过一波红利后,龙头竞争转向寡头竞争的速度正在加快。

路在人走,事在人为,下一个30年,快递行业还有谁能迎风起舞,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民营快递30年启示录:唯有不懈奋斗,方至星辰大海

经过了高速发展的甜蜜期后,行业的成熟期总会到来。

文|快递观察家

标准从无到有,规则从零到一,竞争从多到寡,服务由糙到精,这是大多数行业发展规律,也是中国基本国情。

快递行业也是如此。

在对包裹次日达、当日达习以为常的当下,很难想象,如果这三十年没有快递,更准确说应该是电商迅猛发展的这十几年,百姓生活会是怎样的状态。

作为快递业务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的国度,中国快递无论从速度还是规模上来讲,都已经处在充分竞争层面。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期许下,赛道内的玩家,要么上市,要么卖身,要么倒闭,天天、全峰、快捷、国通们的品牌仍历历在目。

溯往追源,回望民营快递30年历程,凭何崛起又因何内卷,亿豹网试图从中勘得一份启示录。

草莽英雄,侠义江湖

最新胡润百富豪榜上,12位快递圈人士入围,顺丰董事长王卫、中通董事长赖梅松、圆通董事长喻渭蛟、韵达董事长聂腾云、申通董事长陈德军以及德邦创始人崔维星等悉数在列。

需要注意,与富豪榜上大部分的“家族”富豪不同的是,物流行业的登榜者,几乎都是白手起家。

通俗来讲,就是草根创业逆袭。

然而,时至今日,很多人只看到了草根逆袭,却未曾看到草根的吃苦与顽强坚守。

最开始,生活贫困的他们,并未想过干一番大事业,只是想改善生活条件。

1993年,是中国民营快递兴起的年份,包括顺丰、申通、宅急送在内的中国第一批民间快递破土而出。一个往来内陆香港,一个往来杭州上海,一个驻扎北京,送件都靠“人肉”,挤最早的火车、睡最晚的觉。

然而,在那个只有中国邮政被贴上“官方”标签的年代,王卫、聂腾飞、陈平等人送的,被称为“黑快递”。

往后很多年,顺丰王卫在小黑屋分拣快件,通达系们则是一边交罚款、一边送快递,在送货公路上和邮政部门斗智斗勇。

但是,在邮政速递送件至少三天时间的基础下,王卫、聂腾飞等人,能够做到第二天就将物件送至客户手上。

可以说,从一开始,王、聂等人就是依靠速度从邮政口中抢食。在贸易正旺的改革初期,速度,正是当时商务报单急件的需求。

邮政的围堵易防,人心却难测。

在当时快递员工资低,而配送的货物相对价值高,经不住诱惑也是人之常情。

因此,申通们当时主要都是拉老乡入伙,一旦失窃,乡里乡亲相互知晓的情况下也稍微压制住那点歪心思,不用签字不用画押,靠得就是江湖义气。

所以聂腾飞找来了弟弟聂腾云,爱人陈小英找来了哥哥陈德军,随后桐庐帮越做越大,简单复制的加盟网点,也让势力也越错综复杂。

1997年,申通已经覆盖长三角业务,实现浙江沪互通,拥有了专门的运输车队,全国网点超过50个。

到了2000年前后,通达系先后创立,聂腾云韵达1999年、喻渭蛟圆通2000年、赖梅松中通2002年、徐建荣汇通快运2003年。

至此,围绕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快递江湖纷争就此铺开画卷。

顺势而为,取之有道

行业是时代的行业,企业也是时代的企业,任何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都脱离不开大时代的背景。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修订通过,背负了十几年“黑快递”名声的民营快递企业们,迎来了国家政策层面的开放与鼓励。包括顺丰、通达系在内的企业,抓住势能加速发展,顺丰成立航空公司打造时效标准,通达系则开启第一轮价格战。

也是在2009年,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下定决心自建物流。

民营快递物流企业的顺势而为,表现在很多方面,每一次行业发展机遇,都没落下。

比如,2015年,圆通成为桐庐快递圈第一个与阿里资本合作的企业,借此搭上电商行业的东风;2016年,资本化之后的民营快递迎来上市潮,三通一达顺丰先后借壳上市;2020年,跨境电商风起,民营快递企业加码出海布局,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施展身手。

亿豹网认为,因为懂得顺势而为,所以成功的企业在正确的时间点踩对了时代的节拍,而那些没有跟上节奏的企业,则湮没在时间的长河里。

经历了整整30年起伏,进入2023年,民营快递企业规模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快递量也让世界瞩目。

2022年,快递量收已经突破千亿件万亿元,2023年截至6月底,快递量已经突破600亿件,将比2022年更早实现千亿业务量。

快递业务量猛增的另一面,是各民营快递企业财务报表的成长。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顺势而为之外,更多的是取之有道,坚守长期主义。

一方面,民营快递企业们懂得分享成就,不断超越自我。无论是斥资升级转运中心,亦或是购买飞机、重卡,都是站在企业良性循环发展角度做出的真金白银投入。

另一方面,为客户提供更专业、高效、精细的物流服务,打造快递行业的口碑,不仅是通过科技投入提升整体产业链效率,还包括末端派送服务的不断增强。

可以说,经过三十多年冲刷留下来的民营快递企业,都是选择了一条难而正确的道路。

竞争不止,努力不息

经过了高速发展的甜蜜期后,行业的成熟期总会到来。

如今,快递企业竞争格局,更加扑朔迷离,颇有2016年左右的影子。

从海外归来的极兔,搅乱一江春水,蛇吞百世之后,又收购顺丰丰网,在电商件领域高歌猛进。

冲刺港股的极兔招股书显示,2022年极兔业务量在120亿,占中国快递市场的10.9%,短短3年时间,已经成功跻身中国快递五强行列。

加上近期菜鸟正式推出自营“菜鸟速递”,让通达系面临的局势更加紧张。

过去,因为过度依赖淘系商流,通达系规模也因此受限于上端商流。

而如今,拼多多、抖音等新商流的兴起,相比不依靠电商件的顺丰和自有商城的京东,通达系们的商流矛盾愈加凸显。有菜鸟再次拿下申通25%股份做铺垫,相信剩余通达系玩家们都心有戚戚。

亿豹网发现,如果说快递行业成熟期的竞争发展,还能总结出什么经验教训,或许就是永远不要认为自己安全了。

从30年来快递企业们不同的结局中,可以看到,企业不能只做时代发展的陪跑者、参与者,更要做时代的创新者、探索者。

路在人走,事在人为

30年后的今天,桐庐当地开始流传:“少壮不努力,老来干快递”,侧面表现出当今快递行业的内卷共识。

范围层面上看,如今“三通一达”都已经覆盖全国90%以上的县级城市,顺丰、京东国内下沉、海外跨境亦是深度布局。

三足鼎立之后,竞争层面不断分化,七雄争霸时代开启,顺丰、京东(德邦)、菜鸟(申通)、中通、圆通、韵达、极兔同台竞技,价格战已经不是主流,分层分级的服务战才是未来民营快递的竞争焦点。

想要在竞争中不落后,就需要走出自身的特色道路、健康模式。

亿豹网认为,没有一家快递公司,愿意把自己的未来局限在快递领域,全链路、全场景综合物流业务是真正的巨头斗场。

一方面,快递行业的集中度还会将进一步提升,极兔、菜鸟若能成功赴港上市,顺丰二次上市顺利的情况下,资本运用效率将更高,包括产品差异化、出海布局方面都将掌握更多资金和资源,届时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另一方面,各家玩家都不再单纯做快递,即便是局限在电商件的通达系,都开始在大物流行业的多个细分赛道布局,不论是快运还是航空、跨境、云仓方面等等。

2023年,即将成为快递行业竞争格局变化的又一个分水岭,享受过一波红利后,龙头竞争转向寡头竞争的速度正在加快。

路在人走,事在人为,下一个30年,快递行业还有谁能迎风起舞,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