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下午,聚焦市北区,青岛市“乡村振兴在行动——看区市”主题系列发布会第二场举行。
据了解,近年来,市北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将深化东西协作、加强省内帮扶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全区上下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统筹做好“扶贫与扶志”“输血与造血”“交流与互鉴”的结合文章,相关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8年以来,市北区累计拨付财政帮扶资金约3.1亿元,投入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村居环境改善、困难群体保障、产业振兴发展等领域,助力安顺市西秀区、陇南市西和县顺利脱贫摘帽,定西市临洮县、菏泽市成武县加速乡村振兴。
具体来看,市北区正以六个方面做好乡村振兴帮扶行动。

加强组织领导,协作事业系统推进。市北区成立了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领导小组,与协作地研究并签订《“十四五”东西部协作行动方案》,2018年以来,两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队交流互访达30次。
深化人才交流,互鉴互通走深走实。2018年以来,市北区累计选派挂职干部10人、支医支教及其他专业技术人才237人,培训当地党政干部2800余人次、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近万人次,在直接支援服务当地建设发展的同时,也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业务精、素质优、能力强的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夯实人才支撑。
紧抓产业导入,内生动力持续激发。市北区始终注重将自身“发展性资源”与当地“基础性资源”高效匹配,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8.3亿元,导入落地优质项目21个,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具体来看,市北区引进西和县的万亩辣椒产业基地扶贫工厂,是青岛与陇南开展东西协作后落户投产的首个项目,惠及当地18个乡镇96个行政村,让3200多户贫困家庭年增收4000余元,增强了“造血”能力,实现了稳定脱贫。
引入临洮县的五小征农牧有限公司饲草加工项目,仅用2个多月时间就投产运营,带动周边200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截至目前已实现销售收入290余万元,并在当地积极推广饲草播种、收获、加工等生产设备,提升规模化、机械化作业水平,为当地草畜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发挥龙头企业在专业园区建设方面的经验及优势,投资6亿元,市北区在临洮县建设海尔日日顺智慧物流产业园,包括大件物流仓储基地和西北集配中心,目前项目一期已开工建设,二期正在办理相关手续,项目建成后将带动流通产品货物投资近80亿元,实现当地人员就业500人以上,打造成为面向“一带一路”的智慧物流科技园区。
同时,市北区还注重两地产业联动,将成武县30多个优质牡丹品种引入我区,在市北徐家东山建成成武东西部协作牡丹园,两地人员深入交流栽种技艺和管理经验,推动人才和产业合作由单向需求、一次性采购向供需对接、长期合作转变,推动双方产业协作迈上深度可持续的新台阶。
强化劳务协作,就业底板更加稳固。2018年以来累计培训协作地贫困户及脱贫人口8000余人次,输转协作地劳动力来青就业1200余人,帮助协作地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1万余人,多渠道稳住就业基本盘。
搭建多元平台,消费增收扩容提效。一方面,通过线上渠道吸聚流量,借助中国社会扶贫网、交运易购线上商城、山海盟线上商城等网络销售平台,上线协作地特色产品,并依托市北区300余家新媒体企业等优势,进一步提高推介力度和覆盖面,释放消费潜能。
另一方面,通过线下渠道增进对接,大力推进“农超对接”“政企对接”“企企对接”,设立消费协作实体店9处,组织开展年货大集、“消费协作月”等专题活动,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等积极参与,推动协作地特色产品进入青岛大型商超、走上市民百姓餐桌,2018年以来累计完成消费协作7.1亿余元,有力提升了协作地特色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认可度,助力当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注重结对帮扶,社会合力广泛凝聚。市北区在青岛市率先提出实现“结对全覆盖”目标,2018年以来全区22个街道办事处,近百家企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与协作地结对,深入开展交流互访、人才互派、资源互通、爱心捐赠等活动,切实增进了两地感情,提升了交流协作实效。经过多年来的东西协作和省内帮扶,全社会已经形成了“齐心促协作、两地一家亲”的广泛共识和浓厚氛围。
东西协作、省内帮扶是一场双向奔赴,也是一次跨越东西的深度互鉴。未来,市北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聚焦“当地所需”,发挥“市北所能”,围绕产业发展、消费增量、人才扩容、稳岗就业等重点继续发力突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与协作地、帮扶地戮力同心、并肩战斗,为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携手实现共同富裕贡献更大的市北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