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长安三万里》过后,追光的路是走窄了还是拓宽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长安三万里》过后,追光的路是走窄了还是拓宽了?

这可能是截至目前,暑期档最难评价的一部电影。

文|悦幕中国电影观察 庞宏波

阻碍《长安三万里》票房量级“跃升”的根本,可能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能够“破圈”的故事。但168分钟超长片长的传记片,《长安三万里》究竟是让追光动画的路走窄了还是拓宽了,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

这可能是截至目前,暑期档最难评价的一部电影。

《追光三万里》无疑是“长板”和“短板”都推向极致的一部国产动画。首先,从视觉效果上来说,这可能是目前国产动画在视觉效果上最佳的代表作之一。其次,通过动画的形式对大唐盛世的风貌还原,有目共睹。从外在的制作水准上,《追光三万里》不仅保持了追光动画一贯的品质,也在不断寻求技术上的突破和进步。

但与此同时,创纪录的创纪录的168分钟片长甚至“前无古人”。对于一部传统院线商业动画电影来说,这不仅仅考验观众,也考验电影的投资回报比。

对于商业电影来说,一直以来都有一个不好的逻辑在于谈商业的时候找艺术的借口,谈艺术的时候借情怀的幌子,谈情怀的时候聊文化的“面子”。

《追光三万里》的的确确可以看到国产动画依旧在进步,但对于一个仍然需要巩固核心受众从而不断抬升整体票房量级的类型分支来说,迈的步子似乎又过大了一点。

1、《长安三万里》的“三大最”

任何创新都不能过于“反常规”。

对于《长安三万里》来说,最致命的地方在于这可能是一部投资回报比很难计算的国产动画。大部分国产动画,在目前的市场当中都是相对艰难的存在。尤其是“帧贵”的动画电影,想要在视觉呈现上进步,就需要在成本预算上投入。

《长安三万里》的确是一部视觉效果极佳的动画,无论是对于大唐盛世的风貌还原,还是安史之乱过后战争场面的呈现,都算得上国产动画目前的最高水准。但是优点无法彻底掩盖缺点,《长安三万里》的“三大最”依旧是这部电影的痛点所在。

创纪录的片长,不仅仅是对观众的考验。168分钟不仅仅打破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历史片长纪录,也并列成为整个电影史院线动画电影片长最长纪录保持者。对于动画来说本身存在着诸多的市场痛点,再加上大众对于国产动画的“先天偏见”,在激烈的暑期档想要一个有利的竞争身位并不容易。

主创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了他们可以把《追光三万里》做成一个更商业、时长控制在100到120分钟版本,但因为这部影片是追光“新文化”系列的开篇,根据题材需求所以决定以168分钟的超长篇幅呈现。姑且不谈追光的理想和初衷,单纯的从168分钟的片长来看,它显然不符合2023年全球院线动画电影的市场规律。

它对于急需“破圈”的国漫来说,对观众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与此同时,对于“帧贵”的动画电影,每一帧的增加都意味着成本的上涨。168分钟已经相当于两部院线级动画的时长之和,这意味着《长安三万里》是追光目前的动画体系属于成本最为高昂的作品之一。所以过长的片长,也意味着电影的商业回报压力陡增。

虽然追光自认为国漫的“使命感”在身,所以愿意制作一部168分钟的超长动画。但是过去无论是“新传说”还是“新神榜”几部动画都曾有很大的票房压力,如果新推出的“新文化”依旧无法脱离“回本”的泥潭,那么“使命感”又能持续推动追光动画走多远呢?

更为重要的是,在“最长”的外壳下实际上还有两个特征,一个是“最散”一个是“最虚”。对于传记片来说,最忌讳的在于不控制容量,导致整个片子在极长的篇幅里讲述了一个并不算“大”的史诗。

《长安三万里》当然有可取之处,无论是画面的呈现还是对于大唐风貌甚至风骨的还原和表达,都让不少观众眼前一亮。但是在一个时间跨度极大的故事下,实际上整个故事过于的松散。

主创通过两条故事线来交叉进行叙事,交叉的点在于高适和李白的友谊。但在不断的回忆过程里,故事缺乏足够的冲突和张力。整部电影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高适和李白的“回忆录”,俩人几十年时间里从相识到别过再到重相逢的反复循环。与此同时,电影里一共用到了48首唐诗,在缺乏足够紧密的情节下却有着极为密集的“唐诗合集”。

对于部分观众来说,在一句又一句“唐诗朗诵”中感受到了《长安三万里》的“中式浪漫”。但是如果将整个叙事进行压缩,在一个更有节奏感的故事里是否就一定无法呈现出主创所希望还原的大唐绘卷呢?

《长安三万里》自“升”难度,168分钟的时长+48首唐诗所搭建的“巨制”背后实际上是垒起了更高的壁垒。一部符合院线动画电影商业规律的动画电影,未必一定无法达到《长安三万里》目前的效果。

2、追光的“陷阱”

”如果我们不做,别人就不会做” 。

这实际上是很多国产电影片方都会陷入的一个“自我感动”,尤其是当电影市场逐渐成熟之后,完成度更高的类型片创作必然需要更多的“尝鲜”,在这个过程里不少片方强行的把某一类型的进步使命背负在自己身上。

从产业的角度来说,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可嘉,但与此同时也能看到不少类型片的创新实际上过于极端,自己给自己设定难度从而艰难的在市场探索可能性。

对于已经在市场取得了阶段性成就的追光动画来说,自然明白168分钟片长意味着排片和观众选择的双重困难,也知道这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更大的回本压力。但因为所谓自赋予的“使命感”,追光动画还是选择了迎难而上。

国漫短短几年的确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进步的过程中追光动画功不可没。无论是“新传说”还是“新神榜”,某种程度上都通过成人向动画的不断进步给予国漫培育市场的机会。在2019年,超50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出现后,国漫完成了“票房高峰”的阶段性胜利,大众对于院线动画尤其是非低幼向动画的偏见逐渐消退。

但国漫崛起显然不仅仅只靠票房“高峰”,更重要的衡量标准是头部电影量级的持续抬升。4-6亿依旧是追光动画相对“固定”的票房区间,无论是在暑期档上映的《白蛇》系列还是勇闯春节档的《新神榜:哪吒重生》都无法跳脱出这一票房区间。

《新神榜:哪吒重生》的导演在接受悦幕采访时也提到“一年有3-5部10亿以上的动画电影出现,这样才能是一个理想的动画电影生存空间。到了这个级别,意味着这个行业才能吸收更多的人才,才是一个相对良性的状态。”

但现实是目前整个华语电影史一共也只有3部国产动画票房破10亿,票房破5亿的也只有13部。

目前,《长安三万里》的票房区间可能依然在4-6亿,但是相比之前的追光动画,这部电影的市场压力只增不少。虽然追光开启了自己的第三条产品线“新文化”,但是4-7亿的《长安三万里》和10亿+的《长安三万里》对于成人国漫未来的市场预期显然是截然不同的效果。

阻碍《长安三万里》票房量级“跃升”的根本,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能够“破圈”的故事。但168分钟超长片长的传记片,《长安三万里》究竟是让追光动画的路走窄了还是拓宽了,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

3、国漫崛起不能打“散枪”

成人向国漫反而应该学习《熊出没》系列。

今年春节档,《熊出没·伴我“熊芯”》一举拿下了14.95亿票房,凭借着档期刚需成为了目前华语影史国产动画票房季军。这也让《熊出没》系列单片的票房进入到一个新的区间。

目前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前十名中,《熊出没》系列占了一半。每年春节档都有一部《熊出没》大电影,而且多次直接成为了当年国产动画的票房冠军。除了今年春节档,2021年和2022年整个电影市场国产动画的票房冠军也来源于春节档的《熊出没》,分别是5.95亿和9.77亿。

整个产业对于低幼向动画并不算“友好”,存在着天然的偏见。但是在拥有稳定的核心受众之后,不断的通过技术进步“破圈”,最终单片突破10亿大关。

相比之下,成人国漫初期通过不断的视觉风格和叙事视角来同低幼向动画做出了明显的区分,这让不少成人国漫迅速获得了青少年群体的关注度。但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到今年春节档的《深海》,在8年的时间里也只有8部作品票房迈过5亿大关,在2020年《姜子牙》之后已经3年没有国漫票房破10亿。

国漫的核心受众究竟应该如何“兼容”,是通过完成度更高的类型化叙事“向下(低幼)兼容”还是通过更有深度的内容“向上(年长)兼容”,实际上已经是摆在国漫面前的选择题了。

从“大背景”来看,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处在了复苏的节点。当下从趋势上来看存量观众这几年面临流失,挖掘增量已经不是现阶段的重点方向;进口片在国内基本“失灵”,而国产主流真人电影无论是传统的类型片还是主旋律,都在做“向上兼容”的受众破圈。在这种背景下,成人向国漫持续去和主流真人电影“抢市场”,那么成功的必然是零星几部,大的票房区间很难有明显变化。

片方在接受产业媒体采访时表示,《长安三万里》想做的是覆盖到更多或许还没有动画观影习惯的“受众”。“好比说一些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平时可能不会去看动画电影。像我们的‘新传说’、‘新神榜’系列等等,他可能就不是我们的目标观众,但是《长安三万里》来说他就是我们的目标观众。”

根据猫眼专业版的购票画像显示,《长安三万里》与目前国漫票房最高的前七部相比,30-34岁受众《长安三万里》为15.9%,排在第四位;35-39岁为21.1%,排在第二位;40岁以上为20%,排在第三位。在20-29岁两个年龄区间,《长安三万里》排名都在中后段。所以从数据上来看,在受众吸引上《长安三万里》并没有特别之处。

或许通过更极端的“创新”,外界的确关注到了追光动画新的产品线“新文化”。但难以逾越的票房区间以及长短板越来越两极的发展态势,真的对当下国漫来说是一件好事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长安三万里》过后,追光的路是走窄了还是拓宽了?

这可能是截至目前,暑期档最难评价的一部电影。

文|悦幕中国电影观察 庞宏波

阻碍《长安三万里》票房量级“跃升”的根本,可能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能够“破圈”的故事。但168分钟超长片长的传记片,《长安三万里》究竟是让追光动画的路走窄了还是拓宽了,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

这可能是截至目前,暑期档最难评价的一部电影。

《追光三万里》无疑是“长板”和“短板”都推向极致的一部国产动画。首先,从视觉效果上来说,这可能是目前国产动画在视觉效果上最佳的代表作之一。其次,通过动画的形式对大唐盛世的风貌还原,有目共睹。从外在的制作水准上,《追光三万里》不仅保持了追光动画一贯的品质,也在不断寻求技术上的突破和进步。

但与此同时,创纪录的创纪录的168分钟片长甚至“前无古人”。对于一部传统院线商业动画电影来说,这不仅仅考验观众,也考验电影的投资回报比。

对于商业电影来说,一直以来都有一个不好的逻辑在于谈商业的时候找艺术的借口,谈艺术的时候借情怀的幌子,谈情怀的时候聊文化的“面子”。

《追光三万里》的的确确可以看到国产动画依旧在进步,但对于一个仍然需要巩固核心受众从而不断抬升整体票房量级的类型分支来说,迈的步子似乎又过大了一点。

1、《长安三万里》的“三大最”

任何创新都不能过于“反常规”。

对于《长安三万里》来说,最致命的地方在于这可能是一部投资回报比很难计算的国产动画。大部分国产动画,在目前的市场当中都是相对艰难的存在。尤其是“帧贵”的动画电影,想要在视觉呈现上进步,就需要在成本预算上投入。

《长安三万里》的确是一部视觉效果极佳的动画,无论是对于大唐盛世的风貌还原,还是安史之乱过后战争场面的呈现,都算得上国产动画目前的最高水准。但是优点无法彻底掩盖缺点,《长安三万里》的“三大最”依旧是这部电影的痛点所在。

创纪录的片长,不仅仅是对观众的考验。168分钟不仅仅打破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历史片长纪录,也并列成为整个电影史院线动画电影片长最长纪录保持者。对于动画来说本身存在着诸多的市场痛点,再加上大众对于国产动画的“先天偏见”,在激烈的暑期档想要一个有利的竞争身位并不容易。

主创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了他们可以把《追光三万里》做成一个更商业、时长控制在100到120分钟版本,但因为这部影片是追光“新文化”系列的开篇,根据题材需求所以决定以168分钟的超长篇幅呈现。姑且不谈追光的理想和初衷,单纯的从168分钟的片长来看,它显然不符合2023年全球院线动画电影的市场规律。

它对于急需“破圈”的国漫来说,对观众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与此同时,对于“帧贵”的动画电影,每一帧的增加都意味着成本的上涨。168分钟已经相当于两部院线级动画的时长之和,这意味着《长安三万里》是追光目前的动画体系属于成本最为高昂的作品之一。所以过长的片长,也意味着电影的商业回报压力陡增。

虽然追光自认为国漫的“使命感”在身,所以愿意制作一部168分钟的超长动画。但是过去无论是“新传说”还是“新神榜”几部动画都曾有很大的票房压力,如果新推出的“新文化”依旧无法脱离“回本”的泥潭,那么“使命感”又能持续推动追光动画走多远呢?

更为重要的是,在“最长”的外壳下实际上还有两个特征,一个是“最散”一个是“最虚”。对于传记片来说,最忌讳的在于不控制容量,导致整个片子在极长的篇幅里讲述了一个并不算“大”的史诗。

《长安三万里》当然有可取之处,无论是画面的呈现还是对于大唐风貌甚至风骨的还原和表达,都让不少观众眼前一亮。但是在一个时间跨度极大的故事下,实际上整个故事过于的松散。

主创通过两条故事线来交叉进行叙事,交叉的点在于高适和李白的友谊。但在不断的回忆过程里,故事缺乏足够的冲突和张力。整部电影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高适和李白的“回忆录”,俩人几十年时间里从相识到别过再到重相逢的反复循环。与此同时,电影里一共用到了48首唐诗,在缺乏足够紧密的情节下却有着极为密集的“唐诗合集”。

对于部分观众来说,在一句又一句“唐诗朗诵”中感受到了《长安三万里》的“中式浪漫”。但是如果将整个叙事进行压缩,在一个更有节奏感的故事里是否就一定无法呈现出主创所希望还原的大唐绘卷呢?

《长安三万里》自“升”难度,168分钟的时长+48首唐诗所搭建的“巨制”背后实际上是垒起了更高的壁垒。一部符合院线动画电影商业规律的动画电影,未必一定无法达到《长安三万里》目前的效果。

2、追光的“陷阱”

”如果我们不做,别人就不会做” 。

这实际上是很多国产电影片方都会陷入的一个“自我感动”,尤其是当电影市场逐渐成熟之后,完成度更高的类型片创作必然需要更多的“尝鲜”,在这个过程里不少片方强行的把某一类型的进步使命背负在自己身上。

从产业的角度来说,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可嘉,但与此同时也能看到不少类型片的创新实际上过于极端,自己给自己设定难度从而艰难的在市场探索可能性。

对于已经在市场取得了阶段性成就的追光动画来说,自然明白168分钟片长意味着排片和观众选择的双重困难,也知道这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更大的回本压力。但因为所谓自赋予的“使命感”,追光动画还是选择了迎难而上。

国漫短短几年的确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进步的过程中追光动画功不可没。无论是“新传说”还是“新神榜”,某种程度上都通过成人向动画的不断进步给予国漫培育市场的机会。在2019年,超50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出现后,国漫完成了“票房高峰”的阶段性胜利,大众对于院线动画尤其是非低幼向动画的偏见逐渐消退。

但国漫崛起显然不仅仅只靠票房“高峰”,更重要的衡量标准是头部电影量级的持续抬升。4-6亿依旧是追光动画相对“固定”的票房区间,无论是在暑期档上映的《白蛇》系列还是勇闯春节档的《新神榜:哪吒重生》都无法跳脱出这一票房区间。

《新神榜:哪吒重生》的导演在接受悦幕采访时也提到“一年有3-5部10亿以上的动画电影出现,这样才能是一个理想的动画电影生存空间。到了这个级别,意味着这个行业才能吸收更多的人才,才是一个相对良性的状态。”

但现实是目前整个华语电影史一共也只有3部国产动画票房破10亿,票房破5亿的也只有13部。

目前,《长安三万里》的票房区间可能依然在4-6亿,但是相比之前的追光动画,这部电影的市场压力只增不少。虽然追光开启了自己的第三条产品线“新文化”,但是4-7亿的《长安三万里》和10亿+的《长安三万里》对于成人国漫未来的市场预期显然是截然不同的效果。

阻碍《长安三万里》票房量级“跃升”的根本,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能够“破圈”的故事。但168分钟超长片长的传记片,《长安三万里》究竟是让追光动画的路走窄了还是拓宽了,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

3、国漫崛起不能打“散枪”

成人向国漫反而应该学习《熊出没》系列。

今年春节档,《熊出没·伴我“熊芯”》一举拿下了14.95亿票房,凭借着档期刚需成为了目前华语影史国产动画票房季军。这也让《熊出没》系列单片的票房进入到一个新的区间。

目前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前十名中,《熊出没》系列占了一半。每年春节档都有一部《熊出没》大电影,而且多次直接成为了当年国产动画的票房冠军。除了今年春节档,2021年和2022年整个电影市场国产动画的票房冠军也来源于春节档的《熊出没》,分别是5.95亿和9.77亿。

整个产业对于低幼向动画并不算“友好”,存在着天然的偏见。但是在拥有稳定的核心受众之后,不断的通过技术进步“破圈”,最终单片突破10亿大关。

相比之下,成人国漫初期通过不断的视觉风格和叙事视角来同低幼向动画做出了明显的区分,这让不少成人国漫迅速获得了青少年群体的关注度。但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到今年春节档的《深海》,在8年的时间里也只有8部作品票房迈过5亿大关,在2020年《姜子牙》之后已经3年没有国漫票房破10亿。

国漫的核心受众究竟应该如何“兼容”,是通过完成度更高的类型化叙事“向下(低幼)兼容”还是通过更有深度的内容“向上(年长)兼容”,实际上已经是摆在国漫面前的选择题了。

从“大背景”来看,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处在了复苏的节点。当下从趋势上来看存量观众这几年面临流失,挖掘增量已经不是现阶段的重点方向;进口片在国内基本“失灵”,而国产主流真人电影无论是传统的类型片还是主旋律,都在做“向上兼容”的受众破圈。在这种背景下,成人向国漫持续去和主流真人电影“抢市场”,那么成功的必然是零星几部,大的票房区间很难有明显变化。

片方在接受产业媒体采访时表示,《长安三万里》想做的是覆盖到更多或许还没有动画观影习惯的“受众”。“好比说一些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平时可能不会去看动画电影。像我们的‘新传说’、‘新神榜’系列等等,他可能就不是我们的目标观众,但是《长安三万里》来说他就是我们的目标观众。”

根据猫眼专业版的购票画像显示,《长安三万里》与目前国漫票房最高的前七部相比,30-34岁受众《长安三万里》为15.9%,排在第四位;35-39岁为21.1%,排在第二位;40岁以上为20%,排在第三位。在20-29岁两个年龄区间,《长安三万里》排名都在中后段。所以从数据上来看,在受众吸引上《长安三万里》并没有特别之处。

或许通过更极端的“创新”,外界的确关注到了追光动画新的产品线“新文化”。但难以逾越的票房区间以及长短板越来越两极的发展态势,真的对当下国漫来说是一件好事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