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逐梦下一个“宁德时代”,“煤炭大王”押注钒电池谋转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逐梦下一个“宁德时代”,“煤炭大王”押注钒电池谋转型

距离全钒液流电池龙头还有多远?

图片来源:Unsplash-Onur Binay

文|华夏能源网

锂离子电池大战硝烟未散,全钒液流电池争霸风云又起。

华夏能源网获悉,近日,永泰能源(SH:600157)1000MW全钒液流储能装备制造基地(一期300MW)开工,同日,德泰储能研究院正式揭牌。媒体评价,这是永泰能源在新型储能电池领域布局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永泰能源主业为煤炭与电力,于2021年开始向新能源转型。2022年,永泰能源正式发布了极为宏大的转型路线图:力争1年内,储能产业取得实质性突破,3年内形成规模,5—8年进入储能行业第一方阵,实现全钒液流电池市场占有率30%以上目标。

全钒液流电池是储能市场的细分赛道,看好这一路线并积极下注的企业不止永泰能源一家。仅在刚刚过去的6月,就有数笔巨额资金投向这个领域。

6月12日,纬景储能获得了中国银行80亿元的资金支持,随后,全钒液流储能新秀星辰新能宣布完成近亿元的Pre-A轮融资;30日,继去年8月完成超50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后,国润储能又宣布成功完成了近2亿元A轮融资。

龙头企业领衔,众多资本“押注”,一场有关储能创新技术路线的群雄逐鹿已经拉开序幕,永泰能源会如愿成为“执牛耳者”吗?

数次转型,“煤炭大王”下注钒电池

说到永泰能源,不得不提王广西。

恰如王石之于万科,王健林之于万达,王广西就是永泰能源的灵魂人物。他虽然被称为“煤炭大王”,但其起家却是彼时炙手可热的房地产行业。

与王石、王健林的早期经历类似,王广西也在事业单位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或与自身经济学背景有关,他对商业有着极为深刻的洞察力。当房地产成为支柱产业的苗头刚刚显露的年代,王广西便敏锐地感觉到,一个造富的时代来临了。

2002年,王广西辞去公职,在苏州成立了一家地产公司,正式下海创业,这就是后来永泰能源的起点。

虽然房地产业务为王广西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这并没有让他止步于此。此时恰值2009年,山西发布了《煤炭资源整合与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方案》,山西煤矿开始由“小煤窑”进入“大矿时代”,王广西又看到了新的机会。在王广西的操盘下,公司制定了重点以煤炭为主业,向能源类公司转型的发展战略,密集出手购入大大小小的煤矿。

在对这些收购来的煤矿进行一番资产优化、重组整合后,到了2011年底,永泰能源的煤炭业务收入已经超过20亿元,成功实现了主营业务转型。

如果只甘于做一名“煤老板”,也就没有了后来的故事。在煤炭行业站稳脚跟之后,王广西又进行了一系列的业务扩张,通过买壳、增发等资本运作手法,布局了医药、保险、银行、信托等多个业务领域。

然而,跨领域、多业务的战略扩张,也让公司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导致资金链一直处于紧绷状态,负债最高时近800亿。到最后,王广西不得不通过变卖资产等方式,才将永泰能源的发展拉回了正轨。

一番“磨难”之后,时间到了2021年,各大煤企开始积极向清洁能源转型。一边响应国家的“双碳”政策,一边为谋求第二业绩增长曲线,经过公司管理层多次商议,王广西最后拍板,将新型储能确立为公司转型方向,切入点是全钒液流电池。

2022年9月,永泰能源与海德股份(SZ:000567)共同投资设立了德泰储能,并以此作为公司储能产业发展平台,在全钒液流电池领域开疆拓土。

全钒液流电池制造的完整产业链中,上游为资源材料端,主要为钒矿资源。为了避免在原材料上被“卡脖子”,王广西还收购了汇宏矿业65%股权,以获取上游优质钒资源,同时不惜重金,建设高纯五氧化二钒选冶生产线。

产业的中游是全钒液流电池制造端,这是一个技术密集型领域。为了快速掌握全钒液流电池的核心技术,王广西与长沙理工大学合作,取得了十项全钒液流电池相关储能先进核心专利技术;又与长沙理工大学储能研究所教授贾传坤共同设立了德泰储能装备公司,从事全钒液流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及商业化运作。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今年3月,德泰储能装备公司自主研发的首台32kW全钒液流电池电堆测试成功,这是永泰能源暨完成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架构布局后,在产品端的又一重大突破。

几番大手笔投入之后,永泰能源的全钒液流电池布局已成气候,要资本有资本,要技术有技术,成为“龙头标杆企业”的目标已经隐约在望。

谁是钒电池赛道的“宁德时代”?

从冷门赛道到热门赛道,往往就隔着一纸政策的“窗户纸”。

尽管锂电行业诞生了“宁王”这样的造富神话,但国内锂电池的原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再加上锂电池易燃的安全性问题倍受诟病,这两大难题一直让行业左右受困。

去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其中明确指出: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

国家能源局的要求,凸显了监管层对储能电池安全问题的重视。政策指挥棒下,储能行业急需找到一种更安全的电池来替代三元锂和钠硫电池。以此为转折点,全钒液流电池成为诸多资本和企业追逐的对象。

全钒液流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钒氧化物与电极接触发生电化学反应,使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由于全钒液流电池所需要用到的钒氧化物可以存在于水溶液中,不容易发生热失控、燃烧和爆炸;同时,全钒液流电池的电解液与电堆分离,也不会出现类似锂电池因内部短路而发生自燃的现象。因此,在众多化学电池里面,全钒液流电池被认为是安全系数更高的一种。

全钒液流电池还有一大优势,其响应速度较快,循环次数可达15000次,而且其储能时间可达3—10小时,有利于实现大规模和长时间的储能。

某业内人士告诉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储能的一大重要应用就是调峰和调频。而调频的作用,本质上是平抑风电、光伏的发电波动,这需要储能设备能够满足毫秒级的响应和每天高达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调度使用。”这也是为什么,储能电池必须要具有较长的循环次数。调峰则是电网调节发电功率以匹配负荷功率波动的能力,是对储电容量或者储电时长的调节。

随着国内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力的并网规模增大,电网对调峰、调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适应调峰调频要求的全钒液流电池被认为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国际调研机构Guidehouse Insights 给出了乐观的预期,到2031年钒液流电池全球容量将超30GWh。而英国IDTechEx发布的报告则提出,“面向储能市场的钒液流电池到2031年前后或将在装机容量上超过锂离子电池。”

政策导向叠加巨大的市场需求,带火了全钒液流电池赛道。在国内,深耕全钒液流电池领域的企业数量不多,这是一条可能诞生新巨头的领地。

在行业内,专注于上游的典型企业是钒钛股份(SZ:000629)。该公司是全球钒产品龙头企业,拥有全球最大的钒产品产能。同时,钒钛股份也积极向产业链中下游延伸,布局全钒液流电池产品。

在电池制造端,有国网英大(SH:600517)、上海电气(SH:601727)、北京普能、大连融科等。其中,国网英大入局最早,技术实力处于国内第一梯队;上海电气则已经推出了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

材料端和制造端的产业“新秀”们也在崛起。在材料端,有钛白粉龙头龙佰集团(SZ:002601);在电池制造端,有纯碱龙头企业山东海化(SZ:000822)和同为钛白粉龙头的中核钛白(SZ:002145)。这些企业多是凭借自身的资本优势强势入局。

瞄准新型技术的典型代表国润储能,则选择了一体化战略,立志成为一家“综合布局全钒液流电池装备制造与液流电池核心隔膜材料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另一家企业星辰新能,也在不久前宣布国内首个集生产制造、电站建设和运营的液流电池工厂即将投产。

目前市值超300亿的永泰能源,是全钒液流电池的后来者,也是布局最为积极者。面对产业链上这些竞争者,抑或是合作者,永泰能源闪展腾挪的空间很大,能够跑出来的希望也很大。

今年7月初,永泰能源公告了其核心管理人员对股票的增持计划,这是管理层第四次增持,增持人员包括董事长王广西在内,共计39人,这也向市场传递了积极的信心。永泰能源还预计,“今年上半年的盈利数将超过10亿元”。曾经的危机,正在慢慢消失,王广西在储能上的下一战,已敲响战鼓。

全钒液流电池领域,谁会是下一个“宁王”?群雄逐鹿的战场上,一定不会缺少好故事,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逐梦下一个“宁德时代”,“煤炭大王”押注钒电池谋转型

距离全钒液流电池龙头还有多远?

图片来源:Unsplash-Onur Binay

文|华夏能源网

锂离子电池大战硝烟未散,全钒液流电池争霸风云又起。

华夏能源网获悉,近日,永泰能源(SH:600157)1000MW全钒液流储能装备制造基地(一期300MW)开工,同日,德泰储能研究院正式揭牌。媒体评价,这是永泰能源在新型储能电池领域布局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永泰能源主业为煤炭与电力,于2021年开始向新能源转型。2022年,永泰能源正式发布了极为宏大的转型路线图:力争1年内,储能产业取得实质性突破,3年内形成规模,5—8年进入储能行业第一方阵,实现全钒液流电池市场占有率30%以上目标。

全钒液流电池是储能市场的细分赛道,看好这一路线并积极下注的企业不止永泰能源一家。仅在刚刚过去的6月,就有数笔巨额资金投向这个领域。

6月12日,纬景储能获得了中国银行80亿元的资金支持,随后,全钒液流储能新秀星辰新能宣布完成近亿元的Pre-A轮融资;30日,继去年8月完成超50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后,国润储能又宣布成功完成了近2亿元A轮融资。

龙头企业领衔,众多资本“押注”,一场有关储能创新技术路线的群雄逐鹿已经拉开序幕,永泰能源会如愿成为“执牛耳者”吗?

数次转型,“煤炭大王”下注钒电池

说到永泰能源,不得不提王广西。

恰如王石之于万科,王健林之于万达,王广西就是永泰能源的灵魂人物。他虽然被称为“煤炭大王”,但其起家却是彼时炙手可热的房地产行业。

与王石、王健林的早期经历类似,王广西也在事业单位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或与自身经济学背景有关,他对商业有着极为深刻的洞察力。当房地产成为支柱产业的苗头刚刚显露的年代,王广西便敏锐地感觉到,一个造富的时代来临了。

2002年,王广西辞去公职,在苏州成立了一家地产公司,正式下海创业,这就是后来永泰能源的起点。

虽然房地产业务为王广西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这并没有让他止步于此。此时恰值2009年,山西发布了《煤炭资源整合与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方案》,山西煤矿开始由“小煤窑”进入“大矿时代”,王广西又看到了新的机会。在王广西的操盘下,公司制定了重点以煤炭为主业,向能源类公司转型的发展战略,密集出手购入大大小小的煤矿。

在对这些收购来的煤矿进行一番资产优化、重组整合后,到了2011年底,永泰能源的煤炭业务收入已经超过20亿元,成功实现了主营业务转型。

如果只甘于做一名“煤老板”,也就没有了后来的故事。在煤炭行业站稳脚跟之后,王广西又进行了一系列的业务扩张,通过买壳、增发等资本运作手法,布局了医药、保险、银行、信托等多个业务领域。

然而,跨领域、多业务的战略扩张,也让公司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导致资金链一直处于紧绷状态,负债最高时近800亿。到最后,王广西不得不通过变卖资产等方式,才将永泰能源的发展拉回了正轨。

一番“磨难”之后,时间到了2021年,各大煤企开始积极向清洁能源转型。一边响应国家的“双碳”政策,一边为谋求第二业绩增长曲线,经过公司管理层多次商议,王广西最后拍板,将新型储能确立为公司转型方向,切入点是全钒液流电池。

2022年9月,永泰能源与海德股份(SZ:000567)共同投资设立了德泰储能,并以此作为公司储能产业发展平台,在全钒液流电池领域开疆拓土。

全钒液流电池制造的完整产业链中,上游为资源材料端,主要为钒矿资源。为了避免在原材料上被“卡脖子”,王广西还收购了汇宏矿业65%股权,以获取上游优质钒资源,同时不惜重金,建设高纯五氧化二钒选冶生产线。

产业的中游是全钒液流电池制造端,这是一个技术密集型领域。为了快速掌握全钒液流电池的核心技术,王广西与长沙理工大学合作,取得了十项全钒液流电池相关储能先进核心专利技术;又与长沙理工大学储能研究所教授贾传坤共同设立了德泰储能装备公司,从事全钒液流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及商业化运作。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今年3月,德泰储能装备公司自主研发的首台32kW全钒液流电池电堆测试成功,这是永泰能源暨完成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架构布局后,在产品端的又一重大突破。

几番大手笔投入之后,永泰能源的全钒液流电池布局已成气候,要资本有资本,要技术有技术,成为“龙头标杆企业”的目标已经隐约在望。

谁是钒电池赛道的“宁德时代”?

从冷门赛道到热门赛道,往往就隔着一纸政策的“窗户纸”。

尽管锂电行业诞生了“宁王”这样的造富神话,但国内锂电池的原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再加上锂电池易燃的安全性问题倍受诟病,这两大难题一直让行业左右受困。

去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其中明确指出: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

国家能源局的要求,凸显了监管层对储能电池安全问题的重视。政策指挥棒下,储能行业急需找到一种更安全的电池来替代三元锂和钠硫电池。以此为转折点,全钒液流电池成为诸多资本和企业追逐的对象。

全钒液流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钒氧化物与电极接触发生电化学反应,使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由于全钒液流电池所需要用到的钒氧化物可以存在于水溶液中,不容易发生热失控、燃烧和爆炸;同时,全钒液流电池的电解液与电堆分离,也不会出现类似锂电池因内部短路而发生自燃的现象。因此,在众多化学电池里面,全钒液流电池被认为是安全系数更高的一种。

全钒液流电池还有一大优势,其响应速度较快,循环次数可达15000次,而且其储能时间可达3—10小时,有利于实现大规模和长时间的储能。

某业内人士告诉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储能的一大重要应用就是调峰和调频。而调频的作用,本质上是平抑风电、光伏的发电波动,这需要储能设备能够满足毫秒级的响应和每天高达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调度使用。”这也是为什么,储能电池必须要具有较长的循环次数。调峰则是电网调节发电功率以匹配负荷功率波动的能力,是对储电容量或者储电时长的调节。

随着国内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力的并网规模增大,电网对调峰、调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适应调峰调频要求的全钒液流电池被认为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国际调研机构Guidehouse Insights 给出了乐观的预期,到2031年钒液流电池全球容量将超30GWh。而英国IDTechEx发布的报告则提出,“面向储能市场的钒液流电池到2031年前后或将在装机容量上超过锂离子电池。”

政策导向叠加巨大的市场需求,带火了全钒液流电池赛道。在国内,深耕全钒液流电池领域的企业数量不多,这是一条可能诞生新巨头的领地。

在行业内,专注于上游的典型企业是钒钛股份(SZ:000629)。该公司是全球钒产品龙头企业,拥有全球最大的钒产品产能。同时,钒钛股份也积极向产业链中下游延伸,布局全钒液流电池产品。

在电池制造端,有国网英大(SH:600517)、上海电气(SH:601727)、北京普能、大连融科等。其中,国网英大入局最早,技术实力处于国内第一梯队;上海电气则已经推出了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

材料端和制造端的产业“新秀”们也在崛起。在材料端,有钛白粉龙头龙佰集团(SZ:002601);在电池制造端,有纯碱龙头企业山东海化(SZ:000822)和同为钛白粉龙头的中核钛白(SZ:002145)。这些企业多是凭借自身的资本优势强势入局。

瞄准新型技术的典型代表国润储能,则选择了一体化战略,立志成为一家“综合布局全钒液流电池装备制造与液流电池核心隔膜材料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另一家企业星辰新能,也在不久前宣布国内首个集生产制造、电站建设和运营的液流电池工厂即将投产。

目前市值超300亿的永泰能源,是全钒液流电池的后来者,也是布局最为积极者。面对产业链上这些竞争者,抑或是合作者,永泰能源闪展腾挪的空间很大,能够跑出来的希望也很大。

今年7月初,永泰能源公告了其核心管理人员对股票的增持计划,这是管理层第四次增持,增持人员包括董事长王广西在内,共计39人,这也向市场传递了积极的信心。永泰能源还预计,“今年上半年的盈利数将超过10亿元”。曾经的危机,正在慢慢消失,王广西在储能上的下一战,已敲响战鼓。

全钒液流电池领域,谁会是下一个“宁王”?群雄逐鹿的战场上,一定不会缺少好故事,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