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过去我们熟悉的李志,早已经成为历史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过去我们熟悉的李志,早已经成为历史

他不愿被人称为民谣一哥,也不愿意在摇滚的框架里小打小闹。他仿佛在用这首歌里每一个激越的音符告诉我们,他是一个只追求自我满足的音乐人。

作者:深海鲸鲨

李志的新专辑,《在每条伤心的应天大街上》,谨慎地听了几天,这才敢写下些什么。坦白说,年近不惑之年的李志,的确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撕心裂肺的梵高先生,甚至也没了在热河路上走来走去的沧桑感。

但现在,他对于音乐的理解,日渐深邃,对自我突破的渴求,越来越明显,就像翻过一座山头,他再次把贪婪的目光投向远方。

第一首作品,《在每条伤心的应天大街上》,与专辑同名,可见其重要性。但却是一首纯音乐,残暴地糅合了电子风格和迷幻摇滚,尽管有些不伦不类,但却在这种充满个人风格的碰撞中,诞生了新的魅力。

曾经,在他的“看见”演唱会上,那首现场版的《黑色信封》让他被网友们调侃成“电音之王”。而今这首《在每条伤心的应天大街上》却像是在昭告天下,他的野心。

他不愿被人称为民谣一哥,也不愿意在摇滚的框架里小打小闹。他仿佛在用这首歌里每一个激越的音符告诉我们,他是一个只追求自我满足的音乐人。

值得一提的是,看到李志新专辑的名字,首先让我想到的是飘乐队的《在每条伤心的大街上》,不知道李志是不是从这首歌中获得了灵感。那是十几年前的作品,即便如此,放在今天听仍然没有古老的气息,反而有种复古的若即若离感,很有趣,建议大家可以试试。

原飘乐队主唱石磊4ROCK

第二首作品,《一头偶像》。如果仅论前奏,这大概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逐渐增强的鼓点和突然杀入的电吉他,让人心头一躁,熟悉的硬核气息扑面而来,整首歌仍然保留着电子风格,看来电子的确是这次李志的一个突破主题。

而这首歌的主题,我想应该是李志成为这几年国内独立音乐偶像之后的自嘲。所有歌词里的“你”,“一头”,都其实他自己的真实写照。

李志曾经在网易的采访中坦言,他觉得自己红了之后心情很复杂。

“过去看不起我的,觉得我是垃圾的,是你们。现在在台下哭着喊着歌颂着我多么伟大的,也是你们。”

我想这首歌,大概就是对他这几年一个心路历程的自嘲,也算是嘲弄了所有人。就像他后来再也不唱梵高先生,也是因为他觉得没有人真正懂得自己。同样地,这首歌,也许就是李志在告诉我们,“你们对我仍然一无所知。”

第三首作品,《克兰河》。其实这首歌恰恰是我觉得整张专辑中,最容易让人触摸到主题和本质的作品。

李志沿用了过去带有一些民谣气息的作曲风格,但在编曲上,却比民谣丰富了太多。梦呓般的女声,同时兼具撕裂感和深邃感的呐喊,电吉他的solo,灿烂的鼓点。这是李志作为独立音乐人的第九张录音室专辑,他对编曲的理解越来越深,对乐器的运用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而这首歌的主题,其实就是理想与现实,或者说,是生活在别处。朝九晚五的螺丝钉向往风花雪月的泛舟者,浪迹天涯的游人憧憬身陷市井的居民。人从来都是这样的,这山望着那山高,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贪婪永远得不到满足。

第四首作品,《死人》。其实,这是这张专辑中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嘈杂的闲谈声,勾勒出了小酒馆烟雾缭绕的闲散,随后低沉细语的吉他,充满了爵士乐的味道。

仿佛正在听这首歌的每一个人,都独坐在小酒馆的角落里,静静地听着在台上吞云吐雾的李志唱歌。身旁坐着的人群,嬉笑打闹,却遮掩不了眼神里的疲惫。

整首歌里未曾间断的嘈杂,恰恰很好地维持了这首歌的意境和氛围。像是一种魔力,把我们每个人从身处时空中扔到那间有些破败陈旧,灯光暗淡的酒馆里。在那里,李志就在自说自话,自弹自唱,而我们,躲在一隅,被喧闹淹没,却只希望能再听一遍,再听一遍又一遍。

第五首作品,《一个夜晚》。这首歌让我想起上一张《1701》中的《大象》。一样荒诞的歌词,一样重复的旋律,像是和《大象》前后呼应,组成一部漫长的诗篇,毫不留情地控诉着李志看到的现实,鞭挞着他看到的灰暗和阴霾。这撕破脸皮的气魄,的确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个逼哥。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夜晚》中小号的演奏者是万能青年旅店乐队的史立。也许那首几年前跨年演唱会现场版的《和你在一起》,李志就在悄悄表露对万青的敬意。

插一句题外话,感谢《秦皇岛》里那声悠长明亮,炸碎黑暗的小号,那曾经是我生活里唯一的太阳。

第六首作品,《哦吼》。这是一首随意的作品,却又不是一朝一夕的心血来潮,反倒更像日积月累的厚积薄发。

曾经的小镇青年,在自己的奋斗下,成了中产阶级。在好几座城市里摸爬滚他十数年后,他看到的是一幅描绘众生相的浮世绘。而今,他跟我们展现画作的一角,便是这首《哦吼》。

在这首歌里,李志的态度是戏谑的,是调侃众生,是冷眼嘲讽,但这众生也包括着他自己,这首歌是彻头彻尾的自嘲主义的狂欢。仿佛他在恶狠狠地向我们宣告,他所看到的这个时代,这个城市,有多么让人厌恶。

作为一个写作爱好者,这首歌的歌词是整张专辑中我最喜欢的。“夕阳在车头衰老,平淡得像一只猫。”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歌词,有时候真的必须承认,李志身上那股鬼才劲,还没有被琐碎研磨殆尽。

第七首作品,《彩色派对》,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之一,无他,为旋律与编曲尔。坦诚地说,编曲功力高深与抓耳之间,也许并没有太多相关性。在这首歌的编曲中,我听到了草东的影子,歌词里,却又看到了窦唯那首《高级动物》的意蕴。不得不说,《彩色派对》也许是这张专辑里带给我的最大的惊喜,最值得让我好好把玩品味的一首作品。

第八首作品,《你好明天》。这是整张专辑的最后一首,不知为何,从头听到尾,这张专辑的整体性异常强烈。《在每条伤心的应天大街上》的欲扬先抑,之后电子风格的起承转合,再是关于城市与爵士的讨论,压轴的《彩色派对》成了高潮,而这首最后的《你好明天》就像一首告别,意犹未尽,却又只好点到为止。

这首歌里的绝望,压抑,黑暗,愤懑,沉痛,静滞的癫狂,组成了所有的情感。可以说,这是一首实验性的作品,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试试,只是想看看自己还可以做些什么,还可以有什么突破。其他的暂且不论,仅仅是这份已经功成名就仍然敢于推翻自己重新开始的果决,我就愿意给予逼哥支持。

也许很多对李志不是特别了解的人(包括我在内),可能还带着那份源自《关于郑州的记忆》、《天空之城》、《和你在一起》、《这个世界会好吗》的憧憬,来听这张专辑,那么我敢做一个断言,你们一定会失望。

因为此李志,绝非彼李志。

真正的音乐人早已把对音乐的追求和热爱内化为生活的根基,所以过去我们熟悉的李志,永远都是历史。而当下的李志,只会被未来的他远远地甩开。

但无论如何,逼哥对于音乐的创作和付出,人们都有目共睹。将近四十岁的逼哥,已经不会再嘶吼那首《梵高先生》,但是,他还在音乐这条路上。新奇大胆的念头,就在此刻他的脑海里闪烁。

我们每个人,都走在每一条伤心的应天大街上。

本文为果酱音乐(www.jammyfm.com)三方作者文章,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过去我们熟悉的李志,早已经成为历史

他不愿被人称为民谣一哥,也不愿意在摇滚的框架里小打小闹。他仿佛在用这首歌里每一个激越的音符告诉我们,他是一个只追求自我满足的音乐人。

作者:深海鲸鲨

李志的新专辑,《在每条伤心的应天大街上》,谨慎地听了几天,这才敢写下些什么。坦白说,年近不惑之年的李志,的确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撕心裂肺的梵高先生,甚至也没了在热河路上走来走去的沧桑感。

但现在,他对于音乐的理解,日渐深邃,对自我突破的渴求,越来越明显,就像翻过一座山头,他再次把贪婪的目光投向远方。

第一首作品,《在每条伤心的应天大街上》,与专辑同名,可见其重要性。但却是一首纯音乐,残暴地糅合了电子风格和迷幻摇滚,尽管有些不伦不类,但却在这种充满个人风格的碰撞中,诞生了新的魅力。

曾经,在他的“看见”演唱会上,那首现场版的《黑色信封》让他被网友们调侃成“电音之王”。而今这首《在每条伤心的应天大街上》却像是在昭告天下,他的野心。

他不愿被人称为民谣一哥,也不愿意在摇滚的框架里小打小闹。他仿佛在用这首歌里每一个激越的音符告诉我们,他是一个只追求自我满足的音乐人。

值得一提的是,看到李志新专辑的名字,首先让我想到的是飘乐队的《在每条伤心的大街上》,不知道李志是不是从这首歌中获得了灵感。那是十几年前的作品,即便如此,放在今天听仍然没有古老的气息,反而有种复古的若即若离感,很有趣,建议大家可以试试。

原飘乐队主唱石磊4ROCK

第二首作品,《一头偶像》。如果仅论前奏,这大概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逐渐增强的鼓点和突然杀入的电吉他,让人心头一躁,熟悉的硬核气息扑面而来,整首歌仍然保留着电子风格,看来电子的确是这次李志的一个突破主题。

而这首歌的主题,我想应该是李志成为这几年国内独立音乐偶像之后的自嘲。所有歌词里的“你”,“一头”,都其实他自己的真实写照。

李志曾经在网易的采访中坦言,他觉得自己红了之后心情很复杂。

“过去看不起我的,觉得我是垃圾的,是你们。现在在台下哭着喊着歌颂着我多么伟大的,也是你们。”

我想这首歌,大概就是对他这几年一个心路历程的自嘲,也算是嘲弄了所有人。就像他后来再也不唱梵高先生,也是因为他觉得没有人真正懂得自己。同样地,这首歌,也许就是李志在告诉我们,“你们对我仍然一无所知。”

第三首作品,《克兰河》。其实这首歌恰恰是我觉得整张专辑中,最容易让人触摸到主题和本质的作品。

李志沿用了过去带有一些民谣气息的作曲风格,但在编曲上,却比民谣丰富了太多。梦呓般的女声,同时兼具撕裂感和深邃感的呐喊,电吉他的solo,灿烂的鼓点。这是李志作为独立音乐人的第九张录音室专辑,他对编曲的理解越来越深,对乐器的运用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而这首歌的主题,其实就是理想与现实,或者说,是生活在别处。朝九晚五的螺丝钉向往风花雪月的泛舟者,浪迹天涯的游人憧憬身陷市井的居民。人从来都是这样的,这山望着那山高,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贪婪永远得不到满足。

第四首作品,《死人》。其实,这是这张专辑中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嘈杂的闲谈声,勾勒出了小酒馆烟雾缭绕的闲散,随后低沉细语的吉他,充满了爵士乐的味道。

仿佛正在听这首歌的每一个人,都独坐在小酒馆的角落里,静静地听着在台上吞云吐雾的李志唱歌。身旁坐着的人群,嬉笑打闹,却遮掩不了眼神里的疲惫。

整首歌里未曾间断的嘈杂,恰恰很好地维持了这首歌的意境和氛围。像是一种魔力,把我们每个人从身处时空中扔到那间有些破败陈旧,灯光暗淡的酒馆里。在那里,李志就在自说自话,自弹自唱,而我们,躲在一隅,被喧闹淹没,却只希望能再听一遍,再听一遍又一遍。

第五首作品,《一个夜晚》。这首歌让我想起上一张《1701》中的《大象》。一样荒诞的歌词,一样重复的旋律,像是和《大象》前后呼应,组成一部漫长的诗篇,毫不留情地控诉着李志看到的现实,鞭挞着他看到的灰暗和阴霾。这撕破脸皮的气魄,的确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个逼哥。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夜晚》中小号的演奏者是万能青年旅店乐队的史立。也许那首几年前跨年演唱会现场版的《和你在一起》,李志就在悄悄表露对万青的敬意。

插一句题外话,感谢《秦皇岛》里那声悠长明亮,炸碎黑暗的小号,那曾经是我生活里唯一的太阳。

第六首作品,《哦吼》。这是一首随意的作品,却又不是一朝一夕的心血来潮,反倒更像日积月累的厚积薄发。

曾经的小镇青年,在自己的奋斗下,成了中产阶级。在好几座城市里摸爬滚他十数年后,他看到的是一幅描绘众生相的浮世绘。而今,他跟我们展现画作的一角,便是这首《哦吼》。

在这首歌里,李志的态度是戏谑的,是调侃众生,是冷眼嘲讽,但这众生也包括着他自己,这首歌是彻头彻尾的自嘲主义的狂欢。仿佛他在恶狠狠地向我们宣告,他所看到的这个时代,这个城市,有多么让人厌恶。

作为一个写作爱好者,这首歌的歌词是整张专辑中我最喜欢的。“夕阳在车头衰老,平淡得像一只猫。”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歌词,有时候真的必须承认,李志身上那股鬼才劲,还没有被琐碎研磨殆尽。

第七首作品,《彩色派对》,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之一,无他,为旋律与编曲尔。坦诚地说,编曲功力高深与抓耳之间,也许并没有太多相关性。在这首歌的编曲中,我听到了草东的影子,歌词里,却又看到了窦唯那首《高级动物》的意蕴。不得不说,《彩色派对》也许是这张专辑里带给我的最大的惊喜,最值得让我好好把玩品味的一首作品。

第八首作品,《你好明天》。这是整张专辑的最后一首,不知为何,从头听到尾,这张专辑的整体性异常强烈。《在每条伤心的应天大街上》的欲扬先抑,之后电子风格的起承转合,再是关于城市与爵士的讨论,压轴的《彩色派对》成了高潮,而这首最后的《你好明天》就像一首告别,意犹未尽,却又只好点到为止。

这首歌里的绝望,压抑,黑暗,愤懑,沉痛,静滞的癫狂,组成了所有的情感。可以说,这是一首实验性的作品,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试试,只是想看看自己还可以做些什么,还可以有什么突破。其他的暂且不论,仅仅是这份已经功成名就仍然敢于推翻自己重新开始的果决,我就愿意给予逼哥支持。

也许很多对李志不是特别了解的人(包括我在内),可能还带着那份源自《关于郑州的记忆》、《天空之城》、《和你在一起》、《这个世界会好吗》的憧憬,来听这张专辑,那么我敢做一个断言,你们一定会失望。

因为此李志,绝非彼李志。

真正的音乐人早已把对音乐的追求和热爱内化为生活的根基,所以过去我们熟悉的李志,永远都是历史。而当下的李志,只会被未来的他远远地甩开。

但无论如何,逼哥对于音乐的创作和付出,人们都有目共睹。将近四十岁的逼哥,已经不会再嘶吼那首《梵高先生》,但是,他还在音乐这条路上。新奇大胆的念头,就在此刻他的脑海里闪烁。

我们每个人,都走在每一条伤心的应天大街上。

本文为果酱音乐(www.jammyfm.com)三方作者文章,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