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安徽:向光而行的棋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安徽:向光而行的棋局

安徽省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合肥、滁州“双极”为引领,蚌埠、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阜阳等地竞相发展的光伏产业格局。

文|黄采妮

近日,长信光伏23GW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及20GW光伏硅片生产基地项目施工单位已进场,该项目落地开工标志着安徽光伏新能源产业又一名优质新成员进场。

至此,安徽省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合肥、滁州“双极”为引领,蚌埠、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阜阳等地竞相发展的光伏产业格局。

为什么是光伏?

当前人们迫切需要高效化、清洁化的能源利用,而这其中的关键便在于“控碳”,想要实现“碳达峰”,继而实现“碳中和”,光伏产业的发展是必由之路。

光伏产业是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也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国民经济“九五”计划至“十四五”规划,国家对光伏行业的支持政策经历了从“积极发展”到“重点发展”再到“大力提升”的变化。

长信光伏项目鸟瞰效果图  图片来源:肥西发布

早在2022年,安徽省光伏制造业就已经跨上了千亿台阶,实现营收1954.9亿元,同比增长近120%,已形成从硅片、电池片、组件及配套,到逆变器、储能、系统集成及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布局,并在光伏玻璃、电池片、组件、逆变器等环节加快构筑竞争优势,这也表示安徽省已经将光伏产业的上、中、下游企业聚拢到了一起,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光伏装机量指的是新安装的光伏发电设备的总容量,这也成为衡量各省光伏产业的一个重要指标。截至2022年底,安徽省累计光伏发电装机2153.9万千瓦,高居全国第六位,同比增长26.2%,占全省发电总装机的23.4%,从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的统计数据来看,目前安徽省的光伏装机进度也已经位居第五。

图源:北极太阳能光伏网

同时,安徽省的光伏产品的出海成绩也十分抢眼。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安徽省出口光伏产品111.9亿元,同比增长26.4%,占同期安徽省出口总值的5.4%。今年5月当月,安徽省出口光伏产品18.8亿元,下降19.7%,已经占到了占同期安徽省出口总值的4.2%。

光伏产业的超预期增长中,龙头企业牵引带动作用突出。阳光电源、合肥晶澳、滁州隆基、滁州晶科、合肥通威、东方日升、安徽晶科7家龙头企业去年营业收入均过百亿,提前实现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培育5家百亿以上重点企业的目标。7家企业合计营收超过1500亿元,增幅超过80%,营收规模占全行业比重超75%,贡献了约70%的营收增量。

图源:阳光电源官网

安徽各市的光伏标签

光伏产业链结构简单明晰,主要由上游硅料和硅片、中游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下游发电应用端三部分组成。

提到布局光伏上游产业的城市,就不得不提一个城市,那便是滁州,要说滁州的光伏,那就不得不提凤阳,为什么要提凤阳?因为凤阳有矿。

硅片是生产光伏组件的重要原材料,想要生产出单晶硅片,则需要一个关键设备,即石英坩埚,石英坩埚是高纯石英制成的容器,是光伏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材料,而石英砂又是制成石英坩埚的重要原材料,并且高纯度的石英砂更是稀缺材料。

滁州市凤阳县是著名的“石英之乡”,丰富的石英砂资源覆盖面积达80平方公里,远景储量在100亿吨以上,其中二氧化硅含量达99%以上,储量、品位和开采价值均居全国第一位。

图源:滁州经开区

近年来,滁州市先后引进了福莱特、亚玛顿、南玻等一批头部企业落户凤阳,2018年滁州迎来首家光伏产业领军企业,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单晶硅产品制造商隆基乐叶;福斯特是全球光伏胶膜产能最大的生产厂家,其投资建设的光伏胶膜及光伏背板项目也在滁州开始应用;作为光伏产业规模最大的边框供货商——永臻集团于滁州投资建设了一座可年产18万吨铝边框的现代化生产工厂。

图片来源:滁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产业园官网

宣城市聚焦于光伏产业链的中游,其中以华晟新能源最为突出,华晟新能源是全球异质结领域的领军企业,专注于异质结(HJT)电池和组件的开发应用与产品规模化生产,拥有全球第一的异质结(HJT)产能,亦是异质结(HJT)领域第一家同步整合硅片—电池—组件全产业链研发与产业化技术的企业。

2023年,华晟将在宣城持续扩大异质结产能,以更快、更大的产能建设来吸引异质结上下游产业加速在宣城集聚。

芜湖则是以光伏产业链的下游作为发力点,芜湖以隆基光伏科技以及天宸新能源光储作等龙头企业作为代表,其中光伏发电是芜湖市的重点工作,芜湖市提出将加快推进光伏发电推广应用,进一步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节能降碳,为芜湖打造“四个名城”提供绿色动力支撑。到2025年,全市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60万千瓦以上。

目前,阜阳在光伏产业链中的重点处于“中游+下游”的位置,其中阜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阜阳市中游企业的代表,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为光伏制造行业提供 N型超高效太阳能单晶硅片的高端智能制造企业。

阜阳的光伏应用也在持续发力,近日,由三峡集团所属三峡新能源投资建设,一道新能提供组件和技术支持的安徽阜阳南部风光储基地(以下简称“阜阳基地项目”)一期250兆瓦光伏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近年来,合肥实施“借光发展”战略,出台超常规扶持政策,从逆变器企业阳光电源起步,向前端的光伏玻璃、电池片、组件,后端的储能电池、系统集成等双向延伸,吸引晶科等外来重点企业相继落户,呈现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日趋健全的盛况。

错落有致一盘棋

合肥、宣城、马鞍山、芜湖、阜阳等安徽各市亦在推进布局光伏产业。

目前,合肥市光伏产业链已经涵盖光伏产业的全部环节,集聚光伏产业企业近百家,规上企业44家。在光伏及新能源这条“赛道”上,合肥正全力朝着“光伏第一城”这一目标奔跑。

肥西华晟项目航拍图 图片来源:肥西发布

今年5月,合肥国资出手,助光伏独角兽清电光伏科技融资15亿后,后者计划再在合肥投资160亿用于光伏领域。

6月9日上午,光势能新能源项目在合庐产业新城正式开工建设,合肥庐江也拉开了拉开光伏产业的序幕。

宣城同样也在抢占光伏电池的产业高地,2023年第一季度,仕净科技投资112亿元的高效太阳能电池片项目签约落地宣城,4月初开工的安徽省第二批重大项目中,位于宣城的宏润新能源10GW高效光伏电池组件等新能源项目也传出好消息。

图片来源:宣城的华晟新能源公司官网

在地方政府和资本的助力下,位于宣城的华晟新能源发展迅速,表示未来也将冲击IPO。

今年以来,安徽马鞍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银欣新能源、越众光伏等核心企业,积极打造百亿级“新能源光伏产业园”。园区重点发展光伏能源、光伏产业装备制造,光伏产业向规模化、集聚化方向迈进,光伏产业全产业链基本形成,预计3年左右园区将建成百亿级光伏产业基地。

芜湖市也坚持把发展光伏发电作为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芜湖市在《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光伏发电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全市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60万千瓦。

图片来源:芜湖新闻网

阜阳光伏产业逐步构建起从太阳能硅片、电池片到光伏玻璃、组件、边框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初步打造了基于“制造+应用”的光伏新能源产业链,初步形成了以阜阳经开区、颍上经开区、阜合产业园区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经过2022年的爆发式增长后,接下来,光伏产业能否延续高景气,在规模和发展质量上取得更大进步?

安徽省经信厅电子信息处处长蒋晨捷表示:“安徽省经信厅电子信息处预计,2023年全年光伏制造业有望实现营收2500亿元,增幅约30%,接下来,要积极抢抓机遇,加大新一代N型高效电池项目招引力度,支持相关地市发挥光伏玻璃资源优势,向光伏组件及配套等产业链下游延伸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省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的行业营收翻番(1300亿元)、产业链产值1500亿元的目标已提前1年实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安徽:向光而行的棋局

安徽省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合肥、滁州“双极”为引领,蚌埠、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阜阳等地竞相发展的光伏产业格局。

文|黄采妮

近日,长信光伏23GW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及20GW光伏硅片生产基地项目施工单位已进场,该项目落地开工标志着安徽光伏新能源产业又一名优质新成员进场。

至此,安徽省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合肥、滁州“双极”为引领,蚌埠、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阜阳等地竞相发展的光伏产业格局。

为什么是光伏?

当前人们迫切需要高效化、清洁化的能源利用,而这其中的关键便在于“控碳”,想要实现“碳达峰”,继而实现“碳中和”,光伏产业的发展是必由之路。

光伏产业是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也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国民经济“九五”计划至“十四五”规划,国家对光伏行业的支持政策经历了从“积极发展”到“重点发展”再到“大力提升”的变化。

长信光伏项目鸟瞰效果图  图片来源:肥西发布

早在2022年,安徽省光伏制造业就已经跨上了千亿台阶,实现营收1954.9亿元,同比增长近120%,已形成从硅片、电池片、组件及配套,到逆变器、储能、系统集成及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布局,并在光伏玻璃、电池片、组件、逆变器等环节加快构筑竞争优势,这也表示安徽省已经将光伏产业的上、中、下游企业聚拢到了一起,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光伏装机量指的是新安装的光伏发电设备的总容量,这也成为衡量各省光伏产业的一个重要指标。截至2022年底,安徽省累计光伏发电装机2153.9万千瓦,高居全国第六位,同比增长26.2%,占全省发电总装机的23.4%,从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的统计数据来看,目前安徽省的光伏装机进度也已经位居第五。

图源:北极太阳能光伏网

同时,安徽省的光伏产品的出海成绩也十分抢眼。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安徽省出口光伏产品111.9亿元,同比增长26.4%,占同期安徽省出口总值的5.4%。今年5月当月,安徽省出口光伏产品18.8亿元,下降19.7%,已经占到了占同期安徽省出口总值的4.2%。

光伏产业的超预期增长中,龙头企业牵引带动作用突出。阳光电源、合肥晶澳、滁州隆基、滁州晶科、合肥通威、东方日升、安徽晶科7家龙头企业去年营业收入均过百亿,提前实现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培育5家百亿以上重点企业的目标。7家企业合计营收超过1500亿元,增幅超过80%,营收规模占全行业比重超75%,贡献了约70%的营收增量。

图源:阳光电源官网

安徽各市的光伏标签

光伏产业链结构简单明晰,主要由上游硅料和硅片、中游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下游发电应用端三部分组成。

提到布局光伏上游产业的城市,就不得不提一个城市,那便是滁州,要说滁州的光伏,那就不得不提凤阳,为什么要提凤阳?因为凤阳有矿。

硅片是生产光伏组件的重要原材料,想要生产出单晶硅片,则需要一个关键设备,即石英坩埚,石英坩埚是高纯石英制成的容器,是光伏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材料,而石英砂又是制成石英坩埚的重要原材料,并且高纯度的石英砂更是稀缺材料。

滁州市凤阳县是著名的“石英之乡”,丰富的石英砂资源覆盖面积达80平方公里,远景储量在100亿吨以上,其中二氧化硅含量达99%以上,储量、品位和开采价值均居全国第一位。

图源:滁州经开区

近年来,滁州市先后引进了福莱特、亚玛顿、南玻等一批头部企业落户凤阳,2018年滁州迎来首家光伏产业领军企业,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单晶硅产品制造商隆基乐叶;福斯特是全球光伏胶膜产能最大的生产厂家,其投资建设的光伏胶膜及光伏背板项目也在滁州开始应用;作为光伏产业规模最大的边框供货商——永臻集团于滁州投资建设了一座可年产18万吨铝边框的现代化生产工厂。

图片来源:滁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产业园官网

宣城市聚焦于光伏产业链的中游,其中以华晟新能源最为突出,华晟新能源是全球异质结领域的领军企业,专注于异质结(HJT)电池和组件的开发应用与产品规模化生产,拥有全球第一的异质结(HJT)产能,亦是异质结(HJT)领域第一家同步整合硅片—电池—组件全产业链研发与产业化技术的企业。

2023年,华晟将在宣城持续扩大异质结产能,以更快、更大的产能建设来吸引异质结上下游产业加速在宣城集聚。

芜湖则是以光伏产业链的下游作为发力点,芜湖以隆基光伏科技以及天宸新能源光储作等龙头企业作为代表,其中光伏发电是芜湖市的重点工作,芜湖市提出将加快推进光伏发电推广应用,进一步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节能降碳,为芜湖打造“四个名城”提供绿色动力支撑。到2025年,全市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60万千瓦以上。

目前,阜阳在光伏产业链中的重点处于“中游+下游”的位置,其中阜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阜阳市中游企业的代表,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为光伏制造行业提供 N型超高效太阳能单晶硅片的高端智能制造企业。

阜阳的光伏应用也在持续发力,近日,由三峡集团所属三峡新能源投资建设,一道新能提供组件和技术支持的安徽阜阳南部风光储基地(以下简称“阜阳基地项目”)一期250兆瓦光伏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近年来,合肥实施“借光发展”战略,出台超常规扶持政策,从逆变器企业阳光电源起步,向前端的光伏玻璃、电池片、组件,后端的储能电池、系统集成等双向延伸,吸引晶科等外来重点企业相继落户,呈现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日趋健全的盛况。

错落有致一盘棋

合肥、宣城、马鞍山、芜湖、阜阳等安徽各市亦在推进布局光伏产业。

目前,合肥市光伏产业链已经涵盖光伏产业的全部环节,集聚光伏产业企业近百家,规上企业44家。在光伏及新能源这条“赛道”上,合肥正全力朝着“光伏第一城”这一目标奔跑。

肥西华晟项目航拍图 图片来源:肥西发布

今年5月,合肥国资出手,助光伏独角兽清电光伏科技融资15亿后,后者计划再在合肥投资160亿用于光伏领域。

6月9日上午,光势能新能源项目在合庐产业新城正式开工建设,合肥庐江也拉开了拉开光伏产业的序幕。

宣城同样也在抢占光伏电池的产业高地,2023年第一季度,仕净科技投资112亿元的高效太阳能电池片项目签约落地宣城,4月初开工的安徽省第二批重大项目中,位于宣城的宏润新能源10GW高效光伏电池组件等新能源项目也传出好消息。

图片来源:宣城的华晟新能源公司官网

在地方政府和资本的助力下,位于宣城的华晟新能源发展迅速,表示未来也将冲击IPO。

今年以来,安徽马鞍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银欣新能源、越众光伏等核心企业,积极打造百亿级“新能源光伏产业园”。园区重点发展光伏能源、光伏产业装备制造,光伏产业向规模化、集聚化方向迈进,光伏产业全产业链基本形成,预计3年左右园区将建成百亿级光伏产业基地。

芜湖市也坚持把发展光伏发电作为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芜湖市在《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光伏发电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全市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60万千瓦。

图片来源:芜湖新闻网

阜阳光伏产业逐步构建起从太阳能硅片、电池片到光伏玻璃、组件、边框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初步打造了基于“制造+应用”的光伏新能源产业链,初步形成了以阜阳经开区、颍上经开区、阜合产业园区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经过2022年的爆发式增长后,接下来,光伏产业能否延续高景气,在规模和发展质量上取得更大进步?

安徽省经信厅电子信息处处长蒋晨捷表示:“安徽省经信厅电子信息处预计,2023年全年光伏制造业有望实现营收2500亿元,增幅约30%,接下来,要积极抢抓机遇,加大新一代N型高效电池项目招引力度,支持相关地市发挥光伏玻璃资源优势,向光伏组件及配套等产业链下游延伸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省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的行业营收翻番(1300亿元)、产业链产值1500亿元的目标已提前1年实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