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阿斯巴甜被列为可能致癌物,无糖汽水配料表净化进入加速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阿斯巴甜被列为可能致癌物,无糖汽水配料表净化进入加速期

随着元气森林等品牌将更安全的赤藓糖醇作为主要甜味剂,并且不添加防腐剂,饮料行业“卷配方”的时代到来。

文|壹览商业 布林

北京时间7月14日凌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和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发布了非糖甜味剂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报告。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人类癌症(特别是肝细胞癌)方面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之列。

阿斯巴甜的甜味强度是蔗糖的约200倍,但热量却非常低,所以常被使用于无糖饮料的生产中,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的无糖可乐均使用了阿斯巴甜。此次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阿斯巴甜被归类至排名第三的2B等级,对实验动物的致癌性有较为令人信服的证据,但对人类致癌性的证据有限。

虽然联合专家委员会重申阿斯巴甜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假设没有其他方面的食物摄入,一罐含有200或300毫克阿斯巴甜的减肥软饮料,一位体重70公斤的成人每天要饮用9-14罐以上才会超过每日允许摄入量),但“可能致癌”这一研究结论或多或少还是会让消费者多一层顾虑。

壹览商业查询了市面上主流的10款无糖甜味饮料的配料表后发现,赤藓糖醇是其中7款产品的主要甜味剂,另外,木糖醇、安赛蜜、三氯蔗糖、甜菊糖苷等甜味剂也被广泛使用,而阿斯巴甜只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仍在使用。

甜味剂可以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常见的天然甜味剂包括以赤藓糖醇、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醇、异麦芽酮糖醇等为代表的营养性糖醇类甜味剂,和以甜菊糖苷、罗汉果提取物、阿洛酮糖为代表的非营养性甜味剂;常见的合成非营养性甜味剂有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俗称“蔗糖素”)、糖精等。

今年5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关于非糖甜味剂的新指南,建议不要使用非糖甜味剂来控制体重或降低非传染性疾病风险。基于对现有证据的判断,食用非糖甜味剂无法为成人或儿童减少体脂带来长期益处,甚至长期食用反而可能会产生不良效果,比如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成年人死亡风险。

新指南中所指的非糖甜味剂包括合成的、天然的或者经过修改的非营养性甜味剂,也就是说,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甜菊糖苷、糖精等都包含其中,而赤藓糖醇、木糖醇、山梨糖醇等营养性甜味剂以及阿洛酮糖、塔格糖等低能量糖并不在新指南的警告之列。

从10款无糖甜味饮料的配料表中不难看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无糖可乐由于都含有阿斯巴甜和防腐剂,虽然符合添加标准,但对比其他产品,成分安全度和健康度处于下风。

针对阿斯巴甜被确定为可能致癌物,各个品牌的态度却大相径庭。

早在半个月前,元气森林就在其官方微博中声明:“元气森林全线产品不含阿斯巴甜。”元气森林表示其时刻在关注政府政策法规的变化,及时掌握糖与代糖的科学前沿、使用范围、限量等相关信息的更新,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百事可乐却坚持阿斯巴甜的安全性,其CFO Hugh Johnston周四对路透社表示百事可乐并不打算改变产品组合。而可口可乐,似乎在“暗度陈仓”。

今年四月,可口可乐对一款健怡可乐进行了有限的市场测试,该可乐采用罗汉果和甜叶菊等植物性甜味剂取代了阿斯巴甜。

尽管甜味剂在飞速发展中,有关安全性、口味、无糖/低糖的概念争议和疑虑,从未被完全打消过,并且随着科技进步,甜味剂的安全性论证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比如糖精就曾因为被怀疑安全性不够,被多个国家“拉黑”,直到上世纪90年代,糖精安全性才逐渐被论证。1991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撤销了禁用糖精提议。

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当下消费者的控糖意识和对于无糖产品的接受度在逐渐提高,同时对于无糖产品的健康度和安全性的关注也在提高。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发布的《2021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趋势洞察报告》显示,经过调研,近80%的消费者选择消费无糖饮料的原因在于“更健康”,而非有明确控糖需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具有渐进性特征,是一个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消费者的认知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从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营养性糖醇甜味剂对于人体更为安全,甚至像赤藓糖醇和木糖醇,它们本身就是存在于人体中的正常糖类代谢的中间体。

随着元气森林等品牌将更安全的赤藓糖醇作为主要甜味剂,并且不添加防腐剂,饮料行业“卷配方”的时代到来。基于现有科技和研究结论的基础上,配料表“更简单”、“更干净”,符合现代消费者对于饮料安全性的长期诉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阿斯巴甜被列为可能致癌物,无糖汽水配料表净化进入加速期

随着元气森林等品牌将更安全的赤藓糖醇作为主要甜味剂,并且不添加防腐剂,饮料行业“卷配方”的时代到来。

文|壹览商业 布林

北京时间7月14日凌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和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发布了非糖甜味剂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报告。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人类癌症(特别是肝细胞癌)方面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之列。

阿斯巴甜的甜味强度是蔗糖的约200倍,但热量却非常低,所以常被使用于无糖饮料的生产中,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的无糖可乐均使用了阿斯巴甜。此次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阿斯巴甜被归类至排名第三的2B等级,对实验动物的致癌性有较为令人信服的证据,但对人类致癌性的证据有限。

虽然联合专家委员会重申阿斯巴甜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假设没有其他方面的食物摄入,一罐含有200或300毫克阿斯巴甜的减肥软饮料,一位体重70公斤的成人每天要饮用9-14罐以上才会超过每日允许摄入量),但“可能致癌”这一研究结论或多或少还是会让消费者多一层顾虑。

壹览商业查询了市面上主流的10款无糖甜味饮料的配料表后发现,赤藓糖醇是其中7款产品的主要甜味剂,另外,木糖醇、安赛蜜、三氯蔗糖、甜菊糖苷等甜味剂也被广泛使用,而阿斯巴甜只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仍在使用。

甜味剂可以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常见的天然甜味剂包括以赤藓糖醇、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醇、异麦芽酮糖醇等为代表的营养性糖醇类甜味剂,和以甜菊糖苷、罗汉果提取物、阿洛酮糖为代表的非营养性甜味剂;常见的合成非营养性甜味剂有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俗称“蔗糖素”)、糖精等。

今年5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关于非糖甜味剂的新指南,建议不要使用非糖甜味剂来控制体重或降低非传染性疾病风险。基于对现有证据的判断,食用非糖甜味剂无法为成人或儿童减少体脂带来长期益处,甚至长期食用反而可能会产生不良效果,比如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成年人死亡风险。

新指南中所指的非糖甜味剂包括合成的、天然的或者经过修改的非营养性甜味剂,也就是说,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甜菊糖苷、糖精等都包含其中,而赤藓糖醇、木糖醇、山梨糖醇等营养性甜味剂以及阿洛酮糖、塔格糖等低能量糖并不在新指南的警告之列。

从10款无糖甜味饮料的配料表中不难看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无糖可乐由于都含有阿斯巴甜和防腐剂,虽然符合添加标准,但对比其他产品,成分安全度和健康度处于下风。

针对阿斯巴甜被确定为可能致癌物,各个品牌的态度却大相径庭。

早在半个月前,元气森林就在其官方微博中声明:“元气森林全线产品不含阿斯巴甜。”元气森林表示其时刻在关注政府政策法规的变化,及时掌握糖与代糖的科学前沿、使用范围、限量等相关信息的更新,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百事可乐却坚持阿斯巴甜的安全性,其CFO Hugh Johnston周四对路透社表示百事可乐并不打算改变产品组合。而可口可乐,似乎在“暗度陈仓”。

今年四月,可口可乐对一款健怡可乐进行了有限的市场测试,该可乐采用罗汉果和甜叶菊等植物性甜味剂取代了阿斯巴甜。

尽管甜味剂在飞速发展中,有关安全性、口味、无糖/低糖的概念争议和疑虑,从未被完全打消过,并且随着科技进步,甜味剂的安全性论证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比如糖精就曾因为被怀疑安全性不够,被多个国家“拉黑”,直到上世纪90年代,糖精安全性才逐渐被论证。1991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撤销了禁用糖精提议。

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当下消费者的控糖意识和对于无糖产品的接受度在逐渐提高,同时对于无糖产品的健康度和安全性的关注也在提高。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发布的《2021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趋势洞察报告》显示,经过调研,近80%的消费者选择消费无糖饮料的原因在于“更健康”,而非有明确控糖需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具有渐进性特征,是一个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消费者的认知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从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营养性糖醇甜味剂对于人体更为安全,甚至像赤藓糖醇和木糖醇,它们本身就是存在于人体中的正常糖类代谢的中间体。

随着元气森林等品牌将更安全的赤藓糖醇作为主要甜味剂,并且不添加防腐剂,饮料行业“卷配方”的时代到来。基于现有科技和研究结论的基础上,配料表“更简单”、“更干净”,符合现代消费者对于饮料安全性的长期诉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