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破万剧”加速,优爱腾通货膨胀还是数据温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破万剧”加速,优爱腾通货膨胀还是数据温差?

剧集数据“通货膨胀”的感知从何而来?

文|娱乐资本论 阿po

上周五晚#长风渡今晚收官#话题热议,作为“暑期第一爆”,《长风渡》以趣味的人设、快节奏的进度、轻松的古偶基调成为了爱奇艺史上热度最快破10000剧。

在视频平台的“热度值”时代,“热度破万”(腾讯视频为“破三万”)已成爆款剧标配,但随着“破万剧”的数量增加,网友似乎开始对“破万”的含金量有所质疑,按今天流行的话说,“温差”很明显。

其实,从豆瓣频频破8开始再到热度破万,这两年一旦有数据破纪录的新剧,国产剧数据通货膨胀问题就会被摆上台面。

比如当下的影视剧数据经常出现在剧集营销的“战报”之上,和粉丝推广爱豆的“大字报”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管什么水平,硬着头皮都要吹一句“好”。

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伪爆款”频出,就连行业内相当一部分创作者也开始对数据优劣的概念逐渐模糊,对于以数据为参考的内容复盘和经验总结也可能失去正确的判断。

那么在《长风渡》的持续“破万”之下,是通货膨胀带来的数据信用危机,还是你没读懂数据背后真正的意义?为此,娱乐资本论听取了一些行业人士的不同看法。

01 被吐槽“爆开低走”,《长风渡》冤吗?

当《长风渡》的大结局日被知名电视剧博主称为“冷知识”的那一刻,这部剧是否真的像网友吐槽所言“爆开低走”了?

首先说起“爆开”,《长风渡》的“破万”开局是有一些争议,但只是存在于和《狂飙》的对比,对于剧情本身来说,开篇的《卿卿日常》《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混合风格足以拉到一批精准受众来追剧。如果将《长风渡》和《狂飙》的各项热度数据对比来看,并不难理解原因。

因为热度出现涨幅通常出现在更新日,所以除了受两部剧各自不同的排播影响,《狂飙》的热度涨幅呈持续上升状态,《长风渡》的涨幅则呈现波动纹状态。

但《狂飙》依然是爱奇艺唯一一部热度峰值突破11000的剧,且热度破万天数长达41天,该剧会员播出周期总共18天,第七天破万,也就是说在其会员收官后的将近1个月时间里依旧保持了过万的热度。

反观《长风渡》的热度峰值出现在7月2日,当天播出的27、28集剧情是顾九思夫妇死守悠州城,这段情节无论在小说还是剧中,都是比较出彩的一段,直到7月14日大结局,热度已经掉落至仅刚刚破万的水位,大结局隔日便跌回10000以下。

从多维度观察,两者的热度效应都无法相比。

其次,要说“低走”,《长风渡》却也远不至于。一来2023年时间已过半,除了《狂飙》之外,爱奇艺也仅一部《长风渡》破万剧,即使后期热度峰值没再上升,仍是爱奇艺今年第二的剧集。

再以相对社交平台来说数据更依赖自然发酵的短视频平台来看,抖音剧集的话题播放量和排名中,暑期档在播剧也仅有《长风渡》和优酷的《偷偷藏不住》位列前十,分别以105.1亿和150.2亿播放量位列第五和第四,《偷偷藏不住》同样也是优酷的破万剧。

以此可见,比起“爆开低走”这个词,说《长风渡》后期热度略有“走低”更为恰当。

为何没有“低走”而只是“走低”?任职过剧宣工作的小婵告诉小娱,这其中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多方条件促成。

从《长风渡》自身条件来看,大IP的基础、“真”情侣的出演、白敬亭《卿卿日常》相似类型的前期铺垫;从“天时”来说,6月中旬上线的《长风渡》属于“前暑期档”阶段,暑期档的“前戏”各平台并不会拿出杀手锏来竞争,同期仅另外有一部古偶剧《雪鹰领主》,并且以男频IP改编来看,与《长风渡》仍存在微妙受众差异,所以从女频古偶的角度,《长风渡》可谓一枝独秀。

这也就延展出“地利”的问题,作为同期爱奇艺唯一部S级女频大剧,“举全平台之力”为这样的内容做推荐和导流,不难收获“爆开”成绩。

有过平台经验的制片人叶子认为,《长风渡》在播出至后半部虽然又进入了“7月暑期档之争”,但新上线的两部古偶剧在备受期待的前提下,仓促空降,开播阶段未能达成预期效果,平台还是会选择将更多站内外资源倾注在已有的高热项目中。

而《长风渡》的内容虽被质疑后期乏力,却大多数的观众反馈是“无聊”,不至于过度拉胯,加上遗留的收视惯性,令《长风渡》保持住了一定的高位热度未有大幅滑落。

02 剧集数据“通货膨胀”的感知从何而来?

《长风渡》带来的数据“通货膨胀”错觉可以解释,而放眼整个影视市场,在近两年,阶段性的会被质疑各维度的“通货膨胀”又是为何?

阶段性的数据算法以及平台规则调整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自2018年开始,原本统一显示前台播放量的视频平台以破除“唯流量论”的理由改版数据显示为站内热度值,优爱腾各自公布了自己的热度算法,除了播放量之外互行为甚至观看行为也会被加入。

优点自然是覆盖的用户行为更广了,但比起一眼可以看明白的播放量,综合了多维度计算出的热度值却像是增加了很多层纱窗,对用户来说是更加不透明了。

一来平台只公布算法维度,并不会公布各维度在算法中所占比重;二来每个平台的算法和维度不同以至于网友无法将平台热度值拉通横向比较,显得热度值更像一种“各玩各的”自嗨。

曾经在第三方数据机构有过分析师经验的诺诺告诉小娱,站在数据角度,算法中的维度比重确实是最为核心的环节,任何一个数据模型都不会将之对外展示,这时候就要考验数据方对于用户是否值得信任。在一个领域中,数据改变算法模型并对外推广的时候,通常要“先下手为强”,并且这个模型算法一定要足够成熟,不能推出之后再不断调整,否则也无法建立信任感。

以大众争议的“破万剧增速过快”为例,爱奇艺2018年9月调整热度值展示,至今8部破万剧,其中一部《赘婿》诞生于2021年2月,2022年全年诞生了5部;优酷2019年1月调整热度值展示,至今14部破万剧,第一部《与君初相识》诞生于2022年3月,2022年全年诞生8部,2023年半年已经诞生了6部。

“有一种数量决定含金量的感觉,大家都是破万剧的话,网友就会感觉破万标杆的威信度就降低了。”剧宣小婵表示,“但事实上2022年本来也是降本增效的一年,整体影视质量有所提升是全行业和观众的共识,破万剧变多也并不难理解。”

另有一项质疑在于5月份爱奇艺世界大会公布的6部破万剧从题材、受众到网友体感的讨论度都不太一样,为何热度同在一个量级?

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也对此做过解释,如果以云合数据的《苍兰诀》27.6亿和《狂飙》破百亿来看,相差甚远,为何爱奇艺站内热度峰值却相差不大?

“《苍兰诀》肯定评论转发分享的数据更具优势,种草很厉害。它可能在播放量维度上不是全站最高,但粉丝量大,小孩们能打,传播力很强,一下子就把热度拱上去了。”

也就是说平台热度值是对播放量以外其他某一维度有超佳表现的剧集也会做出认可。

“平台是不会随意对自己的热度值算法做调整的。”制片人叶子表示,虽然2022年破万剧大增,却并不属于平台的算法调整,“对平台来说,算法调整是一件非常大的事,以优爱腾覆盖的用户量级来说,一旦频繁调整算法而动摇了用户的信任度,负面影响会非常大,而且从成本投入来说也得不偿失。除了优酷做过一次调整之外,爱奇艺2023年的破万剧数量暂时只有2部,也只可能是因为其内容在今年的创新度或许还不足。”

叶子所说的优酷的热度值调整,是去年6月24日优酷对热度值做出颗粒度更细的调整,原本优酷在播剧和热播剧的热度值存在于8000到10000的区间,调整后区间幅度会更大,但更容易对不同播出效果进行分层判断。

这些“内容创新不足”“颗粒度优化”也是平台引起大众对站内热度浮动产生误会的原因之一。

03 第三方数据机构是否能鉴膨胀?

不过视频平台诞生以来养成的用户网友对播放量的依赖一时难以改变,所以对于前文提及的“云合数据”,大量网友和用户依然十分看中。一来是习惯问题,二来是它很容易将多平台项目放回一个度量衡中做对比。

“即使现在视频平台都有自己的技术支持,但基于各种原因,比如监测维度不够,跨部门合作权限复杂等,导致他们依然需要与第三方数据机构合作。”制片人叶子介绍道。

比较常见的第三方影视数据机构有豆瓣、云合、酷云、猫眼、灯塔、德塔文、骨朵、Vlinkage等,不过算法的核心都各有优势,比如云合以“有效播放量”为表现形式,酷云以收视率为表现形式,其他第三方数据也均已多维度综合计算出的一个数值为表现形式。

在比对跨平台剧集项目时,如果无法对比平台内部数据,就需要用到第三方数据机构为对比。

这里诞生的又一争议点就是在于是否存在数据机构的暗箱操作。

在去年《梦华录》作为古装剧,开播后豆瓣评分一度奔向9分、后又锁分降分的一系列操作后,网友就对豆瓣数据是否有人为操作成本产生过质疑。

从事剧宣工作的许超和从事艺宣工作的瞿目告诉小娱,大部分第三方数据机构对一般的片方或者营销公司合作多为技术手段的舆情监测或者维度细致的数据报告,榜单相对公正。但确实也有少量第三方数据机构存在“榜单合作”,不牵扯具体数据值操作,而是进行榜单名次的操作。

剧宣许超就为小娱列出了某知名第三方数据机构的榜单合作价格,单日前十名的合作价格为1万到1.5万不等。艺宣瞿目也表示,在一些角色相关榜单内也存在类似操作,这也成了一些预算充足的艺人在剧播期的固定营销合作项目。

也有数据机构为了避免算法被破解而做出的“去水”维度综合,德塔文咨询师告诉小娱,德塔文数据抓取的是从全网各平台可以通用的角度来进行的,这样能够更好的代表其整体的泛社会影响力,计算时首先会不采用视频网站站内热度值,因为各平台的底层算法逻辑肯定是存在差异且不具备可比性,其次也大幅度降低粉丝可刷的平台如微博等平台的权重甚至不采用,用以对一些刷屏、注水情况进行屏蔽,为的就是保证对粉丝和水军的一些刷屏注水行为进行把控,保证数据的合理性。

分析师诺诺表示,“去水”是任何一个以公正客观为目标的数据公司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平台自己,大部分机构数据优化的目的通常会是“增加颗粒度”和“去水”。比如豆瓣在每一次调整后,“水军”的操作空间都会更小一些。

粉丝会通过发送偶像“名字+角色名”的弹幕来增加互动量

当优爱腾热度值加入了互动数据之后,也有粉丝甚至公司会通过刷平台内的弹幕和互动希望做到热度值的增加。制片人叶子直言,“从结果上来说,流量演员确实可以因为大量高粘性核心粉丝的互动行为在项目的热度值方面占优势,事实上看到的是平台希望培养站内社群生态的目的。视频平台从弹幕、评论再到社群,都是有产品负责人管理,培养好站内社群生态也是在提升站内资源的重要性。”

当然这些互动行为的前提是真实的粉丝行为,部分渠道维护供应商踢踢告诉小娱,确实有片方或者宣传方希望增加弹幕,但也只能做到弹幕内容舆论导向的引导,且人力成本较高,“弹幕0.5元、评论1元、500起做”是一个门槛,要想做到通过付费刷弹幕评论的形式影响热度值,确实难度不小。

04 结语:让数据回归中立

站在网友和粉丝的主观角度,都会希望自己喜欢的剧、自己爱豆的剧可以成为高热爆款,但基于互联网形成的信息茧房,很多人会有一种“自己社交圈内有热议的剧集就是爆剧”的错觉。

分析师诺诺和制片人叶子强调,“数据一定是辐射范围最广最客观的爆剧参考标准。”

“在‘爆’与‘扑’的之间,需要理解还有一种中等状态,包括剧集热度符合预期、略高预期、略低预期。”剧宣小婵笑言,粉丝可能是“二极管”思维,但行业人应该要读懂更细致的数据维度才能有准确的判断。

比如爱奇艺热度值10000是爆剧标准,9000以上则是中大体量剧的热剧标准,8000以上是中轻体量剧的热度标准,6000以下是大版权剧、自制剧表现不佳的标准。

优酷热度值则以9000为中大体量自制剧的及格门槛,9500为热播门槛,9800以上的热度则被视为“破万剧预备役”。

腾讯视频则明确热度峰值≥2.6万进入“爱看俱乐部”,热度峰值≥2.8万进入“必看俱乐部”,热度峰值≥3 万进入爆款俱乐部。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视频平台虽然在互联网影视的初期希望打造to C市场,但如今却走回了电视台的to B老路,会通过导流的方式引导用户观看。

对此制片人叶子提到,行业从事者、偶像的粉丝等用户,在海量用户中已经属于会自主筛选具体看剧的进阶型用户,最大量的用户其实还处在不会选择看什么剧集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平台可以通过站内推荐、片尾跳转等方式强推一些重点剧目给这一批用户,并形成观看行为,可以理解为打开电视机却不会换台的观众。

甚至在不少剧集开播的时候,就会出现大量的“引导性弹幕”、“引导性评论”,这些互动属于一开始就嵌入到播放界面中的内容型产品,其目的也是给观众营造一种“大家都在热聊”的氛围。

话说回来,平台确实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一部剧的站内热度值,但并不能谓之“暗箱操作”,而是平台一种回收成本的行为。

“但站在平台角度,数据一定是比个人体感更为可靠的、客观存在的度量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破万剧”加速,优爱腾通货膨胀还是数据温差?

剧集数据“通货膨胀”的感知从何而来?

文|娱乐资本论 阿po

上周五晚#长风渡今晚收官#话题热议,作为“暑期第一爆”,《长风渡》以趣味的人设、快节奏的进度、轻松的古偶基调成为了爱奇艺史上热度最快破10000剧。

在视频平台的“热度值”时代,“热度破万”(腾讯视频为“破三万”)已成爆款剧标配,但随着“破万剧”的数量增加,网友似乎开始对“破万”的含金量有所质疑,按今天流行的话说,“温差”很明显。

其实,从豆瓣频频破8开始再到热度破万,这两年一旦有数据破纪录的新剧,国产剧数据通货膨胀问题就会被摆上台面。

比如当下的影视剧数据经常出现在剧集营销的“战报”之上,和粉丝推广爱豆的“大字报”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管什么水平,硬着头皮都要吹一句“好”。

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伪爆款”频出,就连行业内相当一部分创作者也开始对数据优劣的概念逐渐模糊,对于以数据为参考的内容复盘和经验总结也可能失去正确的判断。

那么在《长风渡》的持续“破万”之下,是通货膨胀带来的数据信用危机,还是你没读懂数据背后真正的意义?为此,娱乐资本论听取了一些行业人士的不同看法。

01 被吐槽“爆开低走”,《长风渡》冤吗?

当《长风渡》的大结局日被知名电视剧博主称为“冷知识”的那一刻,这部剧是否真的像网友吐槽所言“爆开低走”了?

首先说起“爆开”,《长风渡》的“破万”开局是有一些争议,但只是存在于和《狂飙》的对比,对于剧情本身来说,开篇的《卿卿日常》《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混合风格足以拉到一批精准受众来追剧。如果将《长风渡》和《狂飙》的各项热度数据对比来看,并不难理解原因。

因为热度出现涨幅通常出现在更新日,所以除了受两部剧各自不同的排播影响,《狂飙》的热度涨幅呈持续上升状态,《长风渡》的涨幅则呈现波动纹状态。

但《狂飙》依然是爱奇艺唯一一部热度峰值突破11000的剧,且热度破万天数长达41天,该剧会员播出周期总共18天,第七天破万,也就是说在其会员收官后的将近1个月时间里依旧保持了过万的热度。

反观《长风渡》的热度峰值出现在7月2日,当天播出的27、28集剧情是顾九思夫妇死守悠州城,这段情节无论在小说还是剧中,都是比较出彩的一段,直到7月14日大结局,热度已经掉落至仅刚刚破万的水位,大结局隔日便跌回10000以下。

从多维度观察,两者的热度效应都无法相比。

其次,要说“低走”,《长风渡》却也远不至于。一来2023年时间已过半,除了《狂飙》之外,爱奇艺也仅一部《长风渡》破万剧,即使后期热度峰值没再上升,仍是爱奇艺今年第二的剧集。

再以相对社交平台来说数据更依赖自然发酵的短视频平台来看,抖音剧集的话题播放量和排名中,暑期档在播剧也仅有《长风渡》和优酷的《偷偷藏不住》位列前十,分别以105.1亿和150.2亿播放量位列第五和第四,《偷偷藏不住》同样也是优酷的破万剧。

以此可见,比起“爆开低走”这个词,说《长风渡》后期热度略有“走低”更为恰当。

为何没有“低走”而只是“走低”?任职过剧宣工作的小婵告诉小娱,这其中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多方条件促成。

从《长风渡》自身条件来看,大IP的基础、“真”情侣的出演、白敬亭《卿卿日常》相似类型的前期铺垫;从“天时”来说,6月中旬上线的《长风渡》属于“前暑期档”阶段,暑期档的“前戏”各平台并不会拿出杀手锏来竞争,同期仅另外有一部古偶剧《雪鹰领主》,并且以男频IP改编来看,与《长风渡》仍存在微妙受众差异,所以从女频古偶的角度,《长风渡》可谓一枝独秀。

这也就延展出“地利”的问题,作为同期爱奇艺唯一部S级女频大剧,“举全平台之力”为这样的内容做推荐和导流,不难收获“爆开”成绩。

有过平台经验的制片人叶子认为,《长风渡》在播出至后半部虽然又进入了“7月暑期档之争”,但新上线的两部古偶剧在备受期待的前提下,仓促空降,开播阶段未能达成预期效果,平台还是会选择将更多站内外资源倾注在已有的高热项目中。

而《长风渡》的内容虽被质疑后期乏力,却大多数的观众反馈是“无聊”,不至于过度拉胯,加上遗留的收视惯性,令《长风渡》保持住了一定的高位热度未有大幅滑落。

02 剧集数据“通货膨胀”的感知从何而来?

《长风渡》带来的数据“通货膨胀”错觉可以解释,而放眼整个影视市场,在近两年,阶段性的会被质疑各维度的“通货膨胀”又是为何?

阶段性的数据算法以及平台规则调整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自2018年开始,原本统一显示前台播放量的视频平台以破除“唯流量论”的理由改版数据显示为站内热度值,优爱腾各自公布了自己的热度算法,除了播放量之外互行为甚至观看行为也会被加入。

优点自然是覆盖的用户行为更广了,但比起一眼可以看明白的播放量,综合了多维度计算出的热度值却像是增加了很多层纱窗,对用户来说是更加不透明了。

一来平台只公布算法维度,并不会公布各维度在算法中所占比重;二来每个平台的算法和维度不同以至于网友无法将平台热度值拉通横向比较,显得热度值更像一种“各玩各的”自嗨。

曾经在第三方数据机构有过分析师经验的诺诺告诉小娱,站在数据角度,算法中的维度比重确实是最为核心的环节,任何一个数据模型都不会将之对外展示,这时候就要考验数据方对于用户是否值得信任。在一个领域中,数据改变算法模型并对外推广的时候,通常要“先下手为强”,并且这个模型算法一定要足够成熟,不能推出之后再不断调整,否则也无法建立信任感。

以大众争议的“破万剧增速过快”为例,爱奇艺2018年9月调整热度值展示,至今8部破万剧,其中一部《赘婿》诞生于2021年2月,2022年全年诞生了5部;优酷2019年1月调整热度值展示,至今14部破万剧,第一部《与君初相识》诞生于2022年3月,2022年全年诞生8部,2023年半年已经诞生了6部。

“有一种数量决定含金量的感觉,大家都是破万剧的话,网友就会感觉破万标杆的威信度就降低了。”剧宣小婵表示,“但事实上2022年本来也是降本增效的一年,整体影视质量有所提升是全行业和观众的共识,破万剧变多也并不难理解。”

另有一项质疑在于5月份爱奇艺世界大会公布的6部破万剧从题材、受众到网友体感的讨论度都不太一样,为何热度同在一个量级?

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也对此做过解释,如果以云合数据的《苍兰诀》27.6亿和《狂飙》破百亿来看,相差甚远,为何爱奇艺站内热度峰值却相差不大?

“《苍兰诀》肯定评论转发分享的数据更具优势,种草很厉害。它可能在播放量维度上不是全站最高,但粉丝量大,小孩们能打,传播力很强,一下子就把热度拱上去了。”

也就是说平台热度值是对播放量以外其他某一维度有超佳表现的剧集也会做出认可。

“平台是不会随意对自己的热度值算法做调整的。”制片人叶子表示,虽然2022年破万剧大增,却并不属于平台的算法调整,“对平台来说,算法调整是一件非常大的事,以优爱腾覆盖的用户量级来说,一旦频繁调整算法而动摇了用户的信任度,负面影响会非常大,而且从成本投入来说也得不偿失。除了优酷做过一次调整之外,爱奇艺2023年的破万剧数量暂时只有2部,也只可能是因为其内容在今年的创新度或许还不足。”

叶子所说的优酷的热度值调整,是去年6月24日优酷对热度值做出颗粒度更细的调整,原本优酷在播剧和热播剧的热度值存在于8000到10000的区间,调整后区间幅度会更大,但更容易对不同播出效果进行分层判断。

这些“内容创新不足”“颗粒度优化”也是平台引起大众对站内热度浮动产生误会的原因之一。

03 第三方数据机构是否能鉴膨胀?

不过视频平台诞生以来养成的用户网友对播放量的依赖一时难以改变,所以对于前文提及的“云合数据”,大量网友和用户依然十分看中。一来是习惯问题,二来是它很容易将多平台项目放回一个度量衡中做对比。

“即使现在视频平台都有自己的技术支持,但基于各种原因,比如监测维度不够,跨部门合作权限复杂等,导致他们依然需要与第三方数据机构合作。”制片人叶子介绍道。

比较常见的第三方影视数据机构有豆瓣、云合、酷云、猫眼、灯塔、德塔文、骨朵、Vlinkage等,不过算法的核心都各有优势,比如云合以“有效播放量”为表现形式,酷云以收视率为表现形式,其他第三方数据也均已多维度综合计算出的一个数值为表现形式。

在比对跨平台剧集项目时,如果无法对比平台内部数据,就需要用到第三方数据机构为对比。

这里诞生的又一争议点就是在于是否存在数据机构的暗箱操作。

在去年《梦华录》作为古装剧,开播后豆瓣评分一度奔向9分、后又锁分降分的一系列操作后,网友就对豆瓣数据是否有人为操作成本产生过质疑。

从事剧宣工作的许超和从事艺宣工作的瞿目告诉小娱,大部分第三方数据机构对一般的片方或者营销公司合作多为技术手段的舆情监测或者维度细致的数据报告,榜单相对公正。但确实也有少量第三方数据机构存在“榜单合作”,不牵扯具体数据值操作,而是进行榜单名次的操作。

剧宣许超就为小娱列出了某知名第三方数据机构的榜单合作价格,单日前十名的合作价格为1万到1.5万不等。艺宣瞿目也表示,在一些角色相关榜单内也存在类似操作,这也成了一些预算充足的艺人在剧播期的固定营销合作项目。

也有数据机构为了避免算法被破解而做出的“去水”维度综合,德塔文咨询师告诉小娱,德塔文数据抓取的是从全网各平台可以通用的角度来进行的,这样能够更好的代表其整体的泛社会影响力,计算时首先会不采用视频网站站内热度值,因为各平台的底层算法逻辑肯定是存在差异且不具备可比性,其次也大幅度降低粉丝可刷的平台如微博等平台的权重甚至不采用,用以对一些刷屏、注水情况进行屏蔽,为的就是保证对粉丝和水军的一些刷屏注水行为进行把控,保证数据的合理性。

分析师诺诺表示,“去水”是任何一个以公正客观为目标的数据公司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平台自己,大部分机构数据优化的目的通常会是“增加颗粒度”和“去水”。比如豆瓣在每一次调整后,“水军”的操作空间都会更小一些。

粉丝会通过发送偶像“名字+角色名”的弹幕来增加互动量

当优爱腾热度值加入了互动数据之后,也有粉丝甚至公司会通过刷平台内的弹幕和互动希望做到热度值的增加。制片人叶子直言,“从结果上来说,流量演员确实可以因为大量高粘性核心粉丝的互动行为在项目的热度值方面占优势,事实上看到的是平台希望培养站内社群生态的目的。视频平台从弹幕、评论再到社群,都是有产品负责人管理,培养好站内社群生态也是在提升站内资源的重要性。”

当然这些互动行为的前提是真实的粉丝行为,部分渠道维护供应商踢踢告诉小娱,确实有片方或者宣传方希望增加弹幕,但也只能做到弹幕内容舆论导向的引导,且人力成本较高,“弹幕0.5元、评论1元、500起做”是一个门槛,要想做到通过付费刷弹幕评论的形式影响热度值,确实难度不小。

04 结语:让数据回归中立

站在网友和粉丝的主观角度,都会希望自己喜欢的剧、自己爱豆的剧可以成为高热爆款,但基于互联网形成的信息茧房,很多人会有一种“自己社交圈内有热议的剧集就是爆剧”的错觉。

分析师诺诺和制片人叶子强调,“数据一定是辐射范围最广最客观的爆剧参考标准。”

“在‘爆’与‘扑’的之间,需要理解还有一种中等状态,包括剧集热度符合预期、略高预期、略低预期。”剧宣小婵笑言,粉丝可能是“二极管”思维,但行业人应该要读懂更细致的数据维度才能有准确的判断。

比如爱奇艺热度值10000是爆剧标准,9000以上则是中大体量剧的热剧标准,8000以上是中轻体量剧的热度标准,6000以下是大版权剧、自制剧表现不佳的标准。

优酷热度值则以9000为中大体量自制剧的及格门槛,9500为热播门槛,9800以上的热度则被视为“破万剧预备役”。

腾讯视频则明确热度峰值≥2.6万进入“爱看俱乐部”,热度峰值≥2.8万进入“必看俱乐部”,热度峰值≥3 万进入爆款俱乐部。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视频平台虽然在互联网影视的初期希望打造to C市场,但如今却走回了电视台的to B老路,会通过导流的方式引导用户观看。

对此制片人叶子提到,行业从事者、偶像的粉丝等用户,在海量用户中已经属于会自主筛选具体看剧的进阶型用户,最大量的用户其实还处在不会选择看什么剧集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平台可以通过站内推荐、片尾跳转等方式强推一些重点剧目给这一批用户,并形成观看行为,可以理解为打开电视机却不会换台的观众。

甚至在不少剧集开播的时候,就会出现大量的“引导性弹幕”、“引导性评论”,这些互动属于一开始就嵌入到播放界面中的内容型产品,其目的也是给观众营造一种“大家都在热聊”的氛围。

话说回来,平台确实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一部剧的站内热度值,但并不能谓之“暗箱操作”,而是平台一种回收成本的行为。

“但站在平台角度,数据一定是比个人体感更为可靠的、客观存在的度量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