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冷空气可算是让11月瞬间进入严冬酷寒,但是对于欧美明星们来说,他们的来华热情却在这个月达到顶点。因为破例在这个月引入了多部好莱坞热门大片,诸多欧美一线大咖纷纷来到中国,开始了他们的宣传之旅。
都知道中国日益壮大的电影市场与连破纪录的票房状况使得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电影消费大国。《洛杉矶时报》就曾指出:
观影人群数量的增长如今主要来自中国的小城市,这些地方的观众没那么世故,可能会选择国产而非外国电影。应对这种困境的唯一办法就是更好地推广宣传,努力赢得观众,专注中国市场的制片人罗伯特·凯恩说,外国电影公司正加派人手与中国发行方一起进行市场推广,“如今要比一年前花费更多精力。
笔者作为跑了4年欧美电影口的记者,尽管已经深谙这些欧美大牌们来华宣传的诸多“套路”,但还是被上周的一条新闻所震惊——Brad Pitt要来中国了!而且他不仅要来中国,这位男神跑宣传的画风也直接与其他人都不一样——选择直接去录《金星秀》了!把这两个画风截然不用的存在放在一起首先就让人非常意外,然而更重要的是,节目录制时恰逢皮特与朱莉离婚后不久。在国外还没展开宣传,做客各大名嘴深夜秀的皮特却第一时间来到上海与金星同坐而谈。
此举不仅让国内记者同僚意外,就连外媒也纷纷报道,顺带着连金星本人也被The Hollywood Reporter直接封号“中国的奥普拉”。
虽然皮特参与录制的这期《金星秀》还未播出,但是从各大门户发布的通稿来看,似乎“离婚问题”并不在当天节目的议题之内。开场互相调侃,随后基本以电影安利与幕后创作为主,不看节目也都知道应该与一般的电影类专访没有太大区别。
而除了皮特男神为了自己的《间谍同盟》做客《金星秀》,同样选择在内地综艺节目露脸的还有《神奇动物在哪里》剧组。
在影片主创们抵达北京,在中国宣传活动启动前,《快乐大本营》节目组率先造访了华纳兄弟片场。片中主演、同时也是奥斯卡影帝的埃迪·雷德梅恩也第一次登上中国综艺节目舞台。消息一出,网友大呼“打破次元壁”。
这期节目已经于上周六与观众见面,虽说是内地首秀,但从节目上来看,所谓的“首秀”也仅仅是一场媒体探班类的面对面访谈。聊的还是电影,小雀斑也没有真的亲自来现场跟快乐家族们做游戏。
而其实皮特和小雀斑的内地综艺节目之旅并不是首例。在去年,《007》的主演丹尼尔·克雷格就与邦女郎蕾雅·赛杜一同走上过《天天向上》的舞台。
只不过两位主创画风与节目实在不搭,本来荧幕上硬照里狂拽炫酷的两人到了节目中,一个满脸尴尬微笑,无比配合地画糖人,写书法;一个则沉默少言,站在一堆“大麦”前面,从冷艳邦女郎秒变农家大婶。
画风上的突兀是明显的,而由于本身节目风格与文化差异,再加上欧美明星公关团队的要求严苛,为了宣传强行上节目,不仅节目的粉丝因看不到往日逗趣的娱乐内容和熟悉的明星而苦恼,就连这些欧美明星的本质粉丝们也倍感尴尬。
然而幸好外国大咖上综艺那还是少数个例,真正令人尴尬的则是那些不可避免却又已经流于俗套的宣传方式。
欧美明星来华宣传的常见套路
欧美明星来华套路1 ——说中文
不管你拿过多少小金人,演过多少大制作,不会说个“你好”“我爱你”就别想踏上中国的发布会现场。这些年,跑了不少活动的闪电听过了德普叔叔的“腻号”“我癌中gua”
也听过了小李子脸尴尬的说出“我蔼泥门”、“我癌 chong gua"
听过狼叔休·杰克曼最经典的“给我一个碗”
甚至还听过了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不知从哪儿学来的““牛逼!谢谢!大家好!”以及“钢铁侠3”、“铁哥们”这些极具特色的中文。
欧美明星来华套路2 ——报菜名
都知道我大中华美食之国,中餐馆也是开遍世界各地。中华美食作为我们的强势输出,自然是我们的骄傲。因此,来北京一定要记下“北京烤鸭”,去上海一定要会说“小笼包”也成了欧美明星来华宣传的“潜规则”;而如果你碰巧还会背几个中国地名,那可就更加分了。
欧美明星来华套路3 ——求合作
中华美食是我们的骄傲,但中国电影就没那么硬气了。然而即便如此,媒体记者们依旧孜孜不倦地要从来华欧美明星口中套出“你最喜欢哪部中国影片”“最爱哪个中国导演”“最想和哪个中国演员合作”。
于是乎,跑了快4年活动的闪电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人说过“最爱Jakie Chan(成龙)”最尊敬“Bruce Lee(李小龙)”了。看看看看,欧美明星对中国电影的认知还停留在李小龙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香港武打电影,以及在好莱坞混迹过的寥寥几位中国明星。于是乎当听到带着《猎神》来北京宣传的劳模姐杰西卡·查斯坦说出梁朝伟和王家卫的大名的时候,闪电我真的是激动了!
欧美明星来华套路4 ——送礼物
要说送礼,肯定谁都是来者不拒,但是能送到像国内宣传方一样品种单一的也实在是没谁了:
《霍比特人五军之战》彼得大帝来了——送横幅书法!
《饥饿游戏嘲笑鸟》大表姐来了——送横幅书法!!
《荒野猎人》小李子来了——依旧送横幅书法!!!
好不容易《王牌特工》柯林叔来了不送书法了,结果更气人。直接送了一本《舌尖上的中国》。你这是让来自英国这一黑暗料理国度的柯林叔怎么想?
欧美大牌来华还有诸多槽点,上文也只是挑出了最明显的四个。而寻找规律,这些槽点总结起来就是强行发生与中国本土的联系。
海外艺人宣传引尴尬的原因
1、强硬粗暴的文化填鸭
没有铺垫,没有前因后果,彻底沦为宣传人偶的明星们一上来就被粗暴置于这一文化冲突之中。我们看到了以前高高在上的好莱坞明星蹩脚的秀中文,并被中国美食和文化深深吸引,一种文化胜利感油然而生。
2、欧美明星国内认知度小
由于国内大部分影迷对于欧美明星的认知仅停留在作品层面。或许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但一看见脸都会说一句“啊我好像在哪部电影里看过”。这种去明星化的认知方式也使得欧美明星本身缺乏真正的粉丝基础,各家媒体为了流量和点击也只能将海外大牌挂靠国内明星。而或许是知道抱国内明星的重要性,诸多片方已经开始直接选择国内明星做影片“形象大使”。比如前段时间鹿晗代言《星球大战》,张杰代言《星际迷航》
更有甚者还请中国歌手献唱中国特供版主题曲。比如《终结者》找来了张靓颖、即将上映的《海洋之心》找来了吉克隽逸。这些行为总结起来并未与电影产生多大关联。给影片找个中国亲戚,成为了他们的如意算盘,也成了国内媒体记者们的通稿头条。
3、娱乐记者水平参差不齐
而再说到记者,国内娱乐记者本身素质的欠缺也是一大症结。对影片本身缺乏理解,再加上语言障碍和对欧美明星的“零认知”,使他们只能问出“吃了什么”“玩儿了什么”“逛了什么”这些老三样问题。
套路中的欧美明星其实平易近人、积极配合
那么既然官方宣传活动让人分分钟尴尬癌发作,那好莱坞明星来华宣传就真的没有别的路好走了?
当然不!跑过电影节,跟过不少海外艺人内地宣传的闪电在此要说一句:官方行为,拒绝让明星买单。那些尴尬的“套路”仅是内地宣传公司缺乏创新的量产货,其实好莱坞的大牌们,私下里,人真的非常nice。
像之前电影《超体》在北京首映,导演吕克·贝松携主演摩根·弗里曼出席助阵。77岁的摩根·弗里曼此行因为要赶赴其他活动,所以乘私人飞机前来,但只带了一名助理,并提前发邮件请中国方面不要称呼这位同事为“助理”。据悉,摩根飞了十多个小时,下午2点到北京,4点就开始工作,快80岁的他竟然毫无怨言,十分亲民,对记者的提问有求必应,也配合合影要求。
而除了摩根·弗里曼,约翰尼·德普也十分亲民友善。另外,在随从人数上,国际大咖们习惯一切从简,吕克·贝松、罗伯特·德尼罗、雨果·维文、沃卓斯基姐弟都是独自赴华,汤姆·希德勒斯顿仅带一名公关和一名助理。
而给闪电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要数阿汤哥汤姆·克鲁斯了。采过那么多好莱坞明星,唯有阿汤哥一见面就主动要求合照,全程保持微笑,并且全程全神贯注地听记者问出的每一个问题。虽然他的排场算是好莱坞明星来华中比较大的,但是本人除了nice,记者也想不出其他别的词语。
“做自己”帮助欧美明星走出套路,成功圈粉
鉴于此,闪电还是建议这些好莱坞明星们在华宣传可以做自己,走“亲民风”。来到文化差异巨大的中国,其实很多初来乍到的洋名星都成了游客。看他们如何玩儿中国,并自发与中国产生关联,远比强行说中文和报菜名更加自然有趣。而现阶段的娱乐圈,粉丝和观众们都愿意看到明星们最真实自我的一面,因而闪电认为,除了那走过场一般不走心的发布会和种种不适的官方互动,最好的宣传大发其实并不费力。好莱坞明星个个身上都是戏,他们只要做自己,就有人买账。
比如,《超凡蜘蛛侠2》在北京首映时,“蜘蛛侠”安德鲁 加菲尔德不仅带着“石头姐”艾玛 斯通骑着自行车情侣游老北京,还在东单体育馆打起了乒乓球。不过“蜘蛛侠”虽然在电影里身手不凡,但是真打起乒乓来在中国人面前还是“菜鸟”,和一个女孩过手十局只赢回了一局,被虐得不轻。
而为了给《复仇者联盟2》站台宣传,“钢铁侠”小罗伯特 唐尼和“绿巨人”马克 鲁法洛本月一起到北京,工作之余,马克 鲁法洛饶有兴致地拍了许多趣图并发到了网上,他表示自己一大早就起床逛北京公园,并且把标志性街景诸如广场舞、打太极、大扫帚、自行车等都拍出了文艺范儿。
而在今年为宣传《惊天魔盗团2》再次抵京的马克 鲁法洛还晒出了自己的撸串趣图,变身搞笑表情包。
和“绿巨人”有些类似,“卷福”本尼迪克特 康伯巴奇到上海,第一件事就是去了公园看人锻炼、打太极、放风筝、跳广场舞,以体验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而在参加完高大上的活动之后,“卷福”还去了上海东湖路上的一家按摩店,实在很懂得享受生活。
而卷福的英国老乡,理查德·阿米蒂奇也在宣传《霍比特人五军之战》时晒出公园晨练的照片,与大爷大妈为伍,画风也丝毫不违和。
而更加“深入民间”的事例,则是席琳 迪翁几年前到上海开唱时,专程去了陕西南路的一家弄堂小店买了9大包50多件的a货。天后这次在上海的a货血拼不仅让很多歌迷惊叹其“轻车熟路”,此事也很快引起工商管理部门的注意,后来该店被工商局查封。
带着自己“本人”来宣传,而不仅仅成为发布会上被宣传方摆布的棋子,不仅是宣传影片的手段,更是为自己圈粉,让一般观众认识到明星本身的重要手段。毕竟一部电影下映之后,谁还会记得当时发布会上那条书法横幅上写的是什么。只有那些最真实的照片和行为让粉丝津津乐道,或成为故事,或成为传奇。
来源:闪电娱乐指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