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官方重拳整治餐饮加盟乱象,快招的好日子要到头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官方重拳整治餐饮加盟乱象,快招的好日子要到头了?

严查、严罚、严惩。

文|红餐网 陈小将

编辑|王秀清

红餐网观察发现,今年上半年,各地地方法院在处理快招加盟相关案件时,不止一次将“快招”定性为“诈骗”。一些被定罪的快招公司人员,不仅要面临罚款,还要承受“牢狱之灾”。

这类案例的定性,或许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相关部门要重拳打击餐饮业的快招加盟乱象了。

重拳打击餐饮加盟乱象?今年两快招加盟案件被定性为“诈骗”

过去,在众多的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例里,无论品牌方与加盟商签署的是什么合同,凡是符合特许经营的特质,几乎都是按照特许加盟合同纠纷来处理。

案件最终的处理结果,要么是判品牌方和快招公司不符合加盟条件,对双方都进行罚款;要么是判决解除合同,要求品牌方返还加盟商合同款,赔偿相应损失。

但现今,相关部门对餐饮业加盟乱象的整顿力度似乎正在加大。

一方面,近期商务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五部门发布了《关于完善综合监督制度 促进商业特色经营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通知》明确指出,对于饮品、餐饮、零售等行业,要依法依规实行重点监管。(延伸阅读:《新规出台,专治餐饮特许加盟乱象!快招公司将无所遁形?》)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对特许加盟纠纷正严查、严罚、严惩。

典型案例就是,今年上半年,上海、江苏两地法院将两个加盟合同纠纷案例直接定性为“诈骗”。诈骗者也为此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案件一,发生在2021年3月,南京的李女士在网上找到一家奶茶加盟店,而后被自称是公司项目总监的刘某利用贴大牌等专业话术,诱骗签订了加盟合同,支付了11.6万元的加盟费。

然而开店后,李女士发现因为自己加盟的品牌知名度不大,但因为成本造价高、产品口味差等原因,奶茶店每天都处于亏本的状态。而且总部当初承诺的开店支持、带店管理、后续营销服务,一样都没跟上。

意识到上当受骗后,李女士选择报案。

经查,该公司通过每年更换马甲来“割韭菜”,伙同一家招商公司,在短短3个月诈骗300多人约5000多万元加盟费。

2023年6月7日,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分别判处4名被告人有期徒刑5-12年,并处罚金20-200万元。

案件二,同样发生在2021年5月,上海警方破获了上海首起“套路加盟”奶茶店的诈骗案。

据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的认定,该诈骗集团“万郁集团”在不具备相应运营能力及资质的情况下,或自营或与他人合作,采用短期内频繁更换品牌的方式对外招商加盟。

在招商过程中,万郁集团谎称其所推介品牌和知名品牌属同一集团或有合作关系,通过虚构运营能力、提供虚假授权等方式诱使加盟商签约,骗取加盟费。

此外,万郁集团还对已签约成功,并且支付加盟费的加盟商的运营需求敷衍应付,导致大量加盟商经营失败。而后,在发现加盟商投诉、诉讼后,万郁集团又通过转移资金等方式逃避退款义务。

然而,在逃避责任之后,该集团又再以相同手法推出新品牌,继续以上述方式骗取加盟费。公安机关调查时发现,万郁集团以台铺奶茶、茶颜光年、茶芝兰、炸鸡特工等24个品牌名义,其中17个品牌系万郁集团自营,累计骗取全国5800余名被害人钱款共计4.4亿余元。

最终,万郁集团7名诈骗团伙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半至5年不等,并处罚金50万元至5万元不等,部分被告人被剥夺政治权利3年到2年不等。

快招诈骗手段花样百出,创业者防不胜防

花样百出的手段、闻所未闻的操作,快招这个灰色产业骗局,通过钻法律和监管漏洞的空子,在餐饮业横行肆虐。

结合上述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快招公司的行骗手段极其相似:

第一、偷梁换柱,创建虚假招商网站,虚构履约和运营能力。

一些快招公司往往会通过贴靠大牌的方式,或者虚构知名品牌的山寨网站,留下这些潜在加盟商的联系方式,再通过专业话术引诱创业小白入局。

他们通过大牌引流,而后便会以资质不够为由,力推他们所谓的成长空间巨大的不知名品牌,再以小投资高回报等说辞,引诱加盟商冲动投资。这一系列操作,没有加盟经验的创业小白往往很难识破。

当这些创业小白成功签约交钱后,公司承诺的选址、培训、统一营销等“全方位配套服务”就会凭空消失,或者是通过拖延选址时间、抬高装修价格,甚至通过以次充好的物料来敷衍加盟商。

第二、雇人排队、大力宣传,营造火爆假象,有钱的甚至请明星代言,让明星为品牌站台或背书。

在推出一个新项目时,快招公司通常会在某个城市的黄金位置打造一家旗舰店,并且通过雇人排队、刷单等拉人气的方式去营造火爆的假象。

更有钱些的快招公司还会邀请流量明星来代言,借助明星的光环和明星信用背书来招揽加盟商,引诱潜在加盟商快速签约,很多不明所以的小白很容易上当受骗。

比如上面提到的万郁集团就非常懂得这一套路。其旗下的台铺奶茶、茶颜光年、茶芝兰都分别请了影视明星代言,很多加盟商就是看中了品牌的明星光环才放下戒备心,最终被诓骗入局。

第三、来回更换品牌,复制相同的套路坑骗创业小白。

如果某一个品牌没有继续加盟的价值了,快招公司就会果断放弃,更换新的马甲,继续重复类似的套路收割新的韭菜。

快招引众怒,走向刑事是必然的结果

“在我看来,这些快招公司就是不折不扣的诈骗!但是客观来讲,被坑害的加盟商想要维权,非常困难。”红餐网专栏作者侯其锋律师愤怒又无奈地说道。

侯其锋告诉红餐网,过去几年其揭露过不少快招诈骗案件,帮助过不少加盟商维权、打官司,但整个过程很漫长,也非常艰难。

一方面,做快招的不法分子成立一个公司的成本很低,很多都是用一段时间之后就不用了。加盟商即便是打赢了官司,到了执行的阶段,快招公司负责人早就跑掉了。他们换一个品牌、换一家公司继续干,加盟商毫无办法。

此外,对于很多加盟商来说,打官司的成本是很高的,要告快招公司必须跑到该公司所在的当地法院去起诉。跋山涉水跑过去打官司,能不能打赢还没有把握。所以很多加盟商被坑害后,往往选择息事宁人,被打碎了牙也只能往肚子里吞。

上海中申律师事务所创始人郭霁律师也表示,“过去,加盟纠纷一般都是以合同纠纷来处理,被定性为诈骗的还是很少的。”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也提到,国家虽然同样对这类以加盟的名义,行诈骗之实的快招公司的业务深恶痛疾,但以往通常是按照民事流程处理。

该业内人士表示,主要是因为快招公司的业务结构太复杂了,比如上面提到的万郁集团,在其旗下就有一堆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地,这些公司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能,有的负责提供品牌,有的负责招商,与万郁集团没有明面上的联系,不深入调查根本不知道这几家公司之间存在关联,而且即便是知道它们有关联,从法律认定上也不好界定。

所幸,这样的情况在相关部门的重视下或将得到改善。

在侯其锋、郭霁等人看来,相关部门的新举措,以及现实几个案例的审判结果,势必会对那些仍在用快招模式行骗的企业起到比较大的震慑作用。

侯其锋直言,“快招公司越来越过分,走向刑事是必然的结果!”

“快招公司基本已经没有活路了。”郭霁律师也如是说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官方重拳整治餐饮加盟乱象,快招的好日子要到头了?

严查、严罚、严惩。

文|红餐网 陈小将

编辑|王秀清

红餐网观察发现,今年上半年,各地地方法院在处理快招加盟相关案件时,不止一次将“快招”定性为“诈骗”。一些被定罪的快招公司人员,不仅要面临罚款,还要承受“牢狱之灾”。

这类案例的定性,或许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相关部门要重拳打击餐饮业的快招加盟乱象了。

重拳打击餐饮加盟乱象?今年两快招加盟案件被定性为“诈骗”

过去,在众多的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例里,无论品牌方与加盟商签署的是什么合同,凡是符合特许经营的特质,几乎都是按照特许加盟合同纠纷来处理。

案件最终的处理结果,要么是判品牌方和快招公司不符合加盟条件,对双方都进行罚款;要么是判决解除合同,要求品牌方返还加盟商合同款,赔偿相应损失。

但现今,相关部门对餐饮业加盟乱象的整顿力度似乎正在加大。

一方面,近期商务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五部门发布了《关于完善综合监督制度 促进商业特色经营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通知》明确指出,对于饮品、餐饮、零售等行业,要依法依规实行重点监管。(延伸阅读:《新规出台,专治餐饮特许加盟乱象!快招公司将无所遁形?》)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对特许加盟纠纷正严查、严罚、严惩。

典型案例就是,今年上半年,上海、江苏两地法院将两个加盟合同纠纷案例直接定性为“诈骗”。诈骗者也为此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案件一,发生在2021年3月,南京的李女士在网上找到一家奶茶加盟店,而后被自称是公司项目总监的刘某利用贴大牌等专业话术,诱骗签订了加盟合同,支付了11.6万元的加盟费。

然而开店后,李女士发现因为自己加盟的品牌知名度不大,但因为成本造价高、产品口味差等原因,奶茶店每天都处于亏本的状态。而且总部当初承诺的开店支持、带店管理、后续营销服务,一样都没跟上。

意识到上当受骗后,李女士选择报案。

经查,该公司通过每年更换马甲来“割韭菜”,伙同一家招商公司,在短短3个月诈骗300多人约5000多万元加盟费。

2023年6月7日,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分别判处4名被告人有期徒刑5-12年,并处罚金20-200万元。

案件二,同样发生在2021年5月,上海警方破获了上海首起“套路加盟”奶茶店的诈骗案。

据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的认定,该诈骗集团“万郁集团”在不具备相应运营能力及资质的情况下,或自营或与他人合作,采用短期内频繁更换品牌的方式对外招商加盟。

在招商过程中,万郁集团谎称其所推介品牌和知名品牌属同一集团或有合作关系,通过虚构运营能力、提供虚假授权等方式诱使加盟商签约,骗取加盟费。

此外,万郁集团还对已签约成功,并且支付加盟费的加盟商的运营需求敷衍应付,导致大量加盟商经营失败。而后,在发现加盟商投诉、诉讼后,万郁集团又通过转移资金等方式逃避退款义务。

然而,在逃避责任之后,该集团又再以相同手法推出新品牌,继续以上述方式骗取加盟费。公安机关调查时发现,万郁集团以台铺奶茶、茶颜光年、茶芝兰、炸鸡特工等24个品牌名义,其中17个品牌系万郁集团自营,累计骗取全国5800余名被害人钱款共计4.4亿余元。

最终,万郁集团7名诈骗团伙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半至5年不等,并处罚金50万元至5万元不等,部分被告人被剥夺政治权利3年到2年不等。

快招诈骗手段花样百出,创业者防不胜防

花样百出的手段、闻所未闻的操作,快招这个灰色产业骗局,通过钻法律和监管漏洞的空子,在餐饮业横行肆虐。

结合上述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快招公司的行骗手段极其相似:

第一、偷梁换柱,创建虚假招商网站,虚构履约和运营能力。

一些快招公司往往会通过贴靠大牌的方式,或者虚构知名品牌的山寨网站,留下这些潜在加盟商的联系方式,再通过专业话术引诱创业小白入局。

他们通过大牌引流,而后便会以资质不够为由,力推他们所谓的成长空间巨大的不知名品牌,再以小投资高回报等说辞,引诱加盟商冲动投资。这一系列操作,没有加盟经验的创业小白往往很难识破。

当这些创业小白成功签约交钱后,公司承诺的选址、培训、统一营销等“全方位配套服务”就会凭空消失,或者是通过拖延选址时间、抬高装修价格,甚至通过以次充好的物料来敷衍加盟商。

第二、雇人排队、大力宣传,营造火爆假象,有钱的甚至请明星代言,让明星为品牌站台或背书。

在推出一个新项目时,快招公司通常会在某个城市的黄金位置打造一家旗舰店,并且通过雇人排队、刷单等拉人气的方式去营造火爆的假象。

更有钱些的快招公司还会邀请流量明星来代言,借助明星的光环和明星信用背书来招揽加盟商,引诱潜在加盟商快速签约,很多不明所以的小白很容易上当受骗。

比如上面提到的万郁集团就非常懂得这一套路。其旗下的台铺奶茶、茶颜光年、茶芝兰都分别请了影视明星代言,很多加盟商就是看中了品牌的明星光环才放下戒备心,最终被诓骗入局。

第三、来回更换品牌,复制相同的套路坑骗创业小白。

如果某一个品牌没有继续加盟的价值了,快招公司就会果断放弃,更换新的马甲,继续重复类似的套路收割新的韭菜。

快招引众怒,走向刑事是必然的结果

“在我看来,这些快招公司就是不折不扣的诈骗!但是客观来讲,被坑害的加盟商想要维权,非常困难。”红餐网专栏作者侯其锋律师愤怒又无奈地说道。

侯其锋告诉红餐网,过去几年其揭露过不少快招诈骗案件,帮助过不少加盟商维权、打官司,但整个过程很漫长,也非常艰难。

一方面,做快招的不法分子成立一个公司的成本很低,很多都是用一段时间之后就不用了。加盟商即便是打赢了官司,到了执行的阶段,快招公司负责人早就跑掉了。他们换一个品牌、换一家公司继续干,加盟商毫无办法。

此外,对于很多加盟商来说,打官司的成本是很高的,要告快招公司必须跑到该公司所在的当地法院去起诉。跋山涉水跑过去打官司,能不能打赢还没有把握。所以很多加盟商被坑害后,往往选择息事宁人,被打碎了牙也只能往肚子里吞。

上海中申律师事务所创始人郭霁律师也表示,“过去,加盟纠纷一般都是以合同纠纷来处理,被定性为诈骗的还是很少的。”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也提到,国家虽然同样对这类以加盟的名义,行诈骗之实的快招公司的业务深恶痛疾,但以往通常是按照民事流程处理。

该业内人士表示,主要是因为快招公司的业务结构太复杂了,比如上面提到的万郁集团,在其旗下就有一堆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地,这些公司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能,有的负责提供品牌,有的负责招商,与万郁集团没有明面上的联系,不深入调查根本不知道这几家公司之间存在关联,而且即便是知道它们有关联,从法律认定上也不好界定。

所幸,这样的情况在相关部门的重视下或将得到改善。

在侯其锋、郭霁等人看来,相关部门的新举措,以及现实几个案例的审判结果,势必会对那些仍在用快招模式行骗的企业起到比较大的震慑作用。

侯其锋直言,“快招公司越来越过分,走向刑事是必然的结果!”

“快招公司基本已经没有活路了。”郭霁律师也如是说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