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SKG连续3年净利下滑,网红按摩仪“割”不动年轻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SKG连续3年净利下滑,网红按摩仪“割”不动年轻人?

拯救年轻人身体焦虑,网红按摩仪SKG到底行不行?

文|子弹财经 黄燕华

编辑|冯羽

当年轻人开始保温杯泡枸杞、三伏天晒背时,他们的身体和健康焦虑已经到达顶峰。

而在未来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SKG”)看来,小型按摩仪可能是一个解决年轻人身体焦虑的好办法。

近日,SKG的IPO之路迎来了新的进展,其更新了财务资料,回应了第二轮上市问询,深交所恢复了其发行上市审核进程。

虽然重启上市,但据子弹财经了解,对于以SKG为代表的小型按摩仪,部分消费者其实并不买账。

“我不会买小型按摩仪,我觉得它就是智商税,并不能解决我的健康需求。”

“我家有个SKG眼部按摩仪,刚用的时候新鲜了几天,后来就想不起来用了,小型按摩仪对我来说不是刚需消费品。”

不仅产品口碑遭受质疑,透过招股书,不难发现SKG还面临不少问题:连续3年净利润增速为负、经营现金流由正转负、过度依赖经销商、投诉涉及的消费金额逐年增加......

网红按摩仪品牌SKG净利润为何连续3年滑坡?距首次递交上市申请已过去一年半时间,带“病”上市的SKG能否顺利过会并成功上市?

01 SKG的“前世今生”

SKG的创始人刘杰出生于1975年,中专毕业的他曾在老家重庆开过餐厅,也经营过煤矿。可以说,刘杰早年的从业经历与颈椎仪等智能穿戴行业几乎没有交集。

2007年,刘杰来到有着“中国家电之都”之称的广东顺德创立了SKG品牌。据子弹财经了解,与当地大多数企业一样,SKG早期的产品以各式小家电为主。

为避开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顺应彼时的家电出口潮流,SKG最初定位于海外市场。刘杰自建英文B2C网站,根据海外用户习惯设计的产品,在搜索引擎大力投放广告。

但初创的小品牌想拓展海外市场显然不容易。刘杰曾对媒体透露,在最初的半年时间里,其4000万的创业资金所剩无几。

随着2009年京东、唯品会等电商平台的崛起,以及线下销售渠道、头部品牌激烈的价格竞赛,SKG开始关注网购渠道。不过,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显示,2010年家电网购总额约800亿元,仅占当年家电市场规模的8%。作为小家电品牌,SKG依然“名不见经传”。

直到2016年,SKG向“个人与家庭健康市场”的目标进行战略转型,并于两年后推出了首款颈椎按摩仪“4098系列”产品。

“4098系列”产品的畅销,让刘杰看到了健康市场的商机。于是,SKG渐渐退出了小家电业务,转而聚焦智能可穿戴健康产品领域,并逐步积累名气。到了2019年,SKG已成为颈椎按摩仪品类的行业第一。

(图 / SKG官微)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按摩仪主业,SKG也将目光瞄准资本市场。

要知道,SKG主要竞争对手奥佳华、荣泰健康已分别于2011年9月在深交所、2017年1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而SKG的另一友商倍轻松已于2020年12月获得上市委员会审议通过。

2021年6月28日,未来穿戴有限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同年12月底,未来穿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同中信建投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这意味着SKG上市之旅正式开启;2022年6月27日,未来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递交招股书,拟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同年9月,公司因IPO文件中财务资料已过期需要补充提交,被中止上市审核。

02 连续3年净利润滑坡背后

第二轮上市问询重启,SKG虽然重新站在了IPO门前,但客观来说,公司近几年的日子并不好过。

根据招股书数据,2020年至2022年(下称“报告期内”),公司的营收分别为9.91亿元、10.60亿元和9.05亿元,期间营收增速分别为25.13%和6.96%和-14.62%。净利润分别为1.43亿元、1.32亿元和1.15亿元,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2.86%、-7.69%和-12.88%。

不难看出,2022年SKG不仅出现营收利润双降,公司净利润更是连续3年下滑。

通过拆解招股书,子弹财经发现,SKG净利润连续3年下滑,主要是其销售费用变动以及研发费用增加导致。

2020年,SKG大幅增加市场推广及广告宣传的投入,先后拿下《这!就是街舞3》、《乘风破浪的姐姐》等大热综艺的赞助商席位;同年10月,SKG更是不惜重金签下内娱顶流王一博作为品牌代言人,而顶流明星的代言费至少在千万级别。

2021年,SKG在维持市场推广及广告宣传费投入的情况下,对费用投入进行结构性调整,增加了线下电梯广告的投入。

2022年,SKG调整了不同营销渠道方面的投入,削减了影视剧综艺和线下的广告投放,将资源集中于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和小红书。

报告期内,SKG销售费用分别为2.10亿元、2.15亿元和1.65亿元,同比增速为105.88%、2.38%和-23.26%。同期研发费用分别为4714.1万元、7472.6万元、9785.8万元,同比增速为107.17%、58.52%和30.96%。

SKG同期研发费用增速高于销售费用增速,也意味着公司有意提升广告营销效率,在产品研发上加大投入,导致净利润出现下滑。

谈及SKG净利润连续3年下跌,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向子弹财经表示,它与行业进入者趋多有关。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有3000多家企业从事小型按摩器的生产和销售。

从品牌类型来看,行业内大致有四类企业:一是以倍轻松为代表的专注于做小型按摩器具的品牌;二是奥佳华、荣泰健康等以按摩椅起家的厂商;三是以小米、网易、京东为代表的跨界品牌;四是松下、飞利浦等海外家电企业以及国内其他代工企业。

在梁振鹏看来,按摩小家电市场的发展已经过了高增长阶段,新玩家的持续涌入,导致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竞争愈发激烈之后,各家就打价格战,使得产品价格和毛利率进一步下降,最后影响到SKG等企业的营收和利润的增长。

虽然SKG试图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但梁振鹏认为,SKG产品存在质量把控不严情况——SKG产品曾多次被地方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质量检测中发现不合格的状况,而产品抽检不合格,势必会影响SKG品牌的口碑,导致部分消费者对其丧失信任感,进而影响SKG产品的销售情况。

“我家有两个SKG颈椎按摩仪,偶尔用,因为治标不治本,我还是比较习惯艾灸贴,缓解效果很明显。小型按摩仪并不能从根上拯救身体上的焦虑,只是局部短时的缓解不适,缓解身体焦虑还是需要坚持运动。”一位消费者向子弹财经分享了他关于SKG产品的使用感。

可见除品控存在问题之外,SKG按摩仪是否能真正治愈消费者的身体焦虑仍然无法给出统一的答案。

03 SKG难解的困局

实际上,SKG眼前的困境不止是持续下滑的净利润,也包括其正吃紧的现金流。

根据招股书数据,2022年SKG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0万元,较上年同期的2.65亿元减少100.38%。

除了现金流吃紧以外,SKG还深陷过度依赖经销商的尴尬境地。

不同于倍轻松,SKG采用以经销为主的销售模式。按照SKG官方口径,SKG集中资源专注于品牌建设和产品研发,将渠道拓展与具体运营交付予行业内具备丰富终端零售经验的经销商负责。

报告期内,SKG经销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7.75%、98.74%和94.99%。

“这说明SKG对销售渠道的把控力度并不够。”梁振鹏表示,如果经销商过于强势,厂家往往就没有话语权。在缺少主动权的情况下,产品的采购价格、销售价格、如何销售,以及销售、返利政策的制定等,通常都是经销商说了算,从而影响了厂家的利益。

事实上,关于过度依赖经销商的风险,SKG也在招股书里提到,若公司不能稳定保持与现有经销商的合作关系,或公司经销商在经营活动中未能遵守或者有效执行合同约定,发生违规经营情况,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公司的渠道销售及品牌声誉,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不仅如此,SKG的经销毛利率在下降。报告期内,SKG的经销毛利率分别为58.14%、52.31%和51.74%,呈逐年下降趋势。

由于SKG需要给经销商留有一定利润空间,因此公司经销毛利率要低于直销毛利率,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公司对经销商的依赖。

而SKG经销毛利率的下降,带来的直接结果是综合毛利率的下滑。报告期内,SKG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8.16%、52.31%和51.55%,呈逐年下降态势。

不仅如此,SKG投诉涉及的消费金额也在增加。根据公司消费者投诉明细表、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315消费通公共服务平台等网站关于公司产品被投诉情况的查询结果:2020年至2022年SKG投诉涉及的消费金额分别为4.25万元、6.43万元、16.53万元,呈逐年增长之势。

与此同时,SKG的换货占比也在上升。SKG针对深交所问询函的回复显示,2020年至2022年SKG的换货占比分别为2.23%、2.79%和3.88%,呈逐年上升趋势。

投诉涉及消费金额的增加,叠加换货占比的提升,说明SKG在产品品控、用户服务等方面表现并不令消费者满意。

值得注意的是,SKG的存货账面价值也在增加。据子弹财经了解,SKG存货由原材料、半成品、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和委托加工物资构成,且主要为库存商品和原材料。

报告期末,SKG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3349.3万元、5205.5万元和8594.3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5.28%、5.93%和11.95%,呈逐年增长态势。

存货的增加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现金流压力,如果未来公司产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发生不利变动,公司存货将面临跌价风险,会对企业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04 结语

SKG曾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消费者的痛点与需求,以时尚轻便的外观,拿下颈椎按摩仪品类的行业第一,并通过赞助综艺、明星代言等高举高打策略,成功夺得国内小型按摩仪市场第二的位置。

但如今现金流承压,净利润连续3年下滑以及高度依赖经销商等诸多问题,已然成为了SKG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困扰。

刘杰亟需解决上述难题,否则SKG即便成功上市,前路依然会充满荆棘和不确定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SKG连续3年净利下滑,网红按摩仪“割”不动年轻人?

拯救年轻人身体焦虑,网红按摩仪SKG到底行不行?

文|子弹财经 黄燕华

编辑|冯羽

当年轻人开始保温杯泡枸杞、三伏天晒背时,他们的身体和健康焦虑已经到达顶峰。

而在未来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SKG”)看来,小型按摩仪可能是一个解决年轻人身体焦虑的好办法。

近日,SKG的IPO之路迎来了新的进展,其更新了财务资料,回应了第二轮上市问询,深交所恢复了其发行上市审核进程。

虽然重启上市,但据子弹财经了解,对于以SKG为代表的小型按摩仪,部分消费者其实并不买账。

“我不会买小型按摩仪,我觉得它就是智商税,并不能解决我的健康需求。”

“我家有个SKG眼部按摩仪,刚用的时候新鲜了几天,后来就想不起来用了,小型按摩仪对我来说不是刚需消费品。”

不仅产品口碑遭受质疑,透过招股书,不难发现SKG还面临不少问题:连续3年净利润增速为负、经营现金流由正转负、过度依赖经销商、投诉涉及的消费金额逐年增加......

网红按摩仪品牌SKG净利润为何连续3年滑坡?距首次递交上市申请已过去一年半时间,带“病”上市的SKG能否顺利过会并成功上市?

01 SKG的“前世今生”

SKG的创始人刘杰出生于1975年,中专毕业的他曾在老家重庆开过餐厅,也经营过煤矿。可以说,刘杰早年的从业经历与颈椎仪等智能穿戴行业几乎没有交集。

2007年,刘杰来到有着“中国家电之都”之称的广东顺德创立了SKG品牌。据子弹财经了解,与当地大多数企业一样,SKG早期的产品以各式小家电为主。

为避开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顺应彼时的家电出口潮流,SKG最初定位于海外市场。刘杰自建英文B2C网站,根据海外用户习惯设计的产品,在搜索引擎大力投放广告。

但初创的小品牌想拓展海外市场显然不容易。刘杰曾对媒体透露,在最初的半年时间里,其4000万的创业资金所剩无几。

随着2009年京东、唯品会等电商平台的崛起,以及线下销售渠道、头部品牌激烈的价格竞赛,SKG开始关注网购渠道。不过,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显示,2010年家电网购总额约800亿元,仅占当年家电市场规模的8%。作为小家电品牌,SKG依然“名不见经传”。

直到2016年,SKG向“个人与家庭健康市场”的目标进行战略转型,并于两年后推出了首款颈椎按摩仪“4098系列”产品。

“4098系列”产品的畅销,让刘杰看到了健康市场的商机。于是,SKG渐渐退出了小家电业务,转而聚焦智能可穿戴健康产品领域,并逐步积累名气。到了2019年,SKG已成为颈椎按摩仪品类的行业第一。

(图 / SKG官微)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按摩仪主业,SKG也将目光瞄准资本市场。

要知道,SKG主要竞争对手奥佳华、荣泰健康已分别于2011年9月在深交所、2017年1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而SKG的另一友商倍轻松已于2020年12月获得上市委员会审议通过。

2021年6月28日,未来穿戴有限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同年12月底,未来穿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同中信建投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这意味着SKG上市之旅正式开启;2022年6月27日,未来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递交招股书,拟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同年9月,公司因IPO文件中财务资料已过期需要补充提交,被中止上市审核。

02 连续3年净利润滑坡背后

第二轮上市问询重启,SKG虽然重新站在了IPO门前,但客观来说,公司近几年的日子并不好过。

根据招股书数据,2020年至2022年(下称“报告期内”),公司的营收分别为9.91亿元、10.60亿元和9.05亿元,期间营收增速分别为25.13%和6.96%和-14.62%。净利润分别为1.43亿元、1.32亿元和1.15亿元,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2.86%、-7.69%和-12.88%。

不难看出,2022年SKG不仅出现营收利润双降,公司净利润更是连续3年下滑。

通过拆解招股书,子弹财经发现,SKG净利润连续3年下滑,主要是其销售费用变动以及研发费用增加导致。

2020年,SKG大幅增加市场推广及广告宣传的投入,先后拿下《这!就是街舞3》、《乘风破浪的姐姐》等大热综艺的赞助商席位;同年10月,SKG更是不惜重金签下内娱顶流王一博作为品牌代言人,而顶流明星的代言费至少在千万级别。

2021年,SKG在维持市场推广及广告宣传费投入的情况下,对费用投入进行结构性调整,增加了线下电梯广告的投入。

2022年,SKG调整了不同营销渠道方面的投入,削减了影视剧综艺和线下的广告投放,将资源集中于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和小红书。

报告期内,SKG销售费用分别为2.10亿元、2.15亿元和1.65亿元,同比增速为105.88%、2.38%和-23.26%。同期研发费用分别为4714.1万元、7472.6万元、9785.8万元,同比增速为107.17%、58.52%和30.96%。

SKG同期研发费用增速高于销售费用增速,也意味着公司有意提升广告营销效率,在产品研发上加大投入,导致净利润出现下滑。

谈及SKG净利润连续3年下跌,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向子弹财经表示,它与行业进入者趋多有关。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有3000多家企业从事小型按摩器的生产和销售。

从品牌类型来看,行业内大致有四类企业:一是以倍轻松为代表的专注于做小型按摩器具的品牌;二是奥佳华、荣泰健康等以按摩椅起家的厂商;三是以小米、网易、京东为代表的跨界品牌;四是松下、飞利浦等海外家电企业以及国内其他代工企业。

在梁振鹏看来,按摩小家电市场的发展已经过了高增长阶段,新玩家的持续涌入,导致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竞争愈发激烈之后,各家就打价格战,使得产品价格和毛利率进一步下降,最后影响到SKG等企业的营收和利润的增长。

虽然SKG试图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但梁振鹏认为,SKG产品存在质量把控不严情况——SKG产品曾多次被地方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质量检测中发现不合格的状况,而产品抽检不合格,势必会影响SKG品牌的口碑,导致部分消费者对其丧失信任感,进而影响SKG产品的销售情况。

“我家有两个SKG颈椎按摩仪,偶尔用,因为治标不治本,我还是比较习惯艾灸贴,缓解效果很明显。小型按摩仪并不能从根上拯救身体上的焦虑,只是局部短时的缓解不适,缓解身体焦虑还是需要坚持运动。”一位消费者向子弹财经分享了他关于SKG产品的使用感。

可见除品控存在问题之外,SKG按摩仪是否能真正治愈消费者的身体焦虑仍然无法给出统一的答案。

03 SKG难解的困局

实际上,SKG眼前的困境不止是持续下滑的净利润,也包括其正吃紧的现金流。

根据招股书数据,2022年SKG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0万元,较上年同期的2.65亿元减少100.38%。

除了现金流吃紧以外,SKG还深陷过度依赖经销商的尴尬境地。

不同于倍轻松,SKG采用以经销为主的销售模式。按照SKG官方口径,SKG集中资源专注于品牌建设和产品研发,将渠道拓展与具体运营交付予行业内具备丰富终端零售经验的经销商负责。

报告期内,SKG经销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7.75%、98.74%和94.99%。

“这说明SKG对销售渠道的把控力度并不够。”梁振鹏表示,如果经销商过于强势,厂家往往就没有话语权。在缺少主动权的情况下,产品的采购价格、销售价格、如何销售,以及销售、返利政策的制定等,通常都是经销商说了算,从而影响了厂家的利益。

事实上,关于过度依赖经销商的风险,SKG也在招股书里提到,若公司不能稳定保持与现有经销商的合作关系,或公司经销商在经营活动中未能遵守或者有效执行合同约定,发生违规经营情况,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公司的渠道销售及品牌声誉,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不仅如此,SKG的经销毛利率在下降。报告期内,SKG的经销毛利率分别为58.14%、52.31%和51.74%,呈逐年下降趋势。

由于SKG需要给经销商留有一定利润空间,因此公司经销毛利率要低于直销毛利率,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公司对经销商的依赖。

而SKG经销毛利率的下降,带来的直接结果是综合毛利率的下滑。报告期内,SKG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8.16%、52.31%和51.55%,呈逐年下降态势。

不仅如此,SKG投诉涉及的消费金额也在增加。根据公司消费者投诉明细表、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315消费通公共服务平台等网站关于公司产品被投诉情况的查询结果:2020年至2022年SKG投诉涉及的消费金额分别为4.25万元、6.43万元、16.53万元,呈逐年增长之势。

与此同时,SKG的换货占比也在上升。SKG针对深交所问询函的回复显示,2020年至2022年SKG的换货占比分别为2.23%、2.79%和3.88%,呈逐年上升趋势。

投诉涉及消费金额的增加,叠加换货占比的提升,说明SKG在产品品控、用户服务等方面表现并不令消费者满意。

值得注意的是,SKG的存货账面价值也在增加。据子弹财经了解,SKG存货由原材料、半成品、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和委托加工物资构成,且主要为库存商品和原材料。

报告期末,SKG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3349.3万元、5205.5万元和8594.3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5.28%、5.93%和11.95%,呈逐年增长态势。

存货的增加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现金流压力,如果未来公司产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发生不利变动,公司存货将面临跌价风险,会对企业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04 结语

SKG曾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消费者的痛点与需求,以时尚轻便的外观,拿下颈椎按摩仪品类的行业第一,并通过赞助综艺、明星代言等高举高打策略,成功夺得国内小型按摩仪市场第二的位置。

但如今现金流承压,净利润连续3年下滑以及高度依赖经销商等诸多问题,已然成为了SKG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困扰。

刘杰亟需解决上述难题,否则SKG即便成功上市,前路依然会充满荆棘和不确定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