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公安部打击网络谣言清理信息超70万条,将加力惩处平台和账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公安部打击网络谣言清理信息超70万条,将加力惩处平台和账号

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借热点案事件编造传播谣言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中,共侦办此类案件500余起,约占案件总数的21%。

摄影:界面新闻/匡达

2023年7月21日,公安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开展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总体成效情况。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政委孙劲峰介绍,全国公安机关自今年4月开始,开展了为期100天的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行动期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案件2300余起,整治互联网平台企业近8000家(次),依法关停违法违规账号2.1万余个,清理网络谣言信息70.5万余条。

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借热点案事件编造传播谣言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中,共侦办此类案件500余起,约占案件总数的21%。其中,云南公安机关对编造发布“云南工商学院有女生遭3名黑人性侵”网络谣言的李某某依法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四川公安机关对编造发布“大学生涉嫌卖淫800余次,赚120余万元”网络谣言的唐某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近年来,在一些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事件中,经常伴随出现网络谣言现象。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二级巡视员张俊兵表示,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些自媒体为了吸引网民关注,蓄意制造热点、爆点舆情,从而达到吸粉引流、增加广告收入、赚取平台补贴,甚至直播带货的目的。同时,一些“网络水军”团伙通过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造热点”“蹭热点”“带节奏”,或炒作敏感案事件进行引流牟利、实施敲诈勒索。

他表示,在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因素下,一些网民极易被谣言信息带偏认知,形成误导信息的“虹吸现象”,客观上助推谣言的传播扩散,而且,个别网站平台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不到位,导致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言论大量传播扩散。

当前网络谣言可以分为以下五大类。张俊兵介绍,首次是“旧谣新传”类谣言。近年来,网上涉及“偷、抢儿童”等“老旧谣言”在网上反复传播,在全国范围内频繁出现,舆论也是高度关注,容易引起社会负面情绪。其次,热点案事件的伴生谣言。热点案事件发生后,往往带有巨大网络流量,一些人员借机编造发布涉事网络谣言,以达到蹭流量、博取关注的目的。

例如,2023年5月,“湖北武汉一小学生在校内被老师驾车撞倒后二次碾压身亡”事件发生后,四川齐某某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编造“小孩妈妈哭得很伤心都是演戏,一共赔偿了260万”等谣言信息,形成一定规模的传播扩散,给当事人造成严重伤害,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齐某某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对其网络账号采取关停措施。

“一些不法人员利用人工智能软件自动汇聚编造网络谣言,一些不法人员甚至使用黑客技术对网站平台进行攻击篡改,获取管理权限后发布谣言信息。”此外,张俊兵表示,当前,学生安全和校园安全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一些不法人员迎合这种社会情绪与大众关切,为博取眼球、吸粉引流故意编造发布涉校园安全类谣言,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最后,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相关谣言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关注度高,且极易引发群众恐慌情绪,给当地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影响。一些网民为了博取关注,故意编造涉自然灾害类谣言。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李彤表示,目前,一些自媒体人员在“流量经济”的驱动下,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流量,不惜以身试法,利用公众的焦虑、宣泄、同情弱者、围观猎奇等心理,搬运加工、二次创作、东拼西凑、张冠李戴甚至直接造谣,挑动网民情绪、撕裂社会共识、污染网络生态,对这些行为必须坚决依法打击。

据统计,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以博取关注、吸粉引流为目的编造网络谣言案件1000余起,关停或禁言造谣传谣网络账号1万余个。

李彤称,公安机关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网站平台监管,不断健全完善自媒体行业准入、内容审查、责任追究等机制,完善监测、发现、辟谣、处置全流程工作规范,严厉整治造谣传播网络谣言的平台和账号,严肃追究网络谣言发布传播的相关方责任。

张俊兵称,目前,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即将结束,为了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公安机关已将包括网络谣言、网络水军、网络暴力等网络乱象整治纳入到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中,继续开展重点打击治理。“下一步,公安机关还将下大力气加强对网站平台的整治工作,严肃追究网络谣言发布传播的相关责任方,特别是对编造传播网络谣言的平台和账号将进一步加大惩处力度。”张俊兵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公安部打击网络谣言清理信息超70万条,将加力惩处平台和账号

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借热点案事件编造传播谣言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中,共侦办此类案件500余起,约占案件总数的21%。

摄影:界面新闻/匡达

2023年7月21日,公安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开展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总体成效情况。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政委孙劲峰介绍,全国公安机关自今年4月开始,开展了为期100天的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行动期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案件2300余起,整治互联网平台企业近8000家(次),依法关停违法违规账号2.1万余个,清理网络谣言信息70.5万余条。

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借热点案事件编造传播谣言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中,共侦办此类案件500余起,约占案件总数的21%。其中,云南公安机关对编造发布“云南工商学院有女生遭3名黑人性侵”网络谣言的李某某依法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四川公安机关对编造发布“大学生涉嫌卖淫800余次,赚120余万元”网络谣言的唐某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近年来,在一些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事件中,经常伴随出现网络谣言现象。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二级巡视员张俊兵表示,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些自媒体为了吸引网民关注,蓄意制造热点、爆点舆情,从而达到吸粉引流、增加广告收入、赚取平台补贴,甚至直播带货的目的。同时,一些“网络水军”团伙通过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造热点”“蹭热点”“带节奏”,或炒作敏感案事件进行引流牟利、实施敲诈勒索。

他表示,在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因素下,一些网民极易被谣言信息带偏认知,形成误导信息的“虹吸现象”,客观上助推谣言的传播扩散,而且,个别网站平台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不到位,导致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言论大量传播扩散。

当前网络谣言可以分为以下五大类。张俊兵介绍,首次是“旧谣新传”类谣言。近年来,网上涉及“偷、抢儿童”等“老旧谣言”在网上反复传播,在全国范围内频繁出现,舆论也是高度关注,容易引起社会负面情绪。其次,热点案事件的伴生谣言。热点案事件发生后,往往带有巨大网络流量,一些人员借机编造发布涉事网络谣言,以达到蹭流量、博取关注的目的。

例如,2023年5月,“湖北武汉一小学生在校内被老师驾车撞倒后二次碾压身亡”事件发生后,四川齐某某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编造“小孩妈妈哭得很伤心都是演戏,一共赔偿了260万”等谣言信息,形成一定规模的传播扩散,给当事人造成严重伤害,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齐某某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对其网络账号采取关停措施。

“一些不法人员利用人工智能软件自动汇聚编造网络谣言,一些不法人员甚至使用黑客技术对网站平台进行攻击篡改,获取管理权限后发布谣言信息。”此外,张俊兵表示,当前,学生安全和校园安全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一些不法人员迎合这种社会情绪与大众关切,为博取眼球、吸粉引流故意编造发布涉校园安全类谣言,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最后,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相关谣言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关注度高,且极易引发群众恐慌情绪,给当地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影响。一些网民为了博取关注,故意编造涉自然灾害类谣言。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李彤表示,目前,一些自媒体人员在“流量经济”的驱动下,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流量,不惜以身试法,利用公众的焦虑、宣泄、同情弱者、围观猎奇等心理,搬运加工、二次创作、东拼西凑、张冠李戴甚至直接造谣,挑动网民情绪、撕裂社会共识、污染网络生态,对这些行为必须坚决依法打击。

据统计,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以博取关注、吸粉引流为目的编造网络谣言案件1000余起,关停或禁言造谣传谣网络账号1万余个。

李彤称,公安机关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网站平台监管,不断健全完善自媒体行业准入、内容审查、责任追究等机制,完善监测、发现、辟谣、处置全流程工作规范,严厉整治造谣传播网络谣言的平台和账号,严肃追究网络谣言发布传播的相关方责任。

张俊兵称,目前,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即将结束,为了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公安机关已将包括网络谣言、网络水军、网络暴力等网络乱象整治纳入到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中,继续开展重点打击治理。“下一步,公安机关还将下大力气加强对网站平台的整治工作,严肃追究网络谣言发布传播的相关责任方,特别是对编造传播网络谣言的平台和账号将进一步加大惩处力度。”张俊兵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