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屈宏斌:扭转需求不足的问题需一揽子政策配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屈宏斌:扭转需求不足的问题需一揽子政策配合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屈宏斌表示,一旦出现需求不足,就需要及时扭转,如果不管不顾,或者政策力度不够,可能会演化为中长期问题。

2023年7月21日,安徽安庆,乐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生产家用空调。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屈宏斌周六表示,总需求不足是短期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矛盾,亟需出台一揽子政策,充分利用其产生的共振和叠加效应推动经济增长。

屈宏斌在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主办的二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尽管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速达到6.3%,但考虑到去年同期的极低基数,这一增速仅比一季度高出不到2个百分点,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而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是需求收缩。

“出口过去两个月的下降幅度在不断扩大,外需显然面临压力。往前看,全球经济疲弱下需求还会继续收缩,这意味着外需压力不仅得不到减弱,反而会在下半年进一步加强。内需层面,投资动力尤其是民间投资动力减弱,过去几个月甚至出现负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跟房地产投资下行压力增大有关。”他说。

屈宏斌表示,需求不足并不是新生事物,实际上,过去三年,至少在疫情期间我国每年在不同程度上都遇到了需求不足的状况,而在连续三年需求不足的基础上,今年的需求不足进一步地显现,进一步加剧。

他进一步指出,连续四年内需不足可能会对中长期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长时间的需求不足必然会影响企业信心,尤其是影响企业投资的能力和愿望,从而导致投资放缓,而投资的放缓必然也会导致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甚至创新、科技进步速度的放缓,最后的结果是导致整个全要素生产率的进一步放缓。

“一旦出现需求不足,就需要及时扭转,如果不管不顾,或者政策力度不够,可能会演化为中长期问题。”屈宏斌强调。

尽管年初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提振需求,但屈宏斌认为,产生的效果并不足以去扭转这种局面,这说明政策力度还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政策出台的方式有待改善。

“过去政策可能都是脉冲式的,碎片化的,就是先出一个政策然后等等看,然后研究去出台另外一个政策,这种连续不断脉冲式政策的好处是会避免政策的过度刺激,但问题在于碎片化,尤其考虑到目前经营主体的信心不足,要提振信心稳预期,一揽子政策要比脉冲式碎片化的效果在提升信心方面更好。”他说。

屈宏斌表示,接下来财政、货币政策都有发力空间。货币政策方面,之前10个基点的小幅降息,对于降低融资成本和鼓励消费的作用有限,所以这方面有空间可以加大力度。

他还指出,就货币政策而言,一直以来数量工具比价格工具更有效,目前情况下仍是如此,所以重在数量工具,尤其是通过定向的信贷支持,将更多信贷资源引导到中长期需要培育新的增长动能的行业,例如中高端制造业、减碳的投资项目、中小微企业,这是一个扩大有效投资需求的重要办法。

财政政策方面,屈宏斌认为,当前需求不足,尤其是在消费需求和民间有效投资不足的情况下,财政政策有必要更加积极,也完全有空间。

一是给居民提供补偿性的现金或发放消费券。他表示,根据香港特区和其他经济体的经验,发放消费券的效果更好,乘数效更为明显,这方面可以通过中央财政发力。

“中央财政赤字相对来说比较温和,在这个特殊时期,如果增加赤字以此作为支持给居民,尤其是对中低收入者进行现金补贴或者给全体居民发消费券,不失为一个短期内可选的项目。”他说。

另一方面,屈宏斌认为,要推动针对1.8亿进城务工人员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多年来的欠账,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所需。这个时候果断去做,大胆推出结构性改革可以起到短期内提振消费,中长期调结构的作用。

根据屈宏斌团队所做的测算,1.8亿进城务工人员,即便在他们收入不增加的情况下,如果在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医疗方面给予其城市居民同等待遇的话,他们的消费在当年至少可以提高30%-40%,这也不失为一个立当前惠长远的刺激消费政策。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屈宏斌:扭转需求不足的问题需一揽子政策配合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屈宏斌表示,一旦出现需求不足,就需要及时扭转,如果不管不顾,或者政策力度不够,可能会演化为中长期问题。

2023年7月21日,安徽安庆,乐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生产家用空调。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屈宏斌周六表示,总需求不足是短期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矛盾,亟需出台一揽子政策,充分利用其产生的共振和叠加效应推动经济增长。

屈宏斌在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主办的二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尽管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速达到6.3%,但考虑到去年同期的极低基数,这一增速仅比一季度高出不到2个百分点,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而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是需求收缩。

“出口过去两个月的下降幅度在不断扩大,外需显然面临压力。往前看,全球经济疲弱下需求还会继续收缩,这意味着外需压力不仅得不到减弱,反而会在下半年进一步加强。内需层面,投资动力尤其是民间投资动力减弱,过去几个月甚至出现负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跟房地产投资下行压力增大有关。”他说。

屈宏斌表示,需求不足并不是新生事物,实际上,过去三年,至少在疫情期间我国每年在不同程度上都遇到了需求不足的状况,而在连续三年需求不足的基础上,今年的需求不足进一步地显现,进一步加剧。

他进一步指出,连续四年内需不足可能会对中长期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长时间的需求不足必然会影响企业信心,尤其是影响企业投资的能力和愿望,从而导致投资放缓,而投资的放缓必然也会导致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甚至创新、科技进步速度的放缓,最后的结果是导致整个全要素生产率的进一步放缓。

“一旦出现需求不足,就需要及时扭转,如果不管不顾,或者政策力度不够,可能会演化为中长期问题。”屈宏斌强调。

尽管年初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提振需求,但屈宏斌认为,产生的效果并不足以去扭转这种局面,这说明政策力度还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政策出台的方式有待改善。

“过去政策可能都是脉冲式的,碎片化的,就是先出一个政策然后等等看,然后研究去出台另外一个政策,这种连续不断脉冲式政策的好处是会避免政策的过度刺激,但问题在于碎片化,尤其考虑到目前经营主体的信心不足,要提振信心稳预期,一揽子政策要比脉冲式碎片化的效果在提升信心方面更好。”他说。

屈宏斌表示,接下来财政、货币政策都有发力空间。货币政策方面,之前10个基点的小幅降息,对于降低融资成本和鼓励消费的作用有限,所以这方面有空间可以加大力度。

他还指出,就货币政策而言,一直以来数量工具比价格工具更有效,目前情况下仍是如此,所以重在数量工具,尤其是通过定向的信贷支持,将更多信贷资源引导到中长期需要培育新的增长动能的行业,例如中高端制造业、减碳的投资项目、中小微企业,这是一个扩大有效投资需求的重要办法。

财政政策方面,屈宏斌认为,当前需求不足,尤其是在消费需求和民间有效投资不足的情况下,财政政策有必要更加积极,也完全有空间。

一是给居民提供补偿性的现金或发放消费券。他表示,根据香港特区和其他经济体的经验,发放消费券的效果更好,乘数效更为明显,这方面可以通过中央财政发力。

“中央财政赤字相对来说比较温和,在这个特殊时期,如果增加赤字以此作为支持给居民,尤其是对中低收入者进行现金补贴或者给全体居民发消费券,不失为一个短期内可选的项目。”他说。

另一方面,屈宏斌认为,要推动针对1.8亿进城务工人员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多年来的欠账,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所需。这个时候果断去做,大胆推出结构性改革可以起到短期内提振消费,中长期调结构的作用。

根据屈宏斌团队所做的测算,1.8亿进城务工人员,即便在他们收入不增加的情况下,如果在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医疗方面给予其城市居民同等待遇的话,他们的消费在当年至少可以提高30%-40%,这也不失为一个立当前惠长远的刺激消费政策。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