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第一位奥运女选手,只因无缘金牌遭举国棒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第一位奥运女选手,只因无缘金牌遭举国棒杀

如今提到杨秀琼的名字,可能除了体育圈内的部分人士外,其他人很少听知道。但当我说出这位女性的传奇经历时,可能所有人都要为之一振!

2016年11月15日,我启程前往加拿大,开始侯琨冬奥环球行温哥华站和卡尔加里站的访问。这两个城市分别是2010年和1988冬奥会的举办地,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但此行除了常规的奥林匹克城市访问外,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寻找“南国美人鱼”杨秀琼安息的墓园,去寻解关于她的几个未解之谜。

临行前好友告诉我,她所安息的墓园就在温哥华市,但是具体在哪里不得而知。偌大的温哥华市,我该从何找起呢?自己在网上查找了关于杨秀琼几乎所有的中英文资料,但所有的线索最终只指向四个字“海景墓园”。

海景墓园在温哥华具体哪个位置?起初我问了几位居住在温哥华的朋友,但都说没听说过。在网上查找中文和英文也没什么收获,后来才发现,原来是翻译原因导致,海景墓园的英文名称实际为“Ocean View Funeral Homes”,而这个墓园恰巧离我所住酒店不足两公里。锁定了墓园,我知道下一步就是得先知道杨秀琼到底安葬在墓园的哪个位置,因为这个墓园历史悠久,如果不能够确定具体位置,将会如大海捞针。

我先试着在其墓园网站上查找,但由于时间久远,墓园的网站上仅提供1990年之后的查询,而且最最关键问题是,到底杨秀琼移居温哥华后,是否隐姓埋名了?她还是用杨秀琼的名字吗?即便是杨秀琼的名字,是否变成了广东话粤语的发音和拼写?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难题。

18日一早,我独自来到了海景墓园。正如想象的一样,墓园非常之大,墓碑都是平躺在草地上,如果自己一个个找起来,根本不可能。我来到了墓园的办公室,报上了姓名和目的,希望工作人员能够帮我查看一下是否有杨秀琼女士于1982年安葬于此。很遗憾,接待我的几位墓园工作人员均没有听说过她,而且他们为我调出的1982年和1983年原版手写的安葬记录上也没有杨秀琼的名字。难道是她真的改名换姓了,或是随夫姓了?

▼杨秀琼安息之地温哥华本纳比海景墓园

正当我无助之时,一位国人面孔的工作人员出现在我的面前,他说虽然你讲的故事我不知道,但是你说的这个人的棺木我知道在哪里!原来,可能就在上月杨秀琼的忌日,曾有一位来自香港的记者到访墓园,说他关注杨秀琼的故事很多年了,此行也是想找到其安葬的地点并祭拜。而这位墓园的工作人员来自香港,他的太太是北京人,所以他非常愿意帮助我找到杨秀琼棺木安放的位置,也非常想了解一下这位同样来自香港的传奇女性的经历。就这样,他带着我来到了存放棺木的一栋建筑内,最终找到了杨秀琼和他丈夫陈真广的棺木。

原来如此!杨秀琼及其丈夫的棺木并没有埋入地下,而是安放在墓园的一处地上大厅。她的名字也被拼写成了“YVONNE SAU KING TAN”而不是想象中的“YANG XIUQIONG”,由于她的丈夫姓陈,所以粤语发音是“Tan”。她的铭牌旁贴着自己和丈夫的照片,从照片上依然可以看到其当年美丽的影子,“美人鱼”的称号名不虚传。而就在她们的旁边,是于1985年去世的杨秀琼的儿子陶景璋先生的棺木。我在这里向这位为中国体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女性深深鞠了一躬!感谢她带给我们的美好回忆!愿她在天堂依然能够在水中快乐的畅游。

如今提到杨秀琼的名字,可能除了体育圈内的部分人士外,其他人很少听知道。但当我说出这位女性的传奇经历时,可能所有人都要为之一振!

▼参加柏林奥运会期间的杨秀琼

杨秀琼,1918年生人,1982年10月10号病逝于加拿大温哥华,被视为上世纪30年代我国最伟大的女性运动员。我先大体罗列一下杨秀琼的成绩和她的当时的影响力:

1、1930年,年仅12岁的杨秀琼夺得全港游泳大赛50米和100米自由泳冠军。1932年,再次获得全港游泳大赛50米和100米自由泳冠军;

▼杨秀琼早期比赛照

2、1933年10月,她代表香港参加民国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包揽了全部女子游泳金牌,(注意,是全部的金牌,至今无人打破这个纪录)轰动全国并迅速成为全民偶像!

▼当年香港女子游泳接力队四名队员,杨秀琼为右二

3、1934年5月,她代表中国出战第十届远东运动会独得四金,震撼亚洲体坛。

▼杨秀琼征服远东运动会

4、1936年,她又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在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成为我国最早参加奥运会比赛的女性运动员(整个代表团仅有两位女运动员,另一位是短跑名将李森)。虽然预赛便被淘汰,但其独特的东方魅力还是在柏林刮起了一阵“美人鱼”旋风,以至于当年奥运会的官方摄影师莱尼·里芬斯塔尔还专门找她拍摄了海报和照片,她的形象也被作为代表收录在本届奥运会的官方总结报告中。而那一年,她才18岁!

▼柏林奥运会期间拍摄的杨秀琼与美国跳水冠军

5、她被称为“南国美人鱼”,相传蒋介石、宋美龄夫妇收其为义女,她是当时最受追捧的“名媛”之一,更曾被评为当时十大标准女性。从政府高官到富商巨贾均以能够请到她而倍感荣耀。她与“球王”李惠堂、“奥运第一人”刘长春一起被视为当时我国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运动员。当时上海流传着一句话:“听戏要听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游泳要看美人鱼”。

▼当年《良友》杂志评选全国十大标准女性之杨秀琼

▼同时入围的还有第一夫人宋庆龄和著名影星蝴蝶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年少成名的中国第一游泳巨星却在后来背负了“某些骂名”并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后期更是举家移民到加拿大温哥华隐姓埋名直到1982年病逝。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传说中她被“傻儿师长”范绍増强占为自己的第18位姨太太是否是真的?后来她又为何移居加拿大?为何其自1982年去世至今,所有媒体上只是引用当年《工商日报》报道的其安葬于温哥华海景墓园,而没有任何后续的报道和资料?这些疑问都使杨秀琼的一生充满了神秘色彩。

杨秀琼祖籍为广东东莞,1928年全家移民至香港。其父杨柱南为当地游泳好手,因此从小便调教杨秀琼游泳,而她也展现出了其游泳天赋,据说练习仅10天便游的极好,被誉为“游水神童”。凭着自己的运动天赋和辛勤努力,杨秀琼的游泳成绩进步神速。1930、1932两次夺得全港游泳大赛50米和100米自由泳冠军。

1933年10月,国民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南京中央体育场揭幕。这次运动会,第一次把女子五项游泳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各地女选手纷纷参赛。杨秀琼和姐姐杨秀珍一起,作为香港队选手参加了比赛。由于第一次有女子参赛,因此轰动一时,好些清末遗老遗少亦拄着手杖步入泳池,见到女子运动员穿着泳装出场,顿时想起“非礼勿近,非礼勿视”的古训,慌忙离座退场,喃喃自语:“罪孽!罪孽!女子洗澡,还招人来看,真是人间不知有羞耻事。”

▼30年代的画报封面,当时不少人对女性参与游泳运动的认识还停留在“大姑娘洗澡”

本届比赛杨秀琼一战成名,以15岁芳龄包揽女子游泳项目的全部5枚金牌,打破女子游泳全部全国纪录,轰动全国,成为全民追捧的体育巨星。从此,“美人鱼”的雅号不胫而走。

更有一事使得杨秀琼名声大噪而轰动京华的,就是当时国民党政府行政院秘书长褚民谊亲自为她驾驶马车。褚民谊在这次全运会中担任总指挥。据说大会期间,他经常在游泳池边踱来踱去,在亲自给杨秀琼颁发奖品后,还亲自给她驾驶马车,进入南京市直向官邸驶去。

▼杨秀琼独得五金

连当时民国政府主席林森都单独接见杨秀琼及家人,对其大加赞扬。更有传说由于宋美龄对其十分喜爱,还特意和蒋介石一起收其为义女。由此可见当时只有16岁的杨秀琼已经“红”到了何种程度。

▼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但也正是因为开始红极一时、无人能敌,她被邀请参加各种活动、表演和应酬,正常训练时间被大大压缩,导致其竞技状态出现了下滑。在备战1936年柏林奥运会之前,杨秀琼虽也刻苦训练过,但无奈发挥一般再加上我们与欧美国家游泳选手的差距,导致杨秀琼在女子100米和400米自由泳预赛中提前出局。但由于国人那些年对杨的期望太高,对国外选手成绩完全不知情,乃至天真地认为她去了至少能够拿块奖牌。

▼柏林奥运中国代表团被国民寄予厚望

这巨大的落差使得杨秀琼成了全民众矢之的,中国代表团回国后,以“鸭蛋”为主题的漫画铺天盖地,谩骂和耻笑如潮水般涌向这个仅18岁的小姑娘(看着似曾相识吧,同样的故事后来还发生在1984年奥运会的朱建华和1988年奥运会的李宁身上),这也使得杨秀琼受到了极大打击,成为了其运动生涯的转折点。

▼本文作者侯琨2012年夏天到访杨秀琼1936年柏林奥运会游泳比赛场地

自此以后,杨秀琼虽然偶尔出现在比赛场,但是再无作为。1939年她嫁给了香港骑师陶伯龄,开始了第一段婚姻。之前很多媒体报道两人约定不要孩子,专心从事体育事业,但其实在1941年的《永安月刊》上已经刊登过两人与两个孩子的照片。1948年两人在香港离婚,孩子归杨秀琼抚养并最终与其移居加拿大,至于离婚原因,杨秀琼曾经在媒体上说过家暴。

▼1941年,《永安月刊》登出杨秀琼与丈夫陶伯龄合影照

▼杨秀琼怀抱孩子

再来说一下流传最为广泛的杨秀琼被迫成为“傻儿师长”范绍增的第18房姨太太的故事,虽然整个故事被编写的有模有样,似乎还有“证据”,但实际上完全是坊间传言。也许在抗战开始时因为民国政府迁都至重庆,而杨秀琼夫妇两人的确去过重庆并曾与唐绍増见过面,但是从时间和空间上两人根本不具备在一起的可能。这个传言中最牛的“证据”《重庆日报》的创刊和停刊时间是在1948年10月至1949年11月,但这个时间杨秀琼主要待在香港。

与陶伯龄离婚后不久,杨嫁给了华侨商人陈真广。再婚之后杨秀琼除了协助丈夫打理生意外,主要还从事推广游泳运动和慈善公益工作。关于杨秀琼的消息并不多见于报端,但“美人鱼”的称号一直被人们记得。

▼杨秀琼于《中华》杂志封面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杨秀琼一家移居温哥华,至此便很少再有其消息和报道。直到1982年病逝,才有个别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和缅怀。从很多当年的资料分析来看,在加拿大的日子里杨和丈夫选择了低调生活,远离国内的是非。而这点从我和温哥华当地华人圈的朋友们交流可以感受的到,因为极少有人知道这位当年国内红极一时的体育女星曾在温哥华住过这么久,她与丈夫的棺木安放在温哥华本拿比市海景墓园的消息也极少有人知晓。

现在,很多关于杨秀琼的迷团应该已经算是解开了。虽然她为何移居加拿大温哥华、与国内联系甚少、墓志铭上标明的出生时间是1922年而不是1918年等原因已不得而知,但是笔者希望能够带大家重新认识和缅怀一下这位曾经中国体育界的代表人物、中国游泳运动的奠基人之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第一位奥运女选手,只因无缘金牌遭举国棒杀

如今提到杨秀琼的名字,可能除了体育圈内的部分人士外,其他人很少听知道。但当我说出这位女性的传奇经历时,可能所有人都要为之一振!

2016年11月15日,我启程前往加拿大,开始侯琨冬奥环球行温哥华站和卡尔加里站的访问。这两个城市分别是2010年和1988冬奥会的举办地,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但此行除了常规的奥林匹克城市访问外,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寻找“南国美人鱼”杨秀琼安息的墓园,去寻解关于她的几个未解之谜。

临行前好友告诉我,她所安息的墓园就在温哥华市,但是具体在哪里不得而知。偌大的温哥华市,我该从何找起呢?自己在网上查找了关于杨秀琼几乎所有的中英文资料,但所有的线索最终只指向四个字“海景墓园”。

海景墓园在温哥华具体哪个位置?起初我问了几位居住在温哥华的朋友,但都说没听说过。在网上查找中文和英文也没什么收获,后来才发现,原来是翻译原因导致,海景墓园的英文名称实际为“Ocean View Funeral Homes”,而这个墓园恰巧离我所住酒店不足两公里。锁定了墓园,我知道下一步就是得先知道杨秀琼到底安葬在墓园的哪个位置,因为这个墓园历史悠久,如果不能够确定具体位置,将会如大海捞针。

我先试着在其墓园网站上查找,但由于时间久远,墓园的网站上仅提供1990年之后的查询,而且最最关键问题是,到底杨秀琼移居温哥华后,是否隐姓埋名了?她还是用杨秀琼的名字吗?即便是杨秀琼的名字,是否变成了广东话粤语的发音和拼写?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难题。

18日一早,我独自来到了海景墓园。正如想象的一样,墓园非常之大,墓碑都是平躺在草地上,如果自己一个个找起来,根本不可能。我来到了墓园的办公室,报上了姓名和目的,希望工作人员能够帮我查看一下是否有杨秀琼女士于1982年安葬于此。很遗憾,接待我的几位墓园工作人员均没有听说过她,而且他们为我调出的1982年和1983年原版手写的安葬记录上也没有杨秀琼的名字。难道是她真的改名换姓了,或是随夫姓了?

▼杨秀琼安息之地温哥华本纳比海景墓园

正当我无助之时,一位国人面孔的工作人员出现在我的面前,他说虽然你讲的故事我不知道,但是你说的这个人的棺木我知道在哪里!原来,可能就在上月杨秀琼的忌日,曾有一位来自香港的记者到访墓园,说他关注杨秀琼的故事很多年了,此行也是想找到其安葬的地点并祭拜。而这位墓园的工作人员来自香港,他的太太是北京人,所以他非常愿意帮助我找到杨秀琼棺木安放的位置,也非常想了解一下这位同样来自香港的传奇女性的经历。就这样,他带着我来到了存放棺木的一栋建筑内,最终找到了杨秀琼和他丈夫陈真广的棺木。

原来如此!杨秀琼及其丈夫的棺木并没有埋入地下,而是安放在墓园的一处地上大厅。她的名字也被拼写成了“YVONNE SAU KING TAN”而不是想象中的“YANG XIUQIONG”,由于她的丈夫姓陈,所以粤语发音是“Tan”。她的铭牌旁贴着自己和丈夫的照片,从照片上依然可以看到其当年美丽的影子,“美人鱼”的称号名不虚传。而就在她们的旁边,是于1985年去世的杨秀琼的儿子陶景璋先生的棺木。我在这里向这位为中国体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女性深深鞠了一躬!感谢她带给我们的美好回忆!愿她在天堂依然能够在水中快乐的畅游。

如今提到杨秀琼的名字,可能除了体育圈内的部分人士外,其他人很少听知道。但当我说出这位女性的传奇经历时,可能所有人都要为之一振!

▼参加柏林奥运会期间的杨秀琼

杨秀琼,1918年生人,1982年10月10号病逝于加拿大温哥华,被视为上世纪30年代我国最伟大的女性运动员。我先大体罗列一下杨秀琼的成绩和她的当时的影响力:

1、1930年,年仅12岁的杨秀琼夺得全港游泳大赛50米和100米自由泳冠军。1932年,再次获得全港游泳大赛50米和100米自由泳冠军;

▼杨秀琼早期比赛照

2、1933年10月,她代表香港参加民国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包揽了全部女子游泳金牌,(注意,是全部的金牌,至今无人打破这个纪录)轰动全国并迅速成为全民偶像!

▼当年香港女子游泳接力队四名队员,杨秀琼为右二

3、1934年5月,她代表中国出战第十届远东运动会独得四金,震撼亚洲体坛。

▼杨秀琼征服远东运动会

4、1936年,她又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在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成为我国最早参加奥运会比赛的女性运动员(整个代表团仅有两位女运动员,另一位是短跑名将李森)。虽然预赛便被淘汰,但其独特的东方魅力还是在柏林刮起了一阵“美人鱼”旋风,以至于当年奥运会的官方摄影师莱尼·里芬斯塔尔还专门找她拍摄了海报和照片,她的形象也被作为代表收录在本届奥运会的官方总结报告中。而那一年,她才18岁!

▼柏林奥运会期间拍摄的杨秀琼与美国跳水冠军

5、她被称为“南国美人鱼”,相传蒋介石、宋美龄夫妇收其为义女,她是当时最受追捧的“名媛”之一,更曾被评为当时十大标准女性。从政府高官到富商巨贾均以能够请到她而倍感荣耀。她与“球王”李惠堂、“奥运第一人”刘长春一起被视为当时我国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运动员。当时上海流传着一句话:“听戏要听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游泳要看美人鱼”。

▼当年《良友》杂志评选全国十大标准女性之杨秀琼

▼同时入围的还有第一夫人宋庆龄和著名影星蝴蝶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年少成名的中国第一游泳巨星却在后来背负了“某些骂名”并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后期更是举家移民到加拿大温哥华隐姓埋名直到1982年病逝。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传说中她被“傻儿师长”范绍増强占为自己的第18位姨太太是否是真的?后来她又为何移居加拿大?为何其自1982年去世至今,所有媒体上只是引用当年《工商日报》报道的其安葬于温哥华海景墓园,而没有任何后续的报道和资料?这些疑问都使杨秀琼的一生充满了神秘色彩。

杨秀琼祖籍为广东东莞,1928年全家移民至香港。其父杨柱南为当地游泳好手,因此从小便调教杨秀琼游泳,而她也展现出了其游泳天赋,据说练习仅10天便游的极好,被誉为“游水神童”。凭着自己的运动天赋和辛勤努力,杨秀琼的游泳成绩进步神速。1930、1932两次夺得全港游泳大赛50米和100米自由泳冠军。

1933年10月,国民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南京中央体育场揭幕。这次运动会,第一次把女子五项游泳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各地女选手纷纷参赛。杨秀琼和姐姐杨秀珍一起,作为香港队选手参加了比赛。由于第一次有女子参赛,因此轰动一时,好些清末遗老遗少亦拄着手杖步入泳池,见到女子运动员穿着泳装出场,顿时想起“非礼勿近,非礼勿视”的古训,慌忙离座退场,喃喃自语:“罪孽!罪孽!女子洗澡,还招人来看,真是人间不知有羞耻事。”

▼30年代的画报封面,当时不少人对女性参与游泳运动的认识还停留在“大姑娘洗澡”

本届比赛杨秀琼一战成名,以15岁芳龄包揽女子游泳项目的全部5枚金牌,打破女子游泳全部全国纪录,轰动全国,成为全民追捧的体育巨星。从此,“美人鱼”的雅号不胫而走。

更有一事使得杨秀琼名声大噪而轰动京华的,就是当时国民党政府行政院秘书长褚民谊亲自为她驾驶马车。褚民谊在这次全运会中担任总指挥。据说大会期间,他经常在游泳池边踱来踱去,在亲自给杨秀琼颁发奖品后,还亲自给她驾驶马车,进入南京市直向官邸驶去。

▼杨秀琼独得五金

连当时民国政府主席林森都单独接见杨秀琼及家人,对其大加赞扬。更有传说由于宋美龄对其十分喜爱,还特意和蒋介石一起收其为义女。由此可见当时只有16岁的杨秀琼已经“红”到了何种程度。

▼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但也正是因为开始红极一时、无人能敌,她被邀请参加各种活动、表演和应酬,正常训练时间被大大压缩,导致其竞技状态出现了下滑。在备战1936年柏林奥运会之前,杨秀琼虽也刻苦训练过,但无奈发挥一般再加上我们与欧美国家游泳选手的差距,导致杨秀琼在女子100米和400米自由泳预赛中提前出局。但由于国人那些年对杨的期望太高,对国外选手成绩完全不知情,乃至天真地认为她去了至少能够拿块奖牌。

▼柏林奥运中国代表团被国民寄予厚望

这巨大的落差使得杨秀琼成了全民众矢之的,中国代表团回国后,以“鸭蛋”为主题的漫画铺天盖地,谩骂和耻笑如潮水般涌向这个仅18岁的小姑娘(看着似曾相识吧,同样的故事后来还发生在1984年奥运会的朱建华和1988年奥运会的李宁身上),这也使得杨秀琼受到了极大打击,成为了其运动生涯的转折点。

▼本文作者侯琨2012年夏天到访杨秀琼1936年柏林奥运会游泳比赛场地

自此以后,杨秀琼虽然偶尔出现在比赛场,但是再无作为。1939年她嫁给了香港骑师陶伯龄,开始了第一段婚姻。之前很多媒体报道两人约定不要孩子,专心从事体育事业,但其实在1941年的《永安月刊》上已经刊登过两人与两个孩子的照片。1948年两人在香港离婚,孩子归杨秀琼抚养并最终与其移居加拿大,至于离婚原因,杨秀琼曾经在媒体上说过家暴。

▼1941年,《永安月刊》登出杨秀琼与丈夫陶伯龄合影照

▼杨秀琼怀抱孩子

再来说一下流传最为广泛的杨秀琼被迫成为“傻儿师长”范绍增的第18房姨太太的故事,虽然整个故事被编写的有模有样,似乎还有“证据”,但实际上完全是坊间传言。也许在抗战开始时因为民国政府迁都至重庆,而杨秀琼夫妇两人的确去过重庆并曾与唐绍増见过面,但是从时间和空间上两人根本不具备在一起的可能。这个传言中最牛的“证据”《重庆日报》的创刊和停刊时间是在1948年10月至1949年11月,但这个时间杨秀琼主要待在香港。

与陶伯龄离婚后不久,杨嫁给了华侨商人陈真广。再婚之后杨秀琼除了协助丈夫打理生意外,主要还从事推广游泳运动和慈善公益工作。关于杨秀琼的消息并不多见于报端,但“美人鱼”的称号一直被人们记得。

▼杨秀琼于《中华》杂志封面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杨秀琼一家移居温哥华,至此便很少再有其消息和报道。直到1982年病逝,才有个别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和缅怀。从很多当年的资料分析来看,在加拿大的日子里杨和丈夫选择了低调生活,远离国内的是非。而这点从我和温哥华当地华人圈的朋友们交流可以感受的到,因为极少有人知道这位当年国内红极一时的体育女星曾在温哥华住过这么久,她与丈夫的棺木安放在温哥华本拿比市海景墓园的消息也极少有人知晓。

现在,很多关于杨秀琼的迷团应该已经算是解开了。虽然她为何移居加拿大温哥华、与国内联系甚少、墓志铭上标明的出生时间是1922年而不是1918年等原因已不得而知,但是笔者希望能够带大家重新认识和缅怀一下这位曾经中国体育界的代表人物、中国游泳运动的奠基人之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