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毕亚军
只跟最顶尖的人合作,这是乔布斯的事业名言。生活中,他也只与最顶尖的人为舞。
他说,生活中的大多数事物,最好的和普通的之间大约只相差30%,如果能差到2倍就很惊人了,但优秀的人却会比普通的人高出不知多少倍。因为,“他们就是能够完成无论多少普通人也完成不了的事。”
极端挑剔加上孤僻偏激的个性,让乔布斯始终知音难觅。但一生致力人文与科技完美结合的他,却可能是顶尖企业家中与顶尖艺术大师交集最多也交情最深的人。
在他的这个顶级朋友圈,有三位华人大师,可能是他在天堂都会感念的人。因为这三个人,不但都是各自领域的世界顶尖大师,而且也都以自己的才情,在工作和生活中,或启示、或温暖过乔布斯的事业与生命。
【Part 1】
大提琴家马友友
你的演奏是上帝存在的最有力证明
祖籍浙江宁波的马友友(Yo-Yo Ma),1955年生于法国巴黎,2011年获美国最高荣誉勋章——总统自由勋章,并被白宫形容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大提琴家”。
马友友的成就建基在父母给他的天赋及启蒙之上。他的父亲马孝骏是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马思聪的高徒,也是留学巴黎获音乐博士学位,然后回国出任过国立中央大学音乐教授的作曲家兼指挥家,他的母亲卢雅文则是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的声乐女歌手。
马友友4岁开始学钢琴与大提琴,5岁开始公开演出。1962年全家迁往纽约定居后,世界著名大提琴家卡萨尔斯(Pablo Casals)听了他的演奏,认定这个7岁的孩子有望成为改变乐坛的大人物,将他推荐给著名指挥家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让他与姐姐马友乘在一场有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夫妇出席,并面向全美电视转播的音乐会上展现才华,一亮相,就被高度评价。
马友友的成长证明了卡萨尔斯的好眼光。16岁时,他就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的大提琴独奏会上一鸣惊人,之后他进入哈佛大学就读取得人类学学位,并于1985年首次获得格莱美奖最佳乐器独奏奖(无交响乐团)。
再之后,马友友拿了16次格莱美大奖,他的名字也成了世界顶尖大提琴家的代名词。甚至,他为李安的《卧虎藏龙》的谱乐,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音乐奖。
马友友的待人处世,尤其他的乐观、豁达、纯净,对人、对世界的善意与爱心,也一直倍受赞扬。他的母亲曾说:“在我心里,他的善心和真诚,比他拉大提琴的成功更重要。”史上获得最多格莱美大奖的著名歌唱家爱丽森•克劳丝(Alison Krauss)则称赞他:“能够和马友友的艺术才华相提并论的,只有他的善良和慷慨。是神造了马友友,马友友被造出来了,神也就收工了。”
奥巴马给马友友颁发总统自由勋章时,则称赞他:“尽管马友友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大提琴家,但比他对音乐的热情更伟大的是他对公众的热情,我能证明这一点。”奥巴马说,马友友是他见过的最快乐和最丰富的人。
1998年,马友友创立了“丝绸之路”乐队,其用意是以音乐推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以及人类的相互理解。他说:“音乐是人性的表现,如果你在我的音乐中听见人性,你就看到我的心意,也是我对这个世界的贡献。”
一向容易被纯粹的艺术精神打动的乔布斯,就是在马友友的音乐中听见了人性,也听出了大心意的那个人。他1981年第一次遇到马友友之后,便成了马友友的忠实粉丝。此后,两人的交往不多,但却“胜过人间无数”,令人动容。
1991年,乔布斯邀请马友友为自己的婚礼演奏。热心的马友友不想也不忍拒绝,但他的行程拒绝了他的热心,当时他正在国外演出,未能满足乔布斯的愿望。
多年后,在乔布斯家中,马友友拿出自己那把制作于1733年,价值近300万美元的大提琴——Montagnana。深情地演奏了一首巴哈之后,他告诉乔布斯和家人:这就是我当初打算在你们婚礼上演奏的曲子。
此时的乔布斯,已是满眼闪烁着泪光。他几乎哽噎地告诉马友友:“你的演奏是上帝存在的最有力证明,因为我不相信光靠人的能力可以创造出这么美的东西。”
被医生确诊时日不多后,乔布斯也把马友友作为了身后事的重要一环。他以不容商量的口吻要求马友友承诺他,一定要在他的葬礼上演奏,为他送行。
2011年10月7日,乔布斯的葬礼以小型私人聚会的形式秘密进行。克林顿、比尔•盖茨、歌手琼•贝兹、U2主唱波诺都来了。波诺清唱了乔布斯最爱的鲍勃•迪伦的《每一粒微沙》(Every Grain of Sand):在愤恨的当下,我能看见造物主之手,在每片颤动的叶里,在每粒微沙之中。
马友友则再次拿起他那把跨越了4个世纪的大提琴,为乔布斯演奏了他生前最喜欢的巴赫小组曲。
苹果公司则将马友友演奏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一号,放在了全球官方网站的首页,作为向乔布斯致敬,也是纪念和送别乔布斯的短片序曲。
【Part 2】
建筑及景观设计师林璎
林璎这样的人在身边时,乔布斯会有些羞怯
堂爷爷是广州黄花岗七十二反清烈士之一林觉民;爷爷是民国初年闻名士林的书生逸士,也是倡言宪政、推进民主政治的著名政治人士林长民;姑姑、姑父是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师林徽因,以及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梁思成;父亲是陶瓷艺术家,母亲是诗人,而且都曾是美国俄亥俄大学的教授……
她是林璎(Maya Ying Lin)。
1959年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林璎,和马友友一样,是1949年之后移民西方的中国人下一代,也是艺术天赋与生俱来的“天才孩子”。林璎在耶鲁大学学习建筑设计,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后来更成为耶鲁大学史上最年轻的博士,以及耶鲁大学史上第一位华人女校董。
1980年,刚选修“丧葬建筑”课的林璎,在学校告示牌上看见了华盛顿征集“越南战争纪念碑”设计方案的通告,抱着理论结合实践的想法,她在实地考察及大量研究后提出了自己的构想——一个看似将地面割开,既像被埋在地平线下,也像从地里向上生长的,以大“V”字形,分别向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展开的纪念碑,其碑体以黑色花岗岩为材料,碑面则用来雕刻战争牺牲者的名字。
经过评审团的甄选,林璎的方案从众多大师和1421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并在学校宿舍得到了“中标”喜讯。虽然该方案一度备受各方质疑,有人将其称为“令人羞辱的阴沟”,“难堪的黑色疤痕”,也有人以林璎只是个20来岁的黄种人黄毛丫头为由,反对这个方案,但该方案最终还是在添加了两个辅助选项之后被成功实施,并在华盛顿中心区与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并肩而立。
一个大学还没毕业的建筑系女学生,就这样神助一般地站上了美国建筑设计的最高舞台。她那么年轻,但就是那么非凡,仿佛真的是,上帝让她干了这么一件事!
如今,“越战纪念碑”早已被公认为纪念碑设计的最高水准,创造了前无古人的设计理念与风格,并获得“美国20世纪最受欢迎的十大建筑”等诸多荣誉。林璎也早被奉为最杰出的设计大师,其设计范围也从纪念碑延伸到公共及私人建筑、园区、雕塑、以及空间艺术品等众多领域。因为对自然的热爱,林璎还设计了多个环保主题项目,这些作品遍布美国走向世界,很多都是备受追捧的艺术标杆。
1994年,有人将林璎的事迹拍成了纪录片《林璎:坚定而清晰的洞见(Maya Lin:A Strong Clear Vision)》,并在第二年获得了第67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林璎自己也先后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百位美国人”与“五十位美国未来的领袖”,并作为唯一亚裔人士获得了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奥巴马在白宫为她颁了奖,这也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
而本周三,奥巴马也为林璎颁发了马友友此前获得过的,美国政府授予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名声显赫、成就卓越的林璎,低调、朴实,有记者说她至今像是一个“匆匆赶去上课而又害怕迟到的大学生”。她不怎么跟媒体接触,甚至恐惧参加社交活动。对在中国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也算是同行的姑妈和姑父,这位美国“越战纪念碑”的设计者,也是在相当长时间内,“不知道我们家族还这么厉害”。
但在设计上,从21岁在铺天盖地的反对声浪中坚持自己开始,林璎就始终如那部纪录片所言,一直有着坚定而清晰的洞见,就好像父亲曾鼓励她说的那样: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犟,果敢独断,才华横溢而心想事成。
耶鲁的前辈评价林璎,“总是想要创造,就像一片锋利的刀刃,义无反顾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着。这也是为什么她总是能够创造出那么令人感动而好奇,却又貌不惊人的完美作品的原因。”而她自己则解释说,如果你要创新,就得和成见、旧传统,以及人们的旧观念作斗争。也因此,她对创建之外的事毫无兴趣,有人找她做没有创意的“大生意”,她的回答是,你们找错了人。
羞涩女生形象的林璎,至今坚持一个人做决定并对作品亲力亲为。她刻意把自己的工作室控制在5人以内,因为保持小规模,才能自己掌控一切。
“现在有一种潮流,一个人越成功,一切就变得越庞大,而我刚好相反。”林璎说,变得更大也许不是好事。很多设计师出名后,忙着用招牌招揽项目,甚至透支个人品牌,林璎拒绝这样做。她说:“我没有扑向成功,我坚持自己。这意味着我不能接一些很大的很引人注目的项目,那也没关系,因此这就是我想做的。”
林璎有不少中国朋友,但她对其中一些人的理念不敢恭维,因为他们每天只讲生意,开口闭口就是成功。她说,中国正在飞速发展,经济物质之外,需要多给精神文化一些空间。而她张扬精神和文化的办法依然是,继续专注有思想表达的独立设计:我们每个人都是整体意识的一部分,通过我们的作品、形象、思想、写作等等而彼此关联,要告诉未来的一代,我们是谁、曾经做过什么。
乔布斯与林璎早在1983年就相识了。当时,正努力改变电子工业冰冷与生硬设计模式的乔布斯,在一个国际设计大会上发表了演讲,而他的隔壁就是刚刚因为“越战纪念碑”闻名全美的林璎在演讲。两人认识后,很快因为共同的理念,尤其是对设计要干净而简洁,要至繁归于至简的共识,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一些媒体甚至报道,当乔布斯豪掷数百万美元买下曼哈顿圣雷莫公馆最顶两层大豪宅,也是纽约中央公园西路最具有艺术气息的房子之后,还曾在那里频繁地约会过林璎。也是在与林璎的交往中,乔布斯得到了一个巨大的灵感。
据《乔布斯传》透露,一次,乔布斯邀请林璎访问苹果公司。“有林璎这样的人在身边的时候,乔布斯会有些羞怯,于是他还找来了黛比•科尔曼(第一代Mac团队的女设计师),带着林璎参观。”
林璎回忆,那期间,她和乔布斯一起工作了一个星期。“我问他,为什么电脑看上去就像笨重的电视机?为什么你们不把它做得薄一点儿?为什么不做成平板的便携式电脑?”乔布斯想了想回答说,那将是他的目标。
多年后,苹果有了ipad。
您可能好奇,马友友在乔布斯去世后为他演奏,林璎是否也在乔布斯去世后设计了纪念碑来缅怀他。答案是否定的。乔布斯去世后,只有墓,没有墓碑。
【Part 3】
大师中的大师贝聿铭
乔布斯”剽窃“了贝聿铭很多空间设计的创意
已经99岁的贝聿铭(Ieoh Ming Pei)是比马友友、林璎更早站上世界巅峰的华人大师,是领着华人往世界舞台核心冲的先驱,更是大师中的大师。
贝聿铭生来与建筑有缘。他童年时居住生活的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该园林由贝聿铭的叔叔颜料巨商贝润生出巨资购得,解放后捐献给了国家,如今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岁时,贝聿铭被父亲贝祖诒带到当时的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在眼睁睁看着“远东第一楼”——上海国际饭店平地起高楼的过程中,他爱上了建筑。
贝祖诒曾供职于“中国实业之父”盛宣怀创办的汉冶萍煤铁公司,1914年进入中国银行北京总行工作,辗转中国银行广州、香港、上海等处任职,1946年3月1日出任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总裁。后来,贝聿铭成为享誉世界的建筑大师后,也先后为中国银行设计了香港分行及北京总行大厦。
贝聿铭1935年赴美国求学,他先在麻省理工获建筑学士学位,后进哈佛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1945年,从哈佛毕业的贝聿铭留校受聘为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但纸上谈兵让他很不过瘾,只干了3年,他就加入到一家由地产商成立的建筑公司担纲设计,并于1955年自立门户创设了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
贝聿铭认为做出好的设计,关键在于“自己知道多少”。因而,每个项目他都做足功课。天赋加上认真,让他在1970年代就成了世界级的大师。
期间,由他设计,用了15年时间才竣工的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的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界还将项目竣工的1979年宣布为“贝聿铭年”;而由他设计,费时10年完成的美国国家艺术馆东馆(简称:东馆),则让他赢得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给予“不可多得的杰出建筑师”的评价。
跨过1970年代,贝聿铭将他的才华从美国洋溢到全世界。
1981年,法国推出巴黎卢浮宫重建计划,其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邀请全球15位知名博物馆馆长向他们推荐设计师,被13位馆长一致推荐的贝聿铭,直接被指定为了项目设计师,这也是法国唯一一项没有通过竞争,就直接指定建筑师来设计的国家工程。而贝聿铭则以一个通体透明的玻璃金字塔设计惊艳了整个世界,并在项目竣工时被密特朗总统授予了法国最高荣誉奖章。
既天才又勤奋而大胆的贝聿铭,是最顶尖的建筑设计大师,也是缔造最多经典建筑的设计大师之一,而他的每一个设计都注重历史、文化与建筑的融合,他也因此被评论家称为是:“也许是他那一代建筑师里唯一的艺术家”。
被巴黎卢浮宫重建计划推向巅峰之后,贝聿铭又设计了日本美秀美术馆、卡塔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等众多世界顶尖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即便是宣布退休之后,全世界找他出山与操刀的人也依然络绎不绝。仅在中国,他就先后完成过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北京中国银行总部、以及苏州博物馆新馆等项目。
遍布世界且倍受推崇的作品,也让贝聿铭获得了一个建筑师所能获得的全部至高荣誉,这包括但不限于:1979年的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的法国建筑学金奖、1983年的第五届普利兹克奖、1989年的日本帝赏奖,以及93岁时获得的英国皇家金质奖章。此外,他还是唯一荣任过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院长的建筑师。
建筑评论家们也给予了贝聿铭至高无上的褒奖,称赞他“创造了本世纪最美丽的内部空间和外部造型”“他的名字将因为他的杰作,超越很多同时代的建筑师而长远流芳”……
虽然建筑生涯大多在美国和欧洲,但贝聿铭说,中国文化对他的设计影响至深。“我深爱中国优美的诗词、绘画、园林,那是我设计灵感之源泉。”而他参与中国项目设计时,也都在“致力于探索一条中国建筑的现代之路。”
贝聿铭与乔布斯的交集也开始得很早,而且他们还多了一个共同的纽带:乔布斯是包豪斯(BAUHAUS)设计理念的膜拜者,而包豪斯的创建者、现代设计的奠基人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正是贝聿铭在哈佛建筑学院读书时,手把手教了他第一个项目,并以艺术要与功能融合而对他影响最深的导师。
在格罗皮乌斯的影响下,贝聿铭一生都在积极探索艺术、历史和建筑的融合,就像乔布斯一生都在努力让科技与人文完美结合,这也让乔布斯与他多了共鸣。
作为格罗皮乌斯的共同信奉者,乔布斯与贝聿铭也有过很多的合作,贝聿铭的艺术理念和表达,也深刻影响了乔布斯,并被他广泛地偷师应用。
乔布斯在曼哈顿圣雷莫公馆买下的豪宅,就请贝聿铭帮忙设计过,而在这之前,贝聿铭还从来没有为他人的住宅操刀过。1980年代,乔布斯构想建设苹果总部园区时,也曾找贝聿铭担当园区的总设计师,不过后来项目宣告破产,因为他自己都被苹果驱逐了。
乔布斯离开苹果创办NeXT之后,曾修建一栋全新的大楼。为让大楼非同寻常,他邀请贝聿铭在大堂中心设计了像漂浮在空中一样的一架宏伟的螺旋楼梯,后来,乔布斯把它偷师到了苹果专卖店的设计中,也就是今日苹果专卖店最引人瞩目的玻璃旋梯。或许是太爱这个创意,乔布斯还将其申请成了自己持有的专利。
在苹果专卖店的整体设计中,一贯信奉“好的艺术家抄袭创意,伟大的艺术家窃取灵感”的乔布斯,也大量“窃取”了贝聿铭的设计灵感。比如简洁;比如用玻璃作为材料;比如注重光线、空间和几何图形的配合……这都是贝聿铭的经典设计风格,也都被乔布斯借鉴在了苹果专卖店的设计。而苹果在法国巴黎的专卖店,则干脆开到了贝聿铭在巴黎卢浮宫的倒立玻璃金字塔之下。
除在艺术理念上共鸣,乔布斯与贝聿铭、马友友、林璎还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对自己认准的事,始终保持超级信仰以及忘我的极致坚持。这就像贝聿铭所说的:
“做事情最重要的是维持十足的信心。你必须对自己说,如果我相信某件事情是对的,就不必在乎我是谁。”
承接卢浮宫设计之初,贝聿铭也曾遭遇排山倒海的反对声音。很多人都对他和他的设计恼羞成怒,大叫他会毁了巴黎,甚至连法国文化部长都公开批评金字塔是“一颗寒碜的钻石”,形容这比拿破仑滑铁卢战败后,英国人企图从卢浮宫拿走艺术品的暴行更令法国人愤怒。
但坚信真理掌握自己手中的贝聿铭,不但不为批评所动,而且还冒着炮火展开一轮轮大反攻,捍卫自己的信念。他公开游说,“巴黎应该是充满生机、不断发展的有机体”;他拜会享有盛誉的蓬皮杜夫人,并以“艺术必须富有现代精神”说服了她,让她和众多名流从反对者转变为支持者;他还拉来当时的巴黎市市长希拉克为自己站台。
贝聿铭也同样是美国总统自由勋章获得者,而且早在马友友和林璎获此荣誉之前20多年就已获得这个最高荣誉。此外,他们3人也都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精英组织“百人会”的会员,贝聿铭和马友友还都是该会的发起人。
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末,贝聿铭总在现实中感到美国社会对中国的偏见,甚至歧视,马友友也深被类似问题困扰:“美国记者居然会问我中国人是不是还抽大烟,简直是天方夜谭。”于是,他们产生了一个想法——把在美国的杰出华人联合起来,面向美国主流社会发出中国人的声音。
如今,该会已拥有会员超过150人,成为中美及两岸交流沟通的重要纽带与桥梁,成员均为在各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美籍华人领袖。
版权声明: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hstl8888) 获得授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