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PMI连续两个月回升,制造业好转了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PMI连续两个月回升,制造业好转了吗?

制造业的底部可能紧随政策底部。

自动化流水线上的机器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库存指数有所上升:7月份,制造业产成品库存与原材料库存分别上升0.2、0.8个百分点至46.3%、48.2%。

虽然这两项指数仍然处于荣枯线下,但考虑到原材料库存指数自2013年2月以来就处于50%以下,产成品库存指数自2013年4月以来仅有两次略超荣枯线,因此7月份的上升仍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制造业企业库存有所增加。

企业预期明显改善:政策持续加码背景下,制造业PMI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明显上升,7月份结束连续4个月的下降,上升1.7个百分点至55.1%。

其中,小型企业预期改善程度最大,生产经济活动预期指数在7月份上升2.9个百分点至54.3%,结束了连续4个月的下降。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生产经济活动预期指数7月上升幅度均为1.3个百分点,依次录得55.9%、54.4%。

上游原材料价格以更快的速度上涨:7月,制造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结束了连续3个月的收缩再次回到荣枯线上,较6月上升7.4个百分点至52.4%;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上升4.7个百分点至48.6%,连续第5个月处于荣枯线下。

虽然二者都在上升,但原材料价格指数的上升幅度明显更快,上下游之间的利润分配向上游倾斜程度加大,下游利润空间再次压缩。

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利润空间收缩程度更大:7月,大中小型制造业企业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均重回荣枯线上,依次录得53.5%、51.4%、51.6%,较6月上升9.5、6.2、4.9个百分点。

大型企业出厂价格指数7月也回到荣枯线上,7月录得50.0%,回升6.5个百分点,回升程度弱于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出厂价格指数虽有回升,但相对较弱,仍在荣枯线下,分别上升2.5、3.3个百分点至47.1%、47.2%。

从7月陆续公布的上半年制造业相关指标来看,制造业总体表现仍令人忧心。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

1、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创同期新低。2023年1-6月份,制造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仅为91.1元,为2014年以来同期最低,较上年同期减少了13.2元、较2014年同期减少了近50元,较2017年同期减少43元。

2、制造业企业成本为近年同期新高。2023年前6个月,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和成本合计为94.52元,为2017年以来同期最高。其中,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93元,为2016以来同期新高;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59元,高于2017年公布以来的同期均值。

3、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仅为4.42%,是2017年以来同期最低值。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受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各项指标在年内具有清晰的先低后高或先高后低特征,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也具有此特征,历年上半年月度之间呈现清晰的前低后高走势。从增速看,今年前6个月制造业企业利润总额在上年同比下降10.4%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20%,降幅为2014年同期最高。

4、制造业亏损企业单位数在制造业企业单位数中的占比近30%,为2018年以来同期最高,较2018年同期高逾11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上升3.5个百分点。制造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在2022年前6个月高增长49.5%的基础上在今年前6个月继续增长30.8%。

5、制造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9%,是2018年以来同期最高值,较上年同期增加近1个百分点,较2017年低位高2.5个百分点。

6、制造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64.5天,是历史同期最高值,较上年同期增加了9.7天,也比2015年的低位多27.6天。

7、制造业产成品周转天数为2014年以来同期最高值22.7天,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2天,较2017年低点多8.2天。

8、上半年,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4.7%,较2022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为2017年以来同期次低值,仅高于2020年上半年。

9、制造业增加值6月份当月同比增长4.8%,为2013年以来同期次低值,仅高于上年的3.4%,较疫情前2019年同期低1.4个百分点;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4.2%,较前5个月上升0.2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但较2019年同期低2.2个百分点。

10、制造业出口连续两个月量价齐跌。海关总署发布的6月份制造业出口价格指数同比下降6.7%、出口数量指数同比下降1.8%,都是连续第二月下降。特别是制造业价格指数,结束了在2021年6月到2023年4月期间持续了23个月的正增长。

11、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上年明显回落,1-6月份累计同比增长6%,但总体上表现出一定韧性,这一增速是在上年同期10.4%的基础上实现的,高于2015年以来同期均值,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速。

12、制造业对GDP贡献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上半年,工业对GDP累计同比贡献率为23.52%,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同期最低值),较上年同期下降近20个百分点,而在现价GDP中,工业的大头来自制造业,目前占比在84%上下。

考虑到官方PMI每月由企业在国家统计联网直报系统直接填报,时间为每月22-25日,而7月19日到24日,宏观政策密集推出——7月19日,《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7月21日,《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发布;7月24日,有关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政治局年中会议提前召开,确认宏观政策加码、房地产政策调整——这些无疑都会影响企业决策。

制造业的底部可能紧随政策底部,未来一段时间,有关政策将陆续落地,随着需求的上升,制造业进一步向上的可能性较大。

不过,制造业的需求形势可以说是近年最严峻的,宏观政策在多大程度上产生刺激效应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这有赖于各部门、各地方推出政策的力度和居民对未来的预期及其收入增长速度。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关于界面智库

界面智库是界面新闻旗下的财经和商业智库,聚焦宏观政策、区域经济、产业趋势和资本市场等。我们的宗旨是扎根事实、演绎趋势、探索新知,助力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关于专题策划、研究报告、指数产品和论坛培训等合作,请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jiemianzhiku@jiemian.com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PMI连续两个月回升,制造业好转了吗?

制造业的底部可能紧随政策底部。

自动化流水线上的机器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库存指数有所上升:7月份,制造业产成品库存与原材料库存分别上升0.2、0.8个百分点至46.3%、48.2%。

虽然这两项指数仍然处于荣枯线下,但考虑到原材料库存指数自2013年2月以来就处于50%以下,产成品库存指数自2013年4月以来仅有两次略超荣枯线,因此7月份的上升仍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制造业企业库存有所增加。

企业预期明显改善:政策持续加码背景下,制造业PMI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明显上升,7月份结束连续4个月的下降,上升1.7个百分点至55.1%。

其中,小型企业预期改善程度最大,生产经济活动预期指数在7月份上升2.9个百分点至54.3%,结束了连续4个月的下降。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生产经济活动预期指数7月上升幅度均为1.3个百分点,依次录得55.9%、54.4%。

上游原材料价格以更快的速度上涨:7月,制造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结束了连续3个月的收缩再次回到荣枯线上,较6月上升7.4个百分点至52.4%;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上升4.7个百分点至48.6%,连续第5个月处于荣枯线下。

虽然二者都在上升,但原材料价格指数的上升幅度明显更快,上下游之间的利润分配向上游倾斜程度加大,下游利润空间再次压缩。

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利润空间收缩程度更大:7月,大中小型制造业企业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均重回荣枯线上,依次录得53.5%、51.4%、51.6%,较6月上升9.5、6.2、4.9个百分点。

大型企业出厂价格指数7月也回到荣枯线上,7月录得50.0%,回升6.5个百分点,回升程度弱于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出厂价格指数虽有回升,但相对较弱,仍在荣枯线下,分别上升2.5、3.3个百分点至47.1%、47.2%。

从7月陆续公布的上半年制造业相关指标来看,制造业总体表现仍令人忧心。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

1、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创同期新低。2023年1-6月份,制造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仅为91.1元,为2014年以来同期最低,较上年同期减少了13.2元、较2014年同期减少了近50元,较2017年同期减少43元。

2、制造业企业成本为近年同期新高。2023年前6个月,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和成本合计为94.52元,为2017年以来同期最高。其中,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93元,为2016以来同期新高;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59元,高于2017年公布以来的同期均值。

3、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仅为4.42%,是2017年以来同期最低值。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受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各项指标在年内具有清晰的先低后高或先高后低特征,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也具有此特征,历年上半年月度之间呈现清晰的前低后高走势。从增速看,今年前6个月制造业企业利润总额在上年同比下降10.4%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20%,降幅为2014年同期最高。

4、制造业亏损企业单位数在制造业企业单位数中的占比近30%,为2018年以来同期最高,较2018年同期高逾11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上升3.5个百分点。制造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在2022年前6个月高增长49.5%的基础上在今年前6个月继续增长30.8%。

5、制造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9%,是2018年以来同期最高值,较上年同期增加近1个百分点,较2017年低位高2.5个百分点。

6、制造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64.5天,是历史同期最高值,较上年同期增加了9.7天,也比2015年的低位多27.6天。

7、制造业产成品周转天数为2014年以来同期最高值22.7天,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2天,较2017年低点多8.2天。

8、上半年,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4.7%,较2022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为2017年以来同期次低值,仅高于2020年上半年。

9、制造业增加值6月份当月同比增长4.8%,为2013年以来同期次低值,仅高于上年的3.4%,较疫情前2019年同期低1.4个百分点;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4.2%,较前5个月上升0.2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但较2019年同期低2.2个百分点。

10、制造业出口连续两个月量价齐跌。海关总署发布的6月份制造业出口价格指数同比下降6.7%、出口数量指数同比下降1.8%,都是连续第二月下降。特别是制造业价格指数,结束了在2021年6月到2023年4月期间持续了23个月的正增长。

11、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上年明显回落,1-6月份累计同比增长6%,但总体上表现出一定韧性,这一增速是在上年同期10.4%的基础上实现的,高于2015年以来同期均值,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速。

12、制造业对GDP贡献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上半年,工业对GDP累计同比贡献率为23.52%,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同期最低值),较上年同期下降近20个百分点,而在现价GDP中,工业的大头来自制造业,目前占比在84%上下。

考虑到官方PMI每月由企业在国家统计联网直报系统直接填报,时间为每月22-25日,而7月19日到24日,宏观政策密集推出——7月19日,《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7月21日,《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发布;7月24日,有关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政治局年中会议提前召开,确认宏观政策加码、房地产政策调整——这些无疑都会影响企业决策。

制造业的底部可能紧随政策底部,未来一段时间,有关政策将陆续落地,随着需求的上升,制造业进一步向上的可能性较大。

不过,制造业的需求形势可以说是近年最严峻的,宏观政策在多大程度上产生刺激效应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这有赖于各部门、各地方推出政策的力度和居民对未来的预期及其收入增长速度。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