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8月1日,据商业自媒体“雪豹财经社”报道,京东近期正与永辉超市接洽收购事宜。
该报道称,双方进行了至少一轮初步沟通,暂未达成一致。目前京东倾向于全资收购,且表现得较为强势,目的是得到永辉超市的实际控制权。此外,知情人士称,要想将永辉超市的千家线下门店和生鲜供应链完整地融入京东体系,只有全资收购才能做到。
界面新闻就此向永辉超市相关负责人求证,对方表示不回应。而京东则已公开表示目前没有这一意向。
不过从永辉超市的层面来看,它确实急需资金输血。
永辉超市由张轩松、张轩宁两兄弟创立,2022年营收规模为909亿元。根据凯度消费者报告对零售商市场份额的统计,永辉超市是中国第二大零售商品牌。在截止今年3月的一年时间中,永辉超市在中国零售市场占有5.7%的份额,仅次于高鑫零售集团的7.8%,高于沃尔玛集团的5.6%。
该公司2023年一季报财务报表显示,截至2023年3月30日,永辉超市流动资产合计198.94亿元,流动负债合计250.19亿元,公司流动资产不足以抵消流动负债。
缺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首先是在业务上的收缩。从门店数量上看,永辉超市最具代表性的标准超市也在2022年首次缩减,总门店数从2021年的1057家减少至1033家。相应地,永辉超市的负债率也从2018年的51%增长到2022年的87.7%,达到最近5年以来最高水平。
此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者习惯改变转为选择其他购物渠道消费,以及整体经济大环境变差导致的生鲜导流效果变弱。
拥有1000多家门店的永辉超市则遭遇了连续2年的净亏损。2021年和2022年,永辉超市的净利润分别为-39.4亿元、-27.6亿元,亏损的原因不外乎关闭亏损门店产生资产减值、线上业务探索烧钱、电商平台竞争影响等因素。
横向对比眼下的零售商巨头们,业绩多少都受到大环境因素的影响,家乐福在被苏宁收购后遭遇了消费者挤兑购物卡危机,目前正在大面积关闭店铺,湖南零售步步高则因债务危机陷入被预重整的境地,而大润发、欧尚的母公司高鑫零售在被阿里收购后也遭遇了业绩首次亏损。
如果按照张轩松的设想,引入京东进行纯财务投资,或许可以大大缓解其负债率过高的困境。
而从京东的角度上看,它始终对线下零售保持着期待。
京东对永辉超市的投资始于2015年,京东以46亿元入股永辉超市,占股10%,此后双方开始了O2O方面的合作,形式主要为永辉超市入驻京东到家平台,但双方合作中并未深度分享采购、用户、订单等数据。
而京东在过去几年不断增持对永辉超市的财务投资。
截止2023年一季度,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为永辉超市第四大股东,宿迁涵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第六大股东,合计持股13.38%。前三大股东为牛奶有限公司、张轩松、张轩宁,分别持股21.08%、9.72%、8.2%。其中张轩松为永辉超市法定代表人,张轩宁和张轩松为兄弟关系。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和宿迁涵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一致行动人。
与此同时,京东也开始探索自营门店,其新零售门店7FRESH在2018年曾喊出5年开设1000家门店的目标,不过目前并未实现。
京东此前也有收购实体超市的经验。2021年6月,北京华冠商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被京东全面收购,华冠自1995年开始在北京经营超市业务,门店多分布在北京房山和涿州等环京城市,根据2020年中国百强榜单,华冠营收规模在56亿元。
相较于华冠,永辉超市的体量显然是前者的接近20倍,这对于双方而言,如果真的进行收购如何整合可能需要耗费大量时日。
但零售行业人士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张轩松不太可能放弃永辉超市。”对于收购传闻,资深零售专家、灵兽传媒CEO陈岳峰向界面新闻分析称,“因为一方面永辉超市尚有腾挪的空间,另一方面,京东对永辉超市的需求也没有此前那么强烈了,因为线下终端对电商企业对吸引力和实际用处大不如前。”
此外,目前永辉超市的状况也在逐渐好转,它已经开始扭亏为盈。
7月14日,永辉超市发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盈利3.9亿元,而去年同期为亏损1.1亿元,这意味着永辉超市此前提出的全渠道业务战略转型、数字化建设措施开始生效。
今年6月,永辉超市向外披露,五大核心城市“仓店合一”模式已初步跑通。截至6月底,永辉在福州、北京、成都、重庆、合肥五个核心城市规划的近160个线上全仓,已基本改建完成,实现主城区域全部覆盖。西安、郑州、贵阳、广州、深圳、杭州、上海七个重点城市“仓店合一”模式正在稳步推进。从销售数据看,过去三年,永辉超市线上营收分别为104亿元、131亿元、159亿元。
不过这样的势头能否持续下去,也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来证明。
很显然,永辉超市希望通过数字化,重回此前的复合增长,不过零售环境仍然严峻,但它在自有品牌产品、预制菜、供应链等方面的动作还没有明显的成效,仅靠线上业务的拉动力量还太微弱。
评论